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141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翻译下列文中加线的句子( 6分) 信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士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上不我用, 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注 信:韩信。 上:指刘邦。 (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3分) 2,4,6 ( 2)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3分) 答案:( 1)韩信估计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向皇上进言,皇上不起用我。( 3分) ( 2)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反这事向皇上禀告,便亲自去追赶韩信。( 3分) 填空( 8分) ( 1)及至始皇, ,

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震四海。(过秦论) (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过秦论) (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_苟以天下之大, _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 4)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家之一、俄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具有有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装在套子时的人塑造了一个小人物 的艺术形象。 答 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缘份 聪慧 杀一警百 弥天大罪 B雕琢 神彩 哗众取宠 鸦鹊无声 C审慎 攫住 声名狼籍 苦思冥想 D高慢 思慕 玉砌雕栏 死有余辜 答案: D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3、的一组是 ( ) 餐具很好些讲究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应当是马马虎虎的。 然而毕竟要有一套合用的餐具来盛佳肴,饮酒进菜。 每套餐具还应当和酒肴相配合,什么样的洒肴就用与之相对应的盘、杯、碗。 吃酒席,目的在于品尝那些佳肴美酒,不在于吃餐具。 它本身要成套,不能是乱糟糟的杂七杂八的一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是想用餐具比喻教学语法的语法体系。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 项是 ( ) A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清丽自然,人们将他与李贺并称 “小李杜 ”。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阿房宫赋是其代表作。 B孙犁是 “荷花淀派 ”的代表人物人,白洋淀纪事是

4、其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 C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塑造了 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D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古文运动 ”,使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宋代欧阳修称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韩愈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 1)在国际反恐呼声高涨的形势下,欧盟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与会者 有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还有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观察家。 ( 2)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 的, 即是民主的。

5、( 3)塔利班和 “基地 ”组织 大量情报, 进行新一轮恐怖袭击。 A不止从而搜集企图 B不止因而收集企图 C不只因而搜集妄图 D不只从而收集妄图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笑傲江湖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一个个如惊弓之鸟,飞一般的跑着。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难题 (美国) H

6、拉里森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接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 过好多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忠寮和韧性。 ”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 “难道你不

7、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上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 “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 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 2,4,6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微发窘地回答: “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 ”保罗反驳道, “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 100倍! ”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 ”爸爸坚持着, “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8、 ” 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关。 “我可不相信。 ”他倏地站起身来, “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 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寮还要踏实 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捍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小题 1】第四自然段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上呆望了一阵 ”中的 “一阵 ”能否改成 “一眼 ”?为什么?( 3分) 【小题 2】第五自然段中 “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不超过 30字)( 3分) 【小题 3】( 4分)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小保罗的父亲认为:( 2分

9、) 而小保罗则认为:( 2分) 【小题 4】( 4分)这篇小说记叙了小保罗父子 反映 了 (每处不超过 20字) 答案: 【小题 1】 “一阵 ”表明时间比较长,与 “呆望 ”配合一致;( 2分) “一眼 ”表明时间短,与 “呆望 ”矛盾。 【小题 2】我没有说你会指望贝尔、托利、萨里会像兔子那样在途中躺下睡觉。 【小题 3】踏实、韧性 完全靠运气 【小题 4】因为对乌龟取胜的原因理解不同而展开争辨( 2分) 当今美国社会两代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2分) 【小题 1】 3分 【小题 2】 3分 【小题 3】 4分一处 2分 【小题 4】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对

10、荔枝的介绍有这样的记载: “壳如红缯,膜如 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 “莹白如冰雪 ”,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 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

11、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 1 到 5 ,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

12、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 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 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 陈紫 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 “宋公荔枝 ”现

13、名 “宋家香 ”,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 “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微宗写诗吹嘘说 :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小题 1】下列各项不能作为 “荔枝原产于我国

14、 ”的论据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 1059)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年多年。 【小题 2】下列有关第 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据考证: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且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B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C蔡谱中记载的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 “宋公荔枝 ”已有千年历史。 D陈谱中记载的 “陈紫 ”荔枝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5、第 段说明荔枝壳的特点时用了定义说明的方法。 B第 段介绍荔枝肉的特点时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 C第 段介绍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时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 D第 段为了说明荔枝 “喜温暖 ”的习性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小题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 段的叙述来看,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B作者对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均提出异议。 C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 32种。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

16、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小题 1】下列加点 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17、。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小题 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小题 3】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18、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B确实 /结果实 /果实( A听说 /懂得,知道 /懂得,知道; C威吓 /挥动 /挥动; D水流 /流动 /水流)。 【小题 2】 A连词,来( B连词,转折 /连词,顺接关系 ; C代词,天下 /助词,主谓间; D介词,对 /介词,从)。 【小题 3】略 语言表达 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要点。不超过 20字( 3分) 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多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

19、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像栽培作物那样 “娇贵 “,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答案:杂草种子数量多,传播广,生活适应力强。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条格言( 2分) 例句: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仿句: 答案:略 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毛病,请选改三处( 3分) 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对长的时间内,每年 符合劳动年龄的人数 很高,安排这些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 繁琐的任务。 2,4,6 答案: “相对 ”改为“相当 ” “符合 ”改为“达到 ” “很高 ”改为“很多 ” “繁琐 ”改为“繁重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20、文 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看社区小联盟的棒球赛。他在看台上问一个小男孩,比分多少了。“我们落后14分,还是零分。 ”小男孩笑着回答。“真的吗? ”作家说,“你看起来并不沮丧! ”“沮丧? ”男孩困惑地问,“为什么要沮丧?还没轮到我上去打呢! ” 小男孩在自己的球队失利时,选择了一种乐观的心态,他微笑着享受球赛带来的快乐与挑战。人的一生也总是面临无数次的选择,有些选择可能会很无奈,但有一种先择完全由自己把握: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面对两点一线学习生活的单调,面对一道试卷中的难题,面对别人的误解,面对一次新的挑战,我们为何不像小男孩那样选择一种心态?生活本可以更轻松!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由改变心态来改变人生。 ” 请以“选择心态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准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