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918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朝阳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华山山脉险峻多姿, 龙飞凤舞 ,峰峦叠嶂,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流泉飞瀑之胜,是爱好山水的人流连忘返的去处。 B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 不赞一词 ,而且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C台湾诗人余光中深谙中国语言文字的韵致,其诗作大都 锦心绣口 ,音韵铿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和美学特征。 D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 ,挥洒自如 ,气韵淡雅,与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常

2、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龙飞凤舞:指山势蜿蜒雄壮或书法笔势有力。不赞一词: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一点看法意见,而不是指没有一句赞扬的话。 C锦心绣口:形容才思横溢,文辞优美。 D挥洒自如:指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也形容写字或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3、。 _ _。 _ _。 _ _。_ _。 _ _。 _ _。也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古人就已开始烧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 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 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这里的 “容 ”,就是化妆、美容的意思。 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 这里的 “铅华 ”,是古代妇女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4、。分析可知:通过对答案:进行比较, 接在所给语句后面要比 更贴切,因为 句中的 “容 ” 就是对 “女为悦己者容 ”的解释,故排除 A 、 C两项。 中 “这里的 铅华 ”照应 中的 “铅华 ”,故 在 前,排除 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

5、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

6、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寻 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此题中, A“歌声 焕发 芳香 ”可见动宾搭配不当。 B主宾不搭配, “幸福是 评价 ”。 D偷换主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 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 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

7、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 “姓 ”的来历要比 “氏 ”更古老。 “姓 ”字是由 “女 ”字和 “生 ”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 “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 “女 ”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 “姓 ”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 因 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 “姬 ”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

8、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 “姓 ”是来自母系,那么 “氏 ”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 “氏 ”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 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

9、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 “男子二十,冠而字 ”, “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

10、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 “亮 ”与 “明 ”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 飞字鹏举, “鹏举 ”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 “飞 ”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熹 ”与 “晦 ”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2014

11、 02 19) 【小题 1】下列关于 “中国姓氏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 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 “姓 ”。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

12、,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 “字 ”之后, “字 ”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 “名 ”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 “名 ”与 “字 ”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 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

13、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 “亮 ”,鲁肃则称他 “孔明 ”。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

14、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 “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错,原文是 “战国以后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B 项,“名 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题中, A项, “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

15、关系密切 ”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 1021年 1086年) 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人情世故一回,借着牡丹花开,很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和上司,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

16、王安石仍目中无人地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 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 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利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到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口。这一次,王安石竟

17、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神宗的 1069年,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调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 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

18、,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 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 ,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枪实弹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埋头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直接 就上缴给夫人。据说,

19、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 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来。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 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小题 1】下 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 “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 ”

20、,表明在宋代王安石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包青天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目中无人,固执己见。 C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到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矫情地拒绝入京圣旨,不识抬举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职的 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制定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E王安石做宰相,俸禄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他把富贵视如浮云,清廉自律在当时实属难得。 【小题 2】最后

21、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王安石能 “官拜宰相职 ”,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王安石的人生信条是 “无私交才是王道 ”,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B C不给分。 【小题 2】 通过鲜明对照,高度评价王安石,低调有本分,文品与人品无可挑剔。 赞美王安石卓尔不群,对其变法失败深表理解与无奈。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每点 2分) 【小题 3】 皇帝支持。神宗主张改革,信任王安石,使其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

22、 文品卓著。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 政绩斐然。 25年里,王安石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全部大获成功。 人品可贵。他不贪色、不爱财。(第一点必答, 2分;后三点任答两点,每点 2分。) 【小题 4】我赞同王安石 “无私交才 是王道 ”的人生信条。理由如下: 无私交,才能一心为民力主改革。王安石变法不怕树立政敌,不怕伤及情面,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廷,积极推行心法。 无私交,才能光明磊落,令人仰止。久在官场的王安石,依然做不到官场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变法虽然失败,但即便是他最凶猛的敌人,也很难找到攻击他的破绽。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 “多个朋友多条路

23、”,千方百计寻找靠山,编织关系网,常常以权谋私,徇情枉法,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所以,我认为 “我私交才是王道 ”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若不赞成,理由合理充分也可,但酌情给分。观点 2分,文本 4分,联系实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本题, A项 “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片面绝对。 B项 “王安石目中无人,固执己见 ”错。 C项 “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 ”错。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4、。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 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本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 “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 “当年, 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

25、,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 ”、 “随后 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 ”、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 ”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 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

