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140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广州市执信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题,共 12分) 【小题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小题 2】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小题 3】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小题 4】谨庠序之教, ,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 5】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小题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答案: 【小题 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小题 2】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小题 3】竟

2、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 5】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6】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偌大 /承诺酽酽 /俨然契约 /锲而不舍 B喑哑 /熟谙渲染 /晕眩瘐毙 /阿谀奉承 C 淆乱 /崤山饶舌 /扰民筵席 /垂涎欲滴 D锋镝 /谪戍孱头 /自惭黜恶 /相形见绌 答案: A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合编为 “四书 ”,至此始有 “四书 ”之名。 B李商隐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

3、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尤以无题和咏史最为出色,哀怨的基调和迷离的意境是其诗歌突出的特点。 C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苏轼誉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D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倡导 “文以载道 ”,打破了六朝以来内容空洞、堆砌辞藻的浮艳文风,在中唐文坛形成了一股散文革新的浪潮。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章学诚的观念有助于消除学界的门户之见,更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 B领导干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见微知著,因势利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 C谢安身处朝 堂,在情势危急、举朝震恐的时候,却能谈笑自若,处之泰然。 D他这栋房子位于铁路周边,过往列车的发出振聋发聩的轰隆声令他辗转难眠。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艰苦卓绝冥玩不化潸然泪下同仇敌忾 B心荒意乱无精打采沧海一粟出言无壮 C名副其实连锁反应一筹莫展断壁残垣 D语无伦次聊以慰籍如座针毡绵亘千里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5分。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粉丝 ”来自英文的 fan, Fan之为字,源出 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 “粉丝 ”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

5、过来,好用多了。单用 “粉 ”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 “粉丝 ”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 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 “我是你的粉丝 ”,怎么能说, “我是你的粉 ”呢?粉,极言细而轻,积少成多,飘而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治丝益焚,欲理而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 “文章千古 事,得失寸心知 ”,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其实如果知音寥寥,甚至迟迟不见,寸心的自信仍不免会动摇。所谓知音,其实就是 “未来的回声 ”,预支晚年的甚至身

6、后的掌声。梵谷生前只有两个知音:弟弟西奥和评论家奥里叶,死后的十年里只有一个:弟媳妇约翰娜。高更虽然是他的老友,本身还是一位大画家,却未能真正认定梵谷的天才。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的小说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但歌德一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歌德的预言要等很久才会兑现:寂寞的叔本华 要等到六十六岁,才收到华格纳寄给他的歌剧尼贝龙之指环,附言中说对他的音乐见解十分欣赏。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而且不免加贬的本 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全欧洲的剧坛都应加致敬。他不仅流行一时,而应传之百世!

7、 ”其实当时盖棺也未必论定,尚待一代代文人学者的肯定,尤其是知音如本 约翰逊与米尔顿之类的推崇,才能完成 “超凡入圣 ”( canonization)的封典。有时候这种封典要等上几百年才举行。 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 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左派肯定的 “进步 ”作家,也非现代派标榜的 “前卫 ”新锐;张爱玲更沾不上什么 “进步 ”或 “前卫 ”,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

8、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在 “主流 ”以外的独创成就,更要在四十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真正的文学史 ,就是这些知音写出来的。有知音一槌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粉丝拥挤甚至尖叫的地方,知音是不会去的。知音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甚至隔代低首,对碑沉吟。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 “现场 ”,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调整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

9、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常因亲近无门而演变为 “恋物癖 ”,表现于签名,握手,合影,甚至索 取、夺取“及身 ”的纪念品。披头的粉丝曾分撕披头的床单留念;汤姆 琼斯的现场听众更送上手绢给他拭汗,并即将汗湿的手绢收回珍藏。据说小提琴手帕格尼尼的听众,也曾伸手去探摸他的躯体,求证他是否真如传说所云,乃魔鬼化身。 “知音 ”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抑或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孔子对音乐非常讲究,曾告诫颜回说,郑声淫,不可听,应该听舜制的舞曲韶。可是论语又说: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10、这么说来,孔子真可 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 “发烧友 ”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声苦,但伤知音稀。 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选自青年文摘 2009年第 18期,有删减 ) 【小题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粉丝 ”这个音译词不但表现出粉丝从者如云的声势,也能体现粉丝喜纠缠、善攀附的特性。 B知音的出现,不是在天才成名之前,就是要等天才死了之后。前者如歌德,后者如本 约翰逊。 C即 便是杰出亲密的友人,也未必有看出天才的慧眼;就算互相竞争的对手,也有成

11、为天才知音的可能性。 D为扭转四十年前美国评论界的左倾风气,夏志清在其著作中充分肯定不受当时文坛重视的钱钟书与张爱玲。 E.知音对于天才而言十分重要,天才要有知己的一锤定音,才会有众多如蝴蝶般纷纷飞来的粉丝。 【小题 2】粉丝与知音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条概述。( 6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既说孔子 “真可谓知音了 ”,又说他 “或许是最早的粉丝 ”?( 5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 (或 :粉丝出现在偶像成名后,而知音多出现在天才成名前。) 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 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 粉丝多,知

