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一空一分(任选 4题,多选按前 4题计分)( 8分) ( 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 ( 2)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 3)元嘉草草, , 。 (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答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
2、项是 ( ) (3分 ) A悭吝( qin) 菡萏( hn)纶巾( gun)喘息甫定( f)间 (jin)或 B迸发( bng) 喑哑( yn)黍离( sh)蓦然回首( m) 倏 (sh)然 C鱼凫( f)趑趄( j)脖颈( jng)舞榭歌台 ( xi)炮烙 (lo) D戍角( sh)荠麦( j)潜泳( qin)虞美人( y)俨 (yn)然 答案: B(A.菡萏 hn 间 jin或 C. 脖颈 gng 炮烙 lo D.潜 qin泳 俨 yn然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孙悟空凭借一身七十二变的神通、如意随心的金箍棒,把天宫闹了个沸反盈天。 B刚退居二
3、线的老王抱怨说: “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 门前冷落鞍马稀 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提议,干杯! D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安之若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答案: D(安之若素: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人能像平常一样,毫不在意。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B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那么我们的价格优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口行业势必受到很大的冲击 C国务院台湾事
4、务办公室 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 “三通 ”,外国公司参与两岸航运,实现 “三通 ”与所谓 “台湾安全 ”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说明。 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中欧峰会的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答案: C(A句语序不当, “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 ”和 “判断当前经济形势 ”颠倒; B句 “如果 ”和 “一旦 ”重复; D句成分残缺, “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应为 “这对于金融危机的解决是毫无益处的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狂妄自大的
5、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 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B C D 答案: A(根据语境可得)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 8题,共 15分。 棉花被子 衣向东 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因为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 马宁二十年前跟李薇结婚是在他
6、的家乡马湾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李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 “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 李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 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小镇。 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李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
7、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 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 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 “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 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
8、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 潮湿,她急忙把被子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 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 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
9、告诉了马宁。姐姐说: “妈说,要是以后李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 还软乎呢。 ”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小题 1】第二段的环境描写 “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 答 : 【小题 2】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 请你联系全 文
10、,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探究母亲此时的心理。 (5分 ) 答 : 【小题 3】 “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请联系全文,说说这 “泪水 ”中包含着哪些信息。 (6分 ) 答 : 答案:【小题 1】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这句话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很显然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的。 答案: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 【小题 1】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答题的关键有两点,一要联系原文;二要使推断与联想合理,要合乎人物性格特点。作答时只有联想到母亲的内心世界,联系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我再
11、也不能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媳回来时冻着了,怎么办呢?对了,让我的女儿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吧!希望他们常回来。 【小题 1】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全文,要立足全篇来组织答案:。首先要联系全文思考两个问题:马宁这时为什么要哭?他此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些才能准确作答。 答案: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之意和自责,又包含着感受到母爱的幸福,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和 “阴阳两隔 ”的落寞和无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共 16分。 60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 黄麟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
12、,鲁、郭、茅、巴、老、曹,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冰心等等。虽然也有一些文学大师成色虽然并不怎么样,叫起来有点勉强,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别扭。 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偌大个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了。王蒙不够格,贾平凹不够格,莫言不够 格,余华不够格, 领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一大堆作家,没有一个够格的。 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同样的体制,为什么科技界能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当年鲁迅他们,也是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并不影响这些大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所以,板子一味打在体制的屁股上,痛快是痛快了,却有失偏颇。 也有人认为, “国
13、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把原因归咎 “盛世 ”。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国家不幸,大环境不好,但作家个人的生活境遇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 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比如,李白杜甫是出生在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又都经历过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是乱世出的大师还是盛世出的大师? “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 ”是一种情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也是一种情况,不能将二者绝对化。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 “乱世 ”,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可见 “盛世说 ”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觉得,伟大作品的
14、诞生,大环境并非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别把过错都算到时代身上。主 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不能本末倒置。盛世有盛世的大师,乱世有乱世的大师,不能一概而论。 大师之大,不在著作等身,不在胡子长短,在于人格和文魄之大,在于其作品传达的伟大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新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便开始吃老本,不思进取,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文学成了作家谋取名利的道具。作家不是被 “圈养 ”,就是被商业收编,无法实现精神和灵魂突围。作家的物质 GDP 是上去了,精神 CDP却一直负增长,入不
