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279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通进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 CO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 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不能跟氧气结合,属于化学变化;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会与空气中 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aCO3,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

2、体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升华现象,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通进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 + H2O=H2CO3,生成的 H2CO3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答案: B 试题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三个: 1、与

3、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这三个化学性质都跟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有关: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越排在表的前面,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中与盐溶液溶液反应就要求排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 A、锌的活动性比银、铜都要活泼,故锌都能将银和铜置换出来,但由于银和铜的活动性不同,所以根据 “弱者先出局 ”的理念,锌是先将银置换出来,再来置换铜,那到底能不能将铜置换出来,或者置换的程度如何,则起决于锌的量,也就是说锌的量没有确定,那就有多种情况: 1、若锌不够

4、,那就只发生了一个反应: Zn+2AgNO3=Zn( NO3) 2+2Ag,那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硝酸锌、硝酸铜,还可能存在硝酸银,而滤纸上一定只含有银, 2、若锌足量,那不仅发生反应 Zn+2AgNO3=Zn( NO3) 2+2Ag,还会发生反应: Zn+Cu( NO3) 2=Cu+Zn( NO3) 2,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硝酸锌,一定不存在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铜,滤纸上一定只含有银和铜,也可能含有锌,故选 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

5、前质量 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 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 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8g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乙的质量是 1g,反应后是20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19g;丙则是由 42g变成 6g,即反应了 36g;而丁的质量由 10g变成了 31g,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2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丙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9g+21g-36g=4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甲

6、+丙 乙 +丁。 A、由于只知道参加反应物质和生成物的质量,并不知道它们的物质类别,故不能确定是否是置换反应;错误; B、 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9g+21g-36g=4g,丙则是由 42g变成 6g,即参加反应了 36g,即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 9,正确; C、反应中生成了 19g乙,生成了21g丁,说明生成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19: 21,并不能说明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 9 , 错误; D、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9g+21g-36g=4g,反应前的质量是 4g,所以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8g。故选 B, 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用某金属颗粒与足量的稀盐酸

7、反应,如生成氢气的质量(以纵坐标表示,单位: g)与所用金属的质量(以横坐 标表示,单位: g)之间的关系如图,该金属颗粒可能是: A纯净的锌 B含铜的锌 C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的铁 D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的锌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除去活动性太强的 K、 Ca、 Na),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会跟酸反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以纵坐标表示,单位: g)与所用金属的质量(以横坐标表示,单位: g)之间的关系图,可知当生成氢气 0 2g时,消耗的金属质量为 6g, A、纯净的锌: Zn+2HCl=ZnCl2+H2,根据锌与氢气

8、的质量关系 65: 2=x: 0 2,要生成 0 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应该为 6 5g,故错误,B、要生成 0 2g氢气需要纯净的锌 6 5g,若含有不与酸反应的铜,那 6g金属就更不可能生成 0 2g 氢气了,错误, C、铁与酸反应: Fe+2HCl=FeCl2+H2,根据铁与氢气的质量关系 56: 2=x: 0 2,要生成 0 2g氢气,只需要铁的质量应该为 5 6g,故可以含有 0 4g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正确, D、根据锌与氢气的质量关系 65: 2=x: 0 2,要生成 0 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应该为 6 5g,本身质量就不 够,所以不可能含有其他的杂质,不正确,故选 C 考点:金

9、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 A原子,一个 B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子中含有 2个 B原子、 6个A原子,生成物分子中含有 2个 B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乙中含有 6个 A原子;再结合题意, “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 ”,可知每个乙分子是由两个 A 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该反应可表示

10、为 2BA3=3A2+B2。 A、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 BA3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 A2分子、 B2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改变,正确;错误;B、该反应为一种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C、每个丙分子由两个 B原子构成,故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B2,属于单质, D、每个乙分子由两个 A原子构成,故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A2, 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11、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而像洗涤剂(如洗洁精、肥皂、洗面奶、洗发精、沐浴露等)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油脂分散成更细小的油滴,从而将油污除去,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汽油溶解了油污,形成的是一种溶液,所以不属于乳化,故选 A 考点:乳化现象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太低 B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C试管口倾斜了 D铜 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在加

12、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一氧化碳这种物质,我们理解为 “早出晚归 ”,既在加热前就要先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混合不纯,导致在加热时发生爆炸),在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试管冷却(防止制得的灼热铜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使实验失败),故 D 考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下列气体中既能燃烧又能使金属氧化物还原的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甲烷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燃烧又能使金属氧化物还原,那就说明该气体的化学性质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在初中阶段有三种物质:碳单质,氢气,一氧化碳, A、氧气具有助燃性

