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学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默写题(每空 1分,共 10分) (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 2)故不积跬步 , (以上劝学) ( 3)孔子曰: “三人行, 。 ” (师说) (4)月出于东山之上, (5) ,抱明月而长终。 (以上赤壁赋) (6) ,和无寡,安无倾。 (为政以德) (7) ,而乱大伦。 (知其不可而为之) (8) ,少者怀之。 (仁者爱人) (9)不愤不启, (诲人不倦) (10)子曰: “ ,小人同而不和。 ” (中庸之道) 答案: . 吾尝 而望矣 2. 无以至千里 3. 则必有我师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挟飞仙以遨游
2、6. 盖均无贫 7. 欲洁其身 8. 朋友信之 9. 不悱不发 10. 君子和而不同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_,譬如漫游 “十里洋场 ”,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 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多读如果彻底。 少读如果彻底。 多读而不求甚解。 少读而不求甚解。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B C D 答案: A 下面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意识流小说是 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意识流代表作家与作品有爱尔兰乔依斯的尤里西斯,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英国伍尔夫的到灯 塔去等。 B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 卡夫卡被尊称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开创者,他的故事从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但有相当多的细节描写又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他的代表作有城堡、美国、变形记等。 C伯尔,是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一位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他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次选入课本的是他的另一篇小说在桥边。 D被
4、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的作家是列夫 托尔斯泰,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他和印度杰出的诗人泰戈尔一样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是为了再现 “巨大的不幸 ”,表现 “难以言表的痛苦、人类的不幸、罪恶的胜利 ”。 B文学作品的出版究竟应当起到给广大读者以启迪作用,使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还是仅为了满足他们现时的需要,最终仍使他们的审美趣味停留在原有的水平? C武者小路实笃在白桦运动一文中提出: “白桦运动是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 ” D高尔基的自传
5、体三部曲不仅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的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可以堪称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小说。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社会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正如一个平民难以用贵族的腔调说话一样,一个豪门闺秀也难以说出一个采桑村女的话来,在社会环境的耳濡目染里,人在不断地被社会 环境改造着。 B.俗话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然而故步自封可以使天才变成蠢才。 C.电视连续剧潜伏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错误
6、的一句是( ) A如果在梦中上帝使用的是一种普通的语言,那我就可以解释给你听;但如果上帝使用的是一种灵魂的语言,那就只有你自己能够理解了。 B作者给这本传记冠以回到种子这样的书名是颇有深意的(中译为追根溯源)。 C美国近年来不断崭露头角的新作家们成为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标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无不反映哺育他们成长的美国文化。 D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情绪、念头等,最终都要流露出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言为心声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 “种花 ”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 _收益了。如果
7、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 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 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 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报怨合拢战栗林阴小道 B隽秀惊骇辍学两全齐美 C必竟安祥鸿运文过饰非 D藏匿缅怀嬉笑川流不息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芜菁 (jng)凛冽 (ln)揩拭 (ki)奄奄一息 (yn) B圈养 (jun)憎恶 (zng)挣脱 (zhng)战战兢兢 (jn
8、) C挟持( xi)祈求( q)笨拙( zhu)纡尊降贵( jing) D茶卤( l) 字帖( ti)脚踝( hun)浑身解数( xi)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题(清兵卫与葫芦节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
9、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 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 “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 ” 教员对
10、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 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了 “没出息的孩子 ”!他的父亲还说: “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
