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892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云南省施甸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似乎以为,二战以后干涉别国内政屡遭失败的事实 不足为训 ,仍然在世界上四处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学校的校园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班班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我们真是 大快人心 。 C这次选举,本来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 不孚众 望,结果落选了。 D针对班上学生 良莠不齐 的情况,老师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学生都很满意。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

2、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不足为训:望文生义,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与语境不符。 B、大快人心:对象误用,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D、良莠不齐 :对象误用。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著的,是一部以记载战国时各诸侯国一些谋臣策士言论的历史著作

3、。 C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始以 “鲁迅 ”为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D一代文豪巴金,用他的笔刻画了时代的巨变。他创作了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还有寒夜、憩园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A 项表述不正确,左传是编年体,而不是国别体。所以选 A。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要求连贯得体。正确的一组是( ) 读课外书籍没这种负担,你既然因为喜欢

4、而买它,就会以欣喜的态度去阅读 没有人规定什 么时候非读完不可,于是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你也不必为考试而去背,甚至不必全都搞懂。 但正因此,你达到了陶渊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的境界。 闲适的心情,使你更能跟古人神交。 而在那些课外读物中学到的东西,又常常是别人不知道的。 于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赛,势均力敌之际,可能就靠那 “多出的一点点 ”而获胜。 A B C D 答案: A ( 3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 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先找出 是文章的起始句、 是结尾句,这样文章的整体就算

5、掌握了。通过 能够确定前面肯定接 ,然后找出 “欣喜的态度去阅读 ”肯定接 , 都是补充说明什么是“欣喜 ”的态度; 可以看出是一起的,而 是为了论证 而举的事例。所以选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美国警方公布了 “9 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从空中目 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

6、节目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D为促进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塑造市民的良好形象,市政府规定,以“科学发展观 ”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时间在本月之内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滥用介词,缺主语; C否定不当, “避免 ”和 “不再 ”相互冲突; D搭配不当,“时间 ”和 “进行 ”不搭配。所以选 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苍海桑田沁

7、( qn)园春百舸( k)喋血 B陨身不恤 (chng)目漫溯( shu)辽廓 C图穷匕现挥斥方遒 (qi)颓圮( q)租赁 D稗官野史浪遏 ()飞舟青荇 (xng)忤逆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沧海桑田、百舸( g); B、殒身不恤、 (chn)目、漫溯( s)、寥廓; C、图穷匕见、颓圮( p )。所以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

8、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纯粹 ”觅得 “好声音 ”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 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 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 观众的新奇

9、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 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 “好声音 ”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 、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

10、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 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 “好声音 ”,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 公众。 今天的 “80后 ”、 “90后 ”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

11、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 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

12、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 “托儿 ” 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 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 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 “纯粹 ”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2年 8月 7日) 【小题 1】下列

13、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 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的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 “80后 ”、 “90后 ”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

14、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 “好声音 ”,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

15、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因。 C标题中的 “纯粹 ”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16、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论述中国好声音的文段,仔细辨识选项与之的细微差别, B项,“引发轰动效应 ”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C项, “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 ”理解不正确,应是 “凭借好声音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

17、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A项, “最终成为歌唱家 ”分析不正确,应该是 “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所以选 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 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 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

18、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 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

19、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 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我认为, “三字经 ”中有两句话: “性相近,习相远 ”,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 “习 ”是能改造 “性 ”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 “望子成龙 ”,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 能是不经

20、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 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 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

21、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 “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 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

22、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 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 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 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 11个春秋。 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 他没有!直到 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算算 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 31年! 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朱光潜先生说: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 “不完满才是人生 ”。 【小题 1】下列

23、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 “损人而不利人 ”的捣蛋鬼。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 “形象 ”,不能成就今 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小题 2】季羡林的人

24、生遗憾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朱光潜先生的话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 ,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和季老说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实际作简要探究。( 8分)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人生遗憾: 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 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三个要点,能说出两点得满分 4分) 【小题 3】作用:文章第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季老少年时代天真

25、、活泼、顽皮个性,下启季老一生中三件遗憾之事。 【小题 4】人生总有缺陷、不完美,因此才能敦促人去追求。朱光潜先生 的 “缺陷 ”说和季羡林先生说的 “不完满 ”,都说明了人生是有缺陷的。既然有缺陷就需要去努力填充生活的 “缺陷 ”,就需要去奋斗,这样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希望、有想象的余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 往好的一方面说,是神仙的生活;往坏的一方面说,就是猪的生活,呆板单调至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如果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

