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57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句选三句)( 6分)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 2)、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 ( 3)、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霜重鼓寒声不足。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再大的困难都不以为意,他们都一定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的。 B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削足适履,一味照搬别国经验。 C

2、黄昏时分,暮色苍茫,站在假日海滩朝琼州海峡方向望去,只见海雾迷茫,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D西南大旱,牵动着我校师生的心,学校领导带头捐款,上行下效,教职工也纷纷捐款,表达对西南灾民 的爱心。 答案: B ( A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无所畏惧 ”合乎语境; C项 “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使用对象不当。 D项 “上行下效 ”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美学中的 “狂欢 ”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

3、 , ,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 , 。 “狂欢 ”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 , 。 创造新 的世界 它使人解除了恐惧 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 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 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 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江苏常州疫苗造假手法与三鹿公司在婴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手法相似,但其危害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受害者最少超过 100万人。 B海口警方对参与赌博,为赌博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或充当 “保护伞 ”,坚决予以辞退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

4、追究刑事责任。 C观众当然需要娱乐,但更需要多方面的文化营养,需要在艺术熏陶中特别是在创新思维的激发中走向精神境界的现代化。 D目前,建行、工行收紧了首套房贷优惠政策。只有客户购买其网上银行的产品,才可获首套房贷首付 3成利率 8.5折、首付 4成利率 8折的优惠。 答案: C ( A“最少 ”和 “超过 ”重复; 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 “保护伞 ”后加上 “的 人 ”;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 “只有 ”放在 “客户 ”后) 现代文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宋代的 “互联网 ” 题壁,是指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 ,以

5、传播信息、发表言论、发布文学或书法绘画作品等。题壁 ,是一种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 “平面 ”媒体。文字题壁 ,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代,题壁已成为发布公文诏令的传播手段。风俗通义里就有 “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 ”的记载。 “题壁 ”二字连用大约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中唐以降,题壁之风大盛。到了宋代,题壁更成为一种日常性、普遍性的大众传播方式。宋代的题壁,很有点像当今的互联网。虽然题壁是种原始的传播方式,在传播功能上无法跟现代电子化的互联网相提并论,但在信息传播层面上有些特点却颇为近似。 宋代题壁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自己题壁上传,另一种是作者写好作品后由他人题壁上传。后者更

6、像是今天网络的 “转帖 ”。作者自己题壁上传,一般情况是边构思,边题壁,即写作与题壁同步进行。而别人转帖题壁,在时间上相对要滞后一些。寺僧常请名家诗文题壁,有的是 名家本人亲笔题壁,相当于今天在网络上直接发帖;有的则是名家写好作品后由寺僧安 排人书写上壁,相当于“转帖 ”。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宋代也是如此。先说开放性。宋代题壁,一般都题写在人群聚集比较频繁、客流量比较大的寺庙,驿站,公私房屋,桥梁等开放性的墙壁上,以便过往行人观看浏览。宋代朝廷常用题壁来发布诏书政令,其中明文规定要在 “要害处 ”、 “要路 ”上题壁发布。比如,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已卯颁行的两

7、川罢洒酤等诏说:宜令诸州自今只织绫罗绸绢 布锦等,余悉罢去。限诏到,各于要害处粉 壁,揭而示之。所谓 “要害处 ”、 “要路 ”,是指便于民众观瞻知晓的路旁建筑物。诏令的内容,当然要求对大众开放,使之遵照执行。 诏令里所说的 “粉壁 ”,就是指用石灰水将墙壁刷白,然后在白色墙面上书写诏令。这种传播方式,中国许多乡村至今还在使用。至于个人题壁,不但不怕别人看到,而且希望看到的人越多越好。次说自由性。就像是今人可以自由随意地在网络发帖或写 “博客 ”日志一样,宋人可以自由随意地题壁,发表言论和诗词作品。 (评论周刊 2010.2.10)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 “题壁 ”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8、 A题壁是 一种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的传播方式,可谓历史久远。 B题壁作为一种真正的 “平面 ”媒体,早在战国时就已成熟,东汉光武帝时,题壁已成为发布公文诏令的最重要的传播手段。 C “题壁 ”的使用始于梁简文帝萧纲,盛行于中唐以后,直至宋代更成为一种日常性、普遍性的大众传播方式。 D宋代题壁,虽传播方式原始,但却具备了互联网的强大的传播功能,不仅特点相似,而且在信息的传播层面上,与现代互联网颇为接近,被称为宋代 “互联网 ”。 【小题 2】联系文本下列各项不属于宋代 “题壁 ”特点 的一项是( ) A宋代题壁有作者题壁上传与他人题壁上传之分,后者类似今

