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41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或命巾车, 。既窈窕以寻壑, 。归去来兮辞 ( 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滕王阁序 ( 3)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 。陈情表 答案: 或棹孤舟。亦崎岖而经丘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犹蒙矜育,特为尤甚 选择题 选出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孙权刚下定决心共同抗曹,周瑜就觉得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决定杀他。鲁肃不肯,建议派诸葛瑾去招孔明事吴。诸葛瑾到驿亭见孔明,孔明知道他的来意,反说诸葛瑾。诸葛瑾无功而返,周瑜大怒,杀了瑾全家。 B关羽与黄忠大战于长

2、沙城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又大战,关羽正要施展拖刀计,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因感激关羽义气,第二天黄忠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拜,关羽遂得长沙。 C庞统一心争功,不听众人劝阻,要从小路攻雒城。七夕这日,行前,刘备见庞统马不好,就将 自己的白马换给他。张任伏兵在落凤坡,见骑白马的人来,以为是刘备,就大放箭,可怜庞统死在乱箭之下,年仅 36岁。 D诸葛瑾赴成都哭求孔明还荆州,孔明又哭求刘备。刘备就写书与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关羽不肯。陆逊请关羽于陆口赴宴,企图杀之。关羽只身一人前去赴宴,席间谈笑自若,又佯醉扣住鲁肃的手,扯至江边。关平飞船来接

3、应,关羽平安归去。 E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想采用华歆之计除掉曹植,限其七步作诗,曹植行七步而诗成。但曹丕又嫌迟,并要求以 “兄弟 ”为题应声为诗一首,曹植竟然当即口占一诗: “煮豆燃豆萁,同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也潸然泪下,又有母亲卞氏求情,就暂且贬曹植为安乡侯。 答案: A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题。( 9分) 陶诗 “远人村 ”新解 现代人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一句中的 “远人村 ”的诠释大略分成了 “远方的村落 ”和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 ”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 “远人村 ”译为

4、“远方的村落 ”,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 “暧暧 远 人村 ”,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 “依依 墟 里烟 ”。 “墟 里烟 ”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 村 ”。于是就出现释 “远人村 ”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的说法。此说法颇有 “六经注我 ”的嫌疑。 “远人 ”一词,古即有之,论语 季氏中即有: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所云 “远人 ”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 “远 ”。 “夷狄 ”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 ”,因为在当时, “夷 狄 ”是被排除在 “人 ”之外的。 “远 ”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 “

5、华夷之辨 ”,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 “远人 ”从地域距离的 “远人 ”,衍变到 “文化距离 ”的 “远人 ”,向春秋时 “夷狄 ”的意义靠拢。这时的 “远人 ”和 “夷狄 ”,都可指称 “华夏 ”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 “华夏 ”教化,得到 “华夏 ”认可,较 “夷狄 ”而言, “远人 ”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 “华夏 ”而已。自秦汉以后, “远人 ”开 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 “夷狄 ”的外延。 三国两晋之时, “远人 ”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远人 ”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 ”靠得更近, “远人 ”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

6、 “夷狄 ”,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 “夷狄 ”,后慢慢被融入汉 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 “夷狄 ”。而在秦汉时被称为 “夷狄 ”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 “中夏 ”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 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 “夷狄 ”,而被称为 “远人 ”。东晋时 “远人 ”的涵义即是如此。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 “远人村 ”,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 ”是异族人

7、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 “村 ”字本身。 “村 ”这种 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 “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 (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 ), “村 ”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 “远人村 ”,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 ”,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 “远离人世俗情 ”的 “大义 ”,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 “异族 ”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 “远人村 ”新解,有改动)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远人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远人 ”在论语中泛指生

8、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 B春秋时的 “远人 ”并不包括 “夷狄 ”,因为在当时, “夷狄 ”是被排除在 “人 ”之外的。 C到了秦汉时期, “远人 ”向春秋时期 “夷狄 ”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 D秦汉以后, “远人 ”词义的外延扩大,将 “夷狄 ”也包含在其中。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 “暧暧 远 人村 ”,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 墟 里烟 ”,而 “墟 里烟 ”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 “远人 村 ”。因此作者不赞同将 “远人村 ”解释为 “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 B东晋时期,在

9、秦汉时被称为 “夷狄 ”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 “夷狄 ”,而被称为 “远人 ”。 C “夷狄 ”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 “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 “村 ”的分布更加普遍。 【小题 3】请说明作者认为的 “远人村 ”的本意,并简述其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 D 【 小题 1】 A 【小题 1】所谓 “远人村 ”,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理由: 三国两晋之时, “远人 ”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

10、别。 陶渊明归隐故乡庐江,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南蛮异族混居在一起。 【小题 1】原文说 “远人 ”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 “夷狄 ”的外延。而不是将 “夷狄 ”也包含在其中。 【小题 1】从对仗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 “远人村 ”不能译为 “远方的村落 ”,与作者的观点无关。 【小题 1】第一问( 1分) 理由:各 1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题。( 16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 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

11、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年轻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 ,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 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 “我不念了,没用! ” “啥? ”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 “啊! ”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

12、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 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痛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 下来,父亲的手在流血! 一声惊叫,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禁不住阵阵剧痛,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误打,挺拔的腰板 “扑通 ”坐地。 夜,黑得出奇。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

13、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精心的他在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狠狠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父子相扶回家的脚步声,稳健的是儿子,小心翼翼中带着愧疚;迟缓的是父亲,疼痛乏力里有着欣慰。 还有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选自青年博览 2001年第 3期,有改动) 【小题 1】下列 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

