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469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高二 5月联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 掣 (ch)肘船 舷 (xin)胼手 胝 ( ch)足 缱绻 ( qinqun) B 色 (shi)子 模 (m)具 佝偻 ( gu lu) 沸 ( fi)反盈天 C 砧 声 (zhn) 浣 女 (hun)朔 漠 (s)塞草 腓 (fi) D 荷 ( h)薪整 饬 ( ch) 载 (zi)歌载舞 庶 ( sh)出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

2、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C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忽视。 D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 ”陈寅恪堪当此论 ! 陈寅恪( 1890-1969)家学渊源,又

3、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 10 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 “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 力之强,前所未有 ”; “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 ”?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

4、世界里。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非凡的 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 ,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 605种,完成了 80万字的煌煌巨著 柳如是别传。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 1953 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在

5、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 “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 授刘浦江认为: “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 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 “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 ”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 “三无 ”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

6、曾有人讲过的。 ”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 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小题 1】请根据 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 (8分 ) 【小题 2】陈寅恪 1911年就认真研读过德文版资本论,可他却在 1953年要求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对此,作者是怎样理解的? (6分 ) 【小题 3】本文介绍陈寅恪 ,层次安排上显得水到渠成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7、 请简要回答。 (4分 ) 答案: 【小题 1】 学识渊博,成就卓著; 专心治学,无悔无怨; 不慕官位,固守己见。 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小题 1】 他 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表明他反对马列主义。 他知道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定得不到许可,这样便能委婉地拒绝 “当官 ”,以便潜心治学。 他有非凡的勇气,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敢于坚持己见,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不让政治干扰学术研究。 【小题 1】主要以其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表现为线索。( 2分)先说成就,再说取得成就的原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细读每一段,从文字中搜索整合即可,例如第五段,陈寅恪还

8、说: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可见其创新精神。 【小题 1】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题时要先筛选出有作者观点的句子,再整合答案:,至少找出三点,每点各 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特点。作者的线索找得比较好,展现出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并且照顾到读者的心理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窗 子

9、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 “晨光之熹微 ”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 ”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 “明月照积雪 ”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 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

10、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 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 “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无情

11、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 ”比之 “枝头春意 ”更富深情与幽思;而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也比 “水晶帘下看梳头 ”更动人怜惜之情。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 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

12、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 ”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 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

13、,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 书也 “要得 ”。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有删改 ) 【小题 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小题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 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 “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 、 段作简要分析。 【小题 4】在第 、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

14、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答案: 【小题 1】 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 “我 ”喜欢北窗的理 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两点 4分) 【小题 1】 选用了诸如 “山阴水曲 ”、 “隐翳 ”、 “枝叶扶疏 ”、 “清虚 ”、 “清晖 ”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 “强烈 ”与“清淡 ”、 “敞开 ”与 “隐约 ”、 “中午的骄阳 ”与 “落日的古红 ”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 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 “不喜欢 喜欢 ”

15、,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 “晨光之熹微 ”、 “残夜水明楼 ”、 “明月照积雪 ”,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共三点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 髁槎 分) 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2分) 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2分) 【小题 1】 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答出两

16、点 4分) 【小题 1】本 文主要内容是写了对 “光 ”的认识与感受。表达自己喜欢清淡的光、隐约的光、反射的光等,但作者写 “光 ”却全由 “窗子 ”引起并串联。所以 “窗子 ”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小题 1】第 段文字富有特点,用词富有文采,生动、有表现力。句式整散结合,有排比句,也有短句,节奏上富有美感,同时灵活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 1】结合第 、 两段内容,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 “更空灵,更生动 ”,就上下文的对比内容即可归纳出来。 【小题 1】作者写了古墙,从第 段看,是为了写北窗的光;从第 段看写 “疏竹 ”是为了和 “古墙 ”一起衬托北窗之光影

17、的幽美。从整体看,虚实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 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因说崇曰: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

18、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 “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 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 ”尽以归其父兄。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寻入拜光禄大夫。 庄 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属乾兄弟举

19、义,因在其中。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 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 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 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选自北齐书 魏兰根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忧毁 殆 于灭性殆:几乎 B控 摄 长远摄:控制 C事 寝 不报寝:平息 D深礼 遇 之遇:对待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 “

20、机警有识悟 ”的一组是 ( ) (3分 ) 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 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尽以归其父兄 遂密告尔朱世隆 走依渤海高乾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杀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杀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

21、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 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 【小题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3分 ) 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4分) 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1)现在应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食物吃,为什么要把他们充做奴仆 呢? (2)废帝向来有功德业绩,却被兰根等陷害诋毁,(兰根)很被当时的议论否定

22、(或 非议)。 ( 3) (兰根 )多以谋略权术为先,因此不被公正的评论所赞许。 【小题 1】寝:息,止,有扣住不发之意 【小题 1】 表明魏兰根尽孝; 是表现魏兰根 “多以计数为先 ”的; 是失致后的无奈之为。 【小题 1】主要是 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气所以阻止废帝即位。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 1) 衣,、 食,、 奈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 译出大意给 1分, 素,、 构毁,、 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3) “计数 ”1 分, “为 ”1 分, “清论 ”1 分 参考译文: 魏兰根,是巨鹿下曲阳人,兰根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博览群书,机智