9、日网络 “转帖 ”两者在写作与题壁上传的同步性上有所差异。 B宋代题壁如互联网一样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其题壁大多在人群聚集比较频繁、客流量比较大的寺庙,驿站公私房屋,桥梁等开放性场所,以便过往行人观看浏览。 C题壁使用范围广泛,宋代朝廷常在 “要害处 ”、 “要路 ”上题壁发布诏书政令,甚至有的诏令内容要求对大众开放,使之遵照执行。 D宋代诏令所言 “粉壁 ”,是指用石灰水将墙壁刷白并书写诏令,此种传播方式,延续至今,中国许多乡村仍在使用。 【小题 3】下列各项信息与原文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题壁历史久远,到宋代更呈现出大众化与普遍性趋势,它强烈的 “大众传媒 ”性质,使得宋代 “互联网

10、”称谓名副其实。 B题壁在宋代不仅可发布诏令,令公众知晓,而且 还有个人题壁,面向所有公众开放,且希望看到的人越多越好。 C宋代题壁具有自由性的特色,如同今人可自由随意地在网络发帖或写 “博客 ”日志一样,宋人可以自由随意地题壁,从而具备互联网的某些传播特色。 D古代题壁具有从战国到宋代的历史延续性,题壁的发展越来越像 “互联网 ”,题壁在明清两代会更加繁盛。 答案: 【小题 1】 A(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本题而言, B项曲解原文,混淆时序性,原文为 “文字题壁,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 ”, “出现 ”与 “成熟 ”不能等同, “光武帝时题壁成为发布公文诏令的传播手段 ”,

11、强加 “最重要 ”; C项为张冠李戴,因原文为 “题壁 二字连用,大约始于梁简文帝萧纲 ”,将 “连用 ”换为 “使用 ”; D项为有意扩大,原文为 “题壁这种原始的传播方式,在传播功能上无法跟现代电子化的互联网相提并论 ”。) 相关技巧:划定区域,从概念的相关诠释语句入手,辨析 “题壁 ”的内涵与外延;用代入法将相关选项还原验证,从功能与范围层面辨析。 易错分析:考生往往混淆概念的时序、外延与程度。 【小题 2】 C(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就本题而言, C项属于有意曲解,缩小范围,原文为 “诏令的内容,当然要求对大众开放,使之遵照执行 ”,由此可知,诏令内容必须对公众开放,而非

12、 “有的 ”。) 相关技巧:一、明确信息源,确立信息本体;二、辨析信息范围、属性、功能、程度、特征等;三、题文对照,验证相关信息。 易错分析:考生对 “题壁信息 的范围定位不准。 【小题 3】 D(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概括中心 ”。 “从战国到宋代,题壁的发展越来越像 互联网 ”,为文中无据,文章只说宋代题壁有互联网的特色,而 “明清两代会更加繁盛 ”属于主观臆想。) 相关技巧: “归纳 ”与 “概括 ”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文章中作者对事物或道理做判断下结论的句子;二是位置句,即领起、收束、衔接、照应四种类型的句子,此种句式往往 暗示作者的相 关信息,折射文章观点与作者倾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

13、,完成下列各题。(分) 端午节 ( 2008年 6月 4日 14: 30,著名学者纪连海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就如何传承端午节习俗等问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主持人(以下简称 “主 ”) 中国自古就是个尚 “礼 ”的国家,各种典礼和仪式都是组成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提倡重新举办大规模的典礼来宣传传统节日,但没有了先人最朴素的崇拜感和庄严感,传统节日就很容易变淡、变味了。 您怎么看 “过节的概念已经很淡化了 ”这样的现象? 纪连海(以下简称 “纪 ”)我觉得是这样,过节的概念淡化了,是因为他不了解我们的节日,如果他了解了我们的端午节,那么他一定不会淡化。比如说中

14、 华民族这么多的节日,除了给神和鬼过的以外,给人过的其实就是端午节。当然这个端午节真的就是给屈原过的吗?历史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真正的起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起源于吴越,今天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龙,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那么我们如何和自己的祖先进行交流呢?这样就有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 我们现在都会说我们是龙的子孙,那么你的纪念和你的仪式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划龙舟,划龙舟代表我们是龙的子孙。现在包粽子是给人吃的,过去是给蛟龙吃的,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一个方式。过去过端午节的时候 南方比较普遍。过去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缠五色丝,因为龙有龙纹,过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因为

