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28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穆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蔗糖 B面粉 C大米 D牛奶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面粉、大米都不溶于水,而牛奶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 A 考点:溶液的概念 小王同学需配制 100g 12%的 NaOH溶液来制作 “叶脉书签 ”。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托盘上垫上纸并称取 12g NaOH固体 B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用 100mL量筒量取 88

2、mL水 D把称取的 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 88mL水的量筒中溶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来分析, A、由于 NaOH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在称取 NaOH 固体的时候应放在玻璃器皿(表面皿、烧杯)上,以免腐蚀托盘,错误, B、调节游码应在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的时候进行的操作,而在称量过程中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再添加药品,错误, D、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里溶解,而不应该在量筒内,错误,故选 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如图是某短大衣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短大衣是由两种材料制成的 B羊毛和涤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D可以通过灼烧

3、来区别涤纶和羊毛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标签内容分析, A、外料:羊毛,里料:涤纶,由两种材料制成的,正确, B、羊毛和涤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C、涤纶属于合成纤维,错误, D、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羊毛属于天然纤维里的动物纤维,可以通过灼烧来区别涤纶和羊毛,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若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正确,故选 C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和天然有机材料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 (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蒜新素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178 g C属于有机化合物 D C、 H、 S元素质量比为 6

4、: 10: 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确定 1、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以及对应各原子的个数(甚至是个数比), 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可计算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 4、可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根据大蒜新素(C6H10S3),应该是一个大蒜新素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 g,在国际单位制上为一,错误,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对应元素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所以 6: 10: 3是 C、 H、 S元素的

5、原子个数比,而不是质量比,故选 C 考点: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的相关计算,有机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 中和反应 C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而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等,错误,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除了酸和碱作用,会生成盐和水外,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虽然含碳

6、元素,却属于无机物,所以错误, D、碱溶液一定显碱性,而碱性溶液不一定是 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等,正确,故选 D 考点:单质、中和反应、有机物的概念,碱溶液、碱性溶液的关系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含铁 B滤液中一定没有 Ag 、 Cu2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含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都强,所以把铁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铁既会与硝酸铜反应 Cu(NO3)2+Fe=Fe(NO3)2+Cu,又 会与硝酸银反 2

7、AgNO3+Fe=Fe(NO3)2+2Ag,但由于铜、银的活动性强弱不同,所以根据 “弱者先出局 ”的原则,铁应是先跟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至于是两个反应都发生了,还是只发生了 2AgNO3+Fe=Fe(NO3)2+2Ag,这就跟铁的量有直接关系,因为题目中只说一定量,所以就有多种情况, A、当铁的量不够,只发生了一个反应,那滤渣中就只有银,没有铜和铁,错误, B、当铁的量不够,滤液中还可能有 Ag 、 Cu2 , C、因为一加铁进去,就会反应生成Fe(NO3)2,所以滤液中一定有 Fe2 ,正确, D、因为是先发生反应2AgNO3+Fe=Fe(NO3)2+2Ag,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不

8、一定含铜,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 10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 、 Ca2 、 CO32- B Na 、 SO42-、 C1- C Ba2 、 H 、 C1- D Ag 、 NH4 、 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就是看阴、阳离子相互结合是否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如果会,那就不能共存,反之,则能共存,实际上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题干本身是在 pH 10的水溶液中,意味着还有一种固定的离子 OH-, A、 Ca2 和 CO32-会相互结合形成 CaCO3沉淀,故不能共存, C、 H 和OH-会结合水,也不能共存,错误

9、, D、 NH4 和 OH-会结合,产生 NH3和水,故选 B 考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化学方程式 A NaOH B H2O 推断, B, 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 12 B 18 C 22 D 40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都应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体现在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上,由于 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两者之差为 22,所以 B, 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也为 22,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工业上用氨气 (NH3)制取硝酸 (HNO3),工业流程为:( ) 4NH3 5O2 4NO 6H2O 2NO O2 2N

10、O2 3NO2 H2O 2HNO3 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为化合反应 B一氧化氮 (NO)的化学性质稳定 C上述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 -3, 2, 4, 5 D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 NO可循环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反应 : 2NO O2 2NO2,是化合反应,正确, B、有反应 可知,一氧化氮 (NO)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错误, C、 NH3中氢的化合价为 +1,所以 N为 -3, NO中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2, NO2中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4, HNO3中氢的化合价为 +1,氧的化合价为 -2,所以 N为 +5,正确, D、综观反应 ,制取

11、硝酸过程中产生的 NO可循环使用,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合反应,化合价的判断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 b的溶解度 B要使 t2 时 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 C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ab D t1 时, 6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5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判断结晶的方法: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采用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采用蒸发结

