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142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也已成为公众 耳熟能详 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 潜移默化 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黑发人安然而坐, 熟视无睹 。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 上行下效 ,促

2、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 , , 。太过于胆怯, , ,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 不太得体 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就害怕见人 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常滥情失控 连一句整话都 说不出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

3、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 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 20 -25以上, 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透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到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

4、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 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

5、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 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 “宜居 ”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 “利居 ”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 “乐居 ”,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

6、,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 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 “审美的环境保护 ”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 “美 ”的构成是丰富的,

7、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 “审美的环境保护 ”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 “真 ”的保护,而且高于 “真 ”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 “真 ”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小题 1】下列有关 “环境 ”和 “资源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

8、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题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任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 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

9、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 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

10、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 ”理念中 “美 ”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 “真 ”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 ”,倒数第三行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小题 1】原文第二段第三行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 ”,原文表述的是 “三个层级 ”并非 “三个方面 ”。 【小题 1】原文第三段第五行 “这里的 美 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

11、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 审美的环境保护 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 真 的保护,而且高于 真 的保护 ”,并未强调 “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 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闻先生认识得特别亲切,表现得特别强烈。他在过去的诗人中最敬爱杜甫,就因为杜诗政治性和社会性最浓厚。后来他更进一

12、步,注意原始人的歌舞:这是集团的艺术,也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艺术。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 但是他并不忽略语言的技巧,大家都记得他是提倡诗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诗大家都 知道,不必细说;散文如唐诗杂论,可惜只有五篇,那经济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简直是诗。我听他近来的演说,有两三回也是这么精悍,字字句句好似称量而出,却又那么自然流畅。他因此也特别能够体会古代语言的曲折处。当然,以上这些都得靠学力,但是更得靠才气,也就是想象。单就读古书而论,固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可是还不够,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工作

13、,决不能融会贯通的。这里需要细心,更需要大胆。闻先生能够体会到古代语言的表现方式,他的校勘古书,有些地方胆大得吓人,但却得细心吟味所得;平心静气读下去,不 由人不信。校书本有死校活校之分;他自然是活校,而因为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 乎驾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而上之。 他研究中国古代,可是他要使局部化了石的古代复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因为这古代与现代究竟属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历史是联贯的。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古代;可是,是 “我们 ”在客观地认识古代,现代的我们要能够在心目中想象古代的生活,要能够在心目中分享古代的生活,才能认识那活的古代,也许才是那真的古代 这也才是客观地认识古代。闻先生研究

14、伏羲的故事或神话,是将这神话跟人们的生活打成一片;神话不是空想,不是 娱乐,而是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这是死活存亡的消息,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纪录,非同小可。他研究楚辞的神话,也是一样的态度。他看屈原,也将他放在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里看。他承认屈原是伟大的天才;但天才是活人,不是偶像,只有这么看,屈原的真面目也许才能再现在我们心中。他研究周易里的故事,也是先有一整个社会的影像在心里。研究诗经也如此,他常说笑话,说他研究诗经,越来越 “形而下 ”了 其实这正表现着生命的力量。 他是有幽默感的人;他的认识古代,有时也靠着这种幽默感。看匡斋尺牍里狼跋一篇,便知道 他能够体会到别人从不曾体会到的古人的幽

15、默感。而所谓 “匡斋 ”本于匡衡说诗解人颐那句话,正是幽默的意思。他的死水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也是一首难得的幽默的诗。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八十岁,现在还不满四十八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 “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 ”。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闻一多不仅提倡诗的新格律,也创造诗的新格律,如红烛死水和唐诗杂论等新诗集子都体现 了这一点。 B闻一多从敬爱杜甫到注意原始人的歌舞,是他对文学态度的更进一步的表现,也是因为原始人歌舞更具有热情、力量、火一样生命的特点

16、。 C闻一多在校勘古书方面,既细心又大胆,属于活校的行列,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比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高了许多。 D作者认为研究伏羲的故事和神话,不能将之当成空想和娱乐,而要当成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来研究。 E红烛死水等集子,既有爱国热情,也有语言技巧,还有幽默感,体现了闻一多是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的学术价值。 【小题 2】联系全文,从 “诗人 ”“语言 ”和 “研究古代 ”三个方面,归纳分析一下闻一多的形象。( 6分) 【小题 3】作者在文末引用 “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 ”,用意是什么?( 6分) 【小题 4】在朱自清等大多数人的心目中, “闻一多先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17、英雄气概 ”,他的死, “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但在当时,国民党政府却有人指使特务要暗杀闻一多,认为闻一多是个有害的人。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B项给 3分,选 D项给 2分。 【小题 1】 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伟大的爱 国战士。 具有爱国情怀,体现在对文学的态度上,他特别亲切地认识到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还体现在反对独裁统治上,他敢于拍案而起,为正义而献身。 重视语言技巧,体现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和古代语言研究方面,提倡新格律和语言的简洁,活校勘古书。 复活古代文化,体现在研究中国古代方面,客观地认识古代,关注生命欲和

