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62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发生后,日本本田汽车首席财务官北条洋一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时不应 浑水摸鱼 ,针对性抢夺丰田汽车的用户。 B当年的那支国王队,与今天相比,同样找不出分毫的影子,没有人留守到今天,彼时的三剑客早已 风流云散 ,并不复勇猛。 C 坚如磐石 的三峡大坝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家园的勇气和自信,也是三峡工程回馈给人民的幸福和希望。 D在亚运会前,中国足球的 “范大将军 ”范志毅在采访中说,希望亚运能成为中国足球第二个春天的契机。但现在看来,这

2、样的想法只能是 一得之见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A.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攫取利益。趁火打劫: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都含有 “趁混乱时机捞一把 ”的意义。但趁火打劫语义重;含有 “乘人之危 ”的意思。 B.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C.坚如磐石:坚:坚固,结实;磐:大石头。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意志不可动摇。 D.一得之见:见:见 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

3、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文化建设,不能仅

4、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 。 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 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 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 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 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D(第一个空前后都是说 “文化 ”,而下面五个句子跟文化相关的只有第一句,因此排除 B、 C两项;剩下两项的区别是 和 哪个在前,后面两个空和他们后面相连的话是并列关系,而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后面跟 衔接更紧密一些,因此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

5、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到底该如何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不仅是韩国政府考虑的问题,而且韩国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在深思这一话题。 B物价飞涨正取代房价成为中国新的焦虑源,中国网络最近出现了 “海囤族 ”和“抠抠族 ”等新词汇,他们特指精打细算砍掉一切不必要开支,大量囤积米、油、纸等生活必需品的人。 C相比教练生涯,孙卫的球员生涯还是值得一提的,职业联赛开始以前,孙卫亲历了辽宁队的十连冠,后来转会到大连万

6、达,又参与了球队的五十五场不败纪录。 D “哈利 波特 ”影响了一代伴随着其系列成长的人,不仅仅是一本书或是电影中的角色,更是一种形成了一个囊括所有年龄段的粉丝群体的独特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D(A.“而且韩国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在深思这一话题 ”改为 “而且是韩国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在深思的话题 ”。 B. “海囤族 ”和 “抠抠族 ”换位置。 C.搭配不当,“参与 ”与 “记录 ”不搭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 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

7、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介词 “关于 ”“对于 ”“对 ”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类似于 “A”是 “B”的句子,注意 “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用 “和 ”“或 ”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前半句使用了 “能否 ”“可否 ”等双面词 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现代文阅读 谁淘汰了胡雪岩 台湾作家高阳在小说红顶商人中,把胡雪岩的克星锁定为盛宣怀。该书把盛宣怀描述为一个 “冷血杀手 ”,盛每次出手,都能让胡惊出一身冷汗,最后还令胡

8、搭上了身家性命。 诚然 ,在晚清红顶商人排行榜上,盛宣怀与胡雪岩不相上下,他们之所以成为“冤家 ”,不仅是因为同行,更因为所走的 “线路 ”不同 胡雪岩走的是湘系左宗棠的路线,盛宣怀走的是李鸿章淮系路线。利益与路线的博弈,导致盛宣怀与胡雪岩这对冤家积怨越来越深,决战时刻终于在盛宣怀刻意、胡雪岩不经意间发生。 光绪八年(公元 1882年),盛宣怀采用 “窃听、掺沙子、挖墙脚 ”这三招,对对手胡雪岩发起暗战总攻。 窃听即盛宣怀通过电报掌握了胡雪岩的商业秘密情报。知道胡雪岩要高价尽收国内生丝、企图垄断丝业的动向。掺沙子指盛宣怀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 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偏偏不买胡雪岩

9、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挖墙脚即挖断资金链,拖死胡雪岩。胡雪岩 80万两借款正好到了还款期限,外国银行向胡雪岩要钱。本来这笔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代筹的军饷,应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但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打着李鸿章的大旗,指使上海缓发这笔协饷,然后又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银行倒闭在即,造成挤兑风波。 盛宣怀的 “三板斧 ”,让胡雪岩防不胜防,四面楚歌的胡雪岩穷途末路,即便卖房产清仓,但最后还是没挨过挤兑风潮。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 框被挤歪了 ,无力回天的胡雪岩终于破产。 胡雪岩的克星 ,看似是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对手盛宣怀,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不要忽视整个

