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79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百 舸 ( g)灰 烬 ( jn) 恪 尽职守( k)面面相 觑 ( q) B商 榷 ( qu) 扁 舟( bin) 瞠 目结舌( chng)六艺经 传 ( zhun) C 跬 步( gu)佝 偻 ( lu)炮 烙 ( lo)不 啻 惊雷( ch) D 赭 色( zh)泥淖( no)安土 重 迁( chng)方兴未 艾 ( i)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扁 pin C、跬 ku 烙 lu D、重 zhng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

2、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妥贴甄别汗流浃背怨天尤人 B脉膊犄角开宗明义怡然自得 C摭拾慰藉含辛茹苦无动于衷 D发韧蜇居 髻盐蘖木评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贴 帖 B、膊 搏 D、韧 轫,蜇 蛰。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

3、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 妄自菲薄 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中国男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总是 铩羽而归 。 C两位老同学在异乡 萍水相逢 ,激动不已,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 ,恐怕真有什么 难言之隐 的苦衷。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 B、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正确。 C、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与 “老同学

4、 ”自相矛盾。 D、 “难言之隐 ”的 “隐 ”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去掉 “的苦衷 ”。 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 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学校对学生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 B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C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心

5、,深深感染了。 D因特网是一种新型的传媒,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信息资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多重否定的运用导致与原意相反。 B、 “好坏 ”与 “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两面对一面,呼应失当。 C、 “思路 ”、 “信心 ”不能跟 “感染 ”搭配。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朦胧诗多运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注重诗人内心情感

6、的抒发,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其经典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顾城一 代人、北岛的回答、江河的相信未来。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C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小说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体色彩。散文代表作有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 D歌德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 B茶馆不是小说,

7、是剧本 D歌德是德国人。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静静的经典 袁跃兴 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论者认为是一本 “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 这实在是一个准确而诗意的赞誉。 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 “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 在我的书案上,静静放着三卷我所喜爱阅读的书 蒙田的蒙田随笔,尼采的快乐的

8、科学,雅斯贝尔斯文集存在与超越。阅读这几册书,实际代表了我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 蒙田的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生活,是我所欣赏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不仅是我的未来人生所准备抱有的一种取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思想一极。尼采的孤独的思想性格和超拔气质,充满生命的悲情和激情以及他的理性精神,也为我所心仪 ,是我的思想所渴求的另一极。还有我思想倾向的一极,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对现代物质世界里,现代人精神的堕落,信仰的缺失的批判精神。这个哲学家的批判意识,我想它会提醒着任何一个阅读过其著作的人,对现实世界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出于喜爱,我想静下心好好阅读一

9、下这几位思想家、哲学家的书,但是, 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 大环境的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在是缺少了适合这种精神生活的氛围,或者说阅读的氛围。环境的浮躁、喧嚣搅扰得人们难以静静地阅读、沉思,人们的时 间、精力和注意力大都被一阵阵流行的、时尚的、娱乐快感的所谓阅读潮流所吸引、牵扯。我的灵魂也是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漂移、无所皈依的状态,苦恼和焦灼不时地吞噬着我的灵魂。在这种阅读的苦闷中,我想起了曾国藩论读书时所说: “且苟能发奋自立 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 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看来,无法静静阅读,原来是我的心境出了问题,灵魂变得不再

10、宁静,而漂浮于诱惑的表象的物质世界,这样,怎能把自己平凡的心灵、浅陋的情感,带入经典的 “静静的书 ”的浩瀚、深邃、宁静的世界 中去? 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功利的、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认识和了解经典。要阅读经典,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这样也许才能感受到经典伟大而神圣的气息 我喜欢卡莱尔的这句话: “特别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

11、真正的人。 ”我想,阅读经典也是这样。在静静阅读经典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做一个 “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 【小题 1】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请分别指出来。( 3分) 【小题 2】读第一段的句子: “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 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作者为什么说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是 “静静 ”的?( 3 分) 【小题 3】在第四段,作者说: “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 ” 造成这种阅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分) 答案: 【小题 1】 阅读蒙田,追求热爱生命、享

