1、2013年河南省中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呼吸作用 B石蜡燃烧;光合作用 C食物腐烂;活性炭脱色 D明矾磨碎;干冰升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石蜡燃烧和光合作用都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食物腐烂是化学变化,活性炭脱色是利用了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明矾磨碎和干冰升华都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择 A。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经常作为单项选择题出现,属于基础题。
2、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能助燃的物质不仅只有氧气,氯气也可以支持氢气的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索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A 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氢、氯两种元素,反应后有氢、氯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B说法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氢原子和氯
3、原子的种类没有变,故 C说法不正确; D、由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了能助燃的物质不仅只有氧气,氯气也可以支持氢气的燃烧,故 D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 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丙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甲,说明甲为氧化物,根据提供的四个选项,氧化物只有氧化铜,把氧化铜代入图中,答案:合理,具体反应如下,甲 乙
4、: CuO+H2SO4CuSO4+H2O;乙 丙:Fe+CuSO4Cu+FeSO4;丙 甲: 2Cu+O2=2CuO;故选 C选项。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与转化,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然后顺推或逆推从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u2( OH) 2CO3 2CuO H2O CO2 B C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C HCl NaOH NaCl H2O D H2 CuO Cu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属分解反应,因为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三种物质; B、
5、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它不属于四种反应类型; C、属复分解反应,因为是两种 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 D、属置换反应,因为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故选 B。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要求学生能能够熟练判断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换单质)、复分解反应(头尾结合、双交换价不变)是这类题目的考查重点。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加热液体时,用试管夹夹着试管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试管应倾斜 45度角,图示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示
6、错误; C、蒸发食盐水时,应一边加热一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治局部受热不均导致液滴飞溅出来,图示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若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正确。故选择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点评:实验操作是中考的考点,学生应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常作为选择题出现,难度不大,要注意记忆的准确性以及注 意总结。 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B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是判断复分解
7、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 D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不能判断出中子的数目,故此项错误; B、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正确,因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有生成沉淀这一项;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正确,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构成的气体密度就小; D、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混合溶液的分离方法,此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固体溶解度曲
8、线及其作用;酸碱盐的溶解性 点评:本题涉及课本多个基本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应注意记忆的准确性,以及审题仔细。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B霉变大米抛光后才可放心食用 C麦片或饼干中加入少量细微铁粉,食用后可补充铁元素 D用含 NaNO2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延长保质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 A错误; B、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故 B错误; C、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的贫血,铁与胃酸反应,可以补充人体所需
9、的铁元素,故 C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学生应注意积累此类信息。 过氧化氢( H2O2)是常见的过氧化物,下列物质也属于过氧化物的是 A MnO2 B CaO2 C NO2 D Si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 “过氧化氢( H2O2)是常见的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中氧显 -1价,因此过氧化物中氧显 -1价。 A、 MnO2中氧显 -2
10、价 ,故错误; B、 CaO2中氧显 -1价,故正确; C、 NO2中氧显 -2价,故错误; D、 SiO2中氧显 -2价,故错误;故选择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A盐酸、醋酸和硫酸铜都是酸 B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单质 C空气、水银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D合成橡胶、合金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盐酸、醋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
11、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合成橡胶、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 B。 考点:物质的类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 、单质、混合物、合成材料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可用同一套发生装置 B石灰水、 KOH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除
12、铁锈 D洗洁精、汽油都能洗去衣物上的油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氢气的制取是固体锌粒与液体稀硫酸在常温下的反应,二氧化碳就是固体石灰石与液体稀盐酸之间的反应,也是常温下的反应就是说制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发生装置可相同,故说法正确; B、石灰水和氢氧化钾溶液都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故说法正确; C、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与任何酸都能反应而除去,故说法正确; D、洗洁精能使油脂类物质分散成细小的颗粒,体现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而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油性相溶的原理,一种是化学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故说法错误。故选择 D。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
