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91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初唐四杰 ”中的王勃自幼 兰心蕙性 ,聪颖过人,七岁时随口吟咏出的咏鹅早已成了同龄孩子课本上的经典作品。 B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 瓦釜雷鸣 ,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C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 管见所及 。 D这伙盗贼真是猖狂到了极点,竟然在犯罪现场 坐地分赃 ,结果被及时赶的警察全部擒获,真是大快人心啊。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

2、中, A 项的 “兰心蕙性 ”指女子幽闲聪颖的品格,不符合此句语境。B项的 “瓦釜雷鸣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不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管见所及 ”指见识浅陋。谦辞,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不符合此句语境。 D项的坐地分赃 “指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款、赃物,也指盗贼就地瓜分赃款、赃物。符合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_。 _, _, _。 _,_。 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

3、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上文所提供的语境。文段的上文讲印象中成熟先日葵的低垂的花盘,而 中的 “谦虚 ”一词恰同此意思关联,因此首句应选 ,从而排除 A C两项。比较B D,可发现 D项不合逻辑,于是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个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在外国同事看,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

4、保持 “正在进行时 ”,即使在办公室开会,有的人也不出去接电话,而是坐在座位上小声讲。 B说实话,从孙海平的话 里,我们不仅没有捕捉到刘翔近期复出的信号,相反还感到十分诡异。于是心中立即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刘翔是否会就此退出自己的运动生涯呢? C电影阿凡达讲述的似乎是玄之又玄的太空故事,然而地球人入侵潘多拉星球、杀戮纳威人的殖民劣行以及纳威人奋起抵抗外侮保卫故土不正是对正义、勇敢和善良的歌颂吗? D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其中,B项搭配不当,应为 “退出体坛 ”或

5、 “结束 运动生 涯 ”。 C项主谓搭配不当。“殖民劣行 ”不能是 “对正义、勇敢和善良的歌颂 ”。 D相反语序不当, “每天 ”放到“至少 ”的前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 ”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 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 迈尔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

6、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 “白菜化 ”, 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 ”和 “不在线时间 ”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 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 “移动数据库 ”,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 “移动数据库 ”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

7、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 “所有数据的汇拢 ”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 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 “为什么 ”,而在 “大数据时代 ”,则已可直接根据 “是什么 ”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 “大数据 ”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 “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 “灾难性大数据

8、 ”,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 家特沃尔 哈斯蒂也指出, “大数据 ”的理论是 “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 ”,而面临的问题是 “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 ”。而乔治 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 高尔丁则提出 “数据提供者造假 ”的危险,在 “大数据时代 ”变得更有害,因为 “大数据 ”理论建立在 “海量数据都是事实 ”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 “大数据 ”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 “大数据时代 ”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 “维基泄密事件 ”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

9、“大数据 ”的魔力同样会 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 2013年 7 月 5日,有删节)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危险大数据 ”的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大数据 ”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伤害。 B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 “灾难性大数据 ”出现。 C “所有数据的汇拢 ”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D “大数据 ”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 【小题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 “大数据时代 ”的 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 “移

10、动互联网 ”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 “大数据 ”的商业资本价值。 B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C “大数据时代 ”,根据 “是什么 ”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D “灾难性大数据 ”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 “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因

11、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 B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 “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 ”,以致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 C “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 ”,就是说在 “大数据 ”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 “大数据 ”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答案: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

12、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C项是从 “大数据能够使抽样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表述的,而不是 “危险大数据 ”的概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 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灾难性大数据 ”的出现是因为数据本身有问题,更可能是提供者先造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意,运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C

13、项错误在于,从原文表述看,主要需要 “归纳和分析 ”的能力,并没有叙述 “毅力 ”。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 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 “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 “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 “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

14、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 “出语多谐 ”,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 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 “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 先生从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

15、、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 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 题

16、,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 “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 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 “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他说:

17、“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作 后发制人 。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但一旦出就一发不可收,有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 “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 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

18、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 就是 “沉潜 ”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

19、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 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奋,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 2011年 11月 5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

20、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 “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小题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 “沉潜 ”二字,

21、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 ”作用 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 E3分, A2分, C1分; B D不给分。 【小题 2】 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 “清峻 ”和 “通脱 ”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 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 6分,每点 2分) 【小题 3】 平时放任不管:从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 单,任学生进行自由

22、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 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 “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 ”)( 6分,每点 2分) 【小题 4】 “沉潜 ”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 “沉潜 ”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沉潜 ”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 ”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 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 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 1985年开始不

23、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 “沉潜 ”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 8 分;观点明确 2 分,能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合理阐释,得 6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 ” 错误。 C项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 “第一个题目 ”“放起,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 ”错误。 D项 “侧面描写 ”理解有误,写 “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术上所取 得的成就 ”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 “自己 所取得的成就 ”介绍不具体,只是说 “

24、直到 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行为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 “(王瑶的弟子)把他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 ”一语,在文中筛选同既同 “魏晋风度 ”相关、也同 “五四精神 ”相关的内容。明白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都包括 “清峻 ”和 “通脱 ”两 方面,因而是相似的,而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和冷峻,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因为王瑶具备这两个特点,所以说他是这两种精神的传

