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181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B(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37岁的八一男篮老将王治郅 老当益壮 ,宝刀未老,砍下 37分,外加 7个篮板 4次助攻,帮助助八 一主场战胜山西。 B王大爷和王奶奶的独生子早年死于车祸,前几天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又去世了,王奶奶一个人 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 ,真可怜。 C语文教师应钻研业务,拓宽知识视野,即便不能 学富五车 也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自己的影 响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 D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 的店

2、名,只能让内行的人 贻笑大方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 D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内容重复,搭配不当。 A老当益壮:年纪虽大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 依无靠,非常孤单。 C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学识渊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3、一组是( 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_,所以又称之为 “中和 ”, _。 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中 ”,恰当之谓也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 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

4、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句的 “和谐不是 ”与上文句尾 “和谐 ”相接。 句中的 “不强调 ”与下句 “强调 ”衔接。只有 句能引出文段末句 “孔子 ”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 提高司机的安 全意识。 B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价值。 C要根治 “中国式过马路 ”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

5、,增强法律 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 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项:句式杂糅, “原因是 造成的 ”; B项:语序不当。这是递进复句,前后两句内容错位,倒过来才能形成递进。 D项成分残缺, “进入 ”缺宾语,应在 “合作伙伴

6、”后加 “的时期 /阶段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

7、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 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 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 哲次以 “事典 ”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 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

8、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 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 “山 ”、 “川 ”、 “日 ”、 “月 ”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 “谚文 ”的意思是 “非正式 ”的文字,因而朝鲜 “正式 ”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 “真名 ”,称自创的文字为 “假名 ”相同,都是出于对

9、汉字的尊崇 。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 “汉字文化圈 ”,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 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 “韩文专用 ”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 1991年 11月和1994 年 9 月在汉城先后 两次举行了 “汉字优于拼音文字 ”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

10、成立了 “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 “汉字文化圈 ”,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 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的目的。 【小题 1】下列表述中, 符合原文内容 的的一项是( ) A国人对中国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充满自豪感,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 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B只要

11、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就能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对这一点汉字文化圈 中一些国家是完全理解和支持的。 C阿 哲次的图说汉字的历史以 “事典 ”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全部事项进行了 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 D朝鲜的自创文字 “谚文 ”的意思是 “非正式 ”的文字;日本称汉字为 “真名 ”,称自创的文字为 “假 名 ”,说明在这些国家中依然有着汉字的影 响和痕迹存在。 【小题 2】对 “汉字具有独特魅力 ”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

12、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各种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 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D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 一项是(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 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已经缩小了 “汉字文化圈 ”,所以毛泽东、鲁迅等极力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 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

13、史,不难发现 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结果,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 字的魅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在第 3段的最后 4行,原文先说结果,后举例, D项先举例,后说结果。顺序 变化了,但意思未变。 A项在第 1段倒数最后 2行,原文中的 “此 ”指前一句 “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而并非 “中国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文明古国 ”也是无中生有; B 项在第 2 段第 3 行,“必须 ”为必要条件, “只要 就 ”

14、 为充分条件,逻辑关系不同, “对这一点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是完全理解和支持的 ”属于无中生有; C项在第 2段第 5行,原文是 “基本事项 ”并非 “全部事项 ”,范围扩 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 中重要概念 ,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 ,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 (特有属性 ),又明确概

15、念的外延 (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 C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沟通的前提 知 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A项在第 1段的 3-4行; B项在第 3段的 1-2行; D项在第 1段最后一句和第 4段的第 5行,以韩国为例进行说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 反对什么。 “概括 ”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分析 ”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

16、价。结合原文可知: B项在第4段 1-2行,世界潮流只是 曾经 “缩小了 ”。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极力主张也原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 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 理史料,不是作艺

17、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 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

18、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 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记录了不断重演的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 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

19、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 “温情与敬意 ”,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于是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 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意义之一在于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让他们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