12、受人生、睿智写意的人生; 阅读尼采,体会孤独的思想、超拔的气质及生命的悲情和激情; 阅读雅斯贝尔斯,追寻大师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小题 2】因为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是静静的,它静静地永恒存在于时间长河之中,静静地给人以影响。 【小题 3】 一是今天的商业文化背景下缺少了阅读经典的氛围,二是自己的心境受环境影响 出了问题,曾一度不再宁静。(每点 1 分) 努力使自己做到: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二三两段集中谈到了作者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第二段总述,第三段分述,第三段第一句话就是 “蒙田的 人生态度 ”。第三句话 “尼采的孤独 也为我所心仪 ”,第

13、四句话 “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所表达 ” 稍加概括,答案:就明确了。(每点 1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句子总领下文,而文章集中谈到 “静静 ”的经典是在后半部分,尤其倒数第二段 “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 ”“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 ”“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 ”,从经典的 “静 ”的本质,到经典 “静静 ”的存在方式,到经典对人的 “静静 ”的影响,都体现了 “静 ”。 (每点 1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14、 3】 试题分析:我们把这句话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在第四段, “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 ” 之后作者接着就阐述了原因,客观上 “大环境的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在是缺少了适合这种 精神生活的氛围 ”,主观上 “我的灵魂也是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漂移、无所皈依的状态 ”,两个方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 ”,文章结尾作者再次强调 “我们必须首先要做一个 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15、题目。( 4分)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 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 “家住巴黎 ”,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使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

16、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起北平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 ,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小题 1】分析第 段中 “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一语在文中的作用。( 2分) 【小题 2】作者写的是 “想北平

17、 ”,可用了大量的笔墨写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案: 【小题 1】形象地表现了北平 “有个边际 ”;凸现了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 “我 ”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 【小题 2】有必要。因为作者将北平与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特别是巴黎进行比较(对比),突出了北平空而不旷、动中有静的城市特点。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上文写 “伦敦、巴黎、罗马 ”这些历史名城使我 “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下文则是北平给作者的快乐与温馨,写出作者对北 平的爱, “不像北平 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 写出北平是有边际的, “老

18、 城墙 ”写出北平的历史悠久。(答案: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得满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中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写次要事物往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本文也不例外,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欧洲的四大 “历史都城 ”,可它们 “比起北平还差点儿 ”,这就通过比较突出了北平的特点,也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的爱。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 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2分,共 10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19、,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

20、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苏轼赤壁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不绝如 缕 缕:细丝。 B苏子 愀 然愀:忧愁凄怆。 C而天地 曾 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D苟非吾之所有, 虽 一毫而莫取虽:虽然。 【小题 2】下列句中加 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1、是( )( 2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也 师道之不传 也 久矣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 而 歌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 长终 C举匏尊 以 相属木直中绳, 以 为轮 D山川相缪,郁 乎 苍苍知不可 乎 骤得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2分) 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 也 A舞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 友 糜鹿 C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 D上食埃土, 下 饮黄泉 【小题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渺渺兮予怀 B客有吹洞箫者 C而今安在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2、小题 5】对上面语段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 “客 ”描述曹操打败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B文中之 “客 ”有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悟。 D苏子的思想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 A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D 项 “虽 ”在文中表假设,应

23、译为 “即使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音节助词,表停顿 B、两者均为连词,表修饰, “地 ”C、连词,表目的, “来 ”/介词, “把 ”D、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音节助词,无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 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

24、内容来落实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动词的使动用法,泣:使 哭泣 。 B、名词的意动用法,友:以 为友。 C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东:东进。水:游泳。 D、名词作状语。下:向下。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 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 A为谓语前置句, BD为定语后置句, C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

25、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 A项由原 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可知, “客 ”的目的是感慨人生短促无常,而不是 “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

26、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分) ( 2)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分) 答案:( 1)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 2)如果刻一下就停止,即使朽木也不能折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就是铁、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须臾 ”译为片刻、短暂的时间,( 2)句中 “锲 ”译为镂刻, “金石

27、”译为铁和石头, “镂 ”译为镂刻成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给下列一段文字断句( 3分)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刘开问说) 答案: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试题分析: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

28、、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先通读本题所给文段,大致明白讲的是 “问 ”与 “学 ”的关系。从词句来看, “也 ”常作句末语气词, “学必好问。问与学 ”顶针的格式,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对称句子, “君子 ”名词,找到这些信息也就可以完成断句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读毛泽东 1906年写的一首咏蛙,完成后边的题目。( 3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比喻,以蛙自喻,表现毛泽东与生俱来的大气和霸气。或托

