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1957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 “绽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无 下面是昆明西山飞云阁的一副对联,其中下联文字缺漏,有的词、句的顺序也不对,请你进行补充、调整,使之完善。( 6分) 上联: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

2、,谁领略万千气象 下联: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 ),松有( ),花鸟林壑有( ),难得栖迟故里,关河奔走,忆星霜八载,来啸傲金碧湖山 词、句的顺序调整为: 答案: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 泉 ),松有( 涛 ),花鸟林壑有( 情 ) , 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填写、语序调整各 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 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 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 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

3、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 ”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

4、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 ,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 “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 “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 “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 ”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

5、车里的相框, “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 险,我不想干了。 ”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 ”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 ”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

6、,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 “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的妻儿呢? ”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 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天堂。 ”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小题 1】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与占领军人同归于尽,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暗示,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 要说明。( 4分) 【小题 2】第一和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原住民 ”与 “外国士兵 ”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战争正义的一方

7、,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标题和文中的 “最后一趟生意 ”中的 “最后 ”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占领军人拼死。 “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 ”暗示他的家人被炸死了,他要复仇。 “相框的玻璃碎了 ”暗示他家遭遇了不幸,他要复仇。 “想离开这个地方 ”“是啊,他们 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 ”这些语言暗示了他已做好了死的准备。 邀请占领军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要让占领者血债血还。 (任意找出 2处暗示得 2分,加以分析得 2分) 【小题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 特点;

8、 交待战争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紧张的氛围; 为下文 “复仇 ”情节作铺垫。 (任意写出 3点得 3分) 【小题 3】战争是非正义的。( 1分) “外国士兵 ”在他国国土上搞 “解放 ”,有侵略嫌疑;( 2分)人民因 “解放 ”而生活痛苦,家破人亡,这具有反人民性质。( 2分)可见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语句通畅 1分) 这场战争是正义的。( 1分) “外国士兵 ”渴望原住民的友好,相信解放后原住民会安居乐业( 2分);少数的伤亡与暂时的痛苦是难免的。( 2分)(语句通畅1分) 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不好界定,理由充分的,可酌情给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

9、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诸葛亮出师表) ( 3)朝搴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屈原离骚) ( 4)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答案: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一段话断句。( 4分) 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

10、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2分)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4分) 答案:( 1)或谓: “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 /则与民由之不得志 /则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 4分,每错两处扣 1分,扣完为止。 “/”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2) 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 2分, “奚 ” “句子大意 ”

11、各 1分。) 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4分, “因 ”1 分, “赂以一名都 ”介词结构后置 1分, “亡地于秦、取偿于齐 ”1 分,句子大意 1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 楚,说楚王曰: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 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 “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对曰: “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

12、矣! ”王曰: “有说乎? ”对曰: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 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 “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宋遗借宋 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

13、而攻秦。陈轸曰: “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楚王不听, 使屈 亍匾喾 故赫禄髦 br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 傲泻睢 传 七十余人,遂取 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 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14、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小题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 到来,招致。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是之谓大丈夫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小题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 “远见卓识 ”

15、与楚王 “利令智昏 ”的一组是 ( 3分)( )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 br【小题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16、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 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 “印象西湖 ”。 B “东北小品火起来了! ”当全面了解赵本山

17、、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C 2010年 8月 7日夜 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被埋,给群众生 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D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答案: A 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今年二月,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 “ 犀利哥 ”的照片风靡网络, “犀利哥 ”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

18、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 ”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D来到学校住宿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到了上晚自习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3月 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 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世界上生产维生素 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

19、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 “辉瑞 ”和 “罗氏 ”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昨天,的士司机张权遭到了 3名男子的殴打。事后,虽有警方到场 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事件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A度过 沿用 处治 B渡过 采用 处置 C度过采用处治 D渡过 沿用 处置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 A炽热 整饬 不啻叱咤风云 B富庶 夙愿 塑造 追根溯源 C小憩 迄今 亲戚同仇敌忾 D撩拨 望潦水一目了然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如何可能? 陶 武 百余年来,儒

20、学可以说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也引发了有关儒学发展的两种对 立观点,即 “儒学终结论 ”和 “儒学发展论 ”。就 “终结论 ”而言,有学者认为,儒学是历史的存在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趋于终结。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现代新儒学也许会将有某些成就。然而,儒学毕竟是属于中世纪的学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的超越,也已经随着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理论体系的完善与稳定而趋于终结 ”。他们由此认为,虽然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也不应离开儒学传统,但绝不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或开新,而是需要 “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各种学说(中国的、外国的、古 代

21、的、现代的)的优秀成分吸收消化,进行综合创造 ”。由此可见,在他们看来,现代新儒学所追求的儒学发展已经终结,所谓“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也因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机制而最终要被一种新的传统、一种全新的学说 “ 和合学 ”所取代。 “和合学 ”以其所具有的理论思维架构和所要实现的人类和合的终极目标确实让学术界耳目一新,但是否就因此而 “取代 ”儒学,还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新儒学果真会因为对儒学之 “超越 ”与体系之 “完善 ”而终结吗 如此判断未必符合儒学发展的真实轨迹,因为儒学不正是在为 “和合学 ”提供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过程中而得到 新生和发展吗 也有学者从核心范畴、思维方式和时代鸿沟等三个层面