15、 敷出。自身一团污浊,何以宁静致远?内心一团漆黑,如何照亮别人? 文学功利化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每个人都想天上的馅饼往自己的头上砸。作家不但影响不了社会,反而被社会的灯红酒绿牵着鼻子走。文学最大限度被物化和细化,导致许多作家在讨价还价中创作,锤炼的不是语言和思想,而是鸡虫得失。文学丧失了敬畏,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管什么大师不大师。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这个时候,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就无名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据 一位业内人氏透露,不少省级文学期刊,比内部刊物更 “内部 ”,除了图书馆,订阅的读者不超
16、过一百本。某些文学期刊成了编辑和作者自娱自乐的 “圆桌文学 ”,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在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更是日渐式微。如果没有媒体和网络的配合,靠单打独斗,不管这些文学期刊如何声嘶力竭,要吆喝出一个 “著名作家 ”,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是文学粉丝对文学新人的排斥。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这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任。于是,每个文学粉丝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意,想方设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的工 具。于是,文学粉丝变得势利无比,学会吝啬赞美。即使读到一流的文章,如果是无名作者,他也会不屑一顾,嘴角上翘,大声叹喟大师难觅。 中国不出文学大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17、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对文学的影响。电影电视的多彩多姿,互联网的色声犬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学的功能。过去,读者的精神食粮,主要是文学作品。现在,时代不同了,影视,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大削减了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找到感情宣泄的渠道。尽管这种出口是浅层的,无法真正抵达人的内心。 一切与文学无关,却与文学家有关。不同的 起跑线,文学节节败退,影视网络后来居上,这是作家不能容忍的。于是许多作家不惜放下身段,和娱乐圈同抢一块蛋糕。一番大打出手之后,作家华丽转身,名利双收。只是,人品和文品荡然无存,泯然众人。于是, “大师 ”休矣。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因为,
18、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漠的绿洲 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 (摘自人民网 2010年 3月 26日文化频道,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鲁迅也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 想,所以,把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的原因归咎体制是错误的。 B作者认为,伟大作品的诞生,与大环境无关,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 C现在,影视,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些不同的文艺形式,使人们找到了感情喧泄的渠道,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寄托。 D作者认为,文学最大限度地被物化和细化,许多作家锤炼的已不是语言和思想,而是利益得失,难于写出
19、好的作品。 E. 所谓大师,并不在于作品的多少、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作家的人格和文章的气魄,在于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普世价值。 【小题 2】以下论据中,与 “盛世说 ”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 3分) A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 D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 “乱世 ”,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 【小题 3】如何理解 “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漠的绿洲 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 ”这句话,它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4】作者认
20、为, 60年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4分) 答案:【小题 1】 B.C( B项根据第 段 “伟大作品的诞生,大环境并非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 ”可以看出是错误的; C项尽根据第 段“尽管这种出口是浅层的,无法真正抵达人的内心 ”可以看出。对一项 2分,两项 5分) 【小题 1】 C 【小题 1】( 4分)答:大师是人们道德的标准,他能引导人们的思想,给人们以精神寄托和希望,是美好人生必不可少的,( 2分)作者强调了大师对时代和人生的重要意义,( 1分)进一步突出主旨:时代呼唤大师( 1分)。 【小题 1】( 4分)答:中国不出文学大师,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
21、一是成名作家太浮躁,沉不下来;二是无名作者缺乏成长的土壤;三是现代生活对文学的谈化。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 20分 )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 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呜呼!此吾故人陈 V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
22、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 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
23、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 【小题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余既耸然异之凌万顷之茫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不拘于时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 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 “隐 ”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方山子出身贫寒
24、,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 “佯狂垢污 ”的 “异人 ”,从 “岂山中之人哉!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 “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小题 5】请用 “/”给文中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 (2分 )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25、 【小题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共 6分,每小题 3分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答案:【小题 1】 D ( 驰骋在文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 【小题 1】 B( A、而:连词,前表递进;后表修饰。 B、然:形容词尾, 的样子;耸然,诧异的样子。耸,通 “ 悚 ”。茫然,辽阔的样子。 C、 于: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小题 1】 C ( 是描述他的 “侠 ” ) 【小题 1】 D ( A句说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 ”不合实际。第四段已经说明方家殷富; B句说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
26、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 ”错误,因为他壮年时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本身就是一个 “异人 ”,当然会同类相求) 来 【小题 1】断句 (共 2分 )见其所著帽 /方屋而高 /曰 /此岂古方山 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每处 0.5分 ) 【小题 1】翻译 (共 6分,每小题 3分 )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拉紧 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共 7分 )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
27、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 (3分 ) 词中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书愤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分 ) 答案:、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听秋声乱起,号角悲鸣;望铁马骑兵冒雪疾奔,想西北边塞关河失地未收。这样的梦境源于作者北定中原,收复故土的深厚的爱国感情。 (可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分析 )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 (2分 ) 不同点:本词侧重抒发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
28、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分 ) 语言表达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6分) 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过了大江南北,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韩愈笔下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道出了生机盎然的春 ; _; _。 答案:谢眺笔下的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说出了万紫千红的春。白居易笔下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讲出了热闹非凡的春。(写到春的诗句, 1分;结构仿写恰当 2分) 本题语境中为 “春天来了 ”,续写内容应与此一致。例句内容为主谓宾式,主语为偏
29、正型短语,即作者 +名句,谓语为动词,宾语为偏正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6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酷 ”,原指 “残酷 ”“程度深 ”“极 ” 可如今,中学生中也流行起 “酷 ”来:长相英俊的 “酷 ”,打扮时髦的酷,冷峻阴沉的 “酷 ”,模仿歌星的 “酷 ”,学习优秀的 “酷 ”。看来, “酷 ”已被赋予了多个意义。那么,你是如何理解 “酷 ”的呢?你周围有哪些 “酷 ”的人或事呢?你有哪些 “酷 ”的经历或感受呢?请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