20、力未衰的阶段,正值学术研究的最佳年龄,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 “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 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 ”。创立新亚书院的另一个意义是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薪火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

21、余英时的印象是 “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 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 “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校歌的目的在于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意义所在,使之最终成为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

22、再未回到大陆。 1990年 8月 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 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 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 8月 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 “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 ”。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 “以天下为己任 ”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 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

23、 终因创业耗尽心力 而十余年毫无学术成果,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值得。 B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 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含恨离开大陆由 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傅斯年为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 D在 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 “温情与敬意 ”,就是希望国人能够 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E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 “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

24、,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 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小题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 6分) 【小题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文章题目为 “一生为故国招魂 ”,钱穆先生心怀祖国,勇于担当,传扬民族精神的故国情怀 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D(答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和 C不给分) 【小题 2】 学生中有 “校外旁听者 ”,说明钱穆学识渊博,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25、,所讲课 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学生们 “争坐满室 ”,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 能 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 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26、 【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 族精神传扬的工作。 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 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 2分;联系文本,分析 合理 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 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 的传扬尤为重要。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 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明确 2分;联系文本,分析合理 6分。言之成理即可。) 注

27、:只要就观点一、观点二中的任一分观点分析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说钱穆 “十余年毫无学术成果,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值得 ”,错误,只是这时精力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 “不可弥补的损失 ”。 C项,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 “没有得到聘书 ”,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析为 “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傅斯年为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 ”也于文无据 ,“含恨 ”也于原文没有根据。 E 项, “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 ”。理解的角度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28、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去提取关键信息,可知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从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 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这是先生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争坐满室 ”,他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影响较大的表现。另外引用严耕望的原话,也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感染力。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去提取关键信息,可知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的意义之一在于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让他们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

29、华传统的存亡续绝。另一个意义是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 递文化薪火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意义所在,使之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钱穆先生心怀祖国,勇于担当,传扬民族精神的故 国情怀。纵观全文,启发许多。如,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他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懂得了传

30、 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保有民族情怀就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民族危机之时,更要多做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要心怀祖国,勇于担当;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要有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等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 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

31、,武不动。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

32、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 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 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分) A会 论 虞常论:谈论 B 畔 主背亲畔:同 “叛 ” C天 雨 雪雨: 下 D羝 乳 乃得归乳:生子 【小题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何 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B空 以 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C后 虽 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D匈奴 之 祸

3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分)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 “不动 ”“不应 ”“大骂 ”。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变。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小题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5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苏武身体日渐转

34、好,单于派人(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 苏武投降。( 晓:通知,会:会同,一起, “因 ”:趁、趁机,降:让(使) 投降。四个词每个 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 1分) ( 2)卫律知道终究不 可以胁迫(迫使)苏武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终:终究, 胁:胁迫、迫使,白:报告,愈益:更、更加,每个词各 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

35、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论 :判处、判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之 ”“以 ”“何 ”“虽 ”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何:什么; B以:介词,把、拿; D之: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

36、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 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分析可知, D没有感动虞常,匈奴人对苏武敬若神明是因为苏武数日也没有饿死。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 1)晓:通知;会:会同,一起; “因

37、”:趁、趁机;降:让(使) 投降。( 2)终:终究,胁:胁迫、迫使,白:报告,愈益:更、更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 贵的柴米。 【小题 1】首联两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百 忧缠心的?请简要 分析 。( 5分) 【小题 2】本诗以 “忧 ”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38、?( 6分) 答案: 【小题 1】 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衬托)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深之久, 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分) 运用比喻手法,将 “百忧 ”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多且烦乱纷杂。(比喻 1分,分析 2分) 【小题 2】要点:生活的艰辛( 2分)仕途的不顺( 2分);生命的衰老(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连绵的阴雨从夜晚持续到了天明,百般忧愁如同野草生长在雨中 。老天怎能知道我心里牵挂着昂贵的柴米,连做梦都会惊醒。书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当年的壮志豪情都以消失殆尽,(而今只余)新添的