10、事件中还有另一个人 朝廷 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晚清著名官商胡雪岩的主战场,始终不在 “商场 ”,而在“官场 ”。 胡雪岩的命运始终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的所谓 “传奇 ”,只不过是 “寻租权力 ”而后又被权力吞噬而己的一场电视连续剧。 胡雪岩的商才最突出的表现是 “整合能力 ”,他整合官场、商场、黑道各种势力,同大小官员与漕江帮派打成一片,一度手眼通天。 不过,胡雪岩的天就是左宗棠,而这位时任两江总 督的左帅,虽然威风八面,但毕竟不是最高的那片天,比起朝廷来,他仍为一小巫,而 “大巫 ”不保,小巫又奈之若何呢? 胡雪岩的倒掉,看似湘淮两派斗争的结果,胡雪岩看似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 ”

11、策略的牺牲者,实则是朝廷早就垂涎的一块肥肉。 尽管晚清通商对外开放,但统治者的本质没有改变。他们依然是地主主宰 “末业 ”的 “打劫 ”态度,区区一个胡雪岩,即便有个地方大员照顾,也注定蹦 不了多久。 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从清廷对胡雪岩的最后处置不难看出,他们对彼时这位最大商人是不保的。 巨商如猪,养肥了注定是要宰 的。官商也是商,本质为商人的胡雪岩注定是要被洗劫的,这主要由封建王朝的统治哲学所决定。 【小题 1】下列有关胡雪岩失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宣怀实施 “三板斧 ”的策略,令胡雪岩防不胜防,是其最终陷于四面楚歌、无力回天的境地,终至破产的重要原因。 B “排

12、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 ”,胡雪岩依附左宗棠,仰赖官场势力庇护才得以生意红火;然而他的失败,与湘淮两派的斗争脱不了干系。 C胡雪岩库存的生丝卖不出去,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自己的银行又抽调不出钱返还外国银行的钱款,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D巨 商如猪,养肥了注定是要宰的。官商也是商,本质为商人的胡雪岩实力不断扩大,危及到李鸿章的利益,势必要被淘汰出局,这是由封建王朝的统治哲学所决定。 【小题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雪岩介入了淮湘两派的斗争,就注定他已经从生意竞争转入了政治斗争。而生意竞争和政治斗争又是两回事,生意竞争无非是你赚我赔,而政治斗争则是你死我活,所以说他的命

13、运已经不是自己掌控的了。 B胡雪岩虽然挤进官场,勾结上朝廷大员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书写了自己的人生 “传奇 ”。 C清朝政府是不会任由胡雪岩实力无 限膨胀的,从清廷对胡雪岩最后的处置态度不难看出,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D胡雪岩的发迹史,是对那个特殊时代 “官商一体 ”的腐败制度的最好诠释,胡雪岩商界的 “红顶 ”传奇,不过是一部官商勾结的丑剧。 【小题 3】联系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雪岩与盛宣怀是同行,加之二人在政治上所走的 “线路 ”不同,导致积怨越来越深,所以双方的决战在不经意间爆发了。 B 盛宣怀 以胡雪岩为帮左宗棠筹饷而向 外国银行 借款为突破口,打着李鸿章的旗号

14、,一方面煽动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讨借款,一方面暗中阻止上海道台拨款归还胡雪岩,以此切断胡的资金链。 C胡雪岩整合官场、商场、黑道各种势力,同大小官员与漕江帮派打成一片,这是他商才最突出的表现,也是他最成功的一面。 D当统治者还是强加在百姓头上的征服者、压迫者的时候,他们以国家为自家私产,作为被统治者胡雪岩 ,永远摆脱不了被打劫的命运。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D.( “危及到李鸿章利益 ”,表述观点狭隘,从 “不要忽视整个事件中还有另一个人 朝廷 ” “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来看,应该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小题 2】

15、 B.( “勾结上大员的时间并不长 “,文中无此信息) 【小题 3】 D. ( A.“不经意间爆发 ”不正确,原文是 “在盛宣怀刻意、胡雪岩不经意间发生 ”。 B.“打着李鸿章的旗号 ”只是表现于 “暗中阻止上海道台拨款归还胡雪岩 ”。 C.“也是他最成功的一面 ”不正确,从全文的观点看,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 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

16、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 人瞠目。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