26、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 会,有想像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传主的事迹及精神品质角度分析, A项错, “说明了他是一个 损人而不利人 的捣蛋鬼 ”,是为了表现他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少年生活。 B项无中生有, “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在文中没有依据。 D“耿耿于怀 ”错误,因为季老说这是 “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所以选 CE。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2】 试题分析:季羡林的遗憾两点

27、在文中非常明显,文章的主体部分,即第四、五、六段,当然也就围绕着 “缺憾 ”,讲述了季羡林三件遗憾的事情。在原文中有两句标志性的话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 ”根据文意可概括为: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 /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这两个都是季羡林的终生遗憾,可能还会有小遗憾,没有明说,其应该在这两终生遗憾的前面,找到区间,概括: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答案: 从这三段中概括得出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28、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此题,主要看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而题干特别强调了其结构作用,第三段处于文章的中间靠前部分,在结构上主要起一 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重要语句的探究题,朱光潜先生的 “这个世界之所

29、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与季羡林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都谈的是人生,都谈人生有缺陷。作者引用的这两句出现文章的结尾部分,主要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而这两句的意思相近,答题时可围绕着文章的主题,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30、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 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 玉梅没好气地说: “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 “没 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 “谁得罪了,谁知道! ” 这就等于把话

31、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 “ 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 猪粪吧? ” 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

32、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 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 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

33、不再 互访。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 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 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

34、,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 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 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做了铺垫。 B本文刻画玉梅的形象,是通过她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

35、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 “捂住嘴 ”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 “冒出一张大红脸 ”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 E、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小题 2】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以 “乡村英文 ”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大笑的情

36、景,有人评价说 “画龙点睛 ”,也有人认为是 “画蛇添足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 8分) 答案:【小题 1】 C 、 3分, B、 2分, E、 1分。 【小题 2】 热心助人。给金花借坪晒谷、移柴垛、腾空大堂屋等。 疑心过重。看到地鳖虫爬的印,瞎猜是金花做的记号,猜疑金花送车票、戏票的动机。 冲动莽撞。在看到 “乡村英文 ”后不加调查,开口便骂,不考虑后果。 知错就改。知道自己错了后帮金花锄地、扎草人等。(共 6分。每条 2分,答上 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 “乡村英文 ”是小说矛盾的触发点,情节冲突也就此展

37、开。 暗示主题,具有象征意义。乡村没有 “乡村英语 ”,有的是交流的误解和困境。(共 6分。每条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无论是 “画龙点睛 ”,还是 “画蛇添足 ”,结合文本分析,理由充分即可,具体答案: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结构等角度分析, A项中 “与金花争吵并获胜 ”错,她们并没有吵,只是互相暗骂,玉梅也无所谓获胜。 D项“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 ”这个情节不是暗示,这几个情节也不能预示金花的悲剧结局。 E项 “语言朴实无华 ”不准确。所以选 CB。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

38、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 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分析玉梅的性格特点,只要结合文中描写她的情节进行概括就行。小说一开始就交代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这由下文她给金花借坪晒谷的几件事不难分析出。紧接着写她不分青红皂白地高声叫骂,可看出她做事莽撞。其他性格特点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分析概括得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

39、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要准确答题,先要理解 “乡村英文 ”在文中的含义。小说中的矛盾是由谷堆上的所谓 “洋文 ”“ 乡村英文 ”引起的,这 “乡村英文 ”从何而来?真相究竟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些矛盾?抓住这些,就能分析出作者以此为题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 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0、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文章前后内容进行探究。如果同意 “画龙点睛 ”一说,则要考虑金花女儿笑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笑对塑造金花这一形象起什么作用,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如果不同意,则要分析它对塑造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表现主题上所起的负面作用。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 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

41、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42、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L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 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 币 物币:礼品 B愿 举 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 朝服 ,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 奉 樊於期头函奉:同 “捧 ” 【小题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秦舞阳色变振恐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L之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水送别,

44、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 5分,共 10分) (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内情的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 ( 2)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 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小题 1

45、】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C项,不正确,朝服:穿上上朝的衣服。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表现离别时的苍凉,凄 婉; 是侧面描写; 秦王的行动。所以选 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

46、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 B 项,蒙嘉是因受贿为别人说好话。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 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定语后置句(知其事者);衣冠、假借、两个 “使 ”。 考点:

4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 1】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小题 2】请写出词中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案:【小题 1】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小题 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作答。上阙作者登高望远,看到美丽的祖国山河景象,自然抒发了内心的豪情壮志;下阙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现了出了主宰世界的豪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比较简单,要注意正确书写。第二问,考查的是诗句在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