39、四五根白发。滞雨通宵未歇侧面衬托诗人通宵未眠和忧愁之深。 “百忧 ”比喻为生机勃勃的青草,含有忧愁多且乱之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诗以 “ 忧 ” 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 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又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

40、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句子通顺,语意简明,内容不超过 70个字,寓意不超过 8个字。( 5分) 内容:( 60字左右) 寓意:(不超过 8个字) 答案:内容:画面上,一个中年男子嘴里叨着一支烟,右手举着打火机正在点烟, 而投在墙上的 巨大黑影则变成了他右手举着一把手枪正对着自己的嘴在扣动扳机。( 3分) 寓意:吸烟如同自杀。( 2分) 试题分析:图文转换是近几年考查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

41、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该题要注意画面中男子与墙上黑影响部分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漫画寓意所在。 考点:语 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法国首先对利比亚动武的原因。( 6分) 3月 19日,法国战机打响了空袭利比亚的第一炮。对于法国的单干行动,法国外长朱佩强调说, 如果北约领导此次军事行动,势必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反感。事实上,法国打头阵是其对自身利益诉求的结果。在利比亚发生动乱后不久,法国就宣布承认利反对派组织 “利比亚全国委员会 ”为 “代表利

42、比亚人民的唯一合法机构 ”。法国如果不带头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其在利比亚的利益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今年,作为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如能主导利比亚战局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对于现任总统萨科齐明年的大选十分重要。 答:法国首先对利比亚动武的原因有(每条不超过 12个字): 答案: 维护法国在利的利益。 提升法国国际地位。 利于萨科齐明年大选(每点 2分,答对 三点 6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再进行合

43、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该题关键信息有: “法国打头阵是其对自身利益诉求的结果 ”; “法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 ”; “对于现任总统萨科齐明年的大选十分重要 ”等。 考点:考查压缩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 2) ,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 3) ?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答案:( 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3)奚以知其然也 蟪蛄 不知 春秋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

44、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 “灼 ”“元嘉 ”“奚 ”“蟪蛄 ”等。每句 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

45、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想到了什么所见所闻,又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 章。 要求: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参考例文 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从小事做起。正可谓是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 古代著名

46、工匠鲁班从单纯地练习将木头砍成四方形开始,经数年刻苦练习,最终成为名流千古的土木建筑发明家。 鲁班曾拜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工匠师傅向他学艺。他每天早出晚归,按师傅的旨意,从练习砍木头开始,经苦练到熟练以后,又开始进行砍木块、木条的基础训练。后来再制作各种小模型。日积月累,有一天他终于自己发明创造并制出了第一架活动小亭 -现在的伞的 “雏形 ”。后来又成为了著名的工匠、土木建筑发明家。 我认为鲁班之所以会有昔日的辉煌,是因为他当日有恒心能从小事做起,技术、经验与日俱增,才能有此成就。 我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从小就立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目标 。在他的青少

47、年时代,学习成绩是顶尖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盈千累万的演讲 ,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如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上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我认为周总理之所以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是因为他成就大事业的光辉革命业绩 与他早年从小事做起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其实不仅是成就大事业如此,而且环保也是这个道理。 在快餐店里,人们吃快餐盒饭,都用一次性木筷子。每天到快餐店的人,且每人都用一双木筷,木筷用完就扔,十分方便,但并不环保。照这样计算,每天就会耗费一、两千双木筷,一周耗费一万多双。如此,日积月累,会有多少棵曾经亭亭玉立的树倒下 “牺牲 ”呢?若每人都改用非一次性餐具,一周下来至少能节省若干棵能够绿化环境的树。 因此,我认为我虽不能站在讲台上大喊口号:我们要如何环保。但我确能做到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如此小事,我想大家也都能力所 能及,何必夸张地说:“我要环保 ”呢?只要做好了眼前能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做到了名副其实的环保。 可见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做不好生活中的小事,何以干成大事、成大业! 小事,体现智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