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808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市汉沽区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袅 娜 ( n) 霎 时( sh)一 椽 破屋( yun) 蓊 蓊郁郁 ( wng ) B伶 俜 ( png) 芰 荷( j) 渐 车帷裳( jin)周公吐 哺 ( p) C 会 稽( kui) 癸 丑 (ku)酾 酒临江( sh)扣 舷 而歌( xun) D 肄 业( y) 弭 谤 (m)大有 裨 益( b)道义相 勖 ( x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娜,念 n,一般作人名用字;其余念 nu。椽,只有一音,念chun。蓊,只有一音, wng。 B

2、渐, jin,浸,慢慢流入; jin,慢慢地。C癸,只有一音 ku。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关于诸葛亮的( ) A三顾茅庐 B千里走单骑 C七擒孟获 D六出祁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 “千里走单骑 ”是关羽的故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 A。 判断对错 ( 1)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 ) ( 2)红楼梦里有句话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其中 “阆苑仙葩 ”指的是林黛玉, “美玉无瑕 ”指的是贾宝

3、玉。 ( ) ( 3)三国演义中关羽成为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挥泪斩马谡、败走麦城等。( ) 答案: ( ) ( ) ( ) 试题分析: 中应将宝玉和凤姐对调, 中 “挥泪斩马谡 ”是诸葛亮的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 A。 煮酒论英雄中的主人公是( ) A曹操与关羽 B孙权与刘备 C刘备与曹操 D孙权与曹操 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B中国正在向 “白色污染 ”宣战,国家发改委于 2008年 1月 11

4、日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使用、销售和生产。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了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推出该语音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记日记习惯。 答案: A 试题分析: B语序不当,应为 “生产、销售和使用 ”。 C并列不当,食品中就含有方便面。 D结构杂糅, “目的是为了 ”不当,删去 “目的 ”或 “为了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 但他们一

5、个个 甘之如饴 ,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 蠢蠢欲动 ,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而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 沧海桑田 啊! D我过的智力残疾人已有 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 无足轻重 的小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攻,或者是坏人准备实施破坏行动。贬义词。此处指报考学生不对。甘之如饴: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甘 愿承受艰难和痛苦。沧海桑田: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 考点:正确

6、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3分) A幽僻斑驳葱笼偃苗助长 B训鸽激湍流觞沧海一栗 C风致砥砺兑现义愤填膺 D怡误邮戳蜕变祟山峻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葱茏,两个字均为艹字头。 B驯鸽,即家鸽。沧海一粟,粟,粟米,形旁为米。 D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崇山峻岭,崇,高,形旁为山。祟,形旁为示,与鬼神有关。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每小题 3分 )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7、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网络重塑大脑神经回路 利用书籍和图书馆,你不得不做出知识的跨越才能到达研究的下一站。也许再也不用这样了, 机器会帮你完成这一步。当我

8、们把记忆 “外包 ”给一台机器的同时,我们也 “外包 ”了我们的智慧甚至是身份。 卡尔说,因特网的作用就像毒品。它能使你得到即时的满足,而且还很容易得到,价钱也便宜。就像化学麻醉品一样,网络的 “尖锐刺激 ”造成了意识和无意识思想的短路,阻碍了我们的大脑进行深度的或创造性的思维。 所有这些可能都是事实,但这也并不等于说,网络正在对我们的大脑进行重新布线。那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否只是简单的分心而已?因为,无论是听音乐还是看电影,只要电源一关,我们很快就能同过神来。 答案:就在于这样一个事 实,即人类成人的大脑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通常认为我们的精神网络,那些头盖骨中约 1000亿个神经元间形成的致密连

9、接,在我们达到成年的某个时期就大致固定下来了。然而脑研究者已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其大脑都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为卡尔论文观点的正确性提供了虽然间接但强有力的证据。 乔治梅森大学神经学家詹姆斯 奥尔兹说,果蝇就有对自己大脑进行重新编程的能力,从而改变了大脑的运行方式。即使是成年人的思维也是 “很有弹性的 ”。神经细胞会定期断开旧连接,生成新连接。当我们变老时,大脑也确实会萎缩,但即 便是一个百岁老人,其大脑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持续重塑。 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教授盖里 斯茅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似乎正在真真切切地改变我们头脑中的神经回路。他让志愿者在网络上

