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涅赫柳多夫来到彼得堡全力为马斯洛娃上诉。他十分反感贵族社会,没有住在姨妈家,而在旅店租了一间套房。参政院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参政官以上诉理由不充分而驳回上诉。 B涅赫柳多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首先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放弃姑妈家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要求农民拿出一些钱用于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十分满意。 C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外婆无力抚养她,涅赫柳多夫的两个姑
2、姑便收养她,取名卡秋莎。妹妹索菲娅是她的教母,收养她为养女,姐姐玛丽娅让她成为侍女。卡秋莎过着一半养女,一半侍女的生活。 D “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 ”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 “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真迷人! ” 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马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E马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平时对名著
3、内容的记忆,考察各选项表述中有无错误。其中, A涅赫柳多夫住在姨妈家。 E除第一次外,马斯洛娃再也没有向涅赫柳多夫要过钱。 考点:识记文学 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回答问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
4、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 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 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 “雅俗共赏 ”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 “子曰 ”,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 “子曰铺 ”的。书中坚持的 “三年之丧 ”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 “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欲罢不能 ”“割鸡焉用牛刀 ”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 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
5、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 “子 ”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 ”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 “字 ”(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 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 “正名 ”。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
6、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 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 “道 ”
7、。 “天下变道亦不变 ”,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 轨外) 【小题 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 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 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 “正名 ”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
8、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 C论语提倡的 “守孝 ”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 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 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 “子曰铺 ”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C论语中单称 “子 ”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 “
9、子 ”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 “子 ”的人没有被轻视 。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 “道 ”。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D项错误在于,用 “只有 ”的表述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D项错误在于, “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的表述不对
10、。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 B项错误在于, “家族容灭一体 ”不是孔子的发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山看人 楚楚 紫,其实是距离的色彩。 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在大自然的色彩。很难形容山这弥漫氤氲了整个武夷山水的紫色在色谱中的具体位置。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它武夷紫。倘若 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
11、流香涧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因为过于玄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出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休憩的真正的山。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肉有灵性的生命最美。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把它看成生命,不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 静的往返与默契。武夷是朴实的,又是清高的,荣枯的故事都在里面,有缘无缘随价钱。有人看一看热闹,评一评山水,拍一拍照片,就心满意足,算是看过山了。喜欢的人说它已
12、含了漓江的诗情画意,庐山的雄伟神奇,黄山的奇险伟岸,又是什么山的什么;不喜欢的人一句: “不过如此 ”也是看过山了。 “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 ”。不同的人看一座山、不同的山被一人看,各各不同,这是人看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这便是山看人了。游客在看山的同时,山也在看游客,游客也在看自己。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 需要的清楚或模糊。 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山中多的是幽洞玄天,但不适合坐下来思索,要看一眼就懂,思索便错了,它属于顿悟的层境。铃木大拙禅师说得好: “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 ”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在山水中学习如何去乐山、如
13、何去乐水,最终得以亲证我们就是山,我们就是水的最高境界。你才真正是与山有缘的人,这之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却可以望见自己心中的山水。而武夷山水,山有仁、水生智,这里的山峰大仁大义,这里的水流大智大愚,正是成就这份悟性的好境界。 在武夷的日子,我把眼睛听成了四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 武夷怎会是空山?在武夷的日子,我空旷着一颗心,无物不容无物不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日日是好日,武夷怎不是空山? 肉眼观武夷,满;心眼观武夷,虚。 虚,不是虚假,虚假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而虚,使人达到更高的真实。 空山是空,以灵为性。 空山不空,空的是心。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14、( ) (5分 ) A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如画家,向我们展示绝美山水:山中紫色,山的朴实清高,山中的幽洞玄天等。 B本文表现形式多样,作者如导游,引我们领略武夷的雄伟神奇。有记叙,有议论,有说明 ,有抒情,有描写。笔法灵活。 C “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 ”作者如睿智学者,畅谈游玩山水的境界,运用拟人排比手法写出了武夷的有血有肉。 D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 ”此处从山看人的角度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 E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在山水面前我们空旷着一颗心,有了真正的人性,有了更高的真实。 【小题 2】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武夷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小题
15、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 “心眼观武夷,虚 ”中 “虚 ”的含义。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 “山看人 ”这标题的妙处。( 6分) 答案:【小题 1】 B、 C 【小题 2】武夷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是真山真水真性情;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是丰富得让人耳目满盈、又空旷得可以无物不容无物不纳的山。 【小题 3】虚: 武夷山山盈水智给人以空灵禅思的美感; 武夷山使人顿悟,感到心境空旷,可容万物; 人生更高的精神境界。标题: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揭示了人与山是生命对视的题旨; 寄寓了对山仰慕的思想感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
16、正误。题中, B项错误在于,文本没运用 “说明 ”这 种表达方式。 C项错误在于,运用的不是拟人手法而是比喻,写出武夷山的有血有肉的生命。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筛选出武夷山的特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文本第二自然段有 “武夷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一语;文本第三自然段有 “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 ”一语;文本第斯自然段开头就有 “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 ”一语;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本 题,必须注
