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743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 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A灰 烬 ( jn) 摭 拾( zh) 干 瘪 ( bi) 妄自 菲 薄( fi) B 绮 窗( q) 戕 害( qing) 给 予( gi) 恪 尽职守( k) C 啮 噬( ni) 诳 语( kung) 不 啻 ( ch) 汗流 浃 背( ji) D 爪 牙( zhu) 甄 别( zhn) 箕 踞 ( j) 四肢百 骸 ( hi) 答案: 试题分析:干瘪应读 “bi”,给予应读 “j”,爪牙应读 “zho”,四肢百骸应读 “hi”。本题着重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除

2、菲、给、爪是多音字外,烬、摭、瘪、绮、戕、恪、啮、诳、啻、浃、甄、踞、骸均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 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 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

3、精神纽带 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 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做语句连贯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句段的中心,例如本段谈的是 “伏羲文化的作用 ”。比较 6个句子,很显然只有第 句最适合做起始句,可以排除 AB两项,然后比较 CD,就会发现 是具体分析伏羲文化的作用, 是倡议对伏羲文化作进一步研究,而 是这种研究的作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 “曲子 ”、 “曲子词 ”、

4、“诗余 ”、 “长短句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是词牌, “长沙 ”是题目。 B古文运动是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 “文以载道 ”、 “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 ”、 “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赫尔曼 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彼得 卡门青、荒原狼等。 D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 ”。他是一位“京味儿 ”很

5、浓的作家,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都是用北京话写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茶馆是戏剧作品 。作家作品容易混,在记忆时作者的国别代表作品要记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记忆的重点。 考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 没语病 的一项是( ) A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B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善于从诸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出版物中获取新的知识。 C暴雨袭来,姚城告急!部队官兵紧急支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清扫灾后垃圾 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

6、就有他们的身影。 D “菲特 ”台风带着温润的水汽进入大陆,云系撞上南下的冷空气后,形成了很长的降雨倒槽( “倒槽 ”可以理解为一条水汽通道),余姚很不幸,恰位于这个降雨倒槽云最厚实区域对应的地方,这是特大暴雨集中的成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能呼应。 B不合逻辑, “报刊、杂志 ”并列不当。 C不合逻辑, “” 与 “等等 ”不能同时使用。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不合逻辑的句子,以便此种类 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 的一句是( ) A古诗中经常会体味到羁旅行役的悲鸣, 安

7、土重迁 是中国人巨大的传统心理惯性,由此可见三峡移民工作的艰巨性。 B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 沸反盈天 ,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C更可怕的是,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 信手拈来 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 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相得益彰 的官场沉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安土重迁 ”指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B项 “沸反盈天 ”指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

8、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与语境不符。C项 “信手拈来 ”多形容写文章作画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用于 “言论 ”不妥,应用 “信口开河 ”。 D项 “相得益彰 ”是互相配合得好,各方的长处更能显现。用于形容 “官场沉疴 ”不当,应用贬义词,如 “陈陈相因 ”等。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 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下列各句中 ,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A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倦恋的回忆。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

9、曾使你难过。 B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 C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 “老地质 ”,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憾了。 D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疝: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应为 “倦恋 ”应为 “眷恋 ”,根据语境此处是 “留恋 ”的意思,因此字形应为 “眷恋 ”; C 项应为 “震撼 ”,撼是震动的意思,与手有关,因此是手字旁;D项应为 “搭讪 ”,

10、与语言有关,因此是言字旁。此题命题形式较为新颖,将字形与语境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平时 复习要把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梧 桐 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

11、在我 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 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12、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 ”,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 “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 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

13、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 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

14、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 ”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 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小题 1】文章第 段说: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 “容貌 ”?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文章的第 段极力写了梧桐

15、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小题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6分) 【小题 4】本文结尾处,作者借 “梧桐树 ”表达了一 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 4分) 答案: 【小题 1】 新桐初乳(或者 “春尽夏初,梧桐生叶 ”) 绿树成阴(或 “夏季时分,绿树成阴 ”) 梧桐叶落(或 “秋冬时节,梧桐叶落 ”)(一点 1分,两点 2分,答全三点给 4分) 【小题 2】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 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 “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 ”蓄势( 2分),又为作者抒发 “人生无常