25、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传文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时,题干中 “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 ”一语很关键,要根据这个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比如,王瑶教授从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这可看出他 “无为而教 ”的特点。他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 的指点。这可看出王瑶教授能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和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根据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 “沉潜 ”有助于排

26、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沉潜 ”有助于蓄势, “沉潜 ”有助于厚积薄发, “沉潜 ”有助于抵挡诱惑,等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 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

27、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 !祁茂顺心细手巧 !”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 一个人忙不过,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 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 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后订烧活的越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 “车船轿马 ”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 “灰顶花砖地 ”,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 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编制很小,没有

28、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 “没事,交给我了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

29、宗亲,是 “世袭 罔替 ”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 “金四爷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 “灰顶花砖地 ”,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 祁茂顺说: “行 !星期天。 ”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 ,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

30、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 “吊 ”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 “表演 ”,看得 傻了,说: “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 “也就是个熟。 ”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

31、 “那倒是。 ”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 “好茶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 “喝惯了。 ”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 “大酒缸 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 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 !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 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 “大酒缸没有了 ” “没有喽。 ”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2、5分)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 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的。 E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小题 1】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

33、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2】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 “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 ”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小题 1】选 A给 3分,选 C给 2分,选 E给 1分,选 B D不给分。 【小题 2】 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 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 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

34、象的塑造; 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 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它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都兴火葬了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卖手表照相机 ”等,说明 “烧活、顶棚、大酒缸 ”等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已经过时了。 “纸顶棚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说明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衰败是必然的趋势。(观点 2分,分析每点 2分)观点二: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 糊烧活、糊顶棚是祁茂顺的手艺,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却因为现实的冲击无奈改行,令人叹惋。 它们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

35、代表,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衰落和消亡使得这些民俗文化失传,令人痛惜。(观点 2 分,分析每点 3分) 【小题 1】 试题 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项 “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 ”的说法错, D项 “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的 ”的说法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欣赏作品形象,必须根据作品对该形象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以及相关叙述性文字进行分析。作品写祁茂顺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说明他手艺精湛,心细手巧。作品写祁茂顺在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时,

36、总是有求必应,这说明他朴实忠厚,热心助人。作品写祁茂 顺总是将三轮车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这说明他勤快能干,认真谨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根据此情节在内容上对表现小说主题、展开小说情节、凸显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结构上对谋篇布局上的作用两方面分析。在内容上,这段情节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同时表达了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在结构上,此情节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 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

37、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回答此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看法谈出对传统食物淡出人们视野的看法,但观点一定要明确鲜明,论据要充分可信。若认为它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可以文中 “都兴火葬了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卖手表照相机 ”等为例,说明它们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的道理。若认为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可从这些传统旧事物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它们的衰落和消亡将使这些民俗文化失传等方面说明令人痛惜 的原因。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8、,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 3分)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 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

39、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 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鲤素鲠亮。 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 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 。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 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 ,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

40、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 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 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 赓 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 沈鲤传) 注: 座主:主考官。 :宦官。 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 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 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

41、一项是( 3分) A请诛为首杀荣者,而 贷 其余贷:惩罚 B鲤力言非 故事 故事:先例 C 稽 先朝典制稽:考察 D虽上命及政府 指 ,不徇也指:意图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沈鲤 “鲠亮 ”的一组是( 3分) 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 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 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 至鲤,一切格之 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 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鲤很有远见和谋略。师尚诏作乱,攻占归德又向西逃去后,沈鲤估计贼人还会再于是告诉驻守大臣严加防守,后贼人果然返回。

42、B沈鲤忠君爱国。八十岁的时候,皇帝派遣官吏探望他,他不仅上奏答谢,而且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 C沈鲤关心百姓疾苦。在皇帝因担心旱灾而想要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时,沈鲤怕增加百姓负担而向皇帝进谏。 D沈鲤很有才学。他曾非常详尽地解释太子颂的大义。神宗即位,讲官中只有他的陈说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 ( 2)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1)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

43、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间、诘责,各 1分; “间于帝 ”,状语后置句, 1分;句意 2分)( 2)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方鲠、致仕、因各 1分;句意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中,A项解释有误, “贷 ”应是 “宽恕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 “全都直接表明沈鲤 鲠亮 的一组 ”这一要求,仔细审题中六句话。其中, 是神宗对沈鲤官职的任命, 是

44、间接表现: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两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 项错误在于,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是在他刚刚抵家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间 ”是挑拨

45、之意, “间于帝 ”即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 “诘责 ”是责问之意。第( 2)句中的 “方鲠 ”即刚正耿直; “致仕 ”就是退休; “因 ”作介词,相当于 “趁着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 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 字。沈鲤书写

46、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独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指令让他先补任讲官。万历九年,返回朝廷。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沈 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

47、,未曾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在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方面全都确定标准,颁布全国。神宗担忧旱灾,步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 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得势的宦官为内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总是满足他们的想法。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革除。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

48、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沈一贯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非议,称病闭户,沈鲤才得以处理内阁事务。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 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陈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已经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内阁,暗中活动使他离职。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