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84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 然而,我觉得 “界面 ”代替 “纸面 ”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 日 “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 “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

2、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语段内容,就可判定 为中心句; “随之 ”指代的是 “网络阅读 ”,应该紧接其后;第 句 “然而 ”可以把第 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 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 句的后面。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_, 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 ”,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等典故, “头悬梁,锥刺股 ”式的苦读,那

3、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C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的意思来选择诗句。 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 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一段文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 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

4、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 美轮美奂 的书籍当中, 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 不以为意 ,他说: “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 莫言热 ,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 A洛阳纸贵 B美轮美奂 C无人问津 D不以为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 ”:高大; “奂 ”:多。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房屋,不能用于其他事物。用在本句中明显不当。 A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涨价了。指著作广泛流

5、传,风行一时。 C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D“不以为意 ”,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与后面莫言的表达都表现了莫言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B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到: “莫失莫忘,仙寿永昌。 ”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

6、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 C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抑郁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D为了表达善意,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与曹操。曹操打开盛首级的木匣,见关公面如平日,曹操笑曰: “云长公别来无恙! ”话未完,只见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曹操惊倒。后来令厚葬关羽。 E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 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看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 “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 答案: CD 试题分析: C,黛玉葬花在前,宝玉挨打在后 ;D,孙权

7、为了转嫁祸害。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永远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 悲怀追思女作家韩素音 暮秋,原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来访,带来他精心翻译的韩素音自传三部曲里凋谢的花朵中文版本,谈及韩素音近况,勾起我难忘的回忆。前日,突然传来韩素音逝世的噩耗,不免悲怆追感前事。 初识韩素音女士,还是上世纪 80年代的事。她明言: “文化交融是重要的,

8、不同的文化成就了今天的我。 ”由此,她提议并资助设立 “文学翻译彩虹奖 ”。几次颁奖之际,她亲来中国,设宴款待宾客,席间频频跟中国文艺界交流。以后,她一如既往每年访华,在北京 “文采阁 ”摆宴席会友,走过来跟我和红楼梦英译者杨宪益先生碰杯。我发现, 杨宪益先生对跟周围人寒暄毫不感兴趣,独自默默饮酒,一遇韩素音却霎时容光焕发,谈兴甚浓,显示对她由衷的敬佩。可见,韩素音在中国老一辈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除 “彩虹奖 ”外,韩素音还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范围里支助 “青年翻译奖 ”,企望这项事业后来有人。 韩素音的作品译成中文的很多。 1999年,我翻译了韩素音少见的用法文写的作品明天的眼睛。该书

9、犹如一部 “世说新语 ”,以华夏五千年文化树为高标,远瞩人类社会的 “明天 ”。同时,其中一章也用一颗海外赤子之心对中国的时弊痛下针砭。以译者所观,国人读之当思其愦愦。但在书稿 付梓时竟被整章删除。我觉得此举欠妥。出我意料,韩素音这样有国际影响、蜚声天下的作家,并没有追究,表现了异乎寻常的雅量。或许只缘这发生在她总是竭力维护的中国。 韩素音在瑞士积极从事多项文化交流,通过 “儿童园地基金会 ”主持一项国际性的儿童文学艺术评奖。 1994 年,中国女导演王君正拍的影片天堂回信获奖,该片颇得韩素音赏识 更因为该作品来自中国。晚上,韩素音举办关于当代中国的报告会,这也是她累年在世界各地不知疲倦所进行

10、的一项工作,旨在让西方人摆脱偏见,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997年 6月,我赴洛桑出席国际奥委 会的 “文化论坛 ”,韩素音女士闻讯邀请我在莱蒙湖畔的 “和平大饭店 ”共进晚餐,她的印度夫婿陆文星作陪。那晚,韩素音百忙中暂得宽余,向我回溯了她动荡的生涯历练。坐在她一旁的原印度上校陆文星文质彬彬,因无烈酒通体不适,端坐一语不发,妻子则不时唤他名字 “文森特 ”,都已是耄耋老人了,还仍然相昵似凤凰于飞。韩素音为欧亚混血儿,母亲是比利时淑女,父亲是中国铁路工程师,有一半中国血统。可是,用小说凋谢的花朵里一个人物赫斯的话说,韩素音是 “想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她始终怀着 “中国情结 ”,在日本发动侵华

