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58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王羲之之所以是王羲之,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于他练习如何刻苦,如何 入木三分 地功力深厚 这些固然要紧,但不是最根本的东西。 B在巨大的压力下,乔布斯推出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他凭借实力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 中流砥柱 。 C全球经济 波诡云谲 ,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在货币政策的紧逼的大背景下,今年国内 A股不断下跌。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件 惊世骇俗 的大事。 答案: D 试题分

2、析: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A 选项用成语本义。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莫测。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根据语境, D选项应改用“惊天动地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 )( 3分) 张謇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 , 。 , 。 ; 。但事与愿违,欲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主义与暴力革命却成了社会的主流,以务实稳健的风格推行改革的张謇和他的温和改革路线最终走

3、向了失败。 他曾经弹劾李鸿章,参与戊戌变法,领袖立宪运动 他所开创的 “南通模式 ”是中国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有益尝试 但多次失败的教训与经验,使他的思想日趋成熟、保守 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时,他站在与自己理念相近的袁世凯一边 他所主张的 “棉铁主义 ”不失为实业救国的良方 当革命党酝酿暴力推翻清王朝时,张謇 却主张保全清皇室,施行日式立宪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句的转折,它将所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是发展经济后参与政治,政治方面的作为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4、分) ( ) A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 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 的影响。 B对于违反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 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其 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防止煤矿不出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安全工作。 D营养餐计划成了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分着吃,却少有部门和人员从孩子们 的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把财政资金变成安全、 营养的餐食送到孩子们口中。 答案: B

5、 试题分析: A选项, “导致 ”和 “恶劣的影响 ”搭配不当; C 选项, “防止不出事故 ”,否定不当; D选项, “从孩子们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 ”,状语成分残缺,应该为“从为孩子们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艺复兴就是人的文化复兴 张柠 对 “中国文艺复兴 ”的呼唤,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议, 20世纪已经出现过多次,最后都不了了之。 “文艺复兴 ”这一现代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一直难以成真,总是不能真正形成应有的气候,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经常偏离 “文艺复兴 ”的初衷和原则。有人试图将它变成一种 “扬国威 ”

6、的手段,好到 世界上去显摆。如果所谓的 “文艺复兴 ”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还是趁早收心为妙。更有甚者,试图借 “文艺复兴 ”之名,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变成 “普世价值 ”,想把 “中国制造 ”从 T恤衫和皮鞋上,移到人家的精神里去。假如 1416 世纪的弗罗伦萨人、威尼斯人、巴黎人、伦敦人,不努力去从事伟大的文艺创造,不为人的个性张扬和人文立场争取社会空间,而是在盘算着如何将自身价值观变成 “普世价值 ”,他们能创造那么辉煌的文化吗?但丁、薄伽丘、塞万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这些伟大的文艺家会出现吗?他们的作品及其包含的 人文思想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吗?是先有人的觉

7、醒和人的创造力的张扬,有对这种觉醒和创造的制度保证,才有伟大的文艺生产,然后才有一种足以产生强有力的感染效果和传播效果的文化。 可以将 “文艺复兴 ”的主要精神特征归纳为三点:第一是走出中世纪而出现的世俗化倾向,第二是科学理性支配下的个人的创造性,第三是城市文化(民主政治、公共事务、文艺生活)的复兴。中国文化中原本没有这种东西,只有小国寡民的农耕乌托邦梦想。第一次出现带有 “文艺复兴 ”色彩的社会运动,应该是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或 “白话文文学运动 ”。中 国人自此才开始摆脱以宫廷政治为核心的 “家国政治 ”生活;才开始将貌似符合天道运行的 “家国结构 ”转化为现代社会结构

8、;才开始改写那种将 “生人 ”之气息淹没的 “天道之美 ”,将目光指向人的经验。新文化运动首先要改变的,是那种君臣父子、恩威并施的 “小儿文化 ”,建构一种自由选择与独自担当的 “成人文化 ”。因此,启蒙的本质实际上是 “悲剧性 ”的。它要让每一个体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并由此获得一种 “成人化 ”的生命感或存在感。与此相应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管理应该承担的职责,就是为这种具有选择能力、承担能力、创造能力的个人提供保护,并鼓励他 们过有尊严的生活。 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担当了大变革时代的多重任务。第一,让我们从古典审美迷雾中走出来。第二,将神秘而含混的古典审美感知,分解到具体的感官层面,让感觉

9、器官的基本功能得以恢复,使人能正常地看、听、触、嗅、尝、行。第三,因新的审美创造冲动而催生的文艺实践和美学规范的重构。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古典美学的新文艺传统。遗憾的是,面对新文化及其相应的文学成果,许多中国人至今不习惯,他们还沉浸在古典审美的惯性中。 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是百年来白话汉语文学传统结出的新果实, 也是 20世纪 80年代中国文艺从 “思想解放 ”到 “题材解放 ”再到 “文体解放 ”的见证者。莫言的作品,对那些戕害农民世俗生活尊严的权力,进行了讽刺和嘲弄,并由此发出嘶哑的尖叫和揪心的欢笑。莫言的作品破坏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古典审美惯性,要对他的作品产生

