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74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C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 D吾 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很,非常;B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古义:那个人;今义:男人的配偶。对于一词多义,平时复习要学会归纳整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秦王必说见臣。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 朝济而夕设版焉。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张良出,要项伯。 失其所与,不知。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 “说 ”通 “悦 ”, “倍 ”通 “背 ”, “卒 ”通“猝 ”, “要 ”通 “邀 ”, “知 ”通 “智 ”, “反 ”通 “返 ”。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平时复习要学会整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常以身 翼 弊沛公 B吾得 兄 事之 C沛公 军 霸上 D 夜 缒而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C是名

3、词活用作动词,驻军。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A像鸟的翅膀一样, B像对待兄长一样, D在夜晚。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 ) 籍 吏民,封府库 项伯杀人,臣 活 之 晋 军 函陵,秦军汜南 越国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 太子 迟 之 箕 踞以骂曰 交戟之卫士欲 止 不内 皆白 衣冠 以送之 A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活用依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使动 /意动 /名词活用作状语。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4、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 B秦王还柱而走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 A “反 ”通 “返 ”, B “还 ”通 “环 ”,D “蚤 ”通 “早 ”。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平时复习要学会整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 “之 ”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邻之厚,君之薄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D举所佩玉 示之者三 答案: B 试题分析:例句

5、与 B中的 “之 ”均为主语和谓 语之间的助词,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 A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C 是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 ”; D 代词,他。对于 “之 ”这种重点虚词,平时学习应做好整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论语 子曰: “事父母几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 而不怨。 ”(论语 ) 【小题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6、语。( 2分) 【小题 2】以上文段中,孔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孝的?他认为 “孝 ”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3分) 注 几:轻微、婉转; 劳:忧愁、烦劳。 答案: 【小题 1】现在的所谓孝,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行了。( “谓 ”、 “养 ”各 1分) 【小题 2】孔子认为,行孝道不仅要赡养父母,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 1分);更要对父母心存敬意( 1分)。它的核心精神是敬(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谓 ”解释为说, “养 ”解释为奉养。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

7、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孔子的回答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来评价,就能概括出孔子所认为的孝与孝的核心精神。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 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 魏服而事秦 。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 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 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

8、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昭王曰: “善。 ”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 与 国。 黄歇受约归楚, 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 “相国诚善楚太子乎? ”应侯曰: “然。 ”歇曰: “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 。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 ”应侯以闻 秦王。秦王曰: “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

9、图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 “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 利 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 度 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 “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 “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

10、曰: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史记 春申君列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发使赂楚,约为 与 国与:结交 B今太子力未能有以 利 秦也利:使 得到好处 C应侯以 闻 秦王闻:知道 D 度 太子已远,秦不能追度:估计 【小题 2】古人云: “春申君以智能安楚。 ”以下全部表面其 “以智能安楚 ”的一项是( )( 3分) 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令楚太子之

11、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 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 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太子完奉楚王命令与黄歇到秦国做人质,在秦国停留了好几年,当楚顷襄王病重之时,却无法回国。 B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C黄歇返回楚国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封为春申君,后来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池,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时期 “四大公子 ”分别为孟尝君、平原

12、君、信陵君及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2分) ( 2)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 4分)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 “质 ”及状语后置各 1 分)( 2)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侍奉秦国。( “归 ”、 “事 ”及省略句、判断句式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闻是使动用法,使 知道

13、。闻的这种用法,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例如陈情表中 “谨拜表以闻 ”中 “闻 ”就是使动用法。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秦王所言,与春申君无关; 这是应侯劝秦王的话; 并未表现春申君的 “智 ”,只是对当时形势的一种叙述。解答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 可排除 AC,再 或 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里应外合 ”错,黄歇也没有与太子一起返回。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

14、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质 ”为名词用作动词,作人质, “于秦 ”为状语后置;第二句时注意 “归 ”是使动用法,解释为 “使 归 ”, “事 ”解释为侍奉, “若不归 ”是省略句,归的后面应补出宾语 “之 ”, “则咸阳一布衣耳 ”是 判断句。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

15、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魏两国联军,在华阳战败了他们,捕获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向秦国臣服并侍奉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 楚王恰巧派黄歇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昭王读了

16、春申君的上书后说: “真好。 ”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 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 相国真是与楚太子交好吗? 应侯说:是啊。 黄歇说: 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侍奉秦国一定很尽心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侍奉

17、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 ,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 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 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 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 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没有能够使秦国得到好处的力量,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继承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 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

18、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 楚国太子已经回去,走了很远了。我有死罪,愿您赐我一死。 昭王大怒,要听凭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 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不惜)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 秦王于是遣送黄歇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被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任命黄歇做宰相,封他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 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 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 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分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

19、修建城池,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相国,这时齐国有 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来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 )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 )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 ) 【小题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题 2】以上选段中,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言与行,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分) 答案: 【小题 1】君子说