22、证明儒学已经 “终结 ”了,而这 种 “终结 ”根源于儒学在一个世纪内所遭受的两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新文化运动,虽对儒学冲击最为剧烈,但实际上效果最小。而真正给儒学以毁灭性的第二次打击则是来自传统哲学内部的儒学皈依者,其中 “最能体现第二打击的,是杜维明(仅是例证)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挖掘 ”,杜维明被认为是 “通过 挖掘 埋葬儒学意义的典型 ”。这里我们撇开儒学是否真因 “挖掘 ”而 “埋葬 ”不论,单就其以认定传统儒学与现代汉语之不可通约为理据而宣判 “儒学终结 ”,难免有 武断和误判之嫌。 与 “儒学终结论 ”相反,多数学者对儒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新世纪里儒学只要能找准立

23、足点和生长点仍然会取得不断发展。而正是这种在新境遇中找到新定位的儒学显示了其新的理论生长点和融入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切入点。这是因为 “儒学摆脱了这种状况(即儒学被凝固为国家意识形态,并被君主专制异化 引者注),可以其所固有的伦理道德思想特质,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的传统精神或基本内涵来表现功能、求得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 “古老而常新的儒学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还会有所作为, 它仍然有 自己关照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它还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同样也会因贡献出智慧而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在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中,使中国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中寻回自家精神,贞定自己,同样促使儒学与时俱进,以全新的面貌

24、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 ”。学者们上述对儒学发展的积极态度有无事实根据呢 究实而论,没有人能够否认儒学中蕴含着可供今天乃至未来社会借鉴的宝贵资源,当然,如何找准 “立足点 ”、 “生长点 ”和 “切入点 ”,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儒学终结论 ”和 “儒学发展论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聚讼不已;就 “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论说而言, 显然属于后者。孰是孰非 相比较而言,我更偏向于 “儒学发展论 ”。儒学不会终结,也不该终结,它理应也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偕行,生生不已。 (孔子研究 2008年第 06期) 【小题 1】下列关于 “儒学 ”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 ) A儒学自古以来经历了

25、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 B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人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 C杜维明是来自传统哲学内部的儒学皈依者。 D作者并不赞同儒学因 “挖掘 ”而 “埋葬 ”的观点。 E “儒学终结论 ”和 “儒学发展论 ”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小题 2】下列 有关 “和合学 ”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和合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类的和合。 B作者认为和合学的理论思维架构能让学术界耳目一新。 C作者认为和合学有可能取代儒学。 D儒学为和合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小题 3】儒学终结论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儒学已经 “终结 ”的?( 4分) 【小题 4】作者说: “儒学不会终结

26、,也不该终结。 ”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C 【小题 3】( 1)儒学是历史的存在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趋于终结;( 2分)( 2)从核心范畴 、思维方式和时代鸿沟等三个层面证明儒学已经 “终结 ”了。( 2分) 【小题 4】( 1)在新世纪里儒学能找准立足点和生长点,仍然会不断发展;( 2)儒学中蕴含着可供今天乃至未来社会借鉴的宝贵资源; 儒学仍然有自己关照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它还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 4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

27、下午 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 ” 今天上午 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 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 5时灵堂 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 “1992年在 中国丝绸之路 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

28、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 学精神和态度上。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 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

29、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 “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 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 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正是夫子自道! ”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

30、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国际关系学院 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 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07级本科生李 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 “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

31、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 (有删改) 【小题 1】文中说: “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小题 2】这篇通讯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分) 【小题 3】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请联系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或提携后进,泽被后学);二是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四是他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1点 1分) 【小题 2】开头的景物描写一

32、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 3分);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 2分) 【小题 3】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2分)联系文本 “求真 ”“有良知 ”的例子,结合现实分析说明。( 4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7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 1)本诗的题目为 “题春晚 ”,请分析诗

33、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3分) (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 “静而不寂 ”?( 4分) 答案 : 首句 “花落 ”写暮春之晚( 1分), “昏鸦数点 ”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 1分)。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1分)。 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并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 “花 ”在 “落 ”( 1分), “鸦 ”在“飞 ”( 1分), “人 ”在 “归 ”( 1分),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 1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6分) “ 香港之子 ”黄福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他,强震发生以后本可幸免于难,但在得知 3名孩子和 3名老师被困后,立刻折

34、返现场去搜救,余震降临,不幸罹难。 卖艺老人刘玉池,在深圳街头卖艺为生的他来到募捐点把卖艺所得捐了出来, “不够啊,才 50多元 ” 老人哽咽着说。有人感动地塞给他 400元,老人把这 400元又捐了出去。 杭州 56岁的残疾老人,至今不公开名字的他,由于中风失去了工作能力,但他向玉树捐出自家总共 16万存款的 10万,这是目前杭州向震区个人捐款中最大的一笔。 ( 1)若以此三则材料作为新闻素材写成一篇时评,请你为该时评拟一题目,不超过 15字。( 3分) ( 2)请写出你对这三件事实的观感。(至少运用 1 种修辞方法,不超过 60 字)( 3分) 答案:( 1)小人 物有大情怀 大灾有大爱,凡人有不凡(抓住 “人物小、情爱 ”大立题) ( 2)例句 1(分说):正是他,以博大的爱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以微薄的力付出了自己真诚的心意;正是他,以无私的心的彰显了公民的责任。 例句 2(合说):他们是人,是爱心饱满的人;他们是小人物,是和我们一样拥有一颗平凡而博爱之心的小人物;他们是先生,是在慈善志愿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我们的先生! (修辞 1分,抓住关键评说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