11、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 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 ”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 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 处,终究
12、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小题 1】从叙述角度来看,与清兵卫与葫芦不同的一篇是( )( 3分) A半张纸 B在桥边 C牲畜林 D素芭 【小题 2】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段中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 “这件事 ”到底是什么事?这是有意设置悬念,旨在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B文中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描写了清兵卫在购买那只被没
13、收的葫芦的过程中的反常表现,目的是暗示葫芦的非同寻常,为下文买卖价格的悬殊埋下伏笔。 C对被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归宿的交代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其实是对清兵卫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 D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 “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就是小 说中情节的摇摆。 【小题 3】下列对本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发表于 1913年,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落落寡合,这正与清兵卫的处
14、境相似。 B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 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连哭也没有哭 ”表现出清兵卫当时 “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自知理亏,无意反抗 ”的精神状态。 C行文至末,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最终被无情地扼杀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D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节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具有类似的寓言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
15、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最初的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小题 4】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矛盾冲突是: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而这一矛盾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 ,在这场矛盾的冲突中,清兵卫是个失败者;第二层是 ,在这场矛盾的冲突中,清兵卫又是一个胜利者。( 2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 2)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小题 1】略 【小题 2】( “结局部分 ”应为 “高潮部分 ”) 【小题 3】( “自知理亏,无意反抗 ”的陈述不当) 【小题 4】略 (炮兽节选
16、)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 ”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
17、着 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站在炮手旁边。 “开步走。 ”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 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
18、,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小题 1】战胜了 “炮兽 ”后,小说经历了哪几个场景?( 3分) 【小题 2】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场景的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分) 【小题 3】雨果有句名言: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请你结合片断,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5分) 答案: 【小题 1】经历了行赏、惩罚、处决三个场景 【小题 2】作者对前二个场面写得比较详,最后一个场面比较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朗德纳克 冷静、果断、坚定、赏罚分明的性格。 【小题 3】开放题。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是同一个声音。这句名言与这一场
19、景的共通之处。 1炮队长一方面因为他的勇敢,战胜了炮兽,受到奖赏;另一方面因为疏忽而危害了这只船受到惩罚。赏功与罚罪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2.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长的疏忽进行惩罚,又对他的勇敢进行奖励,对同一个人进行截然相反的处置,显示了他赏罚分明的品质。 3.水手们先欢呼后惊惶的变化,使小说波澜起伏,更有感染力。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题 一个东方 的传说 俄罗斯 屠格涅夫 巴格达 的人,谁不知道宇宙的太阳,伽法尔 呢?许多年以前,伽法尔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有一天他在巴格达郊外散步。他忽然听见一声嘶声叫唤,有人在哀呼救命。伽法尔在一般他这样年纪的年轻人中间是以聪慧
20、多智出名的,不过他有恻隐心,而且他自恃他有气力。他朝那叫声的方向跑去,他看见一个衰弱的老人,被两个强盗缚在城墙上,他们正在抢他的东西。伽法尔抽出他的剑,向那两个恶汉冲去。他杀死一个,另一个被他赶走了。得救了的老人便跪在恩人的面前,吻他的衣角,叫道: “豪侠的年轻人,我应当报答你的慷慨行为。我外貌 是一个可怜的乞丐,不过只是外貌而已,我并不是一个平常人。你明天大清早到总商场来。我在喷水池旁边等你,那时你会相信我说的是真话。 ” 伽法尔想道: “这个人看外貌的确是一个乞丐,可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有的,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他便回答道: “很好,老伯伯!我要来的。 ” 老人注意地看了看他的脸,便走了
