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78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 不绝如缕 。 B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分钟与对手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0取得胜利。 C我任他自言自语, 不赞一词 ,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D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 安步当车 ,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

2、。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 B项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 “不赞一词 ”也指一言不发。 D项,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识记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 A项是一个考过多次的原句子,这种题用原创题更好。命题者应该尽可能多的用原创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 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 _。 _。 _, _。 _。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 “酌

3、之用匏 ”的 “匏 ”就是指葫芦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的 “它 ”承接 中的 “葫芦 ”,所以排除 A、 C; 是个过渡句,它承前文的介绍葫芦,提下文的人们利用葫芦,所以排除 D。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还是一道老题,作为高三学生应多做一点原创题。作为高三老师应该有责任多命原创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凡事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

4、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到伤害。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书籍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 6643 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应改为 “很可能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到伤害 ”或 “很可能造成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的伤害 ”。 B成分残缺,应去掉 “关于 ”。 C搭配不当, “植被覆盖率依然十分严重 ”错

5、误。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识记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本题选用的句子都是已考过的句子,而且是原封不动的句子,这类题不用原创题,至少可以在考过的句子上作适当的修改。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美感、悲感、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 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

6、、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形式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伯里说: “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是丑。 ”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 “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 ”即从主体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丑感。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 “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即当人制作 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

7、审美对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从美学上谈丑,就进入了美学的第二套系统:美感、悲感、喜感。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 ”。而滑稽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喜剧型艺术。 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成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 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 “不伦不类的组合 ”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 “伦 ”与 “类 ”都是正常,而 “不伦 ”是低于正常之伦序, “不类 ”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同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正方向榜

8、样即理想性的美和负方向的低于正常的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 想。 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因此,不伦不类的组合导致人们用其美学规律去创造喜剧型艺术以教化社会,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滑稽是无害的,这无害本身就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只有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人才会笑 在笑中,内蕴了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人解脱了社会的压力,增强了自己在压力

9、下的信心。 【小题 1】关于 “丑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丑和正常、美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样为文化所规定。 B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就是按照第一套标准把握丑这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C美 学意义上的丑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正常、美也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D美的形象是理想的,高于正常形象;而丑的形象是畸形的,比正常形象要低。 【小题 2】对 “丑的共同点 ”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感性形象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看是不完善的。 B丑的共同点就是从客观上、从主体上、从文化角度观之,都是不正常的。 C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客观事物没有按照文化规定的正

10、常形式呈现。 D丑的共同点就是不成功,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世界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呈现,人们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 B喜剧型艺术的教育作用是,观众通过笑声和行为,使自己趋向正常。 C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不论美还是丑都能成为审美的对象,都能让人感到快乐。 D滑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令人快乐,是因为作品的意义低于正常,呈现畸形。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从文中 “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 ”一句看, “丑 ”仅仅是一个感性形象,而非具体可感的形象。 考点:本题是对学

11、生 “理解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社科文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概念,所以考生一定要区分不同的概念,命题者也喜欢在 “混淆概念 ”这一点上命题,本题就是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的概念。 【小题 2】试题分析: “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 ”由此可见, B项 “丑的共同点从客观上观之,是不正常的 ”错误; C项 “一个客观事物 ”错误; D项只是克罗齐的观点。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理解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同一个文段阅读通常是从 “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的句子 ”中 选一个角度命题,但本题和上一题都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题,考点上与

12、上一题重复了,作为正规的考试题不应出现此种现象。 【小题 3】试题分析: A项 “人们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 ”错误,“感性形象 ”仅仅是文化世界呈献方式之一; B项,原文 “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 ”由引可见, “通过笑声和行为 ”错误; D项中 “作品的意义低于正常 ”错误,应是滑稽组合低于正常。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 “表述符合原文 ”其实也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类题要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命 题者通常会在时间、地点、因果关系、程度轻重等方面设置陷阱。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原文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本题可引导学生

13、在阅读时特别关注重要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分) 慧眼识英才 陈世豪 1956年 8月, “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 ”在北京举行。经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 这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陈景润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该组的论文宣读大会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的一个教室中举行。站在讲台上,陈景润发现,与会的 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他,竟然变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论文宣读一开始,所有准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头脑一片空白,勉强说了几句,结结巴巴,不知怎么表达才好,猛

14、然记起,应当在黑板上写个题目。转身写完题目,说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转身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这就是华罗庚极力赞扬的陈景润么?台下的听众开始摇头,接着,嘀咕开了。当年,陈景润在中学教书,第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思维缜密的数学家,言辞表达委实太让人感到遗憾,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了。满头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台上的陈 景润开始痴痴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人们仍感到不甚满足。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颇有风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着,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