17、意到题目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根据文本解释 “虚 ”的含义,一是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作者说 “虚 ”,指的是 “心眼观武夷 ”得出的结论,这是因为武夷山山盈水智,能给人以空灵禅思的美感;还因为武夷山能使人顿悟,感到心境空旷,可容万物;更因为作者把武夷山看成人生更高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标题运用了拟人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引人深思;同时,此标题揭示了人与山是生命对视的题旨,寄寓了作者对山仰慕的思想感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先生金姓, 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
18、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 排 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 “圣自觉三昧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 ,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 ,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 ,母后仍归我,于则为君助灯火,可平?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 ,绝
19、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速为务。或问 “圣叹 ”二字何义?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 ,多至十万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 “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 “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 意 中得之。 ”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 迥 出意表,觉千百年
20、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 , 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 顾 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 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鼎革:指改朝换代
21、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 “金针度人 ”。度,授与。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先生辄起而 排 之排:分开 B不意于无 意 中得之意:料到 C领异标新, 迥 出意表迥:远 D 顾 不伟耶顾:难道 【小题 2】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 “倜傥离奇 ”的一组是( )( 3分) 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后因醉,纵谈 “青青河畔草 ”一章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 B
22、C D 【小题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好朋友千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 “圣叹 ”,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 D本文作者既批判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自己内心的感伤。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3分) (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3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23、 C 【小题 3】 D 【小题 4】( 1)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虽、顾,各 1分,句意 1分)( 2)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适、为,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同该语境是否相符。其中, A项的 “排 ”解释有误,这里应是 “批驳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 “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 倜傥离奇 的一组 ”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仔细逐一审查,不难知道 是获罪的原因,
24、是别人的感受,它们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有此二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文本中没有批判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虽 ”,因此句讲的是假设的情况
25、,故应译为 “即使 ”; “顾 ”是 “顾看、理会 ”之意。第( 2)句中的 “适 ”应译为 “只是、只不过是 ”; “为 ”作介词,相当于 “替、给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 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
26、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 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 “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 ”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 “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之。 ”王斫山笑了
27、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 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 “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 “论语有两次 喟然叹曰 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 ” 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 “六才子书 ”,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 “乾 ”、 “坤 ”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 都可以评
28、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 ”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 “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 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
29、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们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们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这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了这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蟠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帝。 【小题 1】这首诗中 “势入浮云亦是崩 ”熔铸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请结合诗歌一、二句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0、(3分 ) 答案:【小题 1】秦始皇墓龙盘虎踞,直入云霄,仿佛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煊赫声势( 1分),但一个 “崩 ”字陡转,写出了秦始皇在位时的不可一世与覆亡的迅速,宣告了秦始皇的死亡和秦朝的灭亡( 1分),极富讽刺性( 1分)。 【小题 2】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 (1分 )。同样的青山秋草,路人只向汉文帝墓前参拜 (1分 )。汉文帝的仁爱谦和与秦始皇 的残暴刚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读懂诗句意思。 “龙蟠虎踞树层层 ”讲的是秦始皇的坟墓龙盘虎踞,树木层层,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煊赫声势; “势入浮云亦是
31、崩 ”意思是说,尽管秦始皇生前的声势直入云霄,但到头来 “亦是崩 ”, 一个“崩 ”字陡转,写出了秦始皇在位时的不可一世与覆亡的迅速,宣告了秦始皇的死亡和秦朝的灭亡,强烈的反差对比极富讽刺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须结合第一 联分析。第一联写的是秦始皇墓,第二联 “一种 ”(意为 “同样 ”)一转,写出同是埋葬在 “青山秋草 ”中的汉文帝墓,却赢得了了路人的参拜。这显然是用了对比的方法,以汉文帝的仁爱谦和与秦始皇的残暴刚愎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讽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2、。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 我国 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 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 100%的。从民国开始,到 1949年,近 40年中,作文分占 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 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 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 70%一 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 105 一 120 分)。例如 1955年和 1956年作文分占 80% ,1957 年作文分占 100 %。 一一摘自
33、南方周末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 语文水平检测。首先,语文能力内涵丰富,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靠一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水平的高低。其次,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最后,作文评价的主观因素也使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示例二: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在作文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悠久