21、。第二天早晨,太阳刚起来,伽法尔赶到商场去。老人已经在那儿等着了,一只肘拐靠在喷水池的大理石盘上。他默默地牵着伽法尔的手,把他带进一个四面围着高墙的小花园里去。花园的正中,一块绿色草坪上长着一棵很奇特的大树。这树 像是扁柏,只是它的叶子是天蓝色。朝上弯的细枝上悬着三个果子 三个苹果:第一个是长的,不大不小,像牛奶一样地白;第二个大而圆,鲜红色;第三个带黄色,小而起皱纹。虽然没有风,整棵树都在微微打颤。它发出一声尖脆响亮的哀叫:它好像知道伽法尔来了似的。 “年轻人, ”老人说, “你可以在这三个苹果中随便摘一个,不过你要知道,你要是摘白的来吃,你会变成人中最聪明的;你要是摘红的来吃,你会像犹太人
22、洛齐斯尔特 那样的有钱;你要是摘黄的来吃,你会得到一般老妇人的欢心。你打定主意吧!不要迟疑了。一点钟里面,苹果就会枯萎的,连 这棵树也要沉到地底下去! ” 伽法尔垂下眼睛,沉思着。 “我应当怎么办呢? ”他低声自语道,好像在同他自己辩论似的。 “要是你太聪明了,也许你就不肯好好地过活了;要是你比什么人都有钱,大家都会妒忌你;我不如摘第三个,就是干的那个,来吃! ”他就这样做了。老人张开他没有牙齿的嘴大笑说: “啊,聪明的年轻人!你选得很好!白苹果对你有什么用?你其实比所罗门 还聪明。你也用不着红苹果 你就是没有它,也会有钱的。而且只有你的财富不会遭人妒忌。 ” “告诉我,老人家, ”伽法尔兴奋
23、地说, “上天所保护的,我们喀立甫 的尊贵的母亲,她住在哪儿? ”老人鞠躬到地,向这年轻人指示了路。巴格达的人谁不知道宇宙的太阳,伟大的著名的伽法尔呢? 注: 亚洲土耳其的一州,今属伊拉克。 回教的太阳神。 犹太人,世界有名的大富豪。 以色列王,以贤、智出名。 回教国王的称呼。 【小题 1】纵观全文,指出三个苹果分别代表的含义( 3分) 白苹果: _ 红苹果: _ 黄苹果: _ 【小题 2】小说结尾只写 “老人鞠躬到地,向这年轻人 指示了路 ”,而没有写伽法尔选择第三个苹果后的结果,这在情节结构上是否完整?请略加分析并说明其好处。( 4分) _ 【小题 3】屠格涅夫是怎样 “贴着人物写 ”伽法
24、尔这一形象的?( 6分) _ 答案: 【小题 1】白苹果:聪明 红苹果:金钱 黄苹 果:敬老扶弱 【小题 2】在情节结构上仍然完整。因为小说的开头就交待了伽法尔的显赫身世和崇高声望。结尾的处理,避免与开头的内容重复,更显简洁而含蓄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小题 3】 动作描写,从伽法尔杀恶汉救老汉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个见义勇为的人 心理描写,从伽法面临如何选择三个苹果的难题时所做的一番思考可以看出他是个不贪图钱财、聪明而又敬老扶弱的人。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题 一壶先生传 戴名世 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
25、往来登、 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一壶自随,故人称之曰 “一壶先生 ”。 知之者饮以酒,即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 “行酒来!余为生痛饮。 ”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华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 别去。 先生踪迹既无定,或留久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
26、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 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U ,问其所自来,不答。 每夜,即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也。 赞曰:一壶先生其补锅匠、云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遁,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久之,忽悲愤死,其故何哉?李生曰: “先生卒时,年已垂七十。 ” 注 惝 U:消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或延先生至其家延:请。 B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间:有时。 C吾闻其虽行遁遁:隐遁。 D年已垂七十垂:超过。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比至,果先
27、生也。 周而不比。 B 往往不能竟读也。 阅数日,竟自缢也。 C 或就先生宿 或师焉,或不焉 D 去不知所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壶先生 “佯狂自放 ”一组是( )( 3分) 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 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 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 其容貌憔悴,神气惝 U。 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 酒酣大呼,俯仰天地。 A B C D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 U,问其所自来,不答。 译文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D
28、 【小题 4】和他平时有往来的人去看他,见他容貌憔悴,神情气色消沉,问他从哪里来,不回答。 【小题 1】 (垂 :接近。 ) 【小题 2】 (A. 等到 勾结 B. 完 竟然 C. 有时 有的 D.到 ) 【小题 3】 ( 表现一壶先生最后一次来精神状态不佳 ,导致他的自尽。 是李生的行为 ) 【小题 4】略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题目( 5分) 又到清明时节,人们都忙着祭祖、扫墓。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群体,被称为 “代扫墓人 ”。只要付出一定的费用,代扫墓人会帮你去扫墓,帮你到先人坟前烧香祭扫缅怀,甚至还可以提供披麻戴孝、敲锣打鼓等服务。事后,他们会通过照片或者现场录像给你。 对
29、于社会上的这种 “代扫墓 ”行为,你赞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陈述理由。 答案:赞同。随着城市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上班族真的没有时间回家扫墓,请人代扫 墓也是一种心意的表达。 不赞同。扫墓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要亲自前往才能有心意。对待长辈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生前尽孝,委托别人办个豪华的扫墓是徒劳的。扫墓的方式未必只有亲自前往一种,也可以通过网上祭奠或者向着墓地方向鲜花洒酒寄托哀思。(言之有理即可) 仿照下面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对语文课本加以述说。要求:句式相同,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 3分) 例: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凸现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语文课本: 答案:语文课本:收中外佳作,展示文学魅力,字字句句,刻画人间善恶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日常不经意的话语,如果仔细留意加以回味,常能品出丰富的生活哲理,“还有下一次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 请以 “还有下一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