23、敏锐,有见识,悟性高。离家出仕,任北海王国侍郎。母亲去世,守丧时以恪守孝道出名。他将要把母亲葬在常山郡内,常山郡原先有董卓的祠堂,祠堂旁边植有柏树,兰根认为董卓是汉代凶恶的叛逆之人,不行正道,不应该把他的祠堂保留到今天,就砍倒了柏树,为母亲做棺木。有人劝他不要砍,而兰根却全把柏树砍倒用做棺木材料了,毫无疑心畏惧。他的父去世时,他结草棚陪伴在墓旁守孝,背来土垒成坟,哀毁过度,几近于丧失性 命。又出朝为官任本郡太守,并显示了当官的才能。 正光末年,尚书令李崇被任命为本郡都督,统帅军队讨伐茹茹,用兰根作长史。他趁机劝说李崇: “边境各镇控制的地方很长很远。过去刚设置时,地广人稀,将领等有的是从中原征

24、调来的大姓子弟,有的是朝廷大臣安排的爪牙。现在应该将镇改为州,分别设置郡县。凡是府户,都免为平民,做官的顺序,一律按过去的规定,文武兼用,恩威并施。这个办法若能实行,国家大概就没有北顾的忧虑了。 ”李崇把兰根的建议奏报朝廷,征讨的事就被压了下来。 北齐魏孝明帝孝昌初年,兰根转任岐州刺史,跟随行台萧宝寅,讨 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 ),萧宝寅把俘虏来的人当作奴婢,并把十个美女赏给魏兰根,兰根推辞说: “宛州县处于盗匪横行地段,朝廷的威势未达到这里,老百姓无所适从,因而被迫背叛。现在应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食物吃,为什么要把他们充做奴仆呢? ”于是派人将十位美女一一送回家团聚。朝廷因为兰根深

25、得西部百姓爱戴,加封他为持节、代理平西将军。不久又被授予光禄大夫。 北齐庄孝帝准备诛杀尔朱荣,兰根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把这个消息密告给尔朱世隆。尔朱荣被杀死后,兰根担心庄孝帝知道这件事,忧虑害怕想不出办法来,当时,应诏王道习被孝 庄帝信任,兰根便托他说情,请求率兵外出立功。道习为他向上说情,朝廷就让兰根任职河北行台,在定州率领招募来的乡勇,准备防守井陉。当时尔朱荣的将领侯深从范阳进逼中山,兰根和他交战,失败了,逃奔渤海依附高乾。适逢高乾兄弟举义,于是兰根就留在他们那里。高祖到来,因兰根过去的威望,对他以厚礼相待。等到高祖将要进入洛阳时,派遣兰根先到京师。当时废立之事还未决定,命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

26、。废帝神采高明,兰根担心日后难以揣测,于是与高乾兄弟和黄门崔 在高祖面前坚决请求,说废帝本是胡贼推立的,如今若仍立废帝,于理不符。高祖不得已 ,就立了武帝。废帝向来有功德业绩,却被兰根等陷害诋毁,(兰根)很被当时的议论否定(或 “非议 ”)。兰根虽因功名而自立,然而善于附会,进退之际,多以谋略权术为先,因此不被公正的评论所赞许。 诗歌鉴赏 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唐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

27、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小题 1】高诗前 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4分) 【小题 2】高诗说 “一片伤心画不成 ”,韦诗却说 “谁谓伤心画不成? ”,各有何道理?( 4分) 【小题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 2分) 答案: 【小题 1】( 1)采用拟人手法( 1分),情景交融(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 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 1分) 【小题 1】 “一片伤心 ”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 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 “画 ”出了伤心之

28、情( 2分) 【小 题 1】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 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从伴、陪二字可是拟人手法,落日、浮云等意象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答题时要答出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 【小题 1】金陵远望一诗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 “一片伤心 ”即是就这种情绪而言。 “浮云 ”“落日 ”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 “一片伤心 ”,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韦庄的金陵图是一首题画之作,好像针对高蟾反驳,为什么画不成社 会的 “一片伤心 ”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

29、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罢了。请看这幅金陵图吧,上面古木枯调,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观点态度。两诗人都借古讽今,情感切入点为对现实的忧虑。 语言表达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语意完整。( 4分) 从古到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 “壮别 ”; “ ”, ; “ ”, 。 答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是白居易与朋友之间的 “惨别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是柳永与恋

30、人之间的 “伤别 ”。 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运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取得的结果。 ( 5分)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 28名吸烟者和 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 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 试验方法: (不超过 20个字) 试验结果: (不超过 25个字) 答案:试验方法:用微弱电流刺激舌头 用内诊镜观察味蕾( 2分

31、,写出一点得 1分) 试验结果:吸烟会影响味蕾发挥作用,降低舌头的味觉灵敏度(或 “导致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下降 ”)。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 ,江月何年初照人。 【小题 2】欲为圣明除弊事, 。 【小题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 4】我欲因之梦吴越, 。 【小题 5】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小题 6】花径不曾缘客扫, 。 【小题 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小题 8】 , 任重而道远。 答案: 【小题 1】江畔何人初见月 【小题 1】肯将衰朽惜残年 【小题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 1】一夜飞度镜湖月 【小题 1】莫使金樽空对月 【小题 1】蓬门今始为君开 【小题 1】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 “心灵的屋檐 ”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