13、,不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甲烷虽然具有可燃性,但没有还原性,故选 B 考点: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汽水可以看成是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人体内的温度比汽水在外界的温度更高,使得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的降低,多余的二氧化碳就以打嗝的方式排除体内,故选 B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液氧 C牛奶 D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14、、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A、石灰水是 Ca( OH) 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 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C、牛奶其实是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是一种乳浊液,而不是溶液; D、冰水其实是水这样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是一种纯净物,也不是溶液。故选A 考点:溶液的概念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 Cl2)、二氧化氯( ClO2)、漂白粉 Ca(ClO)2等,这三种物质都含有 A原子团 B氯分子 C氯离子 D氯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是从元素的角度;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可以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角度, A、原子团是

15、不同的原子集合,故要含有原子团,那这种物质中至少要含有 2种元素,所以 Cl2中不含原子团;故不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像 Cl2、 Cl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a(ClO)2由离子构成,也就是说 Cl2氯分子构成,这种物质中存在氯分子,自然就不含有氯离子, ClO2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这种物质里只含有二氧化氯分子,自然也不含有氯离子,而 Ca(ClO)2是由钙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既不含有氯分子,也不含有氯离子,故 B、 C都是错误的; D、物质的宏观组成,即物质由元素组成,氯气( Cl2) 、二氧化氯( ClO2)、漂白粉 Ca(ClO)2,这三种物质都含有氯元

16、素。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 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三种都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所以不对, B、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它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形等优良性能,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也不对, C、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

17、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由于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所以正确,故选 C 考点: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CO与 CO2 B CH4与 O2 C O2与 N2 D CO与 CH4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或高温,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其中有这样几个必要的条件: 1、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2、空气(氧气)、明火或高温 A、 CO与 CO2虽然有可燃性气体 CO,但没有空气,所以不会爆炸; B、 CH4与 O2符合那几个必要条件,所以正确, C、

18、 O2与 N2没有可燃性气体,不会爆炸; D、 CO与 CH4没有空气,也不会爆炸。故选 B 考点:物质燃烧、爆炸的知识 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焊锡 B黄铜 C生铁 D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金是在金 属中加入某些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也就是说,合金是一种混合物, A、焊锡是是锡和铅的合金, B、黄铜是铜、锌合金, C生铁是铁、碳的合金, D铁是金属单质,是纯净物,所以不属于合金,故选 D 考点:合金的概念 已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铁原子核内有 26个质子,该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目为: A 82个 B 30个 C 26个 D 52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又由于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由于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个质子,所以中子数 =5626=30 ,故选 D 考点:原子的构成 填空题 ( 1)请用、 、 填空。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氢氧化钙 _氢氧化钠; 含碳量:生铁 _钢; 同种元素阳离子 ,质子数 _电子数。 10g酒精与 10g水混合所得液体质 _20g。 ( 2)在反应 3A2+4B=2C中, 若 B在化合物中呈 +3价,则 C化学式为 _, A的化合价为 _; 若 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C的相对分子

20、质量为 102,则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 3)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解反应 _ _。 化合反应 _ _。 置换反应 _ _。 非上述两种反应类型的反应 _ _。 答案:( 1) ( 2) B2A3 -2 27 ( 3) H2CO3=CO2+H2O C+O2 CO2 C+2CuO 2Cu+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试题分析:( 1)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是 2 4 3%,钢的含碳量是 0 03 2%,所以含碳量生铁钢 ,

21、 在原子中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是失去了核外电子 ,带上正电荷的原子 , 同种元素阳离子 , 质子数电子数 ,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来组成 ,所以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所以 10g酒精与 10g水混合所得液体质量为 20g (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有 6个 A原子 ,4个 B原子 ,故可以推知一个 C分子中 3个 A原子和 2个 B原子 ,根据化学式正价写在前 ,负价写在后的书写原则 ,所以 C的化学式为 B2A3,再根据化合价的规律 :在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32+3x=0,可求 x=-2, A

2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再根据 C的化学式 B2A3,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则 2B+316=102,求出 B=27 ( 3) H2CO3=CO2+H2O C+O2 CO2 C+2CuO 2Cu+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常见合金 ,原子的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二氧化碳的制取 ( 1) NaNO2(亚硝酸钠)、 NaCl和物质 M (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t2 时, NaNO2、 NaCl和 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如图 2所示,