12、晶), 2、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3、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A、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一定要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否则无法比较,错误, B、从曲线图可知,物质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使 t2 时 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升高温度, C、虽然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 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没有说是同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 a、 b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应该是无法判断,错误, D、 t1 时, a物质的溶解度

13、为 20g,即 12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 100g,那么在 60g a的饱和溶液 中含有溶剂 50g,正确,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NaC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杂质,正确, B、干燥气体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跟气体反应,而 NaOH就会和二氧化碳反应,错误, C、 Zn的活动性既比 Cu强,也比 Fe强,所以

14、Zn把 CuSO4除去的同时,把 FeSO4也除去了,错误; D、本来氢氧化钙溶液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除去了碳酸钠,方程式: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但是加入过量 Ca(OH)2,那么又引入新的杂质Ca(OH)2,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 OH-的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 OH-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 100m1 10%的 NaOH溶液(密度为 1.1 g/cm3)与 100m1 10%的 KOH溶液(密度也为 1.1g/cm3)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 A NaOH B 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 答

15、案: A 试题分析: NaOH中 OH的质量分数 =17/40100%=42.5%, KOH中 OH的质量分数 =17/56100%=30.4%,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NaOH溶液和 KOH溶液中, NaOH溶液中 OH-数量越多,所以溶液碱性就更强,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的判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5: 4 D物质 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

16、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 N反应前是1g,反应后是 26g,增加了 25g,是生成物,物质 P反应前是 32g,反应后是12g,减少了 20g,是反应物,所以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25: 20=5: 4, C正确,而 Q的质量不变,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所以物质 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可以判断物质 M应该是反应物,并且应该反应了5g,反应前是 18g,所以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B正确,综上分析,所以反应可表示为 P+MN,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所以 A 错误,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在一

17、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数轴图象题,首先应把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量看清楚, 把 NaOH溶液逐渐加入盐酸溶液中,溶液质量应该是一直增大的,即使反应结束也一样一直增大,错误, 把大理石逐渐加入盐酸溶 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大理石是固体,所以溶液质量就不变,正确, 锌逐渐加入盐酸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锌是固体,所以溶液质量就不变,正确, 把碳酸钠溶液逐渐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当反应结束,由于碳酸钠溶

18、液是液体,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过量,溶液质量也不断增大,错误, 把铁粉逐渐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 Fe+CuSO4=Cu+FeSO4,从反应中 Fe与 Cu的质量比 56: 64,可以判断:随着铁粉的不断加入,溶液质量是减少的 ,错误故选D 考点:数轴图象题的解答 现有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X能与稀盐酸反应; Z能从 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 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 Z、 Y B Z、 Y、 X C X、 Y、 Z D Y、 Z、 X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X、 Y、 Z三种金属,只有 X能与

19、稀盐酸反应,说明 X排在 H前,而 Y、 Z排在氢后, Z能从 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 Y置换出来,根据 “强置换弱 ”,可以判断 Z的活动性大于 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 Z、 Y,故 选 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 A硫酸铜和硫酸铁 B烧碱和硝酸铵 C碳酸钙和碳酸钠 D氯化钠和氯化钡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区分不同的物质,一般都是抓住物质的性质进行设计实验,然后根据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区分, A、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硫酸铁溶于水,得到黄色溶液,可以区分, B、烧碱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

20、低,可以区分, C、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碳酸钠溶于水,可以区分, D、氯化钠和氯化钡都能溶于水,不能区分,故选 D 考点: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在加压条件下, 25m3的天然气可以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的大小可以改变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在加压条件下,能将 25m3的天然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容易压缩,故选 C 考点:分子

21、的基本性质 蛋白质是人体 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 ) A麻辣豆腐 B凉拌黄瓜 C炒青菜 D红烧土豆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奶类、蛋类、鱼类、牛肉、瘦肉,以及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正确, B、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所以 B、 C都错, D、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所以红烧土豆主要成分是糖类,错误,故选 A 考点: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人体中缺乏某些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所缺的元素是( ) A锌 B碘 C钙 D铁 答案: C

22、 试题分析: 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错误,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错误, C、缺钙: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正确, D、缺铁会引起贫血,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包括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就看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是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是阴离子,故选 D 考点:原子的结构 向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C3N6H6

23、)虽然增加了氮元素含量,但是对人体是有害的。三聚氰胺的制法如下: 6CO(NH2)2 C3N6H6 6X 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NH3 B NO2 C CO2 D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可以推知 X的化学式为 NH3,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 A氯化钠晶体 B金刚石 C液氧 D氯化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 CO2 H2O SO3 HCl )