10、进行大量的搜索,然后对其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网络 “菜鸟 ”用户的大脑,在经历短短几天的使用后,就和 “老手 ”用户的大脑相差无几,而且这种变化是永恒的。 【小题 1】作者说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请根据文意选出对 “形成的空白 ”的正确理解一项( )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 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小题 2】把

11、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是因为 ( ) A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 B它们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C它们都是革命性的发现。 D它们对人类进化起了同样的作用。 【小题 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卡尔将因特网的作用比作毒品,是因为它能使你得到心理的满足,容易得到且价格便宜。 B脑研究者否定了人的头盖骨中约 1000亿个神经元间形成致密连接,在成年的某个时期已经固定下来的观点,这样直接论证了卡尔观点的正确性。 C詹姆斯 奥尔兹说,成年人的思维也是 “很有弹性的 ”。神经细胞会定期断开旧连接,生成新连接。 D谷歌的 “菜鸟 ”用户的

12、大脑与老用户大脑相差无几的事例,证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改变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回路。 【小题 4】能够作为 “网络重塑大 脑神经回路 ”生理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把记忆 “外包 ”给一台机器的同时,我们也 “外包 ”了我们的智慧甚至是身份。 B网络的 “尖锐刺激 ”造成了意识和无意识思想的短路,阻碍了我们的大脑进行深度的或创造性的思维。 C我们的精神网络,在我们达到成年的某个时期就大致固定下来了。 D人类的大脑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其大脑都具有可塑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1】 试题分析:空白,基本

13、意义是版面、书页、画幅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是一种比喻的用法,着眼于马克思的逝世损失无法弥补,位置无可替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在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作用时,着重强调的是 “过去 ”和 “现在 ”的对比,因此,是有着 “划时代 ”的伟大意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 “心理的满足 ”在原文中为 “及时的满足 ”,偷换了概念。 B “直接论证了卡尔的观点的正确性 ”,在原文中为 “这咱可塑性为卡尔论文观点的正确性提供了虽然间接但强有力的证据 ”

14、。 D “已经改变了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回路 ”在原文中没有证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只有 D项符合生理依据这个条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 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在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

15、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 何况天 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 “暂住证 ”。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

16、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 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17、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 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 “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

18、居的诗意, 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小题 1】结合上下文,赏析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这句话。( 4分) 【小题 2】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4分) 出 “窗 ”和 “门 ”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 2分) 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 ( 2分) 【小题 3】文章结尾说: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 “繁华 ”中 “诗意栖居 ” ( 4分) 【小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文章首段 “物质日

19、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 心智更需要的 ”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 “暂住证 ”,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 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小题 1】此处

20、 “楼房 ”“月亮 ”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 “楼房 ”代表物质文明,“月亮 ”代表精神文明。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 【小题 2】 “窗 ”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 “门 ”是指世俗的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面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 【小题 3】 忘却虚名浮利(或 “淡去功名之心 ”); 拥有闲情 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 “丰富的安静 ”。 【小题 4】 AE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文中句子

21、的赏析,可借鉴诗歌鉴赏中的答题技巧,先指出其技巧手法,再说明其意义作用。至于意义,要结合上下文来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题要结合全文对 “门 ”“窗 ”的阐发进行概括,第 题已经点明是对举,在这里就是对比或反衬,对比一般是要突出差异的,这个差异也要结合上下文来说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对上下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是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 “繁华 ”中 “诗意栖居 ”,只能从文中找答案:,切忌在答题中加

22、入了自己的观点,哪怕你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4】 试题分析: B无厌恶之情, C “城市拒绝月光 ”太绝对, 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 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23、。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 (1)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 注释: “赵王 ”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 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 郸 ,情势危急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 ,击败了秦军。 文武备具 :犹言文武全才。 称诵 :称颂。 【小题 1】解释加点的词( 2分) ( 1)毛遂自荐 于 平原君 ( ) ( 2)使遂 蚤 得处囊中 ( ) 【小题 2】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是( 2分) 【小题 3】你如何看待毛遂 自荐 ( 2分) 答案: 【小题 1】于:向。蚤;

