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161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 A紫鹃骗宝玉说黛玉即将回苏州,宝玉一听,当即傻了。后来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说除了林妹妹不准他人姓林,还将一只西洋自行船模具藏被子里。 B宝玉生日那天,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香菱接个 “夫妻穗 ”,被人笑话说想夫婿了,两个人扭滚在地上,香菱的新裙子被弄脏了,宝玉就叫人拿了袭人的一模一样的裙子来换。 C绣橘批评迎春不问累金凤被乳母偷去赌博之事,迎春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欺迎春软弱,求情不成就尽说些难听的话,绣橘急着分辩,

2、病中的司棋也赶来问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D中秋夜,黛玉和湘云两人到凸碧堂联诗,黛玉怕池中黑影是鬼,就扔了一块石子,结果激出一只鹤,她就想出一句 “寒塘渡鹤影 ”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情节为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联诗。此句为湘云出,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及苏轼后赤壁赋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一段。以 “鹤影 ”隐湘云将来孤居形景恰好,作者曾描写她长得 “鹤势螂形 ”。且本句意境清奇,以一个渡字写出了鹤的飘逸以及环境的冷清,实为难得之巧句。黛玉对的是: “冷月葬花魂。 ”另外 “凸碧堂 ”应为 “凹晶馆 ”。 考点:

3、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诗句 “寒塘渡鹤影 ”与黛玉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迷惑性还是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平时阅读不能只是浏览。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 循循善诱 ,不断升华人们的爱国之情。 B一堆很大的刨冰上堆着新鲜的水果和其 它调味品,例如芒果、果汁和浓缩甜牛奶。在炎热的夏日,这座刨冰山往往让你 欲罢不能 。 C在时光的快车上,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人来不及深交,很多爱来不及表达 你不得不感慨: 逝者如斯 。 D今天,宣传组的同学还有其他任务,黑板报的那块插图只能由你一个人完成, 任重道远 啊!

4、答案: D 试题分析: 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用在此处属于轻重失当。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考试一般要求学生选 “正确 ”的一项,本题要求学生选 “不正确 ”的一项,所以学生要看清题干要求,不能先入为主,导致误选。 现代文阅读 荷 叶 (韩开春)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

5、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 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 。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 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

6、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 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 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

7、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 “泼剌剌 ”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 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 “叭 ”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

8、,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 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

9、选自 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 1】本文行文优美,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从第 段中选择一种加以赏析。( 3分) 【小题 2】第 段写蜻蜓、豆娘的目的是什么?( 3分) 【小题 3】结合文意,分析 “我 ”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3分) 答案: 【小题 1】联想,作者看到湖中的残荷,就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残荷的态度;这样写增添了文章的内容,或文学内涵,丰富了荷花的意蕴。 引用(用典),引用了红 楼梦的林黛玉对残荷态度的原句;这样写增添了文章的内容,或文学内涵,丰富了荷花的意蕴。 想象,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的眼睛。住在宏村听雨声。这样写丰富文章内容,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10、。(手法 1分,分析 1分,表达效果 1分) 【小题 2】写出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 1分)是衬托( 1分)出荷塘的美。( 1分) 【小题 3】 新荷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 是孩子的 “玩伴 ”; 荷叶跟味蕾紧密相连,妈妈做的荷叶粥和祖父买的荷叶包让作者念念不忘。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二段中的联想和想像是 比较优明显的,文中有明显的语句: “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 ”“ 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 或是 ” 。答题时根据手法题的答题格式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鉴赏文段的表现手法,这是以

11、往现代文考试中很少出现的情况,以往一般是结合理解词句的含义来考查手法,可见命题者对表现手法的重视。另外本题中答案:谈到的用典有点牵强。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四段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写出了夏日新荷之美,接下来用蜻蜓和豆娘对新荷的留连,从侧面写出其美。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主要写作技巧的能力。 点评:表达技巧将文章写得优美的重要手段,充分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能使文章的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人物的方式丰富多彩,所以考生平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认真对待。

12、本题的难度不大,因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比较明显。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题,所以先要将文章分层,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开头到 “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写 “我喜欢 夏日新荷 ”,余下部分为第二部分,写 “我为什么喜欢夏日新荷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将这三层的大意概括出来,即本文的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提问方式很好,一改常规的比较死板的提问方式,而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显得灵动、活泼,这样对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