24、,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A、氯化钠晶体由钠 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错误, C、液氧由氧分子构成, D、氯化钠溶液本身是混合物,其中溶质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而溶剂水由水分子构成,正确,故选 D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元素铀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 92 B质子数为 92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238.0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任一种元素的方格上可以反映出这样几个信息: 1、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 =核外

25、电子数 =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 3、元素名称(从中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 4、相对原子质量(而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所以结合前面的质子数,可以大约推算出中子数),故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做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 D用氮气做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A、用铝做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是物理性质,错误, 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是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错误,

26、D、用氮气做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做保护气,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高温煅烧石灰石 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焦炭充分燃烧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只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 ”, 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方程式为: 3CO+ Fe2O32Fe + 3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 + CO2 2CO, 焦

27、炭充分燃烧,方程式为: C + O2 CO2,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 “测土选种 ”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北京某地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 PH 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答案: A 试题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碱性)溶液不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酸性)溶液不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碱性)溶液变红色;取北京某地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该村土壤呈碱性,所以适合玉米的生长,故选 A 考点:酸碱指示剂,溶液的 P

28、H 模型法作为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处理实际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分别用 “O”、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下列气体物质的模型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 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A、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 B、表示的是由不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 C、表示的也是两种不同的分子,一种是单质分子,一种是化合物分子,是混合物, D、表示的也是两种不同的分子,都是单质分子,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的微观模拟图 2010年

29、,冰岛火山多次喷发,曾迫使欧洲的民航飞机停飞,火山灰里含有大量的硅酸钙 (CaSiO3),硅酸钙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4 C 5 D 3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正负的代数和为零。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在 CaSiO3中 Ca的化合价为 +2, O的化合价为 -2,故可设 Si的化合价为 x,则 +2+x+( -2) 3=0,算出 x=+4,故选 A 考点:元素的化合价及一般规律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30、( )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干净衣 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正确, B、硬水易与肥皂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浮渣,形成的浮渣容易粘在衣服上,以至于不易洗干净衣物,正确, C、洗涤剂除油污,是由于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污乳化成更细小的油滴,从而用水冲走,而不是形成溶液,错误, D、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一旦泄露,难以发现,很容易使人中毒,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管道 煤气中

31、添加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纸火锅 ”(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纸火锅 ”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所以是可燃物, A错误,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B也错误, “纸火锅

32、”一直露至在空气中,不存在空气不充足的情况,错误,故选 C 考点:燃烧的条件 填空题 用 N、 H、 O三种元素组成下列物质或微粒:(用符号填写) ( 1)一种气体单质 ( 2)一种酸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4)一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 答案:( 1) N2或 H2或 O2 ( 2) HNO3 ( 3) H2O ( 4) NH4+ 试题分析:( 1)氮 气、氢气、氧气都是气体单质,所以化学符号: N2或 H2或O2 ( 2)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碳酸,根据所给的元素,只能组成硝酸:HNO3 (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3、: H2O ( 4)根也就是原子团,所以一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 NH4+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用下列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食盐; 小苏打; 硫酸铜; 熟石灰; 甲烷 ( 1)可用做燃料 ( 2)改良酸性土壤 ( 3)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 ( 4)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 5)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1) ( 2) ( 3) ( 4) ( 5) 试题分析:( 1)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来做燃料 (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用来腌制鱼肉等,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 4)农药波尔多液的的成分是

34、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属于盐的是硫酸铜 ( 5)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配制 200g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g cm3)。 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

35、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 标签。 ( 2)如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2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当加入 15 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试计算上述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 1) 16 184 B A 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 2) 20g NaCl、 HCl 5.85% 试题分析:( 1)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可以得出,溶质的质量 =

36、溶液的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00g8%=16g,水的质量=200g-16g=184g,在根据水的密度 1g cm3,所以水的体积为 =184mL; 称量固定物质质量,应先固定砝码和游码,然后再增减药品,所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B A,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时候不能用纸称量,而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烧杯、表面皿) ( 2)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热量不断放出,当反应停止时,放出的热量最大,图象显示: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温度最高,表示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 3)因为上题告诉我们:当加入氢氧化钠溶

37、液的质量为 20g,表示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所以当加入 15 g氢氧化钠溶液时,表示稀盐酸过量,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了生成的 NaCl,还有过量的 HCl ( 4)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质量分数为 8%,表示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即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 =20g8%=1.6g,再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算出生成溶质 NaCl的质量 解:设生成溶质 NaCl的质量为 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6g x 40: 58.5 = 1.6g: x x = 2.34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34g/20g+20g100%=5.85