26、。本题考生可结合文本先归纳出王安石的优秀品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尊严死 聂鑫森 一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凉意。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 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 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一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

27、。 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 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晚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郑波在上课、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毒。门上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一头银发, 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 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这种 “生命支持系统 ”,无非是让先生毫无质量地活在限定的时间里,死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先生平日曾多次对他说: “人活着,要有尊严,人死

28、去,也要有尊严。 ”这种比 “死别 ”更残忍的 “生离 ”,身上插着管子,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像吞币机一样耗费钱财, “工业化 ”地死去,先生一定是极不愿意的。可惜师母因病已去世多年,可惜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 郑波读本科时,程笃第一次上 “文 字学 ”的课,自我介绍说: “我姓程名笃,字顿迟,你们可知道这名和字,来自何书? ”郑波站起来说: “来自说文解字,笃者, 马行顿迟 。 ”程笃眼睛一亮,大声说: “你读书多,记性好,孺子可教! ”尔后,郑波本科毕业,再读程笃的硕士和博士,因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也就留校教书,并当了先生的助手。 在郑波看来,程笃于他是亦师亦父

29、,而程笃也视郑波亦友亦子,不但学问上对郑波谆谆引导,生活上也极为关心。郑波的妻子,就是先生和师母介绍相识并喜结连理的。先生最大的遗憾,是儿子程奋读了硕士以后,改行去搞行政,而且干得津津有味。他 对郑波说: “在知识界,第一等做学问,第二等教书,第三等做官。程奋没有定力,只能如此了。 ” 正在开车的程奋,鸣了一声笛,问道: “郑波兄,睡着了? ” “没有。我在想先生,他太痛苦了。 ” “是呵 是呵。早几天大夫找我面谈过一次。 ” 郑波装作一无所知,问: “谈什么呢? ” “他说 老人肯定没有希望了,家属是否可以考虑停止治疗。我问怎么个停止治疗法?他说,由家属签了字,再在医生指导下拔掉输氧管。 ”

30、 “你怎么说? ” “我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避免医患纠纷,一切都是家属自愿的。但 我不同意! ” “是只要先生活着,你就 可以照领他的工资? ” “绝对不是,那是人性丧尽!我、妻子、儿子,担不起这大不孝的名声,领导、长辈、同事、学生会怎么看我们?今后还怎么做人做事? ” “你担心将来副校长提拔不上?担心儿子将来不好找对象?就不担心老爷子这么受罪!唉! ” “郑波兄,我猜想大夫也和你谈过了,你是做学问的,没什么顾忌,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 郑波一惊,随即平静下来,说: “程奋弟,我知道你想说又不好开口,大夫和我谈话后,想得我坐卧不宁,最后才想明白,为了先生尊严地逝去,由我来代替家属 签

31、字和拔掉管子吧。 ”他的喉头哽咽起来,泪水奔涌 而出。 程奋小声说: “谢谢 谢谢 ” 程笃安然辞世,然后是火化、开追悼会、入土。 不断地有人向程奋和郑波,询问程笃最后的死因。 由郑波签字的医院、家属共拟的协议书复印件,程奋时刻揣在口袋里,有人问即掏出来说: “一切都由郑师兄做主,我听他的。 ” 郑波则从容如昔,有人来和气地询问或愤怒地责问,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平静地说: “是我签的字,是我拔的管子。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的开头描写郑波和程奋去医院的路上久久不说话,表明两人之间已经有很深的矛盾,为下 文他们在对待程笃辞世问题上的不同选择

32、埋下伏笔。 B从 “程奋夫妇和儿子都太忙,来得少,来了也总是匆匆的 ”中可以看出,程奋一家虽事业有成,但对亲人却自私无情,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亲情的淡漠。 C小说中郑波在重症监护室门前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既不想程笃受病痛折磨, “工业化 ”地毫无尊严地死去;又不想亦师亦父的老教授这么早离开自己。 D这篇小说人物形象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进一步介绍了老教授与郑波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又为后文做了铺垫,使故事发展更为合情合理。 E这篇小说叙述平实。作者运用语言、 外貌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两个晚辈形象,他们在面对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时的不同表现令人深思。 【小题 2】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

33、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郑波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有人认为主人公是程奋。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小题 2】( 6分) 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 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 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

34、) 【小题 3】( 6分) 学术精湛(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等亦可):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校教书。 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亦可):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 敢于 担当(有责任心、责任感亦可):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 从容淡定: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每点概括和分析各 1分,答出 3点即可) 【小题 4】( 8分)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 2分)结合文本: 从人物关系上看,郑波是老教授程笃的亲传弟子,又是