11、战争时毅然决然从海外奔回 中国,在四川省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民众效劳。新中国成立后,她年年访华写文章,为一个受尽西方列强凌践的民族的崛起讴歌。迟暮之年,她在莱蒙湖畔对我说: “中国是我最倾心的国度,我始终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矢志不渝。 ” 2008年夏天,瑞士瓦莱州政府出资在圣彼埃尔 德 克拉日镇为韩素音竖立了一座半身塑像,供来往行者瞻念。瑞士 “儿童园地基金会 ”会长玛丽 让娜 卢耶专程到巴黎会晤我,说已经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期望能将之竖立在中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以表故人的 “乡土之恋 ”。令人万分遗憾的是,此事,一拖数年都没有结果。后来,玛 丽 让娜 卢耶再度到巴黎约见我。这一回,她带来

12、韩素音病重的消息。更让人忧心的是,韩素音的夫婿陆文星为其印度子女挪走了女作家几乎全部的稿费积蓄,陷对方于经济困境。对此,卢耶女士焦虑异常,希冀中国方面能向她落难的年迈女友伸出援手。我们于是跟国内有关单位联系,不料也均无回音。 11月 5日,中国媒体宣布: “国际知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 11月 2日在家中无疾辞世。 ”客观报道寥寥数语,似乎过于轻省了些。时下,人们关心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话语权。韩素音一生都在中国遭西方一些 “教师爷 ”诋毁时挺身为正义抗辩,我想,她才是 一位最让人尊敬、最值得我们追怀的华夏优秀儿女。 (选自中华读书报 2012年 12月 19日,有删改) 【小题 1】下

13、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第二自然段叙述杨宪益先生对周围人和对韩素音女士的不同表现,侧面突出了韩素音女士在中国老一辈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B明天的眼睛译稿出版时竟被整章删除,韩素音女士竟不闻不问,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雅量,只因为她相信中国、维护中国。 C韩素音女士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但她始终怀着 “中国情结 ”。这样写,能突出文末写的韩女士是最值 得我们追怀的华夏儿女。 D瑞士 “儿童园地基金会 ”会长玛丽 让娜 卢耶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期望能将之竖立在中国,但此事后来却没有结果。 E本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与韩素音女士交往的往事,表达了对这位国际知名的

14、英籍华裔女作家的敬重之情。 【小题 2】韩素音女士说 “我始终保持一颗中国的灵魂,矢志不渝 ”,你觉得这一点文章中有怎样的体现?请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3】文章副题 “悲怀追思女作家韩素音 ”,这里 “悲怀 ”蕴涵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B、 D 【小题 2】 重视并支持中国翻译工作,年年访华与文艺界人士广泛交流,希望中国从国际文化交流中获益; 崇敬华夏五千年文化,也针砭中国时弊; 累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当代中国的报告会,在让西方人摆脱偏见,认识真实的中国; 抗战期间毅然回中国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民众效劳; 新中国成立后,年年访华写文章,讴歌民族

15、崛起。(答到四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3】 悲伤之情:一位心灵高贵、永葆中国灵魂蜚声中外的知名女作家溘然长逝,作者内心无比悲伤;( 2分) 歉疚之情:韩素音女士为传播中国文化、介绍当代中国做了大量工作,但韩素音塑像却没能竖立在 中国一块 “风水宝地 ”,晚年落难时也未能向韩素音女士伸出援助之手;( 2分) 气愤之情:韩素音晚年病重之际,其夫婿陆文星为其印度子女挪走了她几乎全部的稿费积蓄,使她陷于经济困境。(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是否相信中国、维护中国,文中用推测语气,不能换成肯定语气。 D玛丽 让娜 卢耶不是出资,只是报告说已经出资复制了韩素音塑像。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

16、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再细细比较,发现错误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解答时抓住第 2段 “由此,她提议并资助设立 “文学翻译彩虹奖 ”。几次颁奖之际,她亲来中国,设宴款待宾客,席间频频跟中国文艺界交流 ”,第 3段 “该书犹如一部 世说新语 ,以华夏五千年文化树为高标,远瞩人类社会的 明天 。同时,其中一章也用一颗海外赤子之心对中国的时弊痛下针砭 ”,第 4段“韩素音举办关于当代中国的报告会,这也是她累年在世界各地不知疲倦所进行的一项工作,旨在让西方人摆脱偏见,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第 5段 “她始终