38、% 考点:溶液的配制,中和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 32克和 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 A和 28.8克黑色固体 B。 ( 1)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g; ( 2)推断黑色固体 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答案:( 1) 10g ( 2) FeO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在黑色固体 B中加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 ,且无气体放出,说明: 1、没有碳剩余, 2、没有铁生成;根据1,可以这样推断反应前 1.2g 碳,经过变为二氧化碳,最终变为碳酸钙中的碳,所以可设碳酸钙质量为 x X12/100100% = 1.2g x=1

39、0 ( 2)根据上面分析没有铁生成,那么就只有可能两种生成物 Fe3O4、 FeO 假设生成 Fe3O4,那方程式为: C+6Fe2O3 4Fe3O4+CO2,可设 32克氧化铁要完全反应需要的碳粉质量为 x C + 6Fe2O3 4Fe3O4+CO2 12 960 x 32克 12: 960 = x: 32克 x=0.4克 1.2克 故不是按这个反应进行 假设生成 FeO,那方程式: C+2Fe2O3 4FeO+CO2,可设 32克氧化铁要完全反应需要的碳粉质量为 y C + 2Fe2O3 4FeO+CO2 12 320 Y 32克 12: 320 = y: 32克 y=1.2克 =1.2克

40、 所以是按这个反应进行,故黑色固体 B的化学式 FeO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探究题 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 粗盐提纯;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I甲同学抽 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 1)上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 ;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 (填序号);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的气体制备,其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乙同学抽签并完成实验后,监考老师要他回答如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 3)粗盐中除混

41、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通常还含有 Mg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 MgCl2可以加入适量的试剂是 。 ( 4)如图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错误操作是 ,烧杯的实际质量是 g。 答案:( 1)铁架台 二氧化锰 2H2O2 2H2O+ O2 ( 2)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NaOH溶液 被称物也砝码位置颠倒 27.4 试题分析:( 1)根据所提供药品,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所以可判断抽到的考题是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由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方程式为: 2H2O2 2H2O+ O2 ( 2)若只另选药品,而不增加仪器,

42、那粗盐提纯这个实验完成不 了,因为没有漏斗,故另选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便可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要除去 NaCl中的杂质 MgCl2,根据除杂质的原则,除原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应加入 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 4)用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左物右码,所以错误操作是:被称物也砝码位置颠倒,若操作正确,物质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若操作反了,物质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 =20g+10g-2.6g=27.4g 考点:氧气、二氧化碳

43、的实验室制取,除杂质的原则,天平的使用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实验时发现了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意外现象的成因做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高引起的; (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 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

44、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答案:( 1)若酚酞变质,则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红色不会消失 ( 3) 1、赶出其中的氧气 2、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 ( 4)实验方法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数滴酚酞溶液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浓度大(或小)的溶液中红色最终消失,而浓度小(或大)的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证明红色消失与否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试题分析:( 1)

45、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酚酞没有变质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方程式: 2NaOH + CO2 = Na2CO3 + H2O,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红色不会消失,所以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 3)丙同学猜想红色消失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为了验 证这个猜想,就必须隔绝氧气,然后看红色是否消失,所以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其中可能含有的氧气,同时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这样就完全隔绝了氧气,再根据红色是否消失,从而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 ( 4)丁同学的猜想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高引起的,所以要得出这个结论

46、,一定要做对比实验,故实验方法是: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数滴酚酞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浓度大(或小)的溶液中红色最终消失,而浓度小(或大)的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证明红色消失与 否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或将原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取稀释后的少量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红色消失(或无明显现象),证明红色消失与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大小有关 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推断题 A、 B、 C、 D、 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 “”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

47、C是常见气体, 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若 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 C的化学式为 _; ( 2)若 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 C的化学式为 ; ( 3)无论 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 B的化学式均为 , D的化学式均为 ; ( 4)写出 AE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H2 ( 2) CO ( 3) H2CO3 O2 ( 4) CO2+H2O C6H12O6+ O2 试题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试题,就好比破案,寻找出对破案有用的线索,找准突破口(又称 “题眼 ”)是题的关键,突破口主要包括: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征的反应、反应条件、反应形式、转化规律、基本类型等,根据突破口进行,对所给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和思维加工,进行推理 、比较、论证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像这题的 “题眼 ”不是很明显,像这类题目那就只有大胆假设 ( 1)若 A在常温下为液体,最可能是水,那单质 D可能是 O2,因为与 C、 E都能反应,而 C是常见气体,所以也不难推出是 H2,而 E能与 O2反应,又能与水相互转化,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