24、能 “早 ”,早早地。 【小题 2】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小题 3】 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两个词语的解释并不难,而且在课本中早就学 过了,其实考的还是课本上的知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的是成语的出处。对中学生来说应该不难。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但要注意本题分值为 2分,所以不必展开简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

25、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平原君说: “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 !”毛遂说: “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 !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 古代诗文的阅读与理解 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26、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 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 ”。今言 “华 ”如 “华实 ”之 “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7、是( )( 3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 卒 葬之死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 然幽深,深远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 加 少矣。增加 D既其出,则或 咎 其欲出者归咎,责备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唐浮图慧褒始 舍 于其址 B火尚足以 明 也 C以故其后 名 之曰 “褒禅 ” D方其破荆州, 下 江陵 【小题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段简略地叙述了华山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作者详细写游后洞的经历,一是和后洞多自然美景有关,二是和作者此次游历探索的目的有关。 C

28、作者未能尽兴寻幽访胜,进一步领略奇景,是因为走到半途时,照明用的火把燃尽了。 D作者用一个 “悔 ”字,既概括了自己游历未能尽兴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 2分) ( 2)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 2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 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

29、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小题 1】 试题分析:加:更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明 ”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是因为走到半途时,有人担心照明用的火把燃尽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作的,因为 “火尚足以明也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注意第一句的 “以故、名 ”,第二句的 “怠、且 ”,第三句的 “或、咎 ”和句中的三个

30、“其 ”字的用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而最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 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 “花山 ”的字样。现在将 “华 ”读为 “华实 ”的 “华 ”,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

31、多,(这就)叫做 “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这是人们所说的 “后洞 ”。我与四 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讲,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

32、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诗歌鉴赏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 1】如何理解诗中的 “尘网 ”与 “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小题 2】请概括说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并体会作者情感。( 4分) 答案: 【小题 1】用 “尘网 ”和 “樊笼 ”来比喻污浊黑暗的官

33、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小题 2】恬静幽美,清淡朴素(或自然宁静,闲适自由),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生活的轻松喜悦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 “尘网 ”与 “樊笼 ”是比喻,要指出它们的比喻义。所表达的情感也应该是有关 “尘网 ”与 “樊笼 ”的本体有关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两个要点,一是特点,二是情感,要分开来答。在概括田园生活的特点时,要注意从全诗中去梳理,并归类概括。情感应该是和田园生活有关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语言表达 仿照例子,

34、从 “冰 ”“书 ”“竹笋 ”“燕子 ”“柳枝 ”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4分) 例:骆驼 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 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 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答案:示例: 冰 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或: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书 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燕子 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 柳枝 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试题分析:本题考仿写,且规定了话题,仿写的句子要求有一定的内涵,有一定的哲理。注意内容不 可低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

35、原句有联系的排比句。( 3分)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 , , 。 答案:示例:大唐盛世,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 试题分析:本题是仿写,要求用上排比,对大唐盛世仿照上句进行描述,可套用 “是一个 的时代 ”的句式,抓住唐朝的特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九个空)( 9分) 【小题 1】或取诸怀抱, ; 【小题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亦不能至也。 【小题 3】 ,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 4】

36、桑之落矣, 。 【小题 5】 ,不思其反。 【小题 6】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小题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小题 8】 ,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 9】寄蜉蝣于天地, 。 【小题 10】 ,忧思难忘。 答案: 【小题 1】悟言一室之内 【小题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 以相之 【小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 4】其黄而陨 【小题 5】信誓旦旦 【小题 6】及其所之既倦 【小题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小题 8】驾一叶之扁舟 【小题 9】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 10】慨当以慷 试题分析:默写题中不能出现任何书写错误。注意 “悟、渚、陨、所之、瞬、渺 ”等字的写法。 考点:

