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72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社 稷 ( j) 怃 然( w) 而不 辍 ( chu)开 柙 出虎( xi) B虎 兕 ( s) 期 月( j) 偃 旗息鼓( yn)买 椟 还珠( d) C 丧 期( sng)八 佾 ( y)功亏一 篑 ( ku)千 乘 之国( shng) D 譬 如( p) 阙 如( qu) 黍 离之悲( sh)以杖 荷 ( 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怃 ”读 “w”, C、 “丧 ”读 “sng”, D、 “阙 ”读 “qu”,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字音

2、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 ,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侧重的是 “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汉字字形的辨析应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积累,尤其是一些形近字的辨析。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隋炀帝昏庸无耻, 骄奢淫逸,残暴统治,祸国殃民,他的罪行磬竹难书,终于人民不甘被压迫,纷纷起义抗隋。 B普通老人青睐馔写回忆录,为文

3、化领域开辟了富有潜力的 “银发市场 ”。北京已经出现了为老人提供访谈、编写、印制回忆录全套服务的专业公司。 C我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同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D子游深得礼乐教化之道,让他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磬竹难书 ”应为 “罄竹难书 ”; B项 “馔写 ”应为 “ 撰写 ”; C项 “一惯 ”应为 “一贯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

4、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B现在, “潜规则 ”竟然要往桌面上摆,权力 “世袭 ”还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竟然挂起了 “稳定干部队伍 ”的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C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令行禁止 ”形容法纪严明,这里属望文生义之误。本题为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成语使用不当有这样五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语意重复、语境不合。这道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这就需要考生要做到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

5、解和把握语境。解题策略有:正确理解词意;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语境;注意语义重复现象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情绪 ,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现代社会即使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 C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可以看作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 D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称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人。 答案:才 试题

6、分析: A句式杂糅, “提出了 ”应该为 “提出的 ”; B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即使 ”放到句首; D在 “称为 ”前加 “被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6分,每小题 2分)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 “文化全球化 ”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

7、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 “和而不同 ”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 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 “堡垒 ”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 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 “西学东渐 ”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 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其原因何在?

8、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 “仁、和 ”,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 “和 ”的同时,也讲究 “和而不同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 郑语)这即是认为 “和而不同 ”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而不同 ”对人类社会而言, 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

9、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 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

10、化,而是世界不民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因此, “孔子全球化 ”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本文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 “孔子全球化 ”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 文化的 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 “和而不同 ”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 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 想介绍给世界。 D “孔

11、子全球化 ”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 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小题 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 “和而不同 ”才应是世界 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 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 “和而不同 ”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 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也说明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12、【小题 3】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 “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文中未有体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给文章拟写标题。如何拟定一个好的标题呢 我们可以用以下九种方法来巧妙拟题:一、巧用修辞,增添色彩。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标题

13、形象生动、含义隽永。二、精妙引用,韵味无穷。精妙的引用一些诗词文句、名言、歌词、俗语等做 标题,不仅可以使读者 “一见钟情 ”,吟诵起来也会韵味无穷。 三、大胆嫁接,妙趣横生。 “嫁接 ”也就是把本属于甲的东西嫁接到乙上,从而产生一种错位效应,这样会使标题妙趣横生、引人人胜。四、推陈出新,耳目一新。对现成的名句词语稍作修改,推陈出新,从而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五、借用等式,新颖独特。借用数学上的等式,将有关意义上的事物联系起来,会使标题产生新颖感。六、正反并用,吸引读者。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并用,能够吸引读者,使人产生疑问。七、多项并列,增强气势。用性质或结构相同、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

14、排列使用, 会产生整齐感,使读者感到一种内在的气势。八、虚幻生奇,引发思索。 用虚幻法,把世上不存在的事物用到标题上,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应,引发读者的思索。 九、意象组合,蕴含深刻。把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思考这几个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或蕴涵其中的深刻道理。 巧拟标题的方法还有好多,以上只是拟好标题方法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思索,注意总结和积累,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拟好我们的标题的 !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14分) 木车的激情 在现代旅行中 ,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而焦