15、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 1956年 8月 24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 “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 他利问 题 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 ”这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貌不惊人的陈景润在宣读论文时出了 “洋相 ”,但他那锐利的进取精神,却使华罗庚深深地感动了。华罗庚是江苏金坛人,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有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的。当初,只在金坛初中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洞荪

16、、叶企荪等人对他的奖掖和帮助,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以己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此见过一面的 陈景润身上。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 “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 怪僻 、 偏激 、 健忘 、 似痴若愚 ,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 ” 华罗庚极力推荐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数学所主动和厦大协商,得到了厦大党委、王亚南校长和数学系的全力支持。 1957年 9月,陈景润正

17、式调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研究机构,揭开了他生命史上坎坷而最辉煌的一页。进京以后 ,陈景润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充分理解陈景润这种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他身为研究所所长,给了陈景润充分的自由天地。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感激不尽。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陈景润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然牢记着华罗庚当年对他的厚爱之心。华罗庚于 1985年 6月 12日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陈景润闻讯悲痛万分。后来,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数学大师,人们在中关村数学研究所门前的院子里竖起了一尊华罗庚铜像。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

18、润,眼睛睁不开,坐着轮椅,坚持到这里向尊敬的恩师表示感激之情。他终于来了,他把绵绵的思念和无限的崇敬,永远留在了这里。 (摘编自沈世豪陈景润)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华罗庚的推荐下,陈景润参加了 “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 ”,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这才使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 B陈景润虽然思维缜密,勇于探索,但却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这使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C虽然陈景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华罗庚胸怀宽广,看重 的是陈景润的数学才华和进取精神,极力推荐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 D陈景润在科研方式上习惯于

19、独往独来,孤雁独翔,单枪匹马,华罗庚很赞赏他的这种科研方式,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和大力的支持。 E陈景润知恩图报,即使自己重病住院,坐着轮椅,也坚持参加华罗庚铜像揭幕仪式,以表达他对华罗庚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 【小题 2】文中介绍华罗庚的出身、简历及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的提携和帮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陈景润身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 的数学天才,并且推荐他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大力支持陈景润的研究,使陈景润后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请你就对 “发现 ”、 “推荐 ”、 “支持 ”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

20、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2】 使读者对华罗庚的身世和经历有了基本了解; 说明了他极力推举陈景润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根源; 赞扬了两代数学大师帮助和提携新人的无私精神。 【小题 3】 热爱数学,锐利进取,思维缜密; 知恩善报,对恩师非常尊敬和感激; 习惯于单枪匹马地进行自我研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小题 4】观点一:善于发现、慧眼识才,是人才成功的前提。 华罗庚能够慧眼识英才,发现陈景润的非凡之处; 华罗庚的及早发现,为陈景润的钻研提供了动力; 遇上华罗庚,是陈景润成功的重要因素。 观点二:及时不完美也敢于推荐,是人才成功的起点。 在陈景润出了

21、 “洋相 ”时,充分评价他取得的成果; 能够看清陈景润的主流精神,不为小的缺点所遮蔽; 极力推荐,主动协调关系,使陈景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观点三:大力无私地帮助,是人才成功的根本。 尊重陈景润的独特个性和研究方式; 尽力为陈景润的科研提供自由和方便; 华罗庚的无私 帮助和大力支持,是陈景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不要求面面俱到,就以上任意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观点明确,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陈景润在报告会上出了 “洋相 ”,虽然华罗庚的推荐,但还没得到众人的认可。 B项,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属于无中生有。 D项,

22、“华罗庚很赞赏他的这种科研方式 ”错误,华罗庚只是对他表示理解,并不是赞扬。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本题除了 A项有一点迷惑性外, BD两项过于容易,作为选做题应尽 可能做到与文学作品阅读题难度相当。 【小题 2】试题分析:华罗庚对陈景润的提携,与他自己得到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的提携经历相似,所以要从相似点去思考。本文是赞美科学家的无私精神,而不是谈个人交情的。由此可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的答案:不太精致,建议将答案:的第一点去掉,因为这不是以上内容的主要作用,而且与

23、第 点有重复的嫌疑。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言行举止、环境描写等方面入手,本题三点都可以从小说情节中分 析概括出来。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本题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切入点单一,都可以从故事情节中概括出来,难度较小。 【小题 4】试题分析: 本题任意一个观点学生都有话可说,答题时不能完全脱离原文,要以原文的材料为论据,要基于原文再拓展。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探究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F级。 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三个观点学生都可基于文本,但又不局限于文本来答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真正考查学生

24、的探究能力。而且这三个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 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25分)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 德米特里 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 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 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