17、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纳兰性德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康熙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勇武、强悍的骑手加射手,所以,他身边的侍卫也应该是一流的角色。这样看来,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 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他身上有众多的矛盾之处: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这个行当;身为宰相公子、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 “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 ”;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 “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 ”;他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

18、全、绝世超然的 “翩翩浊世公子 ”,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 帽集和饮水词,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威风,而是他的词。后人从中精挑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以纳兰词命名。 说纳兰性德是个文人,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 “皇恩浩荡 ”,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由于长年

19、待在皇帝身边,纳兰性德应该算是真正 的 “御用文人 ”,但是,后人却并未将他归入 “犬儒派 ”或御用文人的行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 “侍卫 ”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厌恶金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 “胸中块垒 ”。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 ”,当得起 “玉树临风 ”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 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忆昔

20、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 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 “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虽然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响。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在跟随皇帝南巡后回到北京,不料想突染重疾,至此一病不起。 1685年 5月,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溘然长逝。在他身后留下的仅有三百 四十二首纳兰词。 纳兰性德依然是那个性灵高洁的词人,他并没有受到污浊时世的浸染,生前没有,身后也没有。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

21、唇齿留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 “不是人间富贵花 ”,当围绕在他身旁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了诗人本身 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纳兰性德文武全才:在清代词人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善于搏击,精于骑射,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 B纳兰性德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步入仕途,一边为皇帝 保驾,一边吟诗填词,正是凭借着他不务正业的超逸脱俗的禀赋,赢得了皇帝的宠信。 C纳兰性德虽侍从帝王,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的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D纳兰性德应该是一个真正的 “御用文人 ”,因

22、为他长年待在皇帝身边,康熙也经常由于读到纳兰的诗词,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E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别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小题 2】作者说, “武功定是 十分了得 ”的御前侍卫 “ 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 ”的根据是什么 (6分 ) 【小题 3】纳兰性德能得到康熙恩宠的原因是什么?( 6分) 【小题 4】如果给这篇传记加一个题目,你认为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D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E得 1分,选 AB不得分。 【小题

23、2】 痴迷于汉文化。 结交汉族落拓文人。(或以风雅为性命) 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留下两本词集。 身为御前侍卫,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吟诗填词。 他拥有率真的诗性,对 “侍卫 ”这个职位没有兴趣。 (每点 1分,五 点满分) 【小题 3】 家世显赫。 少年英才。 文武全才。 康熙喜欢他的诗词。 玉树临风的外表。(每点 1分,五点满分) 【小题 4】题目:御座下的忧郁背影(共 3分。两个因素:一是与帝王有关, 1分;一是性格中矛盾、忧郁的特点, 2分。) 理由: (一)与帝王相关。 开篇第一段,不是直接写传主,而是将康熙与传主并列。( 1分) 从全文看,传主的一生都未脱离帝王。( 1分

24、) (二)矛盾或忧郁。传主身上有着众多的矛盾之处(结合文本,略)(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选 D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E得 1分,选 AB不得分。( A“他善于搏击,精于骑射 ”和 “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 ”不是因果关系。 B项 “正是凭借着他不务正业的超逸脱俗的禀赋,赢得了皇帝的宠信 ”不对) 【小题 2】这是一道筛选题,先要确定答题位置,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 【小题 3】这道题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纳兰的家庭背

25、景,一是纳兰本身的才华。 【小题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 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第一小题需要注意,该题型选项的分值不等,所以难度更大一些,怎样选出分值最高的两项一直是困扰学生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五个选项中,两个错误的选项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倒是分值少的那个选项很难找。其实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个分值少的选项大多都是设置理解性的障碍。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

26、出原 文中的关键词语。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活着的伤疤 牛汉 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有些伤是很难看得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并非由于衰老,他们大都不过三十几岁的人)和深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过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病痛,小灾小病难不倒他们。 秃手伯失去双手,一目了然,他无法瞒过谁,但是他那满胸脯的伤,却从来不让人看

27、。 我也只见过一回。 有一年夏天,他一人在河里洗身子,我悄悄地游到他身边,想帮他擦擦后背,才第一次窥见他胸 脯的伤疤(只听说狼差点把他的胸脯撕开)。不见则已,一见真把我吓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伤疤?我心想,他回来已有两三年,再早的伤也早该结疤,但现在看见的是血淋淋的一个胸脯。我觉得血还不住地在流,映着夕阳的光辉。 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我惊奇地对秃手伯说: “伤口还在流血,可不能见水! ” 秃手伯很平静地说: “不碍事,早已不见血了,这叫红疤。很不吉利。 ” 秃手伯用 “手 ”抚摩着自己多难的胸口,叹了口气,说: “红疤,就是说这伤还没有死。

