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235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鞍山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 其他 把第 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 (5分 ) (2) 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 (5分 ) 答案:( 1)此前(或 “先前 ”或 “这以前 ”),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由士兵肩挑背负送达京师,士兵把这种繁杂的劳役当成灾祸。 ( 2)饶州出产金子,曾有令禁止商人私下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共 6分) ( 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

2、2)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郦道元三峡) (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 6)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答案:( 1)此中有真意 ( 2)妇姑荷箪食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6)虽九死其犹未悔 选择 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北京晨报记者在 “五一 ”小长假期间走访众多楼盘发现,昔日喧嚣的售楼处变得门可罗雀,在部分商品房售楼处更是出现了

3、销售人员数量超过看房者的现象。 B今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二个高考,从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遵循以 “平稳过渡 ”为原则,将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C选考内容中探究类的题,对于一些考生会觉得头疼,对此考生要注意审题训练,把握题的要求,一些信息,往往题干中会有暗示,因此,要注意表 达的训练,要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免出现会说但说不出来。 D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律诗和词)是一个有着严密体系的语言艺术系统,它涉及语言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才能真切了解古典诗词写作的难度和要求,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掌握中

4、国古典诗词。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要学会大而化之,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 B从善如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C 1916年 11月 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他为共和而生,亦为共和而死,遭天妒而短寿,虽然令人惋惜,然而他拯救新兴共和于危殆,终造伟业,史册长载,已是无憾了。 D鞍山一中凭借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每年被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录取的学生人

5、数在我省一直居于前列,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 成文后各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 袁济喜 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谈到 “境界 ”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 生则不可夺

6、志,死则不可夺名。 ”这里所说的 “格 ”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易传上提出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没有心灵火光的照 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 “境 ”,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

7、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 “胸次 ”、 “胸怀 ”、 “怀抱 ”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器度,肯定 是做不成大学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 “雅人深致 ”的时代,所谓 “雅人深致 ”,是指

8、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弟血统。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同是 “竹林七贤 ”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 “俗物 ”,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儒家 “与天地参 ”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

9、望自己能在 “浴沂舞雩 ”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 “浴沂舞雩 ”与庄子的 “逍遥游 ”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 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

10、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 、又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与禅宗的思想颇为相似。因而苏轼的人格相对于老庄与魏晋间的阮籍、嵇康来说,外表似乎没有他们那么高远超离,而从内在意义来说,却是更为超脱,独立性也更强了,并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人生境界论,对于现代人生境界论影响很大, “五四 ”时的许多新派作家对此都予以关注

11、,比如语丝派的林语堂专门写过一 本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没有 “哲学 ”一词,它的研究更多是指一种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古代的 “哲学 ”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它的人文内涵更深,境界更远,它的最高指向是诗化人生。 【小题 1】下列有关 “境界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境界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B人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 “境 ”,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 直接相关。 D古来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

12、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举 “竹林七贤 ”中王戎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B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C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能力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 D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3、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 “乐之者 ”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B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也可以相通。 C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 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 D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无 【小题

14、 2】无 【小题 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禺传(节选) 田本相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 “作为纪念 ”,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 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

15、葱绿的嫩芽 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 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 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 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 “魔鬼 ”,把一些人看成

16、是 “不幸者 ”,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 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 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 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

17、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 雷雨 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 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 “原始的情绪 ”、 “蛮性的遗留 ”、 “神秘的吸引

18、”,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 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 “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 “野蛮的情绪 ”、 “原始的情绪 ”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 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帮助 “外界 ”揭开蒙在曹

19、禺及雷雨上的神秘面纱。 B曹禺愤怒一些 “魔鬼 ”,同情一些 “不幸者 ”,这些情绪推动他要发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 C雷雨 序道出雷雨创作的关键,那就是曹禺天才般地感受到创作的精髓和创作的规律。 D在戏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上,他较之他的前辈和同代剧作家都要高明得高。 E.繁漪这个形象深厚丰满,性格特异,故作 者说 “像繁漪这样的典型,应当是属于曹禺的 ”。 【小题 2】作者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有哪些?( 5分) 【小题 3】曹禺创作文学名著雷雨历经大约 5年 “痛苦折磨 ”,一经发表,震惊国人。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曹禺这段时间的情感历程。( 6分) 【小题 4】曹

20、禺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此什么 ”,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是创作前有明显的目的性,思想主题鲜明,如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8分 )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自己的生活。包括看戏,演戏,改编戏,导演戏等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以及他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和创作经验。( 3 分) 思考他人的生活。包括观察、思考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他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2分) 【小题 3】 19 岁前,演话剧,改编戏,导演戏,无法排遣内心的 “干亢燠闷 ”。 大约