3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 “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 “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

38、眼的石头,由 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观点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 800字。 答案: 一、珍惜自己,提升价值 在陡峭的崖壁上也有傲雪的红梅,在凶猛的暴风雨中也有展翅飞翔的的雄鹰,在湍急的流水中也有的鲑鱼。因为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提升价值。 珍惜自己,与病魔共舞的史铁生 史铁生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由于骨髓疾病导致自己下半身全部瘫痪。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渡过的史铁生并没有因此决忘。而是继续拿起自己的武器为国人奉献经典之作。当人们问他如何看待疾病时。他却淡然一笑说: “我把疾病看作自己的邻居 ”,史铁生能与病魔 为邻而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源于珍惜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

39、辉煌的人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珍惜自己,成为世界人心中榜样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曾说过: “我要把别人看到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光明,别人耳朵听到的乐曲当做自己懂得声音,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自己的快乐 ”,海伦凯勒一个弱不禁风的弱女子能够如此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不行。这不正是源于她懂得珍惜自己么?珍惜自己,让她创造一个不朽的神话。 珍惜自己,走向自己梦想舞台上的中国达人李伟。 他失去了双臂,但却成了一位钢琴演奏者。这在常人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李伟却完成了 。他失去双臂时,他没有绝望,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目光转移到了脚上。在训练过程中他可能从椅子上摔下来过,也可能双脚摸出了血泡。但他依旧不抛弃、不放弃。

40、正是由于他懂得珍惜自己,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大人。 因为懂得珍惜,司马迁忍辱著史,创造了上至三国下至五代的神话。因为懂得珍惜,勾践卧薪尝胆,创造了 “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神话。因为懂得珍惜 ,温总理废寝忘食,创造了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的神话。 珍惜自己,提升价值。再走过荆棘之后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二、珍惜,让生命闪光 不是每颗珍珠都光洁无瑕;不是每只天鹅,生 来就洁白美丽;不是每只雄鹰,天生就具有足以翱翔天际的翅膀。生命不可能总是完美无缺的饿,只有珍惜生命,才能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几十年来,霍金一直以自己的经历来诠释着 “伟人 ”真正的含义。上天夺去了他自由行动的能力,也

41、剥夺了他作为正常人的权利。面对这样一幅沉重的躯壳,他却任然乐观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每分每秒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因为他的珍惜,他用羸弱的身躯,用微弱的生命之火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当史铁生饱受病痛的折磨,当他曾一次次被轻生的念头纠缠,他却能始终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逆境中坚守对生 命的珍惜,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凭借对生命的热爱,以残缺之躯达到了常人无法超越的高度。 珍惜生命,往往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与质量,使我们的生命闪光。 司马迁珍惜生命,随受宫刑,仍写史记,终成 “无韵离骚 ”;林肯珍惜生命,在挫折中向前,终被人敬仰;海伦凯勒珍惜生命,在黑暗中呐喊,为世人心中撒下光明;朱 基珍

42、惜生命,由一名平凡的孤儿,一跃成为国家总理。他们身上,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对生命的珍惜,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这也注定了他们不会平凡的走完人生旅途。 反观现实社会,一个个正值人生中最美季节的青年们,或因挫折打击,或 因生活压力,从高楼之上一跃而下。如同枯叶飘零,残花凋谢。像一颗流星消逝在夜空之中,甚至没有人会记起他们的名字。他们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没有认清生命的价值,便过早的凋零了。 或许生命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但既然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也必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 。珍惜生命,才能从这扇窗中看到光明,使自己的生命闪光。 一块普通的石头,因小男孩的珍惜而身价倍增。使我们的生命,也必定会因我们的珍惜而绽

43、放光芒。 所以,请珍惜生命。在死亡来临之前,与日争辉,让生命闪光。 试题分析: 材料内涵是: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 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如果以 “珍惜 ”为话题,写 “珍惜友谊 ”、写 “珍惜时间 ”、“珍惜幸福生活 ”、 “珍惜学习机会 ”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 “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 “珍惜 ”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