29、物言志也可。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考生在回答时应先点明手法再答作用。此诗写于 1906年,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托物言志, “如虎踞 ”、 “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表现出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 15字 )( 3分) 日本政府 “购岛 ”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 “2012 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 ”上,最大的参展

30、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 “购岛 ”闹剧的干扰,而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 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国有化 ”,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的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答:(不超过 15字) 答案:中国展团拒参日本旅游展 试题分析: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 “谁在什

31、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 ”或 “什么怎么样 ”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题有两段文字,第一段为结果,第二段为原因,重点词语 “中国展团 ”( 1分), “拒参 ”( 1分), “日本 ”(1分 ), “旅游展 ”(1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用语不当的词语。 (3分 ) “小弟本想明日光临宝地,请教种花之道,不料仁兄今日屈尊到我府上,实在让人承受不起。所赠几袋花种已笑纳,盛情可感,在此拜谢。 ”这段话中用了许多客 套词语,其中明显不妥的是: 答: 。 答案:光临、府上、笑纳 试题分析: “光临 ”是敬词,称宾客的来

32、到。不能用于自己。 “府上 ”是敬词,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不能用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应该用 “寒舍 ”。 “笑纳 ”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 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 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 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把握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0.5分,共 6分) 【小题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 ,不能

33、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 劝学) 【小题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师说) 【小题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小题 5】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苏轼赤壁赋) 【小题 6】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小题 7】 ,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答案: 【小题 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小题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小题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 4】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小题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小题 6】岂因祸福避趋之 【小题 7】良辰美景奈何天 试题

34、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茂 ”“遒 ”“骐骥 ”“驽 ”“冯 ”“御 ”“祸 ”“避趋 ”“辰 ”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 ,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另一个解释。 读了上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悟?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成长在青春路上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

35、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题记 青春,春之勃发,夏之热烈,秋之成熟,冬之宁静仿佛都被它兼具一身。然而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已无影无踪。的确 ,岁月渐渐离我们远去,却又源源而来,但青春一去不复返。宝贵亦短暂的几年,倘使不用饱蘸激情的大笔画下青春的壮丽河山,即使有日后数十年的辉煌,也难以遮盖住这段苍白。那就会徒留忧伤,空有倔强,我们必须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青春的路上,我们要有不畏艰险的气魄和胆识,一路披荆斩棘,才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蒋方舟以其独特的八零后的文风,写出了小人物眼中的大世界,更写出了一代人的心声。纵使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她仍

36、顶着无数质疑的目光和职责的言论,用生命去追求梦想。柏邦妮敢于用青春冒险,毅然放弃了苦读数年才考上的知名大 学,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和演艺事业。而当初那些劝导的话,则在她达到人生的高峰时显得十分多余。争议颇多的新人曾轶可,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逆风而行,以别具一格的唱腔和才华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她们义无反顾的荡起希望的双桨,百舸争流,用实力在不同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青春的他们自信而忍耐,他们 “行到水穷处 ”,仍有 “坐看云起时 ”的豁达,明媚。他们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青春的路上,我们在跌倒中学会爬起,学会屹立,学会了不停的挫败之后,仍要不懈的追求。残奥会上,一个个年轻的面庞在镜头前掠过,残

37、障的身体依然阻挡不了他们 从内心散发出来的阳光:仍记得千手观音中,那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以他们的无声,以他们的沉寂,给世人带来一次心的震撼。我知道,仿佛与外界隔绝了的他们,一定在内心谱写了一段动人华章。不然,怎能演绎的这般打动人心?四川地震中 “可乐男孩 ”的乐观与积极,至今仍令人难忘 青春的他们倔强地拨开了生活中的阴霾,奋力前行,积极奋进,他们在青春的路上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少年强则国强,既然正值同学少年,何不尽情挥洒书中意气,学着一个人成长,即使没有人为我们鼓掌,也要自己绽放的漂亮。 走过明媚,跨过忧伤 ,带着华丽,不时冒险,倔强而柔软的我们正在成长!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应全面理解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并从材料的主旨出发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青春 ”这个话题考生有话可说,写起来不难,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 ”,启示考生,青春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 “明媚 ”、 “忧伤 ”、 “华丽 ”、 “冒险 ”、 “倔强 ”、 “柔软 ”。考生可以从整则材料出发写青春丰富多彩而又转瞬即逝,要珍惜青春,不断成长;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写自己的经历感悟。文体上看,本题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可以编故事,写 小小说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