13、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同学们熟悉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以及乳化作用、指示剂、除锈等方面的内容。 填空题 CO是一种无色 、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 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 实验中图 B处发生的现象是 。 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 答案: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极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内缺氧; 排除装置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澄清的
14、石灰水变浑浊; 在 C处安装一个贮气囊或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试题分析: 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 200 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若混有了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等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才能防止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图 B处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 4)一氧化碳有毒,直 接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在 C处少了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考
15、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考查,该实验是中考的热点,学生应注意总结和加强训练。 下图为 KNO3和 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 t1 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KNO3_NaCl(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2) t2 时,将 20g KNO3固体投入 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KNO3的_溶液(填 “不饱和 ”或 “饱和 ”); ( 3)将很稀的不饱和食盐水 变为饱和食盐水,可行的方法有 _。(只需填 写一种即可) 答案:( 1)小于;( 2)不饱和;( 3)蒸发水或加入食盐 试题分析:(
16、1)由图知, t1 时, 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 NaCl的下方,故溶解度小于 NaCl; ( 2) t2 时 KNO3的溶解度为 50g,即 100g水中能溶解 50gKNO3固体,则 50g水中能溶解 25gKNO3固体,将 20g KNO3固体投入 50g水中不能得到饱和溶液; ( 3)从图中可看出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水或加入食盐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面较广,但难度都不大,容易错的是( 2),学生容易理解错溶解度的概念,误认为溶解度是指 10
17、0g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造成错解。 漂白粉可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 ClO) 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 Ca( ClO) 2 X H2O CaCO3 2HClO,则 X的化学式为 ,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 合价为 。 答案: CO2; 1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有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了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 1个 X分子中,即 X的化学式为 CO2;设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 +2) +x+( -2) 2=0,解得 x=+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8、;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和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难度较小。 小玲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牙膏的主要成分。她将一定比例的 碳酸钙粉末和食盐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甘油(保湿剂)、甜味剂和香精等,搅拌均匀后制得牙膏。牙膏是(选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牙膏中的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提高洁齿效果。这种碳酸钙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制得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混合物; CO2 Ca( OH) 2 CaCO3 H2O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小玲将一定比例的碳酸钙粉末和食盐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甘油(保湿剂)、甜
19、味剂和香精等,搅拌均匀后制得牙膏,由此可以推断牙膏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可以反应生 成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 OH) 2 CaCO3 H2O。 考点:物质的类别;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学生要学会从题目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难度不大。 图 A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生活中的铝制品却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失去;最外层电子数; 4Al 3O2 2Al2O3 试题分析
20、: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看,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小于 4,因此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铝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此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生活中的铝制品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的表面常温下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膜保护了内部的金属,其反应方程式为 4Al 3O2 2Al2O3。 考点:原子的定义及构成;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能熟练地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河南中牟县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每 100克含挥发油约 0.2%,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 (C
21、6H10S3),具有杀菌作用。吃过大蒜的人走过你的面前时,你能闻到蒜气的原因是 ;其中大蒜辣素属于人类营养成份中的 ;大蒜辣素中 C、 H、 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使蒜味扩散;油脂; 36 5 48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因此吃过大蒜的人走过你的面前时,你能闻到蒜气;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大蒜辣素来自于挥发油中,由此判断大蒜辣素属于人类营养成分中的 油脂;大蒜辣素中 C、 H、 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26) :( 110) :( 323) =36 5 48。 考点:分子的运动;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察了分子的运动、人类
22、基本营养物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的内容,但难度不大,只要根据知识点进行分析即可答题。 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 ;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 ;可以作为复合肥使用的是 。 答案:氮气( N2);熟石灰 Ca( OH) 2;硝酸钾( KNO3) 试题分析: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作为防腐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可选择氮气;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熟石灰,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复合肥中至少要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元素,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故可作为复合肥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也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