14、采用了对举的手法,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相互映衬,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B作者说老天爷在流泪,富有抒情意味,表达了对这对父子深陷生活的泥沼的深切同情。 C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使简单的故事情节产生悬念,跌宕起伏。 D “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的描写,穿插在父子互相体谅却产生误会的情节中,烘托出小说悲凉的氛围。 E. 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误会,表现生活的艰难,表现父子俩在艰难中互相扶持的真情,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抒情 色彩。 【小题 2】整个故事以 “黑夜 ”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 7分) 【小题 3】 “父亲是优秀的父亲。 ”纵观全文,父亲的

15、 “优秀 ”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1】 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 为下文的风雨大作作铺垫。 【小题 1】 勤劳俭朴,尽量为儿子改善生活增加营养; 身在乡野,目光远大,条件再艰难也要让儿子读书,培养儿子成才。 【小题 1】 C 采用了插叙的方法; E非诗化语言,整篇小说也没有充满抒情色彩。 【小题 1】 ( 2分) ( 3分) 2分 【小题 1】 一点 2分, 4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

16、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 1罔,捆蒲苇,织 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 “愿乞所以养母。 ”晏子之仆谓晏子曰: “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 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 ”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 “夫子将焉适? ”晏子曰: “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北郭子曰: “夫子勉之矣。

17、 ”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 “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 “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 。 吾闻之曰: 养及亲者,身伉其难。 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 ”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 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 3曰: “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因谓其友曰: “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 ”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 “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 ”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 4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 “婴之亡岂不宜哉?亦

18、愈不知士甚矣。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1罘( f),捕兽的网。 2笥( s),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 r),一种车。 【小题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及之国郊 及:到 B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遗:赠送 C夫子将焉适 适:到,往 D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伉:承当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于利不苟取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婴之亡岂不宜哉 报养刘之日短也 D 其友因奉以托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

19、一项 是( )( 3分) A “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反映了晏子救助危难、尊重贤士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在晏子出奔来辞时“沐浴而出”,又体现了他对恩人的敬重。 C北郭骚决心 “以身死白之 ”的原因是晏子曾帮助自己奉养母亲,而且还是国之栋梁,他的出亡会使齐国遭受侵犯。 D晏子两次感叹 “不知士 ”,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小题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 4分) 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我

20、悦服晏子的道义,曾从他那里求得用来奉养母亲的粮食。 如今晏子被(齐王)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辩白。 【小题 1】 A中的 “及 ”解 释为 “赶 上 ” 【小题 1】 A 对于 到。 B用。 C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D 于是 因为 【小题 1】晏子第一次感叹 “不知士 ”不是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而是感叹自己错把北郭骚当做义士。 【小题 1】 关键词 “说 ”、 “所以 ”、 “焉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键词 “见 ”、 “白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7分) (公孙丑曰):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 (孟子)曰: “难言也。其为气

21、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 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公孙丑上 ( 1)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无若宋人然 今日病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非徒无益 ( 2)结合选段,说说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如何培养。( 3分) 答案:)若:像。 病:疲倦

22、。 舍:放弃。 徒:只是。 ( 2)浩然之气要与正义真理相结合,要日积月累地培养,不要人为有意地帮助它。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6分) ( 1)夙遭闵凶 ( ) ( 2)则刘病日笃 ( ) ( 3)而后乃今将图南 ( ) (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 ( 5) 时矫首而遐观 ( ) ( 6)披绣闼,俯雕甍 ( ) 答案: 早 病重 向南飞 全 远 分开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7分 )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福建连江人,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隐居苏州。 【小题 1】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

23、物言志,它写出了菊花的 特征,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 3分) 【小题 2】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南宋诗人不解的情结,朱淑真在黄花中也有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 叶舞秋风 ”的诗句。请选择两个角度分析二者的优劣。( 4分) 答案: 【小题 1】傲骨凌霜、孤傲绝俗。表示他坚守高尚节操,忠于故国的情怀。 【小题 1】 “枝头抱香死 ”的 “死 ”比 “抱香枝上老 ”的 “老 ”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 ”和 “不随黄叶舞秋风 ”相较,前者反问,语气坚定;后者否定,语气稍弱。 “吹落 ”也有死的意味,痛切悲壮;后者的“舞 ”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

24、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 “北风 ”,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后者的 “秋风 ”则没有这种所指。 【小题 1】菊花的特征( 1分)情怀( 2分,只说 “坚守高尚节操 ”的给 1分,只说 “忠于故国 ”的给 2分 【小题 1】 4分,一点 2分,回答 2点即可。 语言表达 简答题(字数 100字左右, 5分) (张飞为攻下巴郡,多次搦战。而严颜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次日早晨,张飞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一箭射中张飞头盔。飞指而恨曰: “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 ” 请问后来张飞是如何攻下巴郡的,攻下后他是怎样对待严颜的? 答案:后来张飞

25、只教三五十个军士,直去城下叫骂,严颜还是不出。( 1 分)又叫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严颜派人混进砍柴军士中。( 1分)张飞故意宣称要从小路袭击严颜。严颜上当了,下埋伏来截张飞后路。( 1分)不料却中了 “真假张飞 ”计,反被活捉。( 1 分)严颜拒降,张飞以礼待之。( 1 分)严颜感其义而降,还让他的部下一起降,张飞就顺利赶到雒城。 请以 “宽容 ”为关键词,仿写下面的两个句子。 过分的谦虚,无异于傲慢。(德国谚语) 向上级谦虚,是本分;向平级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虚,是高尚。(英国谚语) 答案: 过分的宽容,无异于放纵。 对自己宽容,是豁达;对朋友宽容,是大度;对敌 人宽容,是善良。 作文 作文( 70分) 据说,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字数 800字左右;体裁为议论文;论据恰当,论证严谨。 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