15、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 ,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 飞机 感到焦急 ,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 ,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 ,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 ,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 ,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 ,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是的 ,他为了自己的思想 ,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 ,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 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 ,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 ,称为 “木车的激

16、情 ”。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 ,里程是极其艰难的 ,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 ,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 ,北风呼啸。在冬天 ,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 ,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 ”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 ,听到 “政治 ”的真正含义 ,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 、旅途、木车 ,是面对土地的求索 ,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 ,“政治 ”和 “诗 ”是合二为一的 ,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 ,他的思想 ,他对这个世界

17、的观察 ,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 ,一位启蒙者 ,一位诗人 ,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 ,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 ,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 ,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 ,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 ,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 ,横跨万里 ,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 ,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 ,只是简短的记录 ,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 ,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

18、析 ,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 ,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 ,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 ,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 ,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 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他是这样一种生命 ,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 ,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 ,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 ,承载那么多思想 ,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 ,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 ,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 ,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

19、捷 ,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 ,阔大无边的 ,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 ,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 ,我们常常忽略了它 的源头 ,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 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 ,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 ,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 ,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 ,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 ,有了飞船 ,有了一切的一切 ,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

20、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 ,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小题 1】 “木车的激情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分) 【小题 2】本文写 “木车的激情 ”,作者为什么开 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4分)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 “诗 ”与 “政治 ”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 “木车的激情 ”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

21、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答案: 【小题 1】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 ,为理念而不知疲倦 ,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小题 2】

22、引出下文 ,为下文写 “木车的激情 ”作铺垫 :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 ,从而突出 “木车的激情 ”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小题 3】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 “木车的激情 ”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 ,抒发了作者对 “木车的激情 ”的崇敬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小题 4】 A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中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 ,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 ,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是的 ,他为了自己的思想 ,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 ,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

23、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 ,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 ,称为 “木车的激情 ”。这些语句总结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时就应注意从结构上和思想内容上两个方面入手。 从结构上入手: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引出下文。 “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或者 “蓄势 (张本、铺垫 ),奠定感情基调 ”。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 从历年高考试题呈现的情况来看,第一类开头最常见,且开头方法多样,其他 的文章相对少得多。 (2)语句位于文章的

24、中间: 起到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起 “衬托作用 ”,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渲染烘托气氛 ”,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总结上文 ”,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 “呼应上文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明主旨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含蓄地表达主旨 ”,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 写。 从思想内容上入手: 主要有四个方面: 本句的基本含义及基本作用。 主旨方面的作用: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揭示主旨。 情感方面的作用: )联系 (揭示 )本文的中心 (论

25、点、特征 )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表现力方面的作用: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 “木车激情 ”含义和文章内容可分析得出两个方面的信息:其一,作者对 “木车激情 ”这一现象的崇敬之情,其二,作者对现代生活中一些事情的 反思和批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B项错在 “全面 ”,文章只是选择 “木车 ”一个侧面来反映孔子的一生 , 不可能全面。 D项错在 “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作者说 “一部论语

26、只是微薄的纪念 ,只是简短的记录 ”是说论语作为文字的功能 ,文章更强调孔子的行动的巨大影响力。 E项错在强调科技对人的制约 ,而没有注意到人主观上 “忽略了它的源头 ,忽略了它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 -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14分)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 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 ” 子路问: “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 “义之为

27、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 孔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衣敝 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季 康子问: “仲由仁乎? ”孔子曰: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 ”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 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 “子路可谓大臣与? ”孔子曰: “可谓具臣矣。 ”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

28、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 ,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 “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 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 “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29、。 孔子闻卫乱,曰: “嗟乎,由死矣! ”已而果死。故孔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于耳 。 ” 史记 仲尼 弟子列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陵暴孔子陵暴:欺侮凌辱 B可以比众比众:使众人信服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得过:能够拜访 D君子死而冠不免 不免:不可避免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人而不仁,如礼何 B因门人请为弟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恭以敬,可以执勇何以伐为 D闻之而驰往之三子告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鄙野,好勇逞强,后来拜孔子为师,又跟着周游列国,

