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加大开发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B研究将二氧化碳深埋海底的技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大力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D减少我国的煤炭开采,加大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煤炭 答案: A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g) 2NO(g)+ O2(g),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生成 n mol O2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生成 n mol O2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容器内
2、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 B C D 答案: C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 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 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时, N的浓度是 M浓度的 2倍 答案: D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鸡蛋壳在醋酸中溶解: CO32-+ 2CH3COOH 2CH3COO- + CO2+ H2O B Na2CO3溶液使酚酞变红: CO32-+H2O HCO3- + OH- C向 Ba(OH)2溶液中加
3、入稀 H2SO4溶液: Ba2+ + SO42- BaSO4 D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 CO32-+2H+ H2O + CO2 答案: B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 11.2 L氯气与足量钠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 17g氨气中含氢原子数为 3NA C标准状况下电解水,阴极生成 11.2L气体,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2NA D 1L 1mol L-1的 Na2CO3溶液中含有 NA个 CO 答案: B 如下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常温下,将 pH 13的 NaOH溶液与 pH 2的 HCl溶液按 1
4、 9的体积比混合,设混合溶液的总体积为二者相加,则所得混合液的 pH值是 A 11 B 15 C 12 D 7.5 答案: A 正确答案: A C(OH)=(0.1mol/L1L-0.01mol/L9L)10L=0.001mol/L,c(H )=10-14 mol/L /0.001 mol/L =10-11mol/L;pH=-lg10-11=11 常见的铅蓄电池的电极材料为 PbO2和 Pb,电解液为 30的稀硫酸溶液,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 PbO2 + Pb + 2H2SO4 2PbSO4 + 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bO2为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C放电时正极发
5、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电解液的 pH值逐渐增大 答案: D 正确答案: D A、 PbO2为电池的正极,得电子; B. 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C. 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正确,放电时消耗 H 。 已知反应 2CO(g) 2C(s) + O2(g)的 H 0, S 0,设 H和 S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 D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气 B硫酸钠 C乙醇 D二氧化硫 答案: B 下列条件中可以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钾 C加入少量固体氯化
6、钠 D滴加少量浓盐酸 答案: A 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仍能得到该物质的是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钠 D高锰酸钾 答案: C 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Fe-3e- Fe3+ B发生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为: Fe +H+ Fe2+ + H2 C钢铁设备上连接铜块可以防止腐蚀 D在南方沿海地区,钢铁更容易被腐蚀 答案: D 下列条件中不可以加快 2H2O2(aq) 2H2O(l)+O2(g)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 H2O2的浓度 B加入 MnO2作催化剂 C升高反应温度 D增大压强 答案: D 在含有下列各离子组的溶液中,能大量
7、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Na+、 Cu2+、 Cl-、 SO42 B Ba2+、 K+、 OH-、 NO3 C K+、 Ca2+ 、 NH4 、 CO32 D H+、 Ca2+、 Cl-、 HCO3 答案: B 实验题 ( 9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已知烧碱中杂质不与酸反应,试根据要求填空: ( 1)配置待测液:称取 5.0g烧碱样品,配成 250mL待测溶液; ( 2)滴定:用 0.2000 mol L-1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溶液,下面的操作错误的有 。 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用待测烧碱溶液润洗锥形瓶; 两个同学合作,一人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另一人摇动锥形瓶; 滴定
8、过程中,操作者的眼睛始终注视酸式滴定管液面的变化。 ( 3)根据下表数据计算: 待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结果保留 4位有效数字); 烧碱的纯度: 。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 (mL) 标准盐酸体积( mL) 滴定前读数( mL) 滴定后读 数( 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5 第二次 10.00 4.00 24.05 答案:( 9分)( 2) ( 3) 0.4000 mol L-1 80 (每空 3分) (不带单位 ,本次改卷不扣分 ,但教学中应严格要求 ) ( 14分) Br2和 Fe3+ 的水溶液浓度较小时均呈现黄色,二者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
9、探究实验来比较二者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操作:向足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 1)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 Br2 Fe3+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 Fe3+ Br2 ,则使溶液呈黄色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 2)通过进一步实验可以检验甲和乙的结论谁对谁错,下列是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和预测: 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NaOH溶液 若生成红褐色沉淀,则甲正确 2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淀粉 KI溶液 若溶液变蓝色,则乙正确 3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苯溶液,振荡后静置 若上层溶液呈橙红色
10、,则 正确 方案 1是否合理 (填 “是 ”或 “否 ”)。 方案 2中,由于存在反应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所以预测结论不正确。 请另外设计一个合理方案,证明已经发生反应。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答案:( 14分)( 1) Br2 + 2Fe2+ 2Br-+ 2Fe3+( 2分); Br2( 2分)。 ( 2)乙( 2分) 否( 2分) 2Fe3+ + 2I- I2 + 2Fe2+ ( 2分) 请另外设计一个合理方案,证明已经发生反应。(以下每空 2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黄色溶液,滴入几滴 KSCN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已经发生反应 (注:其他合
11、理答案:也给分) 填空题 ( 6分)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Na (NH4)2SO4 NaHCO3 答案:( 6分)( 1) CH3COO-+H2O CH3COOH+OH- NH4 +H2ONH3 H2O+H+ HCO3-+H2O H2CO3+OH-(以上每空 2分) ( 6分)( 1)已知天然气和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 + H2O(g) CO(g)+ 3H2(g) H +206.4kJ mol-1,则制得 56g CO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kJ; ( 2) CO可继续与水蒸气反应: CO(g)+H2O(g) CO2(g)+H2(g) H -41.0kJmol
12、-1 ,若将 1mol CH4与足量水蒸气充分反应得到 1molCO2,该反应的焓变 H kJ mol-1。 答案:( 6分)( 1) 412.8( 3分); ( 2) +165.4 ( 3分) ( 8分)下图表示一个电解 池,电解液 是足量的饱和 NaCl溶液, X、 Y都是石墨电极,实验开始前,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 1) X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在 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 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若在 X电极处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224mL,则 Y电极处生成物的质量为 g 。 答案: ( 12分)在 80 时,将 0.40 mol的 N2O4气体充入
13、 1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O4 2NO2( H 0),每隔一段时间对容器内的物质进行测定,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 s) 0 20 40 60 80 100 n( N2O-4)( mol) 0.40 a 0.20 c d e n( NO2)( mol) 0.00 0.24 b 0.52 0.60 0.60 ( 1)在 20s 40s 之间,用 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2)在 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3)要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 增大 N2O4的起始浓度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 NO2 使用高效催化剂 升高温度 ( 4)反应进行至 100s后若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 (填 “变浅 ”、 “变深 ”或“不变 ”)。 ( 5)反应进行至 100s后若向容器中再充入 0.40 mol的 N2O4气体,则达到新平衡后 N2O4的转化率将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答案:( 12分)( 1) 0.004 mol L-1 s-1( 3分) ( 2) K 3.6 mol L-1( 3分) ( 3) ( 2分) ( 4)变浅( 2分) ( 5)减小( 2分) (不带单位 ,本次改卷不扣分 ,但教学中应严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