18、生活力。(每点 2分) 【小题 1】作者在文末引用学生的原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闻一多牺牲时的惨状,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枪杀爱国学者那卑鄙无耻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强烈的控诉和愤怒之情,激发读者反抗独裁专治的 正义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暗扣文章的标题,升华主题。(内容 2分,情感 2分,效果 2分 【小题 1】在那个反动的政治环境下,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云南,是一个政治上独裁专治,镇压民主和进步的云南,闻一多先生所处的西南联大,也是在这种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战士,他反抗独裁统治,追求民生自由,对反动派是一种威胁,所

19、以,闻一多先生越优秀,他们就越惧怕和憎恨。(酌情给分) 【小题 1】 A项中的唐诗杂论不是诗集,是散文集。 C项中的 “高邮王氏父子 ”是活校 ,不是死校。 E项中的 “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扩大了原文的范围,原文为 “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 【小题 1】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概括能力。题干已经指明特定角度从 “诗人 ”“语言 ”和 “研究古代 ”三个方面,从文章中找到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 1】这道题考查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这段典型的细节描写,首先能表现闻一多牺牲的情景,这个惨状矛头直接对准当权者。回答时,要一步一步来,先回答写了什么,再回答这个描写寄托了作

20、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 1】这道题考查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探究能力。这个问题并不难,因 为先进人士的想法历来和反动派相左,回答时要有观点,还要有论据及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 貂皮大衣马克 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 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

21、?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 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

22、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 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 ”她说, “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

23、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 ”店主说, “再见。 ”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 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 “遗失 ”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 “你要

24、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 “什么! ”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 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 “终生监禁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 享受大衣 看守大衣 遗失大衣 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 “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 “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

25、经恨之入骨了 ”,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 “晴空万里,骄阳似火 ”,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题 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6分) 【小题 3】简要分析小说以 “貂皮大衣 ”为题的作用。(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写道: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 终生监禁 。 ”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26、你的理 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1】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 【小题 1】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 【小题 1】阿曼达无法摆脱追求华贵生活带来的不自由的烦恼。因为追求奢华的生活,

27、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却使自己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的生活。像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一样,为了一夜的风光,却付出了 10年的艰辛。(像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享受奢华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结果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慎待财富 【小题 1】 C项 “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错。她只是客观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主观认识财富的罪恶。 D 项夏天到了,不是 “使她对大衣恨之入骨 ”根本的或是唯一的原因。应该是多种原因的综合。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人物的形象。从 “她并不满足于 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 ”“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

28、展示自己的华贵 ”“傲慢 ”“ 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 ”里,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爱虚荣,而又为财富所累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标题的鉴赏。可从三方面考虑: 1与内容的关系,起到了线索作用。 2、与人物的关系,向往而又为之所累。 3与财富的关系,它代表富贵 【小题 1】此题为开放题,切入点为有得必有失,主人公为财富失去了自由和幸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 3分)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 ,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29、总督蒋攸 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 ,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 ,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 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30、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 “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 惜,称其 “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

31、清史稿 陶澍传有删节) 【注】 漕:水道运粮。 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轸:痛。 【小题 1】对下 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 擢 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 豁 豁:免除 C将以次 举 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 卒 行之卒:最终 【小题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 “实心任事 ”的一组是 ( ) 总督蒋攸 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32、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4分) ( 2)创辑 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分) (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答案:

33、【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1)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像 “社仓法 ”,却又避免了 “社仓法 ”的弊端。( 4分) ( 2)(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勉励民风(改良风俗)。( 3分) (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风痹症,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3分) 【小题 1】举,发动。 【小题 1】 D、都是介词,把 、拿、用; A、动词,担任 /动词,成为; B、助词,的 /代词,代指河; C、名词,地方 /所字结构的标志。 【小题 1】原文为 “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

34、贷 ”,意思是 “不经过负责的官吏允许,粮食不能减少储藏,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为:赈:救济。( 1分)乐岁:丰年。( 1分)略:大体上、( 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分) (2)旌表:表彰。( 1分)以:(表示目的),可翻译为 “来 ”。( 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分) (3)推,已病风痹,竟;大意。病:患病。( 1分)竟:完成。( 1分) 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

35、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 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 ,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

36、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 “社仓法 ”,但是去除了 “社仓法 ”的弊端。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 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 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 “太

37、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 ”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 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 “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

38、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 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诗,完成小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 政:通“正 ” 【小题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5分) 【小题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9、( 6分)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提示: 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 “逢 ”“忙 ” 色彩: “碧 ”“黄 ” 情感:喜爱之情 【小题 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示: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语言表达 请拟一条以 “公民义务献血 ”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 1020 个字之间 ) (5分 ) 答案: (1)与人玫瑰,手有余香;义务献血,爱心永驻。 (2)平时献出一点血,乱时拥有爱的海洋。 (3)献血你我他,方便千万家。 仿照示例的

40、句式和修辞,就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一句话。 (6分 ) 示例 吹捧: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 批评: 挫折: 贿赂: 答案: 批评是优质的药品,诚恳地吞下,就能医治病痛。 挫折是警诫的鞭子,勇敢地承受,就会跃马飞腾。 贿赂是甜蜜的糖衣弹,无耻地索取,总会酿成灾难 默写 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部分。( 6分) 【小题 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 长沙) 【 小题 2】群贤毕至, 。(兰亭集序) 【小题 3】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小题 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慌不择路,踉踉跄跄。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