16、 ”的感慨作铺垫( 2分)。 【小题 3】发现 “新乳 ”、 “绿叶成阴 ”时亲切、欣喜;看见 “梧桐叶落 ”时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释然( 每点 2分)。 【小题 4】拥有梧桐的人未必能理解和欣赏它,自然和艺术也是这样。( 2分)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分)(如只照抄 “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给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第 段开头 “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第 段开头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第 段开头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这几个

17、句子中明显带有时间词的句子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题 2】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应想到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蓄势这样的术语。具体解答可抓住第 段最后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 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这个关键句子来揣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时可抓住第 段中 “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中的“乐见 ”,第 段中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中 “悲哀 ”,第 段最后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

18、了 ”中的 “释然 ”这些富含感情色彩的句子,就可把握住作者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很明确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据此可探讨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给下面画线处断句,用 “/”表示:( 3分)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 园练且 苑且 /u

19、;君子如响矣。(荀子 劝学篇) 答案: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此处可断也可不断)谓之傲问一而告二(此处可断也可不断)谓之 裕 粒 且玻 裕 且玻 /p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 “也 ”,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

20、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21、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小题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同 “性 ”,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 “洪亮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惑

22、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D吾尝 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小题 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小题 4】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

23、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 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 “善假于物 ”,韩愈强调要 “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 ”也是一种 “善假于物 ”。 【小题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9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是故无

24、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6】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心思)浮躁啊。( “寄托 ”1 分, “用 ”1 分,整个句意 1分) 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无 ”1 分,判断句 1分,整个句意 1分) (曹操)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判断句、提宾句各 1分,整个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生 ”同

25、“性 ”,天赋、资质; “惑 ”是 “糊涂 ”; “众人 ”古义是普通人。本题着重考查了重要实词的意义。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连词,表修饰)( A、取独 /定后标志; B、 代词 ,这 /,副词,表猜测,大概; D、介词,对于, /介词,引出对象,不译。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曲,形作名,弯曲的弧度( A

26、、耻,形的意动,以 为耻 /下,名作动,低于; B、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师,名意动,以 为师; C、前一个圣、愚、形作名,圣人、愚人 /善,形作名,善行)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B状语后置( A、定语后置、判断句; C、宾语前置; D、判断句)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 ”错,先天没有什么不同。解答此类题时,

27、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6】 试题分析:翻 译第一句时注意 “寄托 ”解释为安身、托身, “用 ”解释为因为;第二句时注意 “无 ”解释为无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为判断句;第三句注意“固一世之雄也 ”是判断句, “而今安在哉 ”为宾语前置句。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28、 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求乞的女孩,阳光跪在你面前 张烨 淡黄的长发披散着 宛如 玉蜀黍的缨穗遮掩 珍珠般的脸盘 为着小小的愿望 你低垂着稚嫩的脖颈 默默地跪在阳光下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就像树跪在落叶的苦难面前 【小题 1】指出 “阳光 ”这一意象的内涵。( 3分) _ 【小题 2】诗人为什么说 “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_ 答案: 【小题 1】阳光施与自然万物以生命的恩泽,这首诗中, “阳光 ”这一意象由实入虚,象征着济贫扶困的社会爱心( 3分)。 【小题 2】阳光被女孩挡住形成的阴影投射在女孩的脚下,诗人形象地称之为“阳光也跪在你面

29、前 ”( 2分),表现了诗人对女孩的同情( 1分)及对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根源的不满(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理解,抓住 “阳光 ”有温暖、光明这样的象征义,就可品 味到阳光给万物生命的恩泽,象征济贫扶困的社会爱心这样的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实际是比喻,结合上下诗句,可以断定此处比喻的是阳光被女孩挡住形成的阴影投射在女孩的脚下。细细品味,就可体会出诗句所蕴含的对女孩的同情与对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根源的不满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30、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处于弱势、底层、被动地位等状态下的某类人。在某些 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关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请拟一条以 “关注弱势群体 ”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仅写 “关注弱势群体 ”为无效)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而有感情。 20字以内。( 4分) 答案:示例: 同情弱者,就是关心自己 生命无贵贱,品格有高低,同情就是试金石 关爱弱势群体,你我责无旁贷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生动。作为公益广告词,拟写时要注意 “关注弱势群体 ”这一主题,语言要简洁、