28、” “还没死? ”伤还有不死的,我还是第 一次听说。 “是的。没有死,伤还活着。天阴下雨时它不让我安生,整个心口还像那只狼在咬我撕我。 ” 我禁不住想去摸摸秃手伯痛苦的血红的胸脯,他没有阻拦我。我不敢用手摸,生怕血冒了出来。 “愿意摸就摸摸,不碍事。 ” “疼吗? ” “不疼。 ” 是的。伤疤显然没有死。我觉得它还在折磨他,哪有不疼的伤?尤其这红疤,还活着的伤疤,更不能轻信它。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一条条隆起的弯曲的伤疤里,似乎都生出了自己的筋骨,自己的血管,自己的神经,自己的记忆 ,难怪它不死! 几十年过后,我才知道

29、伤疤也是一种生命。 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记得过了好多天,我问秃手伯: “你胸脯上的那些伤疤为什么不愿意让人看见? ” 他皱着眉头说: “伤疤千万不能露给别人看,不能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 ” 以后我再不向他提伤疤的事。我跟他常常一起吼唱西口调。 有关伤疤的道理,半个多世纪之前,秃手伯就对我讲过,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我的身上心灵上,带上了许多伤疤,也很大,也很深,而且有的到我死后,可能仍然活着不死,我才真正地悟知了伤疤 这个活东西。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的情节比较简

30、单,仅简单地交代了秃手伯是被狼咬伤的,却以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秃手伯的 “坚强和倔强 ”性格,不被伤痛所击倒,不愿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立体感强的硬汉形象。 B “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和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的 修辞格,细致地描绘了秃手伯胸脯上的伤疤,突出其色泽之红,形状之怪,面积之大,质地之硬,从而说明他所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C作者曾说: “所有的伤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 ”这篇小说似乎在昭示曾经的劫难;似

31、乎在提醒拥有的幸福,似乎在展演一种坚忍的精神,似乎在告诫未来不再重蹈覆辙 D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 “看得见的伤疤 ”, “看不见的伤疤 ”与 “活着的伤疤 ”,并且把小说描写的重点放在了 “活着的伤疤 ”上。 E.伤疤的根究竟在哪里?本文作者通过对秃手伯的非常传神的描写,引领我们一起来思考关于生命的隐忍与刚毅,思考怎样做一个好人和坚毅的人,并且在人生路上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 【小题 2】 “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分) 【小题 3】 “伤疤 ”是肉体创伤愈合后留下的印记,为什么说是 “活着

32、的伤疤 ”呢?请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段多余,应删去。你觉得是否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A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B得 1分。选 DE不给分 【小题 2】 “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 ”,这是说那些 “看得见的伤疤 ”,常常可以勾起人们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说 “有许多一直活着 ”;( 3分) “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这是说那些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难以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 ”。(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以

33、 “活着的伤疤 ”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 “活着的 ”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 “伤疤 ”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2分) 以 “活 着的伤疤 ”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穿全文。小说开头由 “口外草地回来的人 ”的伤疤写起,写到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 “不死 ”的内涵,结尾又写到 “我 ”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 2分) 以 “活着的伤疤 ”为题,揭示了小说叙述描写的主要内容,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秃手伯秘不示人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 2分) 【小题 4】结尾一段不可以删去。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

34、要议论 “我 ”半个世纪来对 “有关伤疤的道理 ”的理解过程,以前, “我 ”对秃手伯的讲法不理解;( 2分 )而在 “我 ”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 “我 ”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 2 分)这些议论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2分)由他人( “秃手伯 ”)的痛苦写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创伤,表达了铭记、承担历史苦痛的坦然,也潜藏着热爱生命的执著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冀,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分)(如果认为应该删去,言之成理也可。) 试题分析: 【小题 1】选 A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B得 1分。选 DE不给分( D这篇小说主

35、要运用了描写、记叙的表达方式; E“并且在人生路上怎样正确认识 自己与他人 ”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 2】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 “意 ”。 【小题 3】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