10、共鸣,需要将思维方式或审美趣味调整到二十世纪来。对于莫言的接受,多数读者依然有障碍。这一点也证明了 “中国文艺复兴 ”的困难所在。 (选自张柠文艺复兴就是人的文化复兴) 【小题 1】下列对 “文艺复兴 ”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梦想一直难以 成真的主要原因是,总有人试图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变成普世价值,这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初衷和原则。 B只有具有了人的觉醒和创造力的张扬以及相关的制度保证,才能出现具有强烈感染力和传播效果的 “文艺复兴 ”文化。 C在 20世纪初期的 “新文化运动 ”或 “白话文文学运动 ”中,中国开始出现带有文艺复兴色彩的社会运动,中国人开始将

11、目光指向人的经验,并且开始摆脱以宫廷政治为核心的 “国家政治生活 ”。 D “中国文艺复兴 ”的困难之一是不少中国人至今不习惯接受有别于古典美的新文艺传统,不能将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调整到现代来。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启蒙运动要让每一个个体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并由此获得一种 “成人化 ”的生命感或存在感,所以启蒙的本质实际上 “悲剧性 ”的。 B假如 1416 世纪的弗罗伦萨人、威尼斯人、巴黎人、伦敦人,不努力去从事伟大的文艺创造,不为人的个性张扬和人文立场争取社会空间,而是盘算这如何将自身价值观变成 “普世价值 ”,他们就不能够创造那么辉煌的文化。 C走出

12、中世纪出现的世俗化倾向、科学理性支配下的个人的创造性、城市文化的复兴构成了 “文艺复兴 ”的精神特征。 D 20世纪 中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古典审美经验进行了大变革,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古典美学的新文艺传统。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 “家国结构 ”,其实并不符合天道运行,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开始为现代社会结构所代替。 B新文化运动构建了一种 “成人文化 ”,使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了独立的选择能力、担当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应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管理制度来为这样的个体提供保护。 C莫言的作品破坏了中国人习以为常

13、的古典审美惯性,所以中国人要对他的作品产生共鸣,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D要想实现 “中国文艺复兴 ”梦想,就不能受民族主义情绪的支配,不能靠对别国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对自身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进行变革。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选项 A把偏离的表现当成了原因,这和原文内容不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 “主要精神特征 ”,选项 C忽略了 “主要 ”一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

14、据原文第二段可以得出答案:,注意原文中几个 “要 ”字,新文化运动所要构建的一系列东西并没有完全实现。选项 B用了 “了 ”字,说明已经完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中国的爱因斯坦 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 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2分钟后 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 2 分钟后,“飞物 ”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 “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

15、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曰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身 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

16、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 研究“相对论 ”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 ”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 蜚声全球。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 “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 “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

17、安排,于 1929年 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 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 一直萦怀祖国。 1931年 “九 一八 ”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 “ 衰变 ”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

18、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 “妙! ”就是这种 “波尔 ”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 “我物理的基础 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

19、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 。 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 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 “海洋内波研究 ”。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戴史册。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天下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

20、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C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 D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戎,回国后 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 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

21、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 “中国的爱因斯坦 ”?试分析( 6分) 答: 【小题 3】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小题 4】这篇传记中,束北星先后以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有过深厚的师生情谊。你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束星北是爱因斯坦的门徒,他发展了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他在物理上的成就与爱因斯坦有着密切的关系; 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 “自由平等讨论的波

22、尔学风 ”,造就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内一批物理人才,桃李满天下; 束星北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成绩卓著,国际闻名,将他比作 “中国的爱因斯坦 ”是对他的高度赞扬。(每点 2分,除此之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3】 讲课不照本宣科,能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之美; 率真自然,洒脱不拘,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 爱惜人才,关心照顾学生,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每点 2分,除此之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4】答案:示例: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理由: 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爱因斯坦和束星北的师生合作,使束星北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

23、,而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营造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束星北继承 了爱因斯坦的 “波尔学风 ”,教学中不以自我为权威,尊重学生的创建,虚心对待学生的指谬,从而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 教师应关心、鼓励、提携学生,学生也应对老师抱有感恩之心。爱因斯坦为束星北争取研究经费,推荐他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进行学习研究;束星北对李政道十分器重,鼓励他走求学之路,并在李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恩师的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卓越的成就归功于恩师。(观点明确 2分,理由 6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选项, “父母要求严格及耳濡目染 ”文中没有依据;

24、 D选项,束星北的物理 “研究生涯 ”在他出 国后就开始了; E选项, “详细记述了 ”束星北 “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 ”不准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 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 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 ”“ 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 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

25、衰变 这一尖端课题。 ”“就是这种 波尔 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 ”再对句子进行提炼。力求简洁、明了。束星北是爱因斯坦的门徒,他发展了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他在物理上的成就与爱因斯坦有着密切的关系;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 “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造就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内一批物理人才;束星北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誉满校园,将他比作 “中国的爱因斯坦 ”是对他的高度赞扬。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他开的课,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