12、己少。 【小题 3】 说孔子是知音,是因为他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和充分的理解; 戏称他为粉丝,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痴迷至三月不知肉味,已类似于现代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追逐。 【小题 1】 B.“不是 就是 ” 过于绝对,文中表述是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 ”“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 ” D.前后不构成目的关系; E. “才会 ”错误,原文是 “有知音一槌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5分。 伞 许国江 梅雨季节,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晨,老李出门的时候,东方布满朝霞,可是,他走到市区,还不到半小时,突

13、然乌云张天,下起雨来了。幸亏妻子有先见之明,硬把一件雨衣塞进他的包里,不然,他今天真要成落汤鸡了。 老李快步跑到引市商城门前,抖了抖头上的水珠,取出雨衣,正欲穿上,却发现那边围着一堆人。老李凝神一看,见不少人手上拿着新雨伞。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是商城拿出一批雨伞应急,无需任何手续,免费借给没带雨具的顾客。老李动了心,也想去借一把,可是,他已带了雨衣,总不能身穿雨衣再借雨伞吧。不借,老李不甘心。他认为这是商城为招徕顾客而玩的生意经,下的钓饵,不借白不借,放着的便宜不讨,岂非傻瓜?他很快把那件雨衣揣进包,急冲冲挤进借雨伞的人群。他细心地挑了一把,试了试,拿了就走。这伞明明是借的,可不知为什么,老

14、李觉得就像是 偷的一样,心卜通卜通地跳个不停。 老李为人精细,他舍不得让这把崭新的雨伞被雨淋湿,出了商城,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取出雨衣,把那两折头的雨伞,小心地装进了包。听服务员说,这把雨伞价值 15元,老李暗自高兴,心想,今天这趟街总算没有白跑。 老李回到家,把那把雨伞取了出来,得意洋洋地向妻子描述了借伞的经过。妻子听罢,指着他的鼻尖笑道: “你这个机灵鬼,就爱讨小便宜,你高兴什么?当真就不还啦? ” “还? ”老李笑着说, “我没留下任何字据,伞上又没记号,谁能证明我是借的?鬼才相信,借雨伞的人有那么高的觉悟?这年头,这世道 ,哪个不占老共的便宜?哪个不捞?你没有听说么?外国有个加拿大,

15、中国有个大家拿。 ”老李越说越来劲,不料他那上初中的宝贝儿子,不声不响地走了进来。 老李平时对儿子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他常常板着面孔教育儿子,要他向雷锋叔叔学习,儿子在学校是三好生,老李很高兴,很自豪。今天的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让儿子晓得,他立即向妻子使了一个眼色,很快转换了话题。 约摸过了半个月。一天,老李从外面有事回来,看见桌上有一张引市日报,老李平时有看报习惯,他拿起报纸,浏览起来。他在头版评论专栏看到一篇题为市民道德素质的一次亮相 “雨伞 ”引出的话题。老李的心一颤,连忙看起来,他看了一半,就 “啪 ”的一声,把报纸摔到地上,骂道: “真是他妈的小题大做!那么多干部搞腐败,报纸不管,

16、却对借雨伞感起兴趣来,还写什么专题评论,真是天晓得!不就这么一把小小的雨伞么?我老李没偷没抢,就不还,看能把我怎样? ”老李愤愤不平,越说越气。 妻子走了过来,老李问: “这报纸哪来的? ”妻说: “你儿子买回来的 ”。老李问:“他人呢? ”妻说: “他呀,那天你谈的借雨伞的事情,他全听见了。今天他看了报纸以后,拿着那把雨伞到商城去还了。 ” 老李听罢,一愣,不知怎的,脸上感 到火辣辣的,他没有再说什么,俯下身子从地上捡起了那张报纸 【小题 1】小说以 “伞 ”为题,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的用意。( 5分) 【小题 2】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老李的性格,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 分) 【小题 3

17、】老李的言行让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 6分) 答案: 【小题 1】 伞为线索,贯穿全文;从 “借伞 ”到 “议伞 ”到 “还伞 ”,情节始终围绕伞展开。 以小见大。文章通过父亲借伞不还和儿子还伞的生活小事反映了两人的不同品行,从 “伞 ”见出了市民道德素质的高低。 【小题 2】 老李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对自己的 宽松要求作对比,突出了老李虚伪的性格。 老李借伞不还与儿子还伞的行为作对比,突出了老李贪小便宜还拼命为自己开脱的特点。 【小题 3】 言传还要身教。老李严格要求儿子学雷锋,而自己却贪小便宜,借伞不还,没有给儿子树立好榜样。 勿以恶小而为之。雨伞虽小,但它的借与还反映了一个人