23、当往试管中加入 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NaNO2、 NaCl和 M中的 _。 分别将 NaNO2、 NaCl和 M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 2)下图是小华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_ _。 指出图 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_。 配制时应选择 _ _(填 10、 50或 10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用上述图示的

24、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_ _。 答案:( 1) NaNO2 NaCl M M NaNO2 NaCl M ( 2) 烧杯 加快溶解的速率 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100 试题分析:( 1)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在 t2 时 NaNO2、 NaCl和 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NO2NaCl M, 当往试管中加入 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意味着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结合图中溶解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知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M, 分别将 NaNO2、 NaCl和

25、 M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时,因为 NaNO2、 NaCl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溶解度降低,所以它们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比 t2 时要低,但明显在 t1 时 NaNO2的溶解度还是比 NaCl的溶解度要大,对于都为饱和溶液的 NaNO2、 NaCl, NaNO2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显然比 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要更大,而对于 M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时,它却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均没有变化,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没有变化,仍然是在 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明显比 NaNO2、 NaCl在 t1 时的要低,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6、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NO2 NaCl M ( 2)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用的仪器: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其中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的速率 天平在使用的时候要遵守 “左物右码 “的原则,而在图中操作中明显把位置弄反了,所以错误, 在选择量筒的时候,为了减少误差,所以我们选择的时候要根据量筒不超过最大量程范围一次性量取的原则来选择,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经计算需要 NaCl固体质量是 5g,水的质量是 95g,根据水的密度,可求出所需水的体积为 95ml,所以应选择 100ml的量筒量取所

27、需要的水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 计算题 将 12 5克石灰石粉末 (杂质不溶于水 ,也不参加反应 )与 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中生成气体 4 4克;试求: ( 1)石灰石的纯度。 (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80% ( 2) 7 3% ( 3) 10 5%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当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4 4g,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

28、氧化碳的质量比,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进而算出石灰石的纯度,也可以利用 HCl, CaCl2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分别算出稀盐酸中溶质 HCl的质量,进而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 CaCl2的质量,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把反应前参加反应的物 质质量减去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进而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 HCl的质量为 y,生成的CaCl2质量为 z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 4g ( 1) 100:44=x:4 4g

29、 x=10g 石灰石的纯度 =10g/12 5g100% =80% ( 2) 73:44=y:4 4g y=7 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3g/100g100%=7 3% ( 3) 111:44=z:4 4g z=11 1g 而反应后溶液质量 =10g+100g-4 4g=105 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 1g/105 6g100%=10 5% 探究题 ( 1)现有 汽车 机器上的齿轮 门把手等常见铁制品。为了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在表面喷漆 _;在表面涂油 _在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 _; ( 2)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

30、、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 70g/cm3 660 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回答以下问题: 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_; 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 _(填 “强 ”或 “弱 ”); ( 3)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是否必须同时有空气和水,他将干净的铁钉放入 A、B、 C三支干净的试管中,再各加入某些物质或用品进行研究。 在下图的每支试管中画出并标明所加的物质或用品。 一周后,编号为 _的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 写出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里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_。 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

31、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_。 某炼铁日产含碳 3%的生铁 310t,问该厂每天至少需要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 _吨 答案:( 1) (2 ) 作导线、炊具等 强 ( 3) A 3CO+Fe2O3 2Fe+3CO2 铝在常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 536 9 试题分析:( 1)防止金属锈蚀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涂油、刷漆、或者在表面镀上其他的金属,汽车一般是在表面刷漆,机器上的齿轮是涂油,门把手因为经常要与人接触,所以一般在表面镀一层更耐腐蚀其他金属。 (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表中的内容,知道该金属

3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所以可以利用这种金属作作导线、炊具等,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所以还可用来在实验室制取氢气,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说明排在氢前,显然活动性比铜强, ( 3) 探究铁 生锈的条件:空气(氧气)和水,所以要设计对比实验:一个试管里装半试管的水,但要使铁钉有一部分留在空气中,第二个试管里装水淹没铁钉,并且上面用植物油进行密封,一个里面是干燥的空气 (封口 ), 因为生锈是需要氧气和水,所以是试管 A中的铁最易生锈,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而像洗涤剂(如洗洁精、肥皂、洗面奶、洗发精、沐浴露等)具有乳化功能, 铝在常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所以虽然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 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设制得氧化铁的质量为 x ,铁的质量 =310t( 1-3%) =300 7t 3CO + Fe2O3 2Fe + 3CO2 160 112 X 300 7t 160:112=X:300 7t X=429 6t 赤铁矿的质量 =429 6t80%=536 9t 考点: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以及防止生锈的原理、方法、措施,有关生铁冶炼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