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1727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 大音希声 了。 B每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改装,他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发现自己的爱车 卓尔不群 ,能够引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时,那种快感更是妙不可言。 C新一届中央领导 三令五申 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D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 瞻前顾

2、后 ,不可盲目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正确使用。对词语的辨析应从词义(词义范围大小、词义侧重点、词义的轻重等),词语的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适用对象等),词语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几个方面考虑。 A项望文生义, “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B项用错对象, “卓尔不群 ”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的人; C成分赘余, “三令五申 ”指多次命令和告诫,与句中的 “强调 ”重复; D项,形容做事之前考 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此处使用正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3、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 。 , , 。 , 。 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

4、。这段话的话题为 “大文化 ”, 是总述,并和上文衔接紧密; 和 构成转折关系,重点在中国春节文化; 是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解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准确的一句是 (3分 ) A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 1 8公斤的限制令自 2013年 3月 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 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B只要继续保障重要商品供给,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C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5、 D近来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华东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我们对此必须有所作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 “的处罚 ”; C项句式杂糅,可去掉 “引发 结

6、果发生 ”中的“结果发生 ”; D项定 语修饰不明, “华东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有歧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 3分)。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

7、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 “伏羲作琴 ”、 “神农作 琴 ”、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 “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

8、、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 月。另外,古琴有 “泛音 ”“按音 ”和 “散音 ”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 “焚香操琴 ”,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 “净 ”与 “静 ”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 “六忌、七不弹 ”之说。 “六忌 ”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 “七不弹

9、”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 ,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

10、自 2011年 7月 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小题 1】下列有关 “古琴 ”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1、 3分)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小题 3】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

12、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 “文王、武王加二弦 ”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 “泛音 ”“按音 ”和 “散音 ”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 “六忌、七不弹 ”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13、 张 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 “二十文章惊海内 ”;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 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 “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 “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

14、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 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 “春柳社 ”。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

15、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 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 (1900 1907)间的 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 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 D尊先生曾指出李

16、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 “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5分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 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

17、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 “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 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 “做一样,像一样 ”。 【小题 2】文中夏 D尊先生说李叔同 “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末说:

18、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分) 【小题 4】作者认为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BC 【小题 2】 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 功能;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 “春柳社 ”,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 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

19、越世人; 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答出三点即可 )( 6分,每点 2分) 【小题 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 2分)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 “绚丽至极归于平淡 ”。 ( 2分)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2分) 【小题 4】赞同作者的观点。( 1 分)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 1 分)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 1分)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20、1分)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 1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 1分)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分 )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5分, B 3分, C 2分) A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 “风流儒雅 ”的少年公子, A项表述与原文有别。 D项无中生有,对李叔同出家原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并且 “这种思想 ”在他出家前创作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现出来。 E项张冠李戴, “做一样,像一样 ”不是作

21、者的评价,是夏 D尊先生的评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李叔同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加以归 纳总结,行文思路十分清晰,从第二段到第六段分别写了他在音乐、美术、戏剧和文学、为师等五个方面的成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考生回答问题时要分步骤答题。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在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来讲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前文写到李先生涉足各个领域,且成就超凡,可谓充满传奇色彩,绚丽至极,但后来皈依佛门,也就是最后一句说到

22、的 “归于平淡 ”,可以说是对李叔同人生的整体评价。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挖掘李叔同这一生的人生价值。考生首先应该明确题干中 “严谨 ”和 “不拘束 ”这两个词的含意, “严谨 ”即做事认真负责, “不拘束 ”指不被束缚,有创新。其次,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到文中找到相应的事例加以佐证。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

23、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 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 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

24、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 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

25、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 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

26、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 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

27、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 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5分 ) 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

28、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 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颗玉兰树还会开花。 C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 E文章以 “一棵玉兰树 ”为线索,通过这颗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小题 2】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小题 3】请概括说明文章中这两朵玉兰花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两朵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分) 【小题 4】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 “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29、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 CD 【小题 2】 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 -玉兰树。 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6分,每点 3分) 【小题 3】 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 2分) 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 ”,将玉兰花拟人化;( 2分) “洁白如玉 ”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 花的鲜嫩、纤尘不染。( 2分) 【小题 4】 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 2分)这一颗幼小而又

30、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 2分)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 2分) 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 ACD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把握, A项考查了第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它写了作者扫墓归来,为的是引出了第二段对美好春景的描写;C项梳理了文章的总体结构,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 D项分析了本文的 线索。 BED分析了文章的内容主旨, B项 “根本 ”过于绝对,由文中 “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 ”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