20、话要谨慎,但做事要勤快(行动要敏捷)。( 2分) 【小题 2】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深以(自身)做不到为可耻( 1分)。孔子主张应该先行后言( 1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1分),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小题 1】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讷 ”解释为谨慎, “敏 ”解释为敏捷。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孔子所说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与 “

2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来体会,就能品味出关于言与行,孔子所提出的主张。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用下面十个字,编成一副对联。( 2分 ) 瑞 里 九 风 千 雪 绿 春 飘 州 答案:瑞雪飘千里 春风绿九州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上下联要形成对仗,另外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1)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

22、总该是有些桀 o ( )锋利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2)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 di( )血呢? ( 3)这是杨树浦福林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 lng( )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铸成信史照尘 hun( )。 答案:( 1)骜 ( 2)喋 ( 3)弄 ( 4)寰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素材均选自课内,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落实情况。平时学习应养成重视积累的良好习惯。 考点:识记 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

23、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 3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答案:示例:做人要胸怀坦白 /处事应心底无私(结构相似 1分,内容相对1分,尾字平仄 1分)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上下联要形成对仗,另外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著导读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他们开始捶门,又叫 三少爷 ,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 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 ! 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

24、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高老太爷病重,陈姨太等人请巫师到家里捉鬼。先是在高老太爷病房里捉鬼,第二天晚上去每个房间捉鬼。只有觉慧不让巫师进房间捉鬼。(家) B美丽而富有反抗意识的琴在听到表哥觉新告诉她的 “外专 ”已经决定明年秋季招收女生的消息后,欣喜万分。回到家中,她就与母亲商量报考外专的事情,母亲怕惹闲话,但琴以易卜生剧本娜拉来说服母亲,虽然母亲不是很赞同,但还是同 意了。(家) C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D “一些

25、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 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梅去世后,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以致无法料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他爱恨交织,悲哀地说了上面这番话。 (家) E “ 一张少女的面 庞又在他的眼前现出来。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 他看见了另一张少女的面庞。这也是一张美丽的面庞。可是她的表情就不同了:反抗的、热烈的、而且是刚毅的、对一切都不能忍受似的。 ” 这里,觉慧看见的前一张脸是鸣凤的脸,另一张是琴的脸。(家) 答案: BD 试题分析: B是觉民而不是觉新告诉琴这个消息

26、的;母亲因怕惹闲话并没有支持琴考取外专,琴很失望,后看到了娜拉,从中得到启示,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D觉新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这番话是觉慧说的。解答此类题时, 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简答题。( 5分) 阅读下面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接生婆抱着新生的婴儿在门缝里传出话来: “恭喜大少爷,是一位公子。 ”她说完就转身走开了。觉新还听到她一面拍着婴儿,一面自

27、言自语: “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 ” 选段中的 “娘 ”是谁?请简述她 “没有了 ”的情节。 答案:瑞珏( 1分)情节要点: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临近。 为避“血光之灾 ”,高家长辈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 觉新到城外租了一处简陋潮湿的房子,让瑞珏待产。 瑞珏难产而死。(各 1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下列诗文

28、名句( 6分) 【 小题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 3】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小题 4】又前而为歌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小题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 6】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小题 1】挥斥方遒 【小题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小题 3】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小题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小

29、题 5】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小题 6】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试题分析:小题 1要注意 “遒 ”的写法;小题 2注意 “笙、箫 ”的字形;小题 3注意 “像 ”的准确记忆;小题 4注意 “萧 ”字的形旁;小题 5注意 “淋漓 ”两字的写法;小题 6注意 “缘 ”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每小题 0 5分,共 6分) 【小题 1】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 2】父母宗 族,皆为戮没 【小题 3】晋军函陵 【小题 4】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小题 5】吾属今为之虏矣 【

30、小题 6】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 7】大王来何操 【小题 8】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小题 9】欲呼张良与俱去 【小题 1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 1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小题 12】沛公安在 答案:【小题 1】判断句【小题 2】被动句【小题 3】省略句:军 函陵 【小题 4】状语后置 【小题 5】被动句 【小题 6】状语后置 【小题 7】宾语前置 【小题 8】判断句 【小题 9】省略句:与 俱去 【小题 10】被动句 【小题 11】定语后置 【小题 12】宾语前置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

31、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小题 0 5分,共 18分) 【小题 1】越国以 鄙 远: 【小题 2】 师 必退: 【小题 3】吾 其 还也: 【小题 4】秦王 购 之金千斤 【小题 5】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小题 6】群臣 怪 之 【小题 7】使使以 闻 大王 【小题 8】图穷而匕首 见 【小题 9】 卒 惶急无以击轲 【小题 10】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 【小题 1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涕 曰 【小题 12】仆 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 13】范增数 目 项王: 【小题 14】道芷阳 间 行 【小题 15】吾得兄 事 之: 【小题 16】沛公旦日