15、他身上纹着花才得名。后来这个纹身比较痛苦,就衍变成为系五色丝以代表我们是龙的传人的后代。过这种端午节本身就有回味祖先的意思。 主: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像端午节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您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纪:端午节有两个源头,最后这两个源头落脚点是在屈原这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了很多人,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荆楚地区的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等到了宋朝的时候却把这个节日划定成为我们的端 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呢?从宋朝到现在一千年,屈原的诗,屈原的离骚在我们印象里比较深。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屈原呢?中国的老百姓说要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

16、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我要起身抗争,我要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我要保持一种清白。那么屈原说的话,不是像我们老百姓这么容易理解,那就是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屈原。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 联系起来。其实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比屈原早多了。吴越划龙舟划了 3000多年,中原像我说的挂艾蒿这种东西也有 3000年了,都比屈原要早上 1000年。 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越是封闭落后的地

17、区的传统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内容和形式也越丰富;相反,越是发达和现代化的地区的传统文化越单薄和冷淡。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纪:这种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这个现象在过去应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越落后、越封闭的地区传统的文化保护得更好,而越开放、越发达的地 区这种民族节假日的味越淡,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时间过节。第二、随着我们中西交流的增加,很多人会去过西方的一些节日,所以看起来传统节日的味道就淡一些。第三、由于我们前面诸多的原因,再加上我们近一百年来对这种节日的宣传和了解比较少。端午节原来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防病治病的,这样的话,你还会不过吗?

18、这两年,每当中华民族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网友在网上纪念,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所有节日都有一批人在推广,他们是义务的,他们就是在推广中国人要过中国节。 这就是因为当一个民族足 够强大的时候,一定会问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去向何方?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要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改变、影响整个世界,所以不要说我们的发达会让我们的文化消失。恰恰相反,在发达地区,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 主:您觉得有给其他人物设立纪念日节日的必要吗? 纪:我觉得这个人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屈

19、原就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之后有千千万万的屈原,但是屈原之前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一个人是官 吏?是伟大的诗人?既是文人又是官吏,为国忧国忧民,最后 又在国破家亡之际投江自杀呢?如果我们真的能讨论出来有这样的人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人一定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比如说我们讲屈原,我们讲中华民族周围的很多的国家都是要过端午节的,如果我们找出一个人也能有这么广泛的认知度我是赞成的。 【小题 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之所以淡化,是因为传统节日都是为鬼神过的,端午也不例外。 B历史真是不简单,人们为和祖先交流就产生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真的是为纪念屈原。 C人

20、们在端午节纹身,后改为系五色丝以示自己是龙的传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 ( D这篇访谈有一个亮点就是:主持人巧妙的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过传统节日的话题联系起来。 E.被访谈者认为:屈原的独一无二是因为他独特的身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诗人兼官吏。 【小题 2】以 “端午节 ”为话题,主持人提了四个问题,请概括这四个问题的要点,并归纳概括访谈的主题。( 6分) 【小题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 “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 思 ”,这句话的理解。( 6分) 【小题 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

21、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 8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过传统节日的意识淡化。( 1分) 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1分) 发展经济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1分) 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1分) 这四个问题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 2分 ) 【小题 3】 一个民族真在正强大的时候,势必会用他们优秀的文化去影响、改变世界的。( 2分) 一个真正发达的民族,应该是最具凝聚力的民族,民族的凝聚

22、力必将来自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展示这种文化的传统节日 ( 2分) 当一个民族真正发达的时候,民族意识才会强烈,展示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才会在现代文明社会异彩纷呈。( 2分) 【小题 4】观点一: 赞同:屈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灾难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化身。( 2分) 理由: 屈原有诗人兼官吏的身份,他有别于众多的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 神融合的一座高峰。( 2分) 屈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影响深远。( 2分) 屈原以他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 2分) 观点二 不赞同:民族精神应是一个集合体,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千千万万的民族精英们的精神

23、的积淀,像孔子就应该以设置节日方式来纪念。( 2分) 理由: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源头,而且还形成了亚州文化圈,今天,在世界各地有涌现了一大批孔子学院,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2 分) 儒家文化中的 “治国齐家兼天下 ” 的思想应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2分) 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新儒学。所以为孔子设立节日来纪念,也是有必要的。(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

24、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 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

25、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 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 “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 “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 玛兰接着说: “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 神父回答: “不,我有事。 ”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 “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 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

26、 是一件内部的 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 : “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

27、助。 ” 他写了三封信 ,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 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 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 “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 他张皇失措地说: “别提了 您瞧 我上当了 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 他耍了我 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