36、小题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在第二小题时要注意解答该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 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

37、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文言文阅读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38、。王曰: “先生少之乎? ”髡曰: “何敢。 ”王曰: “笑岂有说乎? ”髡曰: “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 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 “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

39、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J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 “汝欲休乎? ”陛 J者皆曰: “幸甚。 ”优旃曰: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居有顷, 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 J郎! ”郎曰: “诺。 ”优旃曰: “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于是始皇使陛 J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 “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 “

40、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太史公曰: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 J得以半更。 岂不亦伟哉! ( 选自 滑稽列传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赍金百斤,车马十 赍:赠送 B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举着 C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即:如果 D置酒而天雨,陛 J者皆沾寒陛:台阶 【小题 2】下列各项直接表现淳于髡和优旃 “滑稽多辩 ”的一组是:( )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汝虽长,何益,幸

41、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A B C D 【小题 3】根据选文,下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列传,是史记中专为滑稽人物所作的传。滑稽,指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没有阻难。我们学过的西门豹治邺就选自此传。 B本文记叙淳于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让齐威王增加给予赵的礼物,求得援兵击退楚国,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和才华。 C淳于髡和优旃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 “岂不亦伟哉! ” D淳于髡、优旃二人虽然都以善谏为长,但是二人语 言风格并不相同:淳

42、于髡之言,人主听之可能皱眉而从;优旃之言,人主闻之可能是大笑不止而心嘉许之也。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5分) (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 J得以半更。(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1)你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因而驰骋天下。优旃靠近栏干大喊一声,阶下卫士(因而)能够减半值勤,轮流倒休。 试题分析: 【小题 1】 A.赍:携带 【小

43、题 2】 A “滑稽 ”在这里也是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 不是 “辩 ”。 【小题 3】 B.“ 求得援兵击退楚国 ”不正确,原文是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 【小题 4】(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虽、何、幸 、短各 1分,句子通顺没有语病 1分。( 2)这个句子中横行、临槛、疾、更各 1分,句意没有语病通顺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 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 2 个小题,首先要理解 “滑稽多辩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淳于髡和优旃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滑稽多辩 ”。所以做这

44、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译文参考: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 ,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 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四匹马拉的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 “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 ”淳于髡说: “怎么敢嫌少! ”威王说:

45、“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 ”淳于髡说: “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 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四匹马拉的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离开。 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举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 “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出让它喝水

46、,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接受责罚。 ”楚王说: “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 ”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有黄鹄进献多一倍。 旃是秦国的侏儒艺人,擅长讲笑话,但都符合大道理。秦始皇的时候,有一次举行酒宴,当时外面正在下大雨,殿阶下的卫士们淋雨受寒。优旃见了,很怜悯他们,就对他们说: “你们想休息吗? ”卫士们都说: “非常想。 ”优旃于是嘱咐他们: “过一会儿,我

47、如果喊你们 ,你们要快速地回答 在 。 ”过了一会儿 ,大殿上有人大呼万岁。优旃靠近栏杆大声喊道: “卫士! ”卫士答道: “在。 ”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于是,秦始皇准许卫士减半数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经计议要扩大射猎的区域,东到函谷关,西到雍县和陈仓。优旃说:“好。多养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足以应付了。 ”秦始皇听了这话,因为优旃的讽谏,就停止了扩大猎场的计划。 秦二世皇帝即位,又想用漆涂饰城墙。优旃说: “好。皇上即使不讲,我本来也要请您这样做的。漆城墙虽然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耗费

48、,可是很美呀!城墙漆得光溜溜 的,敌人来了也爬不上来。要想成就这件事,涂漆倒是容易的,但是难办的是要找一所大房子,把漆过的城墙搁进去,使它阴干。 ”于是二世皇帝笑了起来,因而取消了这个计划。 太史公说: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因而驰骋天下。优旃靠近栏杆大喊一声,阶下卫士因而得以减半数值勤,轮流倒休。这些难道不都是伟大而可颂扬的么! 诗歌鉴赏 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 杨万里 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沙滩。 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 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篷底暮犹寒? 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 【小题 1】 “夕阳仍更涩沙滩 ”中 “涩 ”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此字的妙处。( 5分) 【小题 2】诗题中说有 “石塘之险 ”,请就尾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 “险 ”的?作者对待 “险 ”有怎样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