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1909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寥 廓( lio)句 读 (du)灰 烬 (jn)不屈不 挠 (ro) B百 舸 ( g)经 传 (zhun)狭 隘 (i)慰 藉 (ji) C笔 杆 (gn)峥 嵘 (zhng)菜 圃 (p)锲 而不舍 (qi) D 给 与 (j)摇 曳 (y)跬 步 (ku)木直 中 绳 (zhng)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

2、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 “不屈不挠 ”的 “挠 ”应读no; C项, “笔杆 ”的 “杆 ”应读 “gn”; D项, “木直中绳 ”的 “中 ”应读 zhng。所以选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 32篇 ,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C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 “曲子 ”“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

3、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是词牌, “长沙 ”是题目。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 “六艺 ”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答案: A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A项,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表述不正确,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所以选 A。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

4、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C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 ,“能否 ”两面 ,对 “构建和谐社会 ” 一面。 C搭配不当, “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 ”应改为 “如何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开展全国性的节水行动 ”。 D项,主客体颠倒,

5、应改为 “我们对 ” 。所以选 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贾平凹的秦腔的确是一部优秀作品,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其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 拍案而起 ,击节叫好。 B在此次碰撞测试中,帝豪 EC7不孚众望 ,以 46 8分的优秀成绩超越奇瑞A3等自主品牌竞争车型,创造自主品牌轿车得分新纪录。 C一位去过颐和园的小朋友在展板前 绘声绘色 地向路人讲述自己在颐和园里游玩的感受,引来阵阵笑声。 D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答案: C 试题

6、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与语境不符。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与语境不符。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与语境不符。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

7、,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 3)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 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A鼓励研读珍惜 B鼓励阅读珍惜 C激励阅读珍视 D激励研读珍视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 识,然后做出判断。 鼓励 ,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激励:激发鼓励。前者一般指适用对象是人;后者也可是物。故激励符合语境。研读:研究 阅读; 阅读:一般性的阅读,没有研究的意思。故研读符合语境。 珍视 是一种感觉,态度,在心里的地位 ;珍惜 是实际行动。故珍视符合语境。所以选 D。 考点

8、: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曙光雾蔼挥斥方遒艰难跋涉 B消谴轻篾汗流夹背熠熠闪光 C斑谰戕害锲而舍之再接再励 D静谧训诫至高无上风华正茂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项,雾蔼 -雾霭; B项,消谴 -消遣;轻篾 -轻蔑;汗流夹背 -汗流浃背; C项,斑谰 -斑斓;再接再励 再接再厉。所以选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

9、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 这一切意 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

10、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 1)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 2)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 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

11、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 ,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 ,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 ,一千个人有一千 种答案: ,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 ,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

12、命的转化方式 ,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小题 1】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些暗示?请分 点概括。 (4分 ) 【小题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小题 3】联系所在段落,分别说说对下面两个使用对比手法句子的理解

13、。( 4分) ( 1)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 2)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A这篇散文用抒情的笔调告诉我们,生命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B第一段中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 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这里把生命的暗示形象化了,给人们以美感。 C第 4段说 “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另一把生命长度的量尺。 D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是能最早充分地认识

14、自己的价值,让瞬间的生命在永恒中定格,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E最后一段 “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与第一段 “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首尾呼应,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神秘。 【小题 5】研读本文第 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4分) 答案:【小题 1】分点概括。 (4分 ) ( 1)要珍惜生命,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它的神圣。 ( 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价值。 【小题 2】说你对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这句话的理解。( 4分)生命的价值不以时间长短为标准,而以它对社会的贡献,以历史的肯定

15、为标准。 【小题 3】( 4分)( 1)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通过 “死亡 ”与 “延续 ”、 “毁灭 ”与 “永生 ”的对 比,突出了精神生命的可贵。 ( 2)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通过对比,说明不同的生命价值,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也即揭示了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 【小题 4】 AD 【小题 5】( 4分)( 1)答案:示例:海伦 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 2)答案:示例: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

16、义。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并整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然后把思路中最主要的内容整理概括即可。 “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可从人要珍惜生命的角度概括;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 ”可从要重视生命的价值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17、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语 “生命长度 ”“生命价值 ”,联系下文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 ”即可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极其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对比手法的作用入手,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组织答案:时,可结合着 “死亡 ”与 “延续 ”、 “毁灭 ”与 “永生 ”从文章主题,即精神生命的可贵等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悟散文

18、内容的基础上,从散文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B只谈到了生命伟大的一面,漏掉了渺小的一面; C “任何时候 ”说得太绝对,且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E最后一段是反问,作者激励人们像哲人那样(而不是 “必须由哲人 ”)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所以选 AD。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 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散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具体内容,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中找出与语段意境相符的人物事迹概括组成答案:即可。可从海伦 凯勒、文天祥、岳飞等人

19、物及人物事迹中筛选概括组织成答案: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 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 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

20、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非能 水 也(游水) 其 下 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 彰 (清楚) 今之 众人 (许多人) C而 耻 学于师(以 为耻) 而 绝 江河(横渡) D吾尝 而

21、望矣(踮起脚后跟) 士大夫之 族 (类)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欲人 之 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 而 绝江河犹且从师 而 问焉 C授之书而习 其 句读者今 其 智乃反不能及 D 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 于 师 【小题 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 “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韩愈认为 “句读之师 ”与 “传道解惑之师 ”是有区别的,前者 “小 ”而后者 “大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的现象和原因。

22、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 “善假于物 ”,韩愈强调要 “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 ”也是一种 “善假于物 ”。 【小题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6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不知道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求教。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