32、 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小题 17】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 之 【小题 18】今者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小题 19】朝 济 而夕设版焉 【小题 20】秦之 遇 将军,可谓深矣: 【小题 21】又欲肆其西 封 【小题 22】厚 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小题 23】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 【小题 2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 项王 【小题 25】荆轲取图奉之, 发 图 【小题 2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 封 之 【小题 27】素 善 留侯张良 【小题 28】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 29】荆轲 顾 笑武阳 【小题 30】 再拜 献大王足下 【小题 31】沛公居 山东 时 【小题 32】

33、而燕国 见 陵之耻除矣 【小题 33】 因 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 3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小题 35】臣乃得 有以 报太子 【小题 36】旦日 飨 士卒: 答案: 【小题 1】以 为边邑 【小题 2】军队 【小题 3】表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小题 4】重金征求,悬赏 【小题 5】假如没有 【小题 6】以 为怪 【小题 7】使 闻(听说) 【小题 8】通 “现 ”,显现 【小题 9】通 “猝 ”,仓促 【小题 10】处境困窘 【小题 11】眼泪 【小题 12】 的原因 【小题 13】使眼色 【小题 14】从小路 【小题 15】侍奉 【小题 16】使 跟从 【小题 17】 使 称王 【

34、小题 18】通 “隙 ”,隔阂,嫌怨 【小题 19】渡河 【小题 20】对待 【小题 21】边界、疆界 【小题 22】赠送 【小题 23】到 【小题 24】道歉 【小题 25】打开 【小题 26】用木匣子 【小题 27】友善、交好 【小题 28】出使的人 【小题 29】回头看 【小题 30】拜两次 【小题 31】崤山以东 【小题 32】被 【小题 33】 依靠 【小题 34】推辞 【小题 35】有用来 的办法 【小题 36】用酒食款待宾客、犒劳 试题分析:【小题 1】【小题 6】【小题 7】【小题 13】【小题 15】【小题 16】【小题 17】【小题 26】【小题 27】考查了词类活用;【小

35、题 2】【小题 4】【小题 5】【小题 9】【小题 14】【小题 19】【小题 20】【小题 21】【小题22】【小题 24】【小题 25】【小题 29】【小题 32】【小题 34】【小题 36】考查了一词多义;【小题 3】【小题 23】【小题 33】考查重点虚词意义与用法;【小题 8】【小题 18】考查了文言通假现象;【小题 10】【小题 11】【小题12】【小题 28】【小题 30】【小题 31】【小题 35】考查了古今异义。本题着重考查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对于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36、理解 B。 作文 请以别了 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立意自定; 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 别了,童年的老屋 我家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贾之类,没见过建得气势恢宏、雕栏玉砌之类的府第,更不用说大观 园之中的曲径通幽,竹溪佳处,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土窝,那四堵土墙,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称之为家。 而今钢筋水泥构筑着社会的轮廓,构筑着我的生活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老屋却总在我的梦中同蓝天、流岚、阳光、童年一起反反复复的出现。 童年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梦,老屋就是梦开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

37、证人,隐约可以看到小时候的一幕幕,老屋虽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屹立不倒;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磨砺,仍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过那清贫的年月。 穷对孩 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也许只是饭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许只是一件补丁层层的衣衫,但穷对于我的祖辈、父辈而言足以刻骨铭心。 当我围着老屋快乐的欢叫,因为屋顶上有了一个小洞时,我听到了母亲沉沉的叹息: “这房子不知什么年月才能翻新。 ”每当大雨滂沱之时,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怕老屋挺不过去,但那时家里只有一只小灯泡,昏昏暗暗,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老电影。因此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晚上,窗外的月亮虽然朦朦胧胧,却也比这只昏黄的灯泡好上许多。后来,

38、我走过一个大城市,在华灯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昼,让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发现这么多年温暖我的竟只是那点昏黄的灯光,明明灭灭之间永远存在。 后来我家搬进了单位分给父母的房子,要告别那间陪我走过温馨童年的老屋 。我将自己最珍爱的弹珠悄悄的埋在老屋的角落并答应它我会回来看它。但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老屋。我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颜模糊。 有一天,外婆捎信来说老屋要拆了。我大惊,所有沉寂的记忆在瞬间复活,那个曾承诺过它会常来看看的人竟一去数年。我又回到了那条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却发现这已不是记忆中的风景,路已拓宽;而在绿树掩映中的大多是红砖青瓦的新房,路上车来车往,

39、有着忙碌的繁华,那 “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 ”的记忆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静静地注视着给予我欢乐和遮蔽的老屋,沧桑之感扑面 而来。当老屋颓然崩塌之际,尘土飞扬仿佛幽重的叹息和留恋。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说断壁残垣是一个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贫穷、落后、愚昧的年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是富裕、进步、文明的时代的开始。 后来,看到归有光写他的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 ,我潸然泪下。 别了,我童年的老屋! 试题分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

40、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 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别了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 “别了 ”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 “别了 ”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 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具体写作可写以下内容: ( 1) 选择与 “别了 ”有关的人,如 “别了,我的同桌 ”; ( 2)选择与 “别了 ”有关的事,如 “别了,我的高中生活 ”; ( 3)选择与 “别了 ”有关的物,如 “别了,童年的老屋 ”;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