26、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十分有趣。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束星北这种 波尔 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束星北特别器重李政道。 ”再对句子进行提炼。简洁、明白。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师生间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理由:爱因斯坦和束星北的师生合作,使束星北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而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

27、展;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的 “波尔学风 ”,教学中不以自我为权威,尊重学生的创建,虚心对待学生的指谬,从而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教师应关心、鼓励、提携学生,学生也应有感恩之心。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最后一发 子弹 奚同发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二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 “站住 ”。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

28、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 “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 ”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 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 “枪神 ”。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 “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 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 “嘿嘿嘿 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

29、 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 ” 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 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 ”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 7 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 “不可能!别骗人啦 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 ”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一 ” 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 歹徒紧盯

30、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 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二 ” 声音依然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 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31、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 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 “三! ”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 “站住 ”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 ” 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 在他发出 “三 ”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 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

32、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令歹徒放下手中的抢,如果坚持不放,他就开枪射杀。 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枪扔掉, 而且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原因是他已经算到了吴一枪的枪里没有子弹了。 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 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

33、于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扰他的射击精确度。 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复杂,但环环相扣,十分吸引人。 【小题 2】小说首段所描写的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小题 3】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答: 【小题 4】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为人物的出场设置特殊的情境; 为全文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为后面的对峙场面做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照应标题。(

34、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 3】 睿智老练; 自信; 镇定; 勇敢; 有悲悯之心;(每点两分,答出其中三点,并简要阐释理由,即可得分) 【小题 4】观点一:多余。理由: 前文细节描写已经表现出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结尾不交代死因,能让读者自觉思考其死因,激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 总之,这样写和前文显得重复,降低小说的艺术品味。 观点二:不多余。理由: 交代死因,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 照应开头,虽然吴一枪枪里没有了子弹,但歹徒最终依然毙命,从而就从侧面烘托出主人翁的自信、镇定、睿智的形象。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选项,吴一枪明知自己枪里只剩最后一

35、颗子弹,鸣枪的目的是为了开枪示警; D选项,影响射击精确度是因为歹徒内心恐惧 ; E选项,小说情节并不复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需要学生从原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和性格因素。比如,小说中吴一枪的枪里没有了子弹,但是为了抓住歹徒,就装作自己还有子弹,以此震慑歹徒。他显的轻松而镇定,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

36、 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想让这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 ”由此可以得知吴一枪睿智老练、自信、镇定等。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说是多余,前文已经表现出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如果结尾不交代死因,能让读者自觉思考其死因,激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这样写和前文显得重复。如果说是不多余,交代死因,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照应开头,从侧面烘托出主人翁的自信、镇 定、睿智的形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37、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 “母老,唯在诸君! ”贼曰: “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 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

38、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 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司马芝卷十三) 【小题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9、A芝 差 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 与 役与:参加 C即 以 节代同行以:让 D芝不 报 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 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昭犹惮芝,不为通 卒于官,家无余财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

40、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小题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6分) 译文: (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郡主簿刘节是旧

41、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 6分) ( 2)后来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报,回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表现其孝道, 表现其清廉,使用排除法答案:即为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刘节代替门客当兵是太守郝光的命令,而非司马芝的劝说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1)得分点:

42、“豪侠 ”、 “出 ”、 “入 ”、 “乱 ”、 “吏治 ”各一分,大意 2分。( 2)得分点: “不轨 ”、 “交关 ”、 “见 ”、 “以 ”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 托诸位了。 ”强盗们说: “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司马芝于是得以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

43、,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 “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 ”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 “您 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 ”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

44、,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 “能让郡主簿去当兵 ”。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 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

45、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 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

46、 1】这首的颈联精妙传神,试分析其妙处。( 5分) 答: 【小题 2】诗眼是一首诗写景抒情的关键所在,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加以分析。(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颈联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1分)将风吹古木的所发出的声响比喻成雨点打在树叶上所发出的声音,将月光照在沙滩上的景象比喻成寒霜落在沙滩上的景象;( 2分) “晴天雨 ”和 “夏夜霜 ”形象生动,富有意趣,此联写尽了江楼夕景的美妙,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充溢其中。( 2分) 【小题 2】 “望 ”字是诗眼,它统领全诗,双关景物和情感两义。( 2分)首联东望,海天一色,山势开阔绵延;颈联远眺,万家灯火,水面渔火点

47、点;颈联近望,风吹古木,月照平沙,所有这些景象都是由 “望 ”字领起的。( 2分) “望 ”字不仅关涉美景,同时也有 “盼望 ”之意,江楼有如此美景,诗人觉得独赏无味,所以急切盼望朋友能来此和自己一块欣赏美景。(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 “晴天雨 ”、 “夏夜霜 ”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考点:鉴赏文学

48、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 “坐驰可以役万景 ”,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将下面一个长句改换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 改变句子愿意。( 5分) 秉持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 ”的信念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