13、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 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 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

14、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 白 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筹策 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注】 蹶:受挫折,折损。 “白 ”:指削去树皮露出白木

15、。 “筹策 ”:谋划,此处指谋划的军事行动。 【小题 1】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欲隐勿 见 见:通 “现 ”,出现 B百里而 趣 利者蹶上将趣:趋向,追逐 C 期 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 烛 之烛:照亮 【小题 2】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国怀乡 C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夹道而伏 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 3】下列对 “太史公曰 ”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位齐国的使者到魏都大梁,觉

16、得孙膑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像善待门客那样礼待他。 B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C最后一段,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军事智慧和胆识过人,却没能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 ,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 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兵法为后世传诵。 【小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7、 3】 A 【小题 4】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 “疾 ”、状语后置各 1分,全句通顺 1分) 庞涓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仅和他的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轻锐 ”、 “倍日 ” 各 1分,全句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期:约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实词 的意义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重点考语境义,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题中的 “趣 ”“见 ”从语境推断均为通假。另外, “烛 ”从语境推断,应为词类活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认为 以 作为; C 代词,代指庞涓军 代词,代指自己;D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考点:本题考查

18、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实词与虚词放在一起考查,既考查了实词的一词多义,也考查了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另外,虚词还考查了虚词的固定结构,这也是一个创新。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可见是田忌礼待孙膑,而非齐使。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本题即故意混淆人物。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贤于己:比自己贤能。介

19、宾短语后置。疾:忌恨。 轻锐:轻装精锐(的骑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倍日:日夜兼程,意译。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 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丰富,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并不常见,如 “倍日 ”,还考到了倒装句,词类活用等。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人以 “情眼 ”观景、摄景,融情于景,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情? 答案:竹叶萧萧,传

20、来寒意;月光普照,露珠莹莹,更显凄清( 2分):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凄清静谧( 1分),传递自己为国事而心寒情绪,抒发诗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切忧虑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2分)。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 “情眼 ”一词,即 “作者眼中的景都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 ”。 “描写了怎样的景 ”要求答出意象,还要概括景物的特点,这是关键。第二问可以从 “万事干戈里 ”和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特点分析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情感、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其中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题就必须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这样才 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

21、诗歌的主旨。 名著导读 宝玉道: “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若用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 按宝玉的说法,这株海棠对应的是谁?她和宝玉之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她死后宝玉又做了什么? 答案:晴雯( 1分),在她临死前,宝玉去探望她,她还赠送旧红绫袄和指甲给宝玉。( 2 分) 小丫头说晴雯死后作了芙蓉花神。宝玉就作芙蓉女儿诔来祭奠。( 2分) 试题分析:此情节出自 “抱不平宝玉探晴

22、雯 ”,睛雯被王夫人赶出贾府后,宝玉偷偷地去看望晴雯,回来后自发感叹。题中是宝玉与袭人的对话,后来还引起了袭人的妒嫉,最后宝玉安排袭人给睛雯送一些东西去,晴雯死后,宝玉为她写了一首芙蓉女儿诔,这也是红楼梦中最长的诗歌,但也有人考证认为这首诗是写给黛玉的。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考查名著阅读较难的题了,考生必须对小说非常熟悉,对情节了如指掌。本试卷与红楼梦有关的三道题有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有梯度,有利于考试选拔功能的体现。 填空题。( 3分) 香菱住进大观园后,得了空儿,就想要学诗, 笑道: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

23、道: “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 宝玉等人生日那天,怡红院开夜宴,宝钗第一个掣花名签,签上画着 ,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王熙凤等人奉命抄捡大观园,抄到探春处时,探春命众丫鬟剪烛开门而待,只让人搜查自己的东西,不让动丫鬟的。 不知好歹故意掀了一下探春的衣服,结果被她打了一 巴掌。 答案: 黛玉 牡丹 王善保家的 试题分析:这里所选的是三个经典的情节,第一个是 “香菱学诗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

