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354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 10小题) 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张九龄)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李白)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李白 )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 惊风乱 芙蓉水, 。( 登柳州 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 以无厚入有间,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庄子 ) ,亦使后人而

2、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杜牧)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 ) 答案: 天涯共此时 竹喧归浣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对影成三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江月年年只相似 云横秦岭家何在 密雨斜侵薜荔墙 蜡炬成灰泪始干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载舟覆舟 选择 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忽魂悸( j)以魄动, U( kung)惊起而长嗟 B江流宛转绕芳甸( din),月照花林皆似霰( xin)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z)欢谑( xi) D千乘( ch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jn)。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支精神火炬, “五四 ”之所以永不熄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那场运动中,青春的炽热与愤怒的烈火点燃了赵家楼的那把大火吗? B晚年梁启超学贯中西,在清华大学就任导师,深受欢迎, “每逢上课,教室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走廊、过道、门外都挤满了学生 ”。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广电总局等 5部委 2月 16日联合下发通知,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4、风雪严寒挡不住回家的路。中国人对回家过 年是如此地执著,如此一往无前,他们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真正坚守者和履行者。 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D在中国东南部地区遭遇到五十年不遇的雪灾之际,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也心系祖国,居安思危,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片爱心。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居则曰: “不吾知也!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苛政猛于虎也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答案: A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

5、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公 /宿处 /今尚在,渌水 /荡漾 /清猿啼。 B主人 /何为 /言少钱?径须 /沽取 /对君酌。 C安见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 D故 /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 /得焉。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同会,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指出的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乡 ”通 “向 ”,向往)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振 ”通 “震 ”,威吓) C列缺霹雳,丘峦崩

6、摧( “列 ”通 “裂 ”,分裂)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 ”通 “畔 ”,边岸) 答案: A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冥。 C群山万河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谒沈从文墓 叶蔚林 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单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沈从 文墓就在杜田村。 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村子百十户人家,木屋砖屋一字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河岸有竹丛,

7、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焰,耀人眼目。 沈从文墓坐落在桥头山坡高处,算得上杜田村第一户居民。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墓地,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沈从文墓实在算不上墓,没有墓亭、墓道且不说,甚至连个黄土坟包都没有。山壁下辟出一长条土坎地,中央埋下骨灰 罐,上面再竖立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便是一切。树还是新栽了一些,矮的是棕榈,高的是玉兰;玉兰还未长成,开花还得好几年,而地上已杂草丛生。当然,五彩石上还是有镌刻的。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放大: “照我思索,可理解 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 人 。 ”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 “不抑不从

8、,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 可是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据说,沈从文生前曾对家人说过: “一个人或生或死,名字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什么呢?沈从文没说。不好乱猜,但也不难猜到。 据说,这块墓地是沈从文自己选定的。 1982年夏初,沈从文终于回到魂牵梦绕、阔别近六十年的凤凰小城。沈从文在这块土地上流连复流连,发出孩童般的欢笑。某一天傍晚,沈从文散步来到杜田村,站在桥头上东张西望,心满意足地对家人说: “这个地方蛮好,真的好美哟! ” 不错,这里确实蛮好,好美的。美就美在眼前一河沱江水。水是豆绿色的,因为河底生满丝草,河水平静无波,只能从丝草的倒伏辨别河水的流向。

9、河中有白鹅凫泅,悠然拨动红桨;有鲤鱼 翻花,跃出水面。河斜斜远远的对岸青石埠头上,依然有使用棒棰的浣女。她们手中的棒棰击落时悄然无声,举起时却砰砰作响 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沈从文二十岁时就写道: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比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与水分离。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后来沈从文又进一步写道: “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出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的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 沈从文的自我表白是朴素的、真实的。沈从文自己像水一般柔 和,看来似乎特别脆弱,而且极容易就范,被纳入某种

10、容器之中。但柔弱中却不乏坚韧,水滴石穿 煌煌巨著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完成便是明证。沈从文一生追求美 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然而沈从文无怨无悔,最终还是收获了美的果实,最终还是安眠在故乡至美的水边。这是许多伟人、名人难以享受到的。 南华山长绿,沱江水长流。一派静谧中,我抚摸着沈从文的墓石,不由又想起他写的一句话: “美丽总是愁人的 。 ”天边吹来一阵凉风,轻轻掀动我的头发,我无声叹息, 好一阵沉吟 【小题 1】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沈从文墓的特征,分点陈述并概括。 【小题 2】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一句 “美丽总是愁人的 ”,根据文

11、意,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 3】文章中第二段和第七段描写的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们的作用。 【小题 4】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沈从文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 【小题 1】( 1)朴素:没有墓亭、墓道,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 ;简单: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上镌刻的是沈从文 自己手迹,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 ( 2)坐落高处(意 义深远):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小题 1】沈从文一生追求美 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 【小题 1】第 2

12、段景物介绍当地环境,安静而又美丽,为下文沈从文墓的朴素美丽做铺垫。第 7段有关水的景物描写优美如画,在文中承上启下,为上文沈从文选定这块墓地找到了依据;引起下文 “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 ”。 【小题 1】沈从文一生爱水,一生都在追求美,受尽了委屈和排斥却无怨无悔,柔弱而又坚韧,朴素而不张扬;他会思索,认识 美,理解人生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对工作渴望,超越普通人的得失,热情洋溢的追求理想。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

13、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 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 ,乃流王于彘。 【小题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矣堪:

14、经受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超过 C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背 D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行:行走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而后王斟酌焉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 线的句

15、子。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

16、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 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诚信 【小题 2】对下列各句中的 “而 ”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则思慎始而敬终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简能而任之 垂拱而治 A 相同, 也相同 B 不同, 也不同 C 不同, 相同 D 相同, 不同 【小题 3】魏征 “谏太宗十思 ”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 4个字 ,最恰当的是 A

17、简能任贤 B文武并用 C宏兹九德 D择善从之 【小题 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合意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道满足,用这来警戒自己。 何必要自己劳神苦思,去代替百官履行职责呢 【小题 1】敬:慎 【小题 1】 并列 因果 承接 修饰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

18、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小题 1】请分析首联 “凄凉 ”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小题 2】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 1】首联总写长安城全景。 “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清凉。正 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小题 1】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这句诗运用移情于物( “以物托情 ”、 “拟人 ”亦可),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长的伤感,进

19、一步抒发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 1】颔联写景 雄浑阔大,有人认为写出了 “喜 ”的感情,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小题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 1】不同意,这两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无处倾诉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小题 1】借景抒情。诗人自问,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

20、抒悲怀。 以天地的空阔映衬出个人如同一沙鸥般的渺小与无依,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60分) “学做人 ”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下面列出的两条人生准则,唤起了你怎样的回忆和共鸣? 要接受自己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寂静,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怎样,要接受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的潜力。 要欣赏别人 欣赏别人 ,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要求: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理解,以 “接受自己与欣赏别人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