28、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 “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 “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 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 (据郝运译文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

29、后, “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 “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 “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小题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6分) 【小题 4】这篇

30、小说以 “保护人 ”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 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A不是 “回报的方式 ”,而是炫耀的方式。 B不是 “照应上文 ”,而是引起下文。 E除了 “犹豫 ”外,应该还有不安和恐惧,或说受宠若惊。 【小题 2】 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 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小题 3】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给

31、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小题 4】观点 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 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 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 失去 “保护 ”,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抓住 “保护人 ”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 以 “保护人 ”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通过 “保护人 ”含义的变化, 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

32、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以 “保护人 ”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以 “保护 ”与 “被保护 ”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围绕 “保护人 ”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谈观点,要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概括选文中的事实进行佐证。)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 。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 。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 乃坐饮以伺其人;居

33、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 ,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 “若个男儿胡行乞? ”答以: “啖 n多,无佣者。 ”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 “伊璜是君何人? ”答言: “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 ? ”曰: “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 ”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

34、,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 ,屏足立。将军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 “先生不忆 举钟之乞人耶? ”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将军入室,请衽何趾 ,乃去。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投辖 下钥,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将军家

35、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 “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 ”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异史氏曰: “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 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 注释: 糗 :干粮。 廨:官吏办事的地方。 请衽何趾:语出礼记 曲礼注: “设卧 辖:车轴两头

36、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 【小题 1】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 “将军之报 ”的一组是( ) 因其 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 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 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 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 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将军前去拜

37、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将军茫然不觉。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 4分) 译文: (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 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6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逆:迎接 相关技巧:要善于 “迁移 ”,如 “逆流而上

38、”、 “逆旅主人 ”等。 知识链接: “实词 ”的验证。一是由 “实词 ”的句子结构出发,用提取主干的方式完成;二是梳理文脉,确定主语或对象;三是比附示例,善于迁移。 【小题 2】 D(本题考查 “筛选文中信息 ”,应酬题而言, 是述说查伊璜回拜吴六一将军, 表明将军对查伊璜的恭敬态度, 陈述吴六一对查伊璜势君父礼。) 相关技巧:一是根括小说情节,理出人物行为;二是明确主人公性格特征。 易错分析:考生失误在于 对查伊璜与吴六一交往事实张冠李戴。 知识链接: “文言小说 ”信息要点:一是故事情节、人物与表现技法均为信息要点;二是 “信息对称 ”原则,讲究信息对应;三是注重细节,完整呈现。 【小题

39、 3】 A(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概括中心 ”,就本题而言, A项中 “写信推荐 ”于文无据。) 相关技巧:从 “对应 ”出发,做到 “人 ”与 “物 ”对应、 “行为 ”与 “性格 ”相符。 易错分析:误区在于对查伊璜与吴六一事迹的准确把握。 知识链接: “归纳内容与概括观点 ”突破策略:一是以主人公的事迹为经纬,梳理故事情节;二是作者观点透过主人公作为,借助人物形象 体现;三是体察辨析作者情感准确把握观点态度。 【小题 4】( 1)查伊璜命令几个人抠住古钟的耳环,用力掀开却纹丝不动,众人更加惊异。 ( “使 ”、 “抠 ”、 “少 ”、 “益 ”每点一分) ( 2)这样的胸襟,就不该在乡间

40、老死,所以这两位贤人的相遇,也不是偶然的。( “如此 ”、 “胸襟 ”、 “自 ”、 “沟渎 ”、 “以是 ”、 “相遇 ”等词语。)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注: ( Xio) :小竹,细竹。 :通 “拧闭词 br【小题 1】这首诗颔联两句的 “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请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 “狂夫 ”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含 ”字和 “”字是颔联的诗眼。 “含 ”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 “”比 “洗 ”、 “洒 ”一类字眼更轻

41、柔,有 “润物细无声 ”意味,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细的特点。 【小题 2】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 “狂夫 ”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 “狂夫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 “狂夫 ”的狂傲之气。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将 “狂夫 ”这一形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 6分) ( 1)、从上表可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有如下特点:(对比说明) ( 2)、照此情况令人担忧,你的建议是: 答案:( 1)大学生求职多关注发达地区,边穷农村地区少有人去。 ( 2)略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历史人物作点评。( 6分) 示例 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尤未悔。挫折在他的人生征程上左右相伴,但他在挫折中实现了生命的涅 。 答:。 答案:略。(内容正确得 3分,句式基本一致得 3分) 作文 作文 (60分 ) 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请你根据上面这幅漫画,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全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