24、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所以这是作者刻意为香菱设计一个情节。第二个是 “怡红夜宴 ”,曹雪芹最擅长用诗词花草来隐含自己的用意。这里是用牡丹形容宝钗富丽高贵 ,言行端庄循礼, “任是无情也动人 ”指她安分守礼,适合做妻子,即使是冷美人也足以打动宝玉。同时也暗讽宝钗不免俗。第三个是 “抄检大观园 ”,因为绣春囊之事,刑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探春敏感地预觉到这一丑事的严重含义。她满面泪痕为这个大家庭的来日灾祸担心,她虽是一个未嫁的女子,这里却是作为大家族的代理人的身份而出现的;最后她给王保善家的重重一巴掌,在这一场合也

25、有着多种含义,它是代表所有大观园的儿女对这一野蛮事件的不平的申诉,所以这一巴掌连读者也深感痛快;但它又可以说是把这个大家族的没落的命运迁怒于奴才。大观园内人把探 春比作有刺的玫瑰花,这说明她的形象是美丽的,但却也是不好惹的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谓颜渊,曰: “惜乎

26、!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这三章对你看待学习有哪些启发? 答案: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急功近利;学习的成败都决定于自己,应该积极自愿学习;要不断进取,绝不半途而废;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写出 2点得 2分, 3点得 4分) 试题分析:首先要能正确翻译语段,然后才能归纳概括。 意为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孔子意在教导人们求学的目的不应为了俸禄, 孔子说: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 上,都应该

27、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孔子对颜渊说: “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意在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 点评:文化经典题比较难,首先是文意的理解学生有难度,所以应有适当的注解,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其次,文段思想的理解更难,最好选择关系较紧的文段,否则学生很难下手。本题的文段理解难度过大,估计考生很难把握。 默写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字。( 4分) 犯而不 校 ( ) 禹,吾无 间 然也( ) 匹夫不可 夺 志也( ) 可与立,未可与 权 ( ) 答案: 试题分析: 计较 非议 改变 权衡变通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点

28、评:本题所选的实词都是常见的、重要而且易错的词语。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识记和理解重要实词,识记课内重要实词可以为理解课外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匪来贸丝, 。 (诗经 氓) 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 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 赋)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答案: 来即我谋 苟余情其信芳 食野之苹 守拙归园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纵一苇之所如 足以极视听之娱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9、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即(易误写为 “既 ”)、苹、园、固(易误写为 “故 ”)、苇、极、瞬。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内容与教学进度衔接很紧密,并且所选句子都有代表性。特别是易错字较多,比如 “即 ”很可能写成 “既 ”, “固 ”很可能写成 “故 ”。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积累时细心、耐心。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字。( 6分) 謇朝谇而夕 替 ( ) 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 ( ) 不能 喻 之于怀( ) 举酒 属 客( ) 知不可乎 骤 得( ) 其 孰能讥之乎( ) 答案: 替:废弃、贬斥 十一:十分之一 喻:明白 属:通 “嘱 ”,劝说 骤:屡次,多次 其:难道,

30、表反问语气 试题分析:解释课内文言实词和虚词首先要识记,其次要运用各种方法去推断,如字形法、结构法、通假法等。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点评:要求学生直接解释实词和虚词是考试中不常见的题型,但是最实用的题型,有利于学生记得更准、更牢,对学生以后的举一反三有更大的帮助。 作文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一首名为天真的暗示的诗中这样写道: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藏着一座天堂。 ”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尤其是各种美妙植物。 请以 “假如我有一个庭院,我要在院中种下一株 (或一丛) (植物名称) ”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以记叙、描

31、写为主,兼有适当的抒情或议论,750字以上。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题先要理解布莱克的这首天真的暗示的含义,本诗的内涵为:透过小的事物揭示大的道理,一段小的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经历。也可以理解为于细微处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写作时落笔要细,但立意要深。文章构思上应是以小见大。再结合要求, “我要在院中种下一株 ” ,这种下的一株植物要有象征义,它象征着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崇高的追求等。另外 “院中 ”也有其喻意,即 “心中 ”,这样文章才能写得深刻 。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优点和不足都很鲜明,优点是既考查写作能力,也考查了理解分析的能力,选材很好,有利于考生将文章写得更加深刻,立意很高,还有命题形式很新颖,将文章的开头写出来了,其实就是规定了写作的方向。但文章材料中的分析 “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尤其是各种美妙植物 ”有点浅,不符合诗人的原意,而且将文章的开头定死了,也不利于考生展示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