35、程奋如同手足的师兄,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 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尤其小说的结局部分写郑波最终以家属的身份在医院 “签的字 ”“拔的管子 ”,又在尾声部分写他面对别人的询问时 “从容如昔 ”,都在凸显他是小说的主人公。 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因此郑波是小说的主人公。 从主题表现上看,郑波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弟子郑波堪称担当,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这种品质值得彰显。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郑波。通过他突出

36、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6分,答出 3点即可。)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 的主人公是程奋。( 2分)结合文本: 从人物关系上看,程奋是老教授程笃的亲生儿子,拥有父亲辞世方式的决定权,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 从情节安排上看,程奋占主体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的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与作为亲生儿子的程奋的世俗与亲情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程奋这一人物形象。 从主题表现上看,儿子程奋面对选择时迟疑犹豫、顾虑重重甚至是推卸责任,这种品性正是小说要探讨的核心。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程奋。通过他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37、 ( 6分,答出 3点即可。)(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已经有很深的的矛盾 ”理解有误: B项 “程奋一家虽事业有成,但对亲人却自私无情 ”理解有误; C项属于主观臆断,郑波在重症监控室门前时心里更多的是想老教授能 “尊严地死去 ”,照应本文的题目 “尊严死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小说第一段的作用一般有:描写环境,烘托氛围;为整个小说打下某种契机,铺垫、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和起因;第一人称一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

38、更生动;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点题,总领全文,衬托人物形象。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结合文中 “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 校教书 ”、 “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 ”、 “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

39、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 ”、 “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 ”等句子加以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加以分析即可,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可以认为是郑波和程奋任何一人,都可以,但要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

40、。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 假 龙骧将军乡导。 次 晋寿,宣武晏驾 ,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 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 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 “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散。 ”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 子建以

41、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 “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 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庄帝壮而 许 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 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

42、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 李苗传) 注 晏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苗候 假 龙骧将 军乡导假:代理 B 次 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 竟 不能纳竟:竟然 D庄帝壮而 许 焉许:答应 【小题 2】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 “文武才干 ”的一组是( 3分) 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43、,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5分) (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

44、众。( 5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担任也可)统军,李苗深受重视(知遇也可)优待。( 2)距离大桥几里,他就放火烧船,不一会儿桥梁就被烧断,落入水中死掉的贼军很多。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 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 项,竟:最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

45、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 是指李苗的志向; 表明李苗的忠诚与勇敢; 李苗为国献身。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文中没有交待此次作战的结果。

46、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 “信、达、雅 ”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以、领、见各 1分,句意 2分;( 2)去、俄然、定语后置的句式各

47、 1分,句意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李苗,字子宣,他的叔父叫李畎。李畎担任梁川刺史,有很大的威望和声名。王足征伐蜀地时,梁武帝命令李畎在涪抵御王足的进攻,并把益州许诺给他。等到王足退兵后,梁 武帝又改变了授任。李畎愤怒,将要另有他图,后来事情败露被杀。李苗十五岁,有报仇雪恨的志向。他在延昌年间归附北魏,一再陈述谋取蜀的计策。大将军高肇向西征伐,皇帝命令李苗代理龙骧将军向导。军队驻扎在晋寿时,宣武帝去世,只得班师回朝。李苗有文武才干,因为大的功业还没有建立,家族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经常怀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于是李苗上书陈述平定长江以南的计谋,其文理

48、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孝明帝年幼,还没有远扩的想法,最终没有采纳。 正光末年,三秦反叛,其侵扰逐渐波及到京城附近。当时持续和平已经多年,人们已不熟悉打仗 。李苗认为陇地的士兵强悍,而且成群相聚没有军需物资,于是李苗上书认为: “粮食不足部队精锐,适宜速战;粮食多士兵也多,战事就适合持久。现在陇地的贼军非常猖狂,但他们平时没有储备,虽然是占据了两座城池,原本没有道德和信义可言,这种形势在于快攻,慢就会使人心离散隔阻,徒然地遭受灭亡。现在暂且应该率领军中大将,挖深沟垒高墙,坚守阵地不出战。另外命令侧翼的军队几千精兵出兵麦积崖来偷袭敌人的后方,敌人自然会溃散。 ”皇帝于是命令李苗担任统军,隶属于行台魏子建。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统军,李苗深受重视优待。 孝昌年 间,李苗兼任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