25、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 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 ”切尔维亚科夫心想, “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 我出于无心 ” “没什么,没什么 ”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 我不是有意的 ”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 幸福。

26、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 务请宽恕 要知道我 我不是有意的 ” “哎,够了! 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 ”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 ”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 这是自然规律 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 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 “别的部门的 ”,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

27、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 ”她说, “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 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 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受呈文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 阿尔卡吉亚 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 ”庶务官开始报告 , “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 务请您原 ” “什么废话! 天知道怎么回事! ”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 “您有什么事? ” “他不想说! ”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

28、, “看来他生气了 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 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 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 ”将军说完, 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 ”切尔维亚科夫想, “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

29、,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 ”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 “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 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 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 谈不上 ” “滚出去! ”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 ”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 ”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 他迷迷糊糊地回到

30、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 咽了气。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 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B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四次的 “道歉 ”,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 C小说喜剧性的结局既表现了作家对思想庸俗、生活委琐的小市民的 “哀其不幸 ”与 “怒其不争 ”,也堪称其对黑暗、罪恶的制度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D从创作手法上讲,这篇小说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

31、步显现。 E小说从批判市侩意识的角度观察和反映生活,写出了丧失人格意识的奴性心 理对于强权和暴力的恐惧和服从。 【小题 2】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小题 3】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概述。( 6分) 【小题 4】对于小公务员之死,有人认为这完全归咎于黑暗的俄国社会,也有人认为这源于小公务员的奴性心理和等级观念,还有人将其归因于小公务员自身的 “自卑情结 ”,你认同以上哪一种说法?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 8分) 答案: 【小题 1】( 1) BC(答 B得 3分,答 C的 2分) 【小题 2】不可以。( 2分)切

32、尔维亚科夫的妻子是小说中唯一 的配角,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最终给予丈夫的建议还是再次去向长官道歉,她的言行无疑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2分)切尔维亚科夫的妻子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与前者的卑怯形成了对比,但是在她的思想意识中,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和等级观念,从而凸显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心理的普遍性,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分)这段情节在侧面烘托了小说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因循守旧、惶恐忧郁的性格特征。( 2分)。(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小题 3】( 3)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他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2分) 他惶恐忧郁、自卑脆弱。(

33、2分) 他有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强烈愿望和平等意识。( 2分) 他有对于强权与暴力的无奈屈从的奴性心理。( 2分)(答出 3点,每点要结合作品分析) 【小题 4】( 4)观点明确(围绕题干中涉及到的一个或几个观点展开论述)。( 2分)言之成理。( 2分)结合作品内容。( 4分) 观点一:我认为小公务员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黑暗的俄国社会。 小说中的布里扎洛夫将军老头从头到尾,并未因为庶务官 “一不小心 ”喷洒在他秃头顶与脖子上的喷嚏发出一声指 责;倒是庶务官自己不厌其烦、胆战心惊地连连道歉,最后终于被吓死。 作家在这里巧妙地揭露出 :沙皇专制统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与残酷的高压政策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与罪魁祸

34、首。归根结底,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他杀 ”。 这说明,在这种高压政策面前,人们生存在地位与权势分明的氛围中,恐怖与压迫的毒瘤已经深深地污染、毒害了当时俄罗斯各阶层人们的心灵。 观点二:我认为小公务员之死源于其自身的 “自卑情结 ”。 从小说情节发展看,小公务员有着很强的 “自卑情结 ”,这也是他的性格特征之一。小公务员生活的环境使他很早就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低人几等 的自卑心理。 在他眼里,那些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种意志、命令和心理威胁,并对他产生一种现实的压抑感。当他想摆脱这种压抑获得个性满足的自尊时,却受到了现实的巨大遏制与反弹,因为

35、上层社会不容纳他,所以,当他向将军道歉,却遭到生硬而傲慢的拒绝时,他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挫伤。 可他要求获得自尊的愿望,使他要找回心理平衡,定心看戏,于是,他要再次道歉,然而随之而来的打击则更加大了他心境的倾斜度,使他完全处在幻像状态中,不能按照生活的逻辑进行思维,而运用想象的逻辑进 行判断,用想象代替现实做出一系列主观臆想的判断甚至做出 “穿上新制服,理了发 ”去赔礼道歉的荒唐举动。这正是作者对病态社会使人性扭曲、心理变态的揭露。 【小题 1】试题分析: B项 “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 ”错误,他一开始就是那么的卑怯与悲戚,由此反映小说的主旨:批判奴性的人格和等级制度的罪恶。C项 “思想庸俗、