31、生动,同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句式上最好 用整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使语句前后连贯,构成排比句。( 4分)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 答案:示例: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丛篝火;与其憎恨风雨,不如撷取一片彩虹;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 试题分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仿写时一定要注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32、部分(每空 1分) 【小题 1】鹰击长空, ,。 (沁园春 长沙 ) 【小题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劝学 ) 【小题 3】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 【小题 4】吾师道也, _?(师说) 【小题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_,_。(赤壁赋) 【小题 6】苟利国家生死以, 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 【小题 1】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 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小题 3】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小题 6】岂因祸福避趋之 试题分析:小题 1

33、要注意 “竞 ”的准确记忆;小题 2注意 “至 ”的准确记忆;小题 3注意 “匏、樽、蜉、蝣 ”的形旁;小题 4注意不要漏掉虚词 “之 ”;小题 5注意虚词 “乎 ”的准确记忆;小题 6注意 “趋 ”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医生。诚然,人们在追求便捷,享受便捷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身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34、,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请以 “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补充完整题目。 可以叙写 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个人看法、抒发感情等。 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答案: 参考例文 : 不该丢失的文化 古往今来,悠扬文化,而今,去了何方? 题记 浩瀚如云,那一首首绮丽的佳篇不知撩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佳期如梦,那一阕阕仄仄平平的诗词不知动容了多少人的意愿;凝眸望远,那巍峨巨章,滚滚词藻,不知激荡着多少壮士。 可如今,如今的地球村,便轻而易举地开工动土,将流淌了几千年的悠扬打断根茎,让现代,真正现代了。 饿死文人的世纪 当不能再花前月下,吟唱 “昔我往矣,杨柳

35、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的沧海桑田时;当那摇落漫天芳华的梧桐兼细雨不再映入眼帘时;当峨冠博带,长袍轻袖已成齑粉时 疲惫了的心,该怎样才能释放? 没有去处!人,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没有去处! 文化,又岂是说去就去的,古往,又岂只是高楼大厦堆砌而成的? 季羡林大师曾倡议 “国学 ”乃根本。中国的根,便在这儿,中国的魂,本就于此。古今多少事。悠悠,切莫让,文人骚客,在其心之初,梦之萌的地方,画上休止符。 没有诗歌的世界 我念,那红酥柔夷,香脂粉腮,定是难得的尤物;我信,那一枚红叶寄相思,蜀女的爱连梧桐叶也载不动的 刻骨铭心,定是时空再移,也难再有的佳话;我怜,桃花血泪,落红流水,

36、定是咳断了心肺,也诉不尽哀怨的相思 五千年,便就锤炼了多少凄艳、哀绝的佳话。 这些,你舍得丢吗?舍不得! 钱钟书不知倡议过多少次了,王国维大师也不知提过几遍,就连最 “潮 ”的袁腾飞教授也倡议 人之根本,树之种粒,文化,丢不得! 黑夜寂寥,无人对月怀吟,邀玉盘,端酒觞时,这黑夜,真就黑了,没了心中的那抹光,暗下的,又岂只是世界? 由此观之,文化,不该丢,也不能丢。 莫忘,当听到 “本草纲目 ”时,也要想想天青色雨下,一把纸伞,撑起的一颗千年执 拗的心。 莫忘,当吃到不知油滚了几遍的炸鸡炸虾时,一枚艾叶,还香着,一艘龙舟,还游着。 莫忘,当一切都充斥着尖端科技时,这远古而来,早已泛黄的纸页,是其

37、根本。于是,自己便懂得,雨天,行于舴艋中,缓步轻移,等一缕香,看一缕魂,悠长了,几世的缠绵。 文化于我 而今,依旧在我心中,永驻。 莫失,莫忘。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审题时可从两方面思考: ( 1)如何理解 “不该丢失 ”?已经不复存在的或即将消逝的生活、情感、精神 ( 2) 如何表达 “不该丢失 ”?运用对比手法,表达现实的丢失,着重表达现实中的缺失,反思现实,着重表达情感、精神的意义,突出不该丢失。 立意时要借助发散思维:可想到以下内容:孝心、同情心、责任心,自尊、信念、传统文化 母语 诗意 旋转木马(童趣) 合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