17、怀着 中国情结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毅然决然从海外奔回中国,在四川省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民众效劳。 新中国成立后,她年年访华写文章,为一个受尽西方列强凌践的民族的崛起讴歌 ”这些重点句子概括提炼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第 1 段 “前日,突然传来韩素音逝世的噩耗,不免悲怆追感前事 ”可品味出悲伤之情,根据第 6段 “令人万分遗憾的是,此事,一拖数年都没有结果 ”可以品味出歉疚之情,根据第 7段 “更让人忧心的是,韩素音的夫婿陆文星为其印度子女挪走了女作家几乎全部的稿费积蓄,陷对方于经济困境 ”可品味出气愤之情,根据最后 “我想,她

18、才是一位最让人尊敬、最值得我们追怀的华夏优秀儿女 ”可体会出敬重之情。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 前些天,有一篇回忆艺术家于是之晚年的文章,文中说于是之曾谈到当年塑造的余永泽形象并不成功,这引起我的好奇。 看了太多的革命电影,我们似乎已经很习惯,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才是正常的活法,仿佛 英雄就是由这样的人群组合而成,静谧沉默的人生被贬低成懦夫的苟且,这是不值得度过的。人性的光谱就这样缩编成了单调的两极,那属于最大多数也最复杂最有趣的中间百态被遗漏得一干二净。 想到于是之的晚年醒悟,倒是提醒我们,即使是

19、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于是之在电影中还是演出了余永泽身上的那股民国范儿,不那么张扬激进的主义,沉潜入自身的学问,也不时打点自私的小算盘,相信言语的价值不亚于行动。这批人其实构成了民国初年甚至后来一段历史中文人的主要风景。 读 20世纪的文人史,有时觉得他们有傲骨,有时 又觉得他们太装,一到关键时刻不是自恋不停,就是绷不住架子破罐破摔趋炎附势。 这也许正是人性的常态,那种慷慨为主义赴死的情形,也是个别的例子。那些忍辱存活平庸度世的人物,才是多面和复杂的,与英雄闪亮出场张扬出的一派崇高相比,未必就显得没有普通人的尊严。处在光谱中间的鲜活人物被忽略,是因为他们不符合被剪裁

20、好的时尚标准。 从当代人的眼光看,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一目了然,界线分明。关键在于个人介入的形式,是否只有激情行动与卖身投靠这两极选择?最近读到傅葆石的著作,就多少回答了我的疑问。这本书研究日据(日本占领)时期在 上海生活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在一般人眼里,只要是留在上海日据区这个 “孤岛 ”中,即使不属附逆变节之辈,也是一帮动摇的不抗日分子,应该划归人性光谱的阴暗一极。实际上,沉默的隐忍,也许是个更加困难绝决的选择。 “孤岛 ”中的知识人有自己的信念和生活节奏,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也有特别的抗议姿态,大多数有模仿清初遗民的痕迹。 “孤岛 ”作家作品中多有隐士和妓女,个个有情有义,清初隐士以逃居佛门

21、、避免入仕作为抵抗姿态,妓女则与抗清名士的缠绵情感折射守节的理想。在小说双清中,歌女爱上了一个革命者,可这位革命青年又背叛了她。在 这篇小说里,歌女变成了 “孤岛 ”文人的化身,忍辱坚定,那持久坚韧的守节力也并不容易。 “孤岛 ”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批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这类人与那些孤独的隐士、过着凡庸生活的平民占去了 “孤岛 ”人群的大多数。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说到此,我想到还应该有一个标准谁来定、守节为谁守的问题需要澄清。 当年乾隆皇帝命史馆设贰臣传,就是专门记录一生服务两朝的那些高官事迹,等于预先给他们加盖了一道道德审判的皇印,只要一入此传

22、,不管你曾为清朝卖了多少命,都成无法洗刷的污点。乾 隆爷的意思很明白,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当家皇帝绝对效忠的程度。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 可见,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那就是 “忠 ”还是不 “忠 ”。可是如果我们也把这紧箍咒真当个桂冠洋洋得意地戴在自己头上,或者爱屋及乌,自作多情,拿着这顶帽子四处找人,强行试用,老觉得拒戴此冠者必是恶人,则大可不必。 在我看来,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 (摘自经济观察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 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23、一项是( )( 3 分) A在太多的革命电影里面,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 ,仿佛英雄就是由这样的。 B于是之的醒悟提醒我们,即使是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 C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 D “孤岛 ”中那些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占去了 “孤岛 ”人群的大多数。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 【小题 2】在 作者看来, “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 ”请根据文本,思考 “戴这类帽子的人 ”