34、的历史,写作可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后,脱离讲话和作文的语文知 识考查意义有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是一篇小作文,考查正确表达观点、流畅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中材料,表达自己对 “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这一观点的看法。可以持赞成态度,也可持反对态度,关键在于把作文和语文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阐述清楚,说明作文考试能不准确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的形式写两个句子。 (6分 )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
35、诗 送别诗 答案: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送别诗是陌头江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对 “示例 ”进行仔细研究,发现 “示例 ”的特点。 “示例 ”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山水田园诗比喻为牧童的一支短笛,然后用两个形容词作并列短语对这类诗加以形容,再用四个两字词语概括此类诗用词的特点,最后是一个四字短语作结。答案:必须合乎这些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36、”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 公冶长)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颜渊 )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谈 “仁 ”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 。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B俗语有言 “人各有志 ”,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
37、。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 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小题 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不矛盾,二者内涵上是统一的。 “自己想有所作为,也
38、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 ”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就是忠恕之道,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 “为你好 ”,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 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先要读懂题中所列三个语段内容。然后再仔细对照各选项表述,确定其正误。题中, B项错误在于,孔子 “对此并不认同 ”对象有误:孔子赞同子贡所言,但认为这是子贡做不到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
39、此题,先要读懂题中所列三个语段内容。然后正确理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者的意思。其实,二者在内涵上是统一的。 “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 ”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 人忠心。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就是忠恕之道,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 “为你好 ”,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简答题。 (5分 ) 这是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正册 ”中
40、的一段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 运。 答案:贾探春。身世: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性格:因为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用 “兴利除弊 ”的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 ”“志 ”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平时对名著内容的记忆,按照题目要求作答。从题目中的 “判词 ”里 “才自清明志自高 ”一语可知此人聪明有才,自许清高;而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则暗
41、示此人将乘船远离家乡。于是根据大观园中各位小姐的身世不难知道此人是贾探春。然后再 根据红楼梦中所写内容回答问题。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金块珠砾, 。 ( 杜牧阿房宫赋 ) ( 2) ,往来无白丁。 ( 刘禹锡陋室铭 ) ( 3)商旅不行,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4) 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 5)当余之从师也, 。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 6) 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答案:( 1)弃掷逦迤( 2)谈笑有鸿儒( 3)樯倾楫摧( 4)亭亭静植( 5)负箧
42、曳屣( 6)山气日夕佳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逦迤、鸿儒、樯、楫、静植、箧、屣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 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 “北极之旅 ”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
43、 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 4月,一个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 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 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习作例文】 我们经常犯的错 生活中,我们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希望购买某处房产,却没能及时
44、出手;想与心仪的人喜结连理,却无故错过、抱憾终生;股票被彻底套牢;工作也全无进展;有时候甚至突然冒起傻气,为了节省几块钱,一门心思要动手给自己理发。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 哈里男从事记者工作 20多年,有一个小小的嗜好,就是收集这类犯错的故事(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嗜 好有点变态狂)。在错觉这本书中,哈里男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 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又是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美国演艺明星伯特 雷诺兹在接受采访时说: “有一次,我一个人走进一间酒吧,在那儿喝着啤酒和榨土豆汁,就听见一个大个子突然大声嚷嚷起来,骂着不堪入耳的脏话,一对年轻的情侣就坐在他的对面
45、。于是,我转过头对他说: 嘿,注意点儿!有女士在这儿呢! 那家伙也转过头来,对我说: 嘿!小子,关你屁事! 然后就向我冲了过来。我记得,当时我看了一眼脚下,调整了步子,右脚 踩在后面的黄铜扶手上,回身一记右勾拳,重重地打在那个大个子的脑袋上。随着一声巨大的声响,那个家伙顺着我的拳头飞离凳子足有四五米远,然后重重地栽倒在过道上。他的身子飞在空中的时候我才注意到 他竟然没有双腿。 ” 尽管雷诺兹在揍那个家伙时,就是眼睁睁看着他的,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到本应看到的一切。这种错误在人类所犯的错误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我们称之为“视而不见 ”之误。当我们在看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一
46、切。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我们每每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腿或者更显眼的 东西。比如一扇门或者一座桥。 著名的钢琴教师兼视谱演奏家鲍里斯 戈尔德夫斯基有一天发现,他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的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一位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课上按照谱子演奏的时候才被找出来。 当时,戈尔德夫斯基让那个学生停止演奏,并告诉他改正演奏错误。而那个学生看起来很迷惑她说自己就是按照原谱演奏的。让戈尔德夫斯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女孩确实是按照原谱演奏的,只是原谱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印刷错误。刚开始的时候,他和学生都觉得,这个印刷错误只是出现在他们使用的那个版本的谱子中 ;
47、但是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所有其他版本的谱子中,那个音符都是印错的。 在一个初学者眼里这么明显的问题,那么多的专家怎么可能会注意不到呢?戈尔德夫斯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决定做一个实验。他告诉一些经验丰富的视谱演奏者,在这个作品的某个段落有一个印刷错误,然后让他们找到这个错误的具体位置。他告诉这些人,只要喜欢,想演奏多少遍就演奏多少遍,只要能找到那个印刷错误就行。结果没有一位演奏者找到拿出错误。 放眼望去,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戈尔德夫斯基发现的这种错误;被专家们忽视了的问题,初学者却能注意到。 2008年 4月, 一个 13岁的在校男生就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这
48、个来自密歇根州的五年级男孩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 27年来一直没有被发现的错误。 2007年,另外一处错误也被找了出来,这一次站出来的是一位来自芬兰的 13岁男孩。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 “罗西亚 ”曾播放过一个名为 “北极之旅 ”的新闻节目。在节目当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来对这个事件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名叫沃尔特里的 13岁男孩,却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他觉得那个电视画面看上去很让人生疑。他的怀疑是正确的,该画面竟然是从莱昂纳多 迪卡普里奥和凯特 温丝莱特主演的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机场的包裹扫描监控人员和医院的放射科医生都在寻找通常很少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