23、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 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B众人:一般人。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 项,两个 “之 ”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第一个“而 ”表转折,第二个 “而 ”表修饰; C项,第一个 “其 ”指代书,第二个 “其 ”指代士大夫; D项,两个 “于 ”都是介词,但第一个 “于 ”是 “对于 ”之意,第二个 “于 ”是“向 ”的意思。故选 A。 考点:理解常见

24、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向外物学习的道理。所以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生、异、假、不、宾语前置 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羞、谀。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25、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古诗词阅读:( 8分)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小题 1】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4分) 【小题 2】说说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中用的好的字词,赏析好在哪里。( 2 分) 【小题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表达了红军怎样的情感?( 2 分) 答案:【小题 1】意象:西风、长空、雁叫、霜花、残月、马蹄声、喇叭声、雄关、苍山、残阳( 2分)气氛:凄冷、紧张、激烈、悲壮( 2分) 【小题 2】 “碎 ”字来

26、形容马蹄的践踏声。 “咽 ”字来形容喇叭的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 1分) 马蹄声碎 的 碎 字和 喇叭声咽 的 咽 字,马蹄的声音是细碎的,不是散步奔驰所发出来的响声,不是使人震耳的声音,而是很细碎的声音。喇叭的声音压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咙所发出很低的哑声。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行动。一个 碎 字和一个 咽 字,把红军行进的严肃敏捷烘托了出来。( 1分) 【小题 3】 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敌人的鄙视。含蓄刻画红军在艰苦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比较简单,可从诗句中的景物筛选出来即可。例如,雁叫、霜花、残月等。第二问,可根

27、据景物描写的关键词来分析,“烈 ”“碎 ”“咽 ”“残阳如血 ”等词体现出了凄冷、紧张、激烈、悲壮的氛围。答题时,最好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 “碎 ”和 “咽 ”字在 句中的意思; 看是 “碎 ”和 “咽 ”字否运用了修辞手法; 看 “碎 ”和“咽 ”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

28、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人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写作背景及注释,并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作答。这首词的上阙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了行军的艰难,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句把红军蔑视自然 险阻、鄙视敌人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 ,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 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 ,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

29、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 1) a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 2) 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 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 1) a ( 2) a B( 1) b ( 2) b C( 1) b ( 2) a D( 1) a (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句中 “吮吸着 ” 与 “它永远啮噬着 ” 主

30、语一致,结构一致,所以选 b;第二句按阳光、细雨、雪的逻辑顺序行文,所以选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列句式, “兴趣 ”为话题,写一段话。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答案:示例: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2分)。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 “形似 ”和 “神似 ”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例句的句

31、式特点是:先用一个设问句,回答是用的是暗喻;再 是两个因果复句,后一个因果复句中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又构成了对偶。从内容上来看两个因果复句意在突出 “热爱 ”的作用。故可根据例句,选出一个描述对象,例如,兴趣,然后再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名句默写:任选四题补充完整。( 4分) 20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1,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22,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4,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答案:

32、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遒、遒、锲、镂、骐、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 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 “我的读书故事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要有细节描写

33、; 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 答案:我的读书故事 钱德平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四处 “游荡 ”,会在好玩的地方流连半天。但最常逛的还是新华书店,除了那边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更吸引我的还有琳琅满目的图书,我们都对那些带图画的西游记水浒等感兴趣,常常一读就沉迷其中,忘了时间,也乱了形象,有盘腿坐在地上的,有倚着书架的,甚而至于躺在地上的,真是 “有书在手中读,不亦 乐乎? ” 但这幸福的时光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敌人 图书管理员。通常我们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书上映出一大块阴影,同时身子后面有阴风呼啸而来,接着在预料中的,管理员阿姨用不知练过多少次的大嗓门又把我们给 “

34、轰 ”出去了,还美其名曰 “家长找不到小孩会着急的 ”。但我心里想的是吕布和貂蝉后来怎么样了。想走又不甘心,于是准备 “暗潜 ”入书店,便偷偷观察那位阿姨在哪儿 “巡逻 ”,趁她不注意时,趾高气扬地走进书店 千万不能被别人看出我们的心虚。然后以光速冲到书架前拿起刚才没看完的那本书奔到摆放着教辅书的那一边 。据我们多年的经验,那边阿姨一般都不会管的。我们尽可以安心地看完一整本,有时看着看着,脚不由自主的就发麻了,没关系,休息一下接着看,有什么比舍弃爱读的书更令人难受的呢? 有时候看到那位阿姨又 “进村 ”来了,急中生智,装模作样地走到某一位大人身边冒充人家的孩子,还装着一副大尾巴狼的表情,也会看

35、到她一副无奈的表情,心里高兴的要命,读书革命胜利了!真搞不明白:那家书店又不是她开的,她干嘛总是跟我们过不去啊?在回家的路上,伙伴们叽叽喳喳地交换着今天的读书成果,你今天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她读了西游记,更滑稽的是, 有人竟看的是家庭烹饪大全,我们都笑她是不是立志将来做厨师。在夕阳的辉映下,一个个跳跃的小身影正赶着回家,心里充溢着有关读书的梦与快乐。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读书使我的梦更加充实,使我有勇气唱出我的梦想。 现在每次去新华书店,已没有人再赶我了,不过徜徉于书架之间,还是能够勾起我的回忆,关于读书的快乐的回忆。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启发式的命题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作参考,然后仔细构思 “我的读书故事 ”。在立意和选材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努力写出 “个性 ”与 “趣味 ”。可从读书的环境、读书的效率、读书的感受、读书的趣味、通过读书结交的朋友等角度构思,这个 “故事 ”更适宜写一个阶段或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段组合成文,能有点趣味则更好。特别要注意记叙的详略,切忌平铺直叙,要适当运用名言警句诗词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