24、是指什么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小题 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事例论证 “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 ”的存在。(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戴这类帽子 ”的人是指用自己两极化的人性光谱夸耀自己或评价他人的人。 【小题 3】( 1) “孤岛 ”中一部分人所显露出的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特点。( 2) “孤岛 ”中那些隐士所展示的孤独以及平民的凡庸。( 3)余永泽身上的那股民国范儿,不张 扬激进的主义,沉潜入学问中,偶尔打点私人的小算盘。( 4)清初遗民以逃居佛门、避免入仕作为抵抗姿态,妓女则与抗清名士的缠绵情感折射守节情节( 5)开门纳降又密谋

25、反清的钱谦益所表现的首鼠两端。(写出 4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 “孤岛 ”中那些人与那些孤独的隐士、过着凡庸生活的平民占去了 “孤岛 ”人群的大多数。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再细细比较,发现错误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解答时 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然后重点揣摩倒数第二段,尤其是段中 “可见,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 ”“自作多情,拿着这顶帽子四处找人,强行试用 ”,来理解就可品味出这句话的含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26、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审清楚题干要求中的 “事例 ”。一、三段中提到的余永泽,倒数第三段提到的钱谦益,再就是七、八段中集中例证。找到这些阅读区间,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 李 亮 把与自己相关的整个乡村从记忆中搬迁至眼前重新温习和试图回溯时,总会再一次看到那些大路小路上,黄土漫漫如细腻稀软的汁液,每每留住百千脚步踏过时的印痕,却转瞬又在风中雨里漾漾地翻覆,掩埋了路上一切踪迹。但记忆中土路印满脚印的画面却不曾

27、被风蚀雨淋所破坏,那种诸多脚印交错重叠的景象怕是要做了土壤和人踪的化石。乡村中的人影早已湮没在沟沟岔岔中去了,最后经过的那个人留在路上的两行脚印却还清晰可辨,光滑,平整、单薄,甚至算得上是有些水润,这两行人的脚印旁 ,夹杂着牛、驴、羊们的蹄印,深浅不一,像是陪伴在那人弦乐般顺畅的脚印边的小鼓点。亦或像行舟时船舷边缘激起溅开的微小水花。在这样的路上,它们和谐共鸣。 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 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男子们的布鞋多是

28、黑色。早些年,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妍,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如今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样式也变得简洁。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男为天,女为地,天地之象,阴阳之分,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成 亲时,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朱红的底儿上,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有的还欲

29、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但如昙花一现,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究其原因,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 蜂蝶奔忙。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多少年来,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

30、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布鞋们已载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把他们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 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协共鸣。 有一次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们去看我们出生时所住的土窑。土窑门窗全无,即将坍塌般黄土粼粼。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灶台上,那儿有一小堆颜色各异的孩童布鞋

31、。我和弟弟妹妹欢呼着进去把它们提起来,争论着哪双布鞋是我们几 个谁谁谁穿过的,不知不觉中,眼睛就潮了。 朦胧中看到儿时的自己,穿了其中的一双红底黑点儿的布鞋,烂漫地奔跑在绵软的黄土路上。 (选自散文 2012年第 6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第一段描绘了一幅乡村和谐自然的图景,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乡村生活逝去的深切哀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B文章开头写脚印、蹄印,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布鞋的描写。 C “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 ”运用了借代、拟

32、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充满生活的温情。 D “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的两畦花圃中。 ”将布鞋比作围墙,把鞋垫比作花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人爱美的天性和对生活的追求。 E文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丰富了布鞋的内涵,让读者能够透过文字感受乡村的恬然舒适之美。 【小题 2】布鞋承载着乡村人们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3】这篇散文的结尾很有特色,请赏析它的妙处。( 6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1)女人对男人的绵绵情思( 2)女人对美与快乐的追求( 3)勤俭持家的母亲们对家庭的细心呵 护( 4)留守老人们对乡村生活