36、生活委琐的小市 ”概括不当,是对封建待级制造成的人们的奴性心理的反思与批判。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本题的五个选项发别从语言、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 鉴赏,包含的信息较多,考查的点较全面,尤其是 C选项设置较好,有利于考查学生阅读是否细致,分析是否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 小说中的配角往往起线索、事件的见证者、衬托主人公、拓展小说的主旨等作用。所以答题时应从这些方面去思考。本文主人公只是一个典型形象,加上妻子形象的补充使这一典型形象更具普遍性,让小说的讽刺性更具广泛性。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评价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

37、级为 D级。 点评:本题融合了写作技巧、情节构思、小说主旨几个方面的内容,命题形式灵活,是一道值得推广的题。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人物 形象一般按 “XXX 是一个 XXX 的人 ”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 两点可以从小说情节中分析概括出来; 点可以从小说的主旨分析出来。 可以从他极想得到将军的原谅分析出来。但第三点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本题是考查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答案:不够完整,应该将主人公小公务员的社会身份概括出来。因为人物的社会地位往往对反映文章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小题 4】试题分析: 人物命运的

38、造成有社会原因、个人原因。本题是一个开放式的题,所以答题时如果重在作者 当时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那么本题应从社会原因来答更好些。如果跳开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答,则从个人原因分析更好。当然也可以从两个方面一起来答。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探究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F级。 点评:本题设置很好,学生基于文本答题,但又不拘泥于文本,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 “君辞气似沂公 ,未可量也。 ”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 ,当试馆 职,辞曰: “

39、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 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

40、确、舒 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 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 啵 氩瘫逋 谅拗 嶷卦 v 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 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

41、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 沂公:王曾,仁宗景 间右相。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 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上元:即元宵节。 元 :宋哲宗元 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 叹 紫啵 扑韭砉獾热宋 霸 v奸党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 荣 之荣:荣耀 B及肄射,将先破 的 的:箭靶中心 C吏 籍 为盗者系狱籍:逮捕 D边臣欲 举 师渡河,朝议难之举:全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

42、组是( 3分) 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悉纵遣之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将是北宋的状元,他写的赋深得欧阳修的赏识,认为许将赋的辞气可以和王曾相媲美 。 B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百姓无人犯法,就连那些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C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

43、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陷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5分) ( 2)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 5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办法驳斥他们,就会伤害国家的体面。 ( 2)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 “挖别人的墓,不是品德崇高的人应做的事。 ” 【小题 1】试题分析: A、荣:羡慕 C、籍:登记 D、举

44、:率领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理解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 本题所选词语皆为考纲要求掌握的 120个常见实词中的词,符合考纲要求。这也提醒考生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全面掌握,这是基础。 【小题 2】试题分析: 是谈其文章,不是谈为官才能; 反对宰相的做法,并不是为官的才能; 只是陈述其为官的经历,并没有体现其才能。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是一道文本信息归纳题,文言文信息的归纳整理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本题中 “为官 ”就是限制条件。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故意忽略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而扩大答题范围。比如本题中的 。所以考生在平时做

45、 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 【小题 3】试题分析: 原文 “以命将 ”,由此可见,并不是许将主动请缨。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综合分析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 【小题 4】试题分析: ( 1) “有以 ”为固定结构,有 用来 ,如 “项王未有以应 ”; “折 ”为使动,意译为 “驳斥 ”,如 “相如廷折之。( 2) “以问将 ”是 “以之问将 ”的省略; “发 ”为 “打开 ”之意,如 “发掘 ”。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理 解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46、B级。 点评: 本题的第二句重点考查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考试中常考的句式,但在一个句子中考查两处省略的情况不太多。可见省略句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练习。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 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 笔从戎的故事。 【小题 1】请简述以上两首元曲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 6分) 【小题 2】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句

47、更好 请简述理由。( 5分) 答案: 【小题 1】同:怀古伤今 异:(其一)主要慨叹昔盛今衰。(其二)主要抒发对苦难百姓的同情。 【小题 2】答案:示例一:(其一)好,以景结情,抒情含蓄,意蕴悠长。 答案:示例二:(其二)好,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 【小题 1】试题分析: 由 “阿房 ”“金谷园 ”“隋堤古柳 ”“乌江岸 ”“赤壁山 ”“玉门关 ”这些古迹可知是怀古诗,怀古诗均怀古伤今。其一 “野花开暮春时候 ”,曾经的繁盛的阿房宫、金谷园如今已野花开遍,可见是昔盛今衰的对比。其二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直接点题,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由于阅读量大,包含的信息多,出题的角度多,所以一直是热门题型,考生要重点练习这种题型。本题两首诗选用较好,有对比的价值。 【小题 2】试题分析: 两曲以不同的形式结尾,各有千 秋,所以本题实际是考艺术手法的。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以评价结尾的优劣来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