18、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注意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做人应表里如一。老李平日板着面孔教训儿子,但行为上却贪小便宜,说一套做一套,比较虚伪。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5题,共 18分)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 齐宣王 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 ” 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曰: “可。 ” 曰: “何由知吾可也? ” 曰: “臣闻之胡 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

19、 将以衅钟 。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 曰: “有之。 ” 曰: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曰: “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0、。 ” 王说,曰: “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 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曰: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 曰: “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注】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 胡 :人名,齐宣王的近臣。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

21、钟行祭,称为 “衅钟 ”。 【小题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 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 3】下列句子中 “之 ”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22、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 “桓文之事 ”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 “臣未之闻也 ”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利用 “以羊易牛 ”这件小事中齐宣王 “吾不忍其觳觫 ”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 “不忍之心 ”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 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 “于我心有戚戚焉 ”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 “不为 ”与 “不能 ”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

23、, 并非 “不能 ”,而是 “不为 ”。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 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小题 1】王:动词,统一天下 【小题 2】两个 “而 ”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B.副词,表示判断,是 /副词,表示转折, 竟然。 C.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D.代词,它们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小题 3】其余

24、三项 “之 ”都是代词 【小题 4】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的话并非孟子所说。 “夫子之谓也 ”应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小题 5】 ( 1)宜:应该,应当, 1分;爱:吝啬, 1分;主谓倒装句式 1分 ( 2)见:表示被动, 1分;为:因为, 1分;大意 1分。 参 考译文: 齐宣王问: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 孟子回答说: “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 齐宣王问: “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 孟子答道: “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 齐宣王

25、又问: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 孟子说: “可以。 ” 齐宣王又问: “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 孟子回答说: “我听您的近臣胡 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 牵牛上哪儿去 他回答说: 要杀 了它祭钟。 您说: 放了它 !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 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 您说: 怎么可以废除呢 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 齐宣王说: “有这回事。 ” 孟子说: “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 齐宣王说: “的确有这样 (对我误解 )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

26、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 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 孟子说: “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 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 齐宣王笑道: “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 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 (牛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 孟子说: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 (因为您只 )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 齐宣王高兴地说: “诗

27、里面讲过: 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您。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 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 孟子说: “有人向大王禀白道: 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 (我的 )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您会同意 (这种说法 )吗 ” 齐宣王说: “不,不会。 ” (孟子紧接上去说: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

28、愿广施恩泽。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 诗歌鉴赏 古诗鉴赏( 8分) 从军行 之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 nu),无奈。 【小题 1】诗的第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 “愁 ”?请结合全诗分析。( 4分) 【小题 2】本诗和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案: 【小题 1】第四句运用虚写(想象、曲笔)手法( 1分),不直接写征人思亲,而是设想亲人思亲之愁(分),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愁绪,感染力强( 1分)。 【小题 2】这首诗表述的是久戍不归,思慕亲人的愁情(分),而从

29、军行之四表现了 戍边战士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分)。 语言表达 请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分) 上联:岳阳楼上看长烟皓月觉心神怡悦 下联: _ 答案:答案:示例: 醉翁亭前赏野芳佳木得宴游欢欣 北固亭上观斜阳草树伤壮志难酬 赤鼻矶下品清风明月叹人生须臾 黄鹤楼上赏碧树芳草叹乡愁无边 北京路上观古街新铺得豫游欢愉 请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都以 “中国媒体 ”为主语的短句,要求其中一个是被动句 ,三个短句衔接自然,不能改变原意。(分) 非常看重传统和经验的国际足联把缺乏足够影响力、没有系统采访世界杯经验的中国媒体拒之于国际足联代表大会门外。 答案:中国媒体缺乏足够影响力,(它们)没有系统采访世界杯的经

30、验,被非常看重传统 和经验的国际足联拒之于国际足联代表大会门外。 作文 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材料,然后作文。 2009年 9月 22日,香港大学把 “荣誉院士 ”授予了 82岁的扫地老太袁苏妹。老太从 29岁至 73岁一直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竭尽全力工作。有学生 “头晕 ”,她会主动 煲药、送粥;有学生温习功课至深夜,她会为其预留晚餐;有学生遇到烦心事,也会去找三嫂倾心交谈 在颁奖台上,这位 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作 “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 2010年时代周刊 “全球 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 ”日前出炉。来自台东县中央市场的女菜贩陈树菊位列其中。多年来,女菜贩陈树菊省吃俭用以个人之力,为当地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近 1000万元台币。时代周刊认为, “陈树菊在她捐赠的项目中,带给大家最棒的礼物,是她所展现的模范 ”。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或者这两则材料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立意提示: 平凡与伟大 /普通人的影响力 /小人物大爱心 /卑微的身份让生命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