33、的眷恋、对命运的坚守(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3】( 1)结尾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写儿时自己穿布鞋奔跑的场景,巧妙地照样了标题的 “渐行渐远 ”和开头的脚印,使文章结构严谨。( 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布鞋的怀念,对乡土生活的眷念。( 3)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每点 2分,共 6分;等分点可酌情变动)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选项中 “哀叹 ”不合文意; C,手法应为比喻、拟人。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再细细比较,发现错误点。 考点:分析作 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第三段中

34、 “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 ”, “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 ”, “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第四段中 “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 ”这些关键句子,揣摩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为个性化理解型 题目。作为散文考查结尾的作用,就要考虑到它的表现手法,与开头有无呼应关系,结构是否严谨,对深化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另外,对于读者而言,有没有留下想象

35、空间,是否言有尽而意无穷。以上术语复习中应牢记。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嘉靖间,冢宰严公,擅作威福。夜坐内厅,假儿义子,纷来投谒。公命之入,俱膝行而进。进则崩角在地,甘言谀词,争妍献媚。公意自得,曰: “某侍郎缺,某补之;某给谏缺,某补之。 ”众又叩首谢。 起则左趋右承,千态并作。 少间,檐瓦 有声。群喧逐之,一人失足堕地。烛之,鹑衣百结,痴立无语。公疑是贼,命执付有司。其人跪而前曰: “小人非贼,乃丐耳! ” 公曰: “汝既为丐,何得来此? ”丐曰: “小人有隐衷,倘蒙见宥,

36、愿禀白一言而死。 ”公许自陈。 曰: “小人张禄,郑州人。同为丐者,名钱秃子。春间商贾云集,钱秃所到,人辄恤以钱米。小人虽有所得,终不及钱。问其故。钱曰: 我辈为丐,有媚骨,有佞舌。汝不中 要,所得能望我耶? 求指授,钱坚不许。因思相公门下,乞怜昏夜者,有媚骨佞舌,当什倍于钱,是以涉远而来,伏而听, 隙而窥者,已三月矣!今揣摩粗就,不幸踪迹败露。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 公愕然,继而顾众笑曰: “丐亦有道。汝等之媚骨佞舌,真若辈之师也! ” 众唯唯。因宥其罪,命众引丐去,朝夕轮授,不逾年,学成而归。由是张禄之丐,高出钱秃子之上云。 铎曰: “张禄师严冢宰门下,若严宰门下又何师?曰 师严宰 。前

37、明一部百官公卿表,即乞儿渊源录也。异哉张禄,乃又衍一支。 ” (选自谐铎)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擅 作威福擅:独揽、专权 B人辄 恤 以钱米恤:救济 C 烛 之,鹑衣百结烛:灯烛 D又 衍 一支衍:蔓延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 “假儿义子 ”“媚骨佞舌 ”的一组是( )( 3分) 具膝行而进。 公意自得。 千态并作。 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众唯唯。 朝夕轮授。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严嵩把持朝政大权,人们要想升迁非求他不可,于是利欲熏心者便投到他的

38、门下。 B严嵩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他的门下分配官职,门下尝到甜头后,争相献媚,演出幕幕丑剧。 C作者借乞丐张禄前来严嵩府第偷偷 “取经 ”,说明当时 “百官公卿 ”的 “媚、佞 ”之甚。 D作者最后的评述,暗示张禄谄媚之道在于钱秃子后,也受到严嵩的器重,成为其门下一派。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 3分) 不中 要,所得能望我耶?(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小人有不可告人的苦衷,如果蒙您宽大,让我把话禀告清楚再死。( 3分) 你不得要领,得到的能跟我相比吗?( 3分) 【

39、小题 1】 试题分析:烛:动词,拿灯照。句子中后面 “之 ”是代词,烛此处是名词用作动词。理解实词意义一定要回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来揣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写严嵩情态 写张禄恳求 侧重假儿义子教授 “技能 ”。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 就可以排除 AC,再比较 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受到严嵩的器重,成为其门下一派 ”不合文意。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40、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隐衷 ”解释为不可告人的苦衷, “见宥 ”蒙您宽大;第二句注意 “要 ”解释为要领, “所 耶? ”为固定结构,解释为 “ 吗 ”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明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惯于作威作福,很多人都攀附他,为了能 讨得一官半职,甚至不惜认他为干爹。 有一天晚上,严嵩坐在内厅中,那些攀附于他的假儿义子纷纷前来谒见。严嵩叫他们入