31、; D项分析了文章的主旨,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 E项说到 “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理解错误,该文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5分, C 3分, D 2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分析文本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一般从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思考。答题时首先要概括该段所写内容,再从作用上加以分析。第二段描写了美好春景,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 -玉兰树。(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生机勃勃的

32、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展现了 “人物 ”性格)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分为两问,第一问属于信息筛选题,只要到文中找到相应区间,对两朵玉兰花的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即 可,描写玉兰开花在第三段,文中有现成的词语可以摘抄,归纳出来为 “纯洁(雪白、纤尘不染、洁白如玉) ”、 “鲜嫩 ”、“生机勃勃(自在而又尽情) ”。第二问考查手法,区间仍是第三段,题干已经指定考生分析的是修辞手法, “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 ”赋予了玉兰花人的感情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洁白如玉

3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时要对手法的效果加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本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写玉兰树遭遇病情、经历磨难最终开花 ,赞扬了玉兰树生命力顽强,也表达了自己对玉兰树的尊敬。玉兰树遭受病情后,作者把它当成一个生命来对待,让它免遭夭折,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玉兰树遭遇挫折,并未轻言放弃,努力开花,顽强不屈;经历磨难后的玉兰树,迎来了开花的精彩,生命更显珍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

34、。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 委 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 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 殷 ,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 微 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

35、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 “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 谢 边远耳。 ”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 长幼闻之,皆况来

36、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 ”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 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吏宾客并 委 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 殷 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 谢 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 微 劝彦归朝微:稍微 【小题 2】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 “审慎 ”、 “勤至 ”的一项是 ( 3分) A 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复云大军续至 B 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 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 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幕府务殷,

37、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小题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申徽 “不妄交游 ”,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 “上吏宾客 ”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 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小题 4】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 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关键词: “省览 ”、 “以是 ”、“稽滞 ”各 1分,句意 2分) ( 2)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关键词: “以 ”、 “因 ”、 “无德于人 ”各 1分,句意 2分) 【小

39、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结构成分分析法等。 “文中 ”的 “微 ”放在动词 “劝 ”(劝导)的前面解释为 “稍微 ”,句意上讲不通,结合后文的 “以揣其意 ”和 “徽又使赞成其 住计 ”可知,劝导是秘密的,暗中的,因而 “微 ”解释为 “暗中地 ”、 “暗暗地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信息筛选题,首先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比如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么事)、观点(主张什么);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角度(

40、是全都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其次要分析选项内容,快速筛选。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筛选,从而提高解题效率。最后要回到原文,留心陷阱。把选项中提到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先理 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做出选择。 A项前者表现其 “忠于职守 ”,后者表现其 “机智 ”; B项前者表现其“机智 ”“审慎 ”,后者表现其 “忠义 ”, C 项前者表现其 “俭约 ”,后者表现其 “勤至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先到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 C项在文本第三段,原文为 “徽

41、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 ”,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实词,省览,查看;稽滞,拖延。虚词,以是,因此。( 2)实词,以,认为。虚词,因,于是。句式,无德于人,状语后置,对百姓没有恩德。 【参考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

42、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 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

43、 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帮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 “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 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

44、的百姓谢罪。 ”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 财。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

45、,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 “这是申使君手迹。 ”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 1】这首诗的 “诗眼 ”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6 分) 答案:

46、【小题 1】 “诗眼 ”是诗中的 “忧 ”字。( 2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 “心关桂玉 ”); ( 1分)次写命途的不顺( “运落风波 ”); ( 1分)最后写生命的衰老( “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 ”)。 ( 1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 【小题 2】 9 借景抒情。( 1分)首 联通过描写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 分)(也可分析颈联)。 比喻。( 1 分)将 “百忧 ”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 分) 视觉与听觉结合。( 1 分)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

47、。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2分)(任选两种表现手法分析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诗眼 ”,首先,考生要明白何为 “诗眼 ”,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歌首联描写了 “滞雨通宵又彻明 ”的情景,用一个 “忧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了诗歌的意旨,富有表现力。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48、,要求找出两种并做简要分析说明。答题时不仅要指明手法,还要结合诗句加以说明,最后还要分析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确定手法建立在对诗歌的理解的基础上,因此答 题前准确解读(翻译)诗歌十分重要。判定手法可以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加以分析。首联 “百忧如草 ”中一个 “如 ”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首联、颈联都是写景可以考虑是否采用了动静结合、远近高低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各种感觉结合等手法,该诗的首联、颈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颈联上句写看到了乌鸦,下句写听到的鼓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关于 “高铁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 ”的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 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5 分) 高铁输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相比电离辐射、微波等辐射,其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而且这种辐射有一个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