21、19 岁,突萌 “我要写戏 ”的念头,引发情感喷流。 19 岁 23 岁,愤怒,同情,痛心,惨痛,促成曹禺创作高峰的出现。( 6分) 【小题 4】 喜欢第一种。理由: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自然天成,不饰雕琢,随感情而作,不讲究为了什么,目的是书写胸中之块垒,这种创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激情澎湃的作家。如郭沫若创作的女神等。这样的作品表面看,创作前无目的,而实际创作的作品也往往有强烈的主题倾向性。 喜欢第二种,理由: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很多作家在创作前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与主题意识,希望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或揭露现实,通过一定的主题倾向性来干预生活。( 8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22、3】无 【小题 4】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偷 父 刘 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 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 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 “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 一个人从床底下 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

23、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 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 “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 但他那副 “久经沙场 ”、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 ”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 “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 是怎么个处境吗? ”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

24、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 ”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 “饿吧? ”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 “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 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 “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问他: “为什么? ”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 “我爸

25、在床底下呢 ”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 “我要 我要我爸 求您了! ”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 ,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 “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

26、,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 简单地 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 ”。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

27、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 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 “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 “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前文

28、写 “我 ”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 “父 ”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 “我 ”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 “我 ”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 【小题 2】为什么 “我 ”“听到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 ”,但了解到少年偷画像的原委之后 “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说, “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

29、: 孩子,你 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2】 “也就是鼻子酸了酸 ”,是因为我对少年很同情,但社会上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 ”见怪不怪了。 “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是因为 “我 ”对偷 “父 ”的少年非常理解和爱怜,被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小题 3】 他对父亲有难以割舍的爱,令人敬佩; 他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值得同情; 他混在窃贼之中,需要教育和救治; 他对社会冷漠,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感染。(一点 1分, 4分) 【小题 4】 A合情

30、合理。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 “我 ”的性格特征; 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 B不合实际。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 “我 ”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 “我 ”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 经常光顾。 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消失之后 “我 ”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 “马后炮 ”之嫌。 从主题上来说, “我 ”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1、3】无 【小题 4】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 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

32、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 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 “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王旦言: “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 “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 ”旦曰

33、: “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 注 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 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 【注 :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俭:歉收 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治:治理得好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存:看望,问候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34、 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 C起初,凌策刚刚 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

35、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 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36、。( 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 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 花朵开尽。 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1 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

37、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 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 1分,分析给 1分) 语言表达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 种种化身。 。 。如杜甫月夜诗: “今夜 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 ”,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后

38、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 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正确排序为: 答案: 请概括下图寓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20字( 4分)答案:( 1)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 2)宏观调控房价,求和谐;大庇天下寒士,得欢颜。 为购买一台电脑,杨晓白曾向黄小仁借款 4879元, 2010年 5月 8日还款2000元,仍欠 2879元,约定一年还清。请你为杨晓白拟写一份欠条。 要求:人民币数额必须是汉字大写,欠条格式要规范化。( 6分) 答案:答案:示例: 欠 条 今欠黄小仁人民币贰

39、仟捌佰柒拾玖元整,此款应在 2011年 5月 8日前归还,逾期不归还按日加收欠款总额的 *%作为违约金。 欠款人:杨晓白 (手印) 欠款时间: 2010年 5月 8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售票员为女乘客穿鞋,她被称为 “北京最让人感动的公交售票员 ”。该段视频拍于 3月 20日上午 8点多。视频中,一名表情木讷(精神可能有问题)的女乘客坐在公交车车厢铰接处,双脚赤裸地放在铰接盘上,一双运动鞋放在一旁。周边是乘客诧异的眼神和表情,当报站器响起海淀黄庄车站时,一名乘务员走到乘客身边 ,俯身帮她穿上鞋子并系好鞋带

40、。这一幕被网友抓拍并上传到网上, 3天时间获得 25万多次浏览,并被网站置于首页。视频中的售票员叫高辉,车队领导表示,乘客对于高辉的表扬已不是第一次。高辉说,每天她都能遇到从西站下火车的人,她觉得这些初来北京的陌生人很艰难,所以她会热心帮助他们。对于 “售票员为乘客穿鞋 ”视频,有44%的人表示 “应向这些敬业善良的售票员同志致敬 ”, 13% 的人表示帮助乘客本应该是售票员分内的事, 7%的人表示 “其实不必这样大肆表彰,这种抓拍视频的真实性被质疑也是常事 ”, 36%的人表示 “售票员要是都这样热 心就好了,每个人都伸出一双援手,世界会更美好 ”。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