41、内,他们一个个几乎都跪着往里走。进去后又在地上连连嗑头,甜言蜜语,呵谀奉承,争相献媚。 严嵩十分得意地给他们安排某个空缺的职位,诸如待朗、给谏等等。众人又都叩首拜谢,曲意逢迎,极尽谄媚之能事。 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得屋瓦上有人行走的声音,众人嚷嚷着要去捉拿,结果那个人吓得失足落在了地上。大家拿来灯火照着看,原来是个衣服破旧的人,呆立着不敢说话,严嵩怀疑是贼,就命人将他拿住准备交给主管官吏处罚。 那人急忙跪下来行至严嵩面前说: “小人并非是贼,乃是乞丐。 ” 严嵩说: “你既然是乞丐,为何到这里来? ” 乞丐说: “小人确有隐衷,倘若大人能够宽恕,小人愿意说完一句话就死。 ” 严嵩允许乞丐自述其事

42、。 乞丐说: “小人叫张禄,郑州人。和我一起乞讨的叫钱秃子。春季时商人云集,钱秃子所到之处,人们都施给他钱或米;小人虽然也有所得,但终究没人给钱。小人就问钱秃子是什么原因,他说: “我等作乞丐,要能说会道,要会谄媚人。你不得要领,得到的自然不能跟我相比了。 ” 小人求他指教,钱秃子坚决不肯。小人想到大人的门下,每夜来乞官讨职 者,他们能说会道和谄媚人的本事,应当高出钱秃子十倍不止。所以小人不辞远道而来,暗中窥探,已经有三个月了。今日才刚刚摸出点门道,不幸就露出了踪迹。希望大人能施以鸿恩,宽恕小人。 ” 严嵩听得大为惊愕,但很快又看着众人笑着说: “乞讨也有门道,你们的谄媚说道,真可称是他们的师

43、父啊! ” 众人咕咕诺诺,不敢辩驳。于是,严嵩饶了乞丐的罪,让众人将他领去,日夜传授他谄媚之术。不过一年,张禄就学成了,他回去再去乞讨,果然得到的钱就比钱秃子要多许多。 谐铎说: “张禄以严丞相门下客为师,至于严丞相门下客又以谁为师呢?答曰:师严 丞相 。前明一部百官公卿表,就是乞丐历代传授录。张禄真是个奇人啊!到他那里,又在乞丐中蔓衍出一个支派来。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九日,重阳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 “高不及尺 ”,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

44、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品格形象。( 2分) 【小题 2】本诗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分析其中一种手法的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不求高位 、不慕功名的高士(洁士)形象。 【小题 2】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 “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 ”与 “不羡 ”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小题 1】 试题分析:由最后一句 “由来不羡瓦松高 ”

45、可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 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由来 ”与 “不羡 ”相应,更加重了语气,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46、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在第 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上,性感模特穿着比基尼京剧元素的衣服亮相 T型台,引来一阵惊叹。身着三点式的比基尼小姐们以京剧扮相出场,上演了一场 “别开生面 ”的中国风秀。比基尼京剧元素服装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引来争议。 对于比基尼京剧,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 “比基尼京剧 ”是践踏民族文化。首先,京剧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脸谱和服饰是京剧独有的外在符号,是其他 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其

47、次,打着 “创新 ”的幌子,让比基尼替代京剧的传统服饰,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践踏。最后,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唯有各民族各国家保存自己独有的文化,世界文化才会丰富多彩。 示例二: 对待 “比基尼京剧 ”,我们应多一些大度和宽容。首先,这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如果墨守成规,拘于传统,也就没了时尚的立锥之地。其次,只要改造适宜,嫁接成功,说不定过些年, “京剧比基尼 ”会成为新的时尚。最后,京剧虽然是中国的国粹,但是在外国的影响力很有限,通过 “比基尼京剧 ”传播中国文化,不失为一种创新。 试 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无论如何评价,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阐述理由时要充分,要关注 4分的分值,

48、理由不能太简单。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第四 三)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 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 以为知者;恶不 孙以为勇者;恶讦 以为直者。 ”(阳货第一七 二四) 【注】 讪:谤毁。 徼:音 jio,抄袭。 讦:音 ji,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小题 1】孔子认为君子与人交往要具备什么要求?( 2分) 【小题 2】孔子说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 “尊贤而容众 ”的德行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