23、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简答题 化学实验员在取用密封不严的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原因: 化学方程式: 答案: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块状固体变为粉状,体积变大; CaO H2O Ca( OH) 2 试题分析: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会看到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同时体积变大,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 OH) 2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石灰的化学性质 吸水性,注意
24、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吸水性的不同。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 1)给煤炉生火时,用于引火的木柴应架空而不宜紧密堆在一起,其目 的是什么? ( 2)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 ( 4)外婆在给小强煎荷包蛋时,发现放入厨柜内的鸡蛋有部分变臭了。小强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外婆: “可将鸡蛋浸于石灰水后捞出保存。 ”这样就不易变坏,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案:( 1)增加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2)煮沸 ( 3) CuSO4 Fe FeSO4 Cu ( 4)鸡蛋在空气中易与 O2发生
25、缓慢氧化而变质,鸡蛋抹上石灰水,石灰水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堵住鸡蛋 壳上的缝隙,阻止氧气进入鸡蛋内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试题分析:( 1)将引火的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加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使木柴更容易燃烧;(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加热煮沸时,这些离子将会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3)铁能够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置换出来, CuSO4 Fe FeSO4 Cu,故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 4)将鸡蛋浸于石灰水后捞出保存这样鸡蛋就不易变坏,是因为鸡蛋在空气中易与 O2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鸡蛋抹上石灰水,石灰水与空气中
26、的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钙,堵住鸡蛋壳上的缝隙,阻止氧气进入鸡蛋内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考点:燃烧的条件;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是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 探究题 某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的混合物。将其依次进行以下操作(指用上步操作后得到的剩余气体进行下步操作,且假定每次处理均完全进行): 通过固体氢氧化钠,气体体积变小;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蓝色; 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 1)推 断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什么气体,可能含有什么气体。 ( 2)为确定可能含有
27、的气体是否存在,应该怎样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是否有这些气体。 答案:( 1)一定有一氧化碳( CO),氢气( H2),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CO2)、水( H2O);( 2)先让气体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蓝色说明有水,不变蓝说明无水,再让剩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不变浑浊说明无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 1)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氢氧化钠,气体体积变小,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或二者都有;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或氢气或二者都有;剩余气体再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粉末变蓝色,说明前面的反应中生成水,只有氢气还原氧化铜
28、能生成水,故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最后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能生成二氧化碳,故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综上所述,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 H2,可能含有 CO2,H2O。( 2)先让气体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蓝色说明有水,不变蓝说明无水,再让剩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不 变浑浊说明无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点评:该题是实验推断题,在熟练掌握各气体性质的基础上,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要注意现象的前后联系和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
29、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 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 2)下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 30 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 4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 ( 3)熟石灰是一种重要的碱,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十分 广泛的应用。工业上首先是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来制取生石灰,然后再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来制取熟石灰。请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
30、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 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上表部分物质的溶解 性表( 20 )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 5)若 73 g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与 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答案:( 1)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 1分) ( 2) 43.5( 1分); ( 3) CaCO3高温 CaO CO2;( 1分); CaO H2O Ca( OH) 2。( 1分) ( 4) 盐酸(或硫酸等)( 1分)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1分)酚酞溶液变红色( 1分) ( 5) 11.7% 试题分析:( 1)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盛浓盐酸的瓶口出现白雾,而盛浓硫酸的瓶口没有白雾,所以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 2)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则有: 30g98%=( 30g+
32、x) 40% 解得: x=43.5g ( 3)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取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 CaO CO2; CaO+H2OCa( OH) 2; ( 4) 因为氢氧化钠变质会变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已经变质; 除去碳酸钠可用氯化钡溶液,使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除去;除去碳酸钠后再检验样品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有酚酞试液即可,若酚酞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 ( 5)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 HCl NaOH NaCl H2O( 1分) 36.5 58 .5 73 g20 x ( 1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分 )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除杂;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其中包括问答、计算等题目,此题步骤非常多,知识覆盖面很大,由于做起此题来比较繁琐,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属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