30、子路得到季氏任用后,孔子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子路已不是一般的臣子,能称作是大臣。 B孔子教导子路,要管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让百姓辛勤工作:认为义比勇更为重要,如果有勇无义,那么君子作乱,小人为盗。 C孔子不赞赏子路的有勇无谋,曾指出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并预言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所以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料定子路必死。 D卫国宫廷发生内乱,子路本来已经躲过一劫,其时子羔还告诫子路 “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但子路 还是挺身而出,最后舍生取义,忠勇可嘉。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3分) 自吾得

31、由,恶言不闻于耳。( 2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赋税(兵赋),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 自从我有了子路,没有听到过侮辱的话。 【小题 1】 试题分析:比众:团结群众 得过:得罪 不免:不可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表转折 /表假设; B项:通 过; C项:相当于 “而 ”,表并列 /因为; D项:代这件事 /到,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孔子并没有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子路只是一般的

32、臣子,不能称作是大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 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 ”)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

33、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

34、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 “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 ”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 “永远不要懈怠。 ” 子路问: “君子崇尚勇武吗? ”孔子说: “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本句的另一译法: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能去做,就唯恐又听到另一件事。 天津古籍出版社版。) 孔子说: “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

35、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的学问 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 季康子问道: “仲由称得上仁德吗? ”孔子答说: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 “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 ”孔子回答说: “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 “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 当初,卫灵公

36、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 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 “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 “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 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 ”子路说:

37、“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 “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 ”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 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 ”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 “唉呀,仲由要死了! ”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所以孔子说: “自从我有了仲由, 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分别完成第 16-19题

38、。( 12分) (一)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 1】 16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 ”、 “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2分 ) 【小题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小题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

39、绪。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想象拓展意境,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题目 “送 ”字,第一句中的 “别 ”字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二句“风 ”“雨 ”两个特定意象给人悲凉之感。 “入舟凉 ”不仅仅是身体的凉,更是心情的悲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指本诗后半部分的虚写的艺术效果,这是本题的答题方向。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

40、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 表现惆怅别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小题 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分) 【小题 2】

41、“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借代,反问 【小题 2】通过 “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 ”等描绘了初秋明丽景色反衬出秦淮河的荒凉衰败,又通过 “飘飘 ”“滔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 ”直接写出其荒凉。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 “粉黛 ”借指歌伎, “笙箫 ”代指箫声,均属借代; “何处笙箫? ”自然是反问。 “粉黛 ”在课文中有注释 “借指歌伎 ”,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

42、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 “粉黛 ”类似的有柳毅传 “娥眉不舒 ”中的 “娥眉 ”,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 “红颜、倾国 ”等都是 代美女。与 “笙箫 ”类似的有 “丝竹、胡琴、羌笛 ”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白鸟飘飘 ”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43、价 D。 名著导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20-23题。( 12分) (一)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 为吾善:自我完善。 用:使。 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小题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 2】 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二)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44、: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小题 3】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分) 【小题 4】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为政以德(或 “以德、礼治国 ”) 以法治国 【小题 2】孔子认为 “法治 ”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 “德治 ”; 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 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45、。(分析 2分,评论 2分) 【小题 3】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小题 4】示例一:赞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 ”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 精神。 孔子的观点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 “不可为 ”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 “为之 ”才有希望,而且孔子逆流而上的精神也给我

46、们以示范和动力。 示例二:赞成桀溺的观点。 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 “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 显然孔子提倡的是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 “故不务德而务法 ”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 “务法 ”,即 “以法治国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实质上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性

47、题目的做法,一是要联系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凭空探究;二是要联系自己,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有真情实感。此题要求对材料二中的 “刑 ”还是 “信 ”的问题进行探究,发表看法,这需要结合材料已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一是要联系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凭空探究;二是要联系自己,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有真情实感。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关键是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鲜明突出,并适当的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进行阐述。最好是例举一些具体

48、的事实来说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默写 古诗文默写题(共 10分,每空 1分) 2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 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 李白将进酒) (4)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答案: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 钟鼓馔玉不足贵,惟有饮者留其名 言之必可行也,无所苟而已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 1、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