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05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 5.1从黑火药到酸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 SO2含量不得超过 0.02mg/L。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 SO2排放量的是: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提高热能利用率 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 在已被酸雨侵害的土壤中洒石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然气中 S的含量很低,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 SO2被吸收生成硫酸盐,可以减少 SO2的排放;同样选项 也可以减少;在已被酸雨侵害的土壤中洒石灰的目的是治理土壤,而不是减少 SO2的排放,不正确,答案:选 D。

2、考点:考查 SO2的危害及预防等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列变化中,有一个能证明硫酸中的 S具有氧化性,该变化是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与 C反应 C与 Zn反应生成 H2 D与 NaCl反应生成 HCl 答案: B 试题分析: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才能表现出氧化性。 A中说明硫酸具有酸性; B中生成物中有 CO2和 SO2生成,说明浓硫酸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即表现出硫酸的氧化性, B正确; C说明硫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但氧化性是 H表现出的; D说明硫酸的酸性和难挥发性,答案:选 B。

3、 考点:考查硫酸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变化中,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 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 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D都只能说明硫酸显酸性; C也能说明硫酸显酸性,另外还说明硫酸是难挥发性酸。磷酸是中强酸,而硫酸能制取磷酸,这说明硫酸是强酸,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硫酸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能力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酸性和强酸是两个

4、本同的概念,这样才能准确得出正确的答案:。 下列关于 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B浓硫酸和 Al在加热条件下也可起反应 C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 D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稀硫酸中的氢原子化合价是 1价,具有弱氧化性, A不正确;钝化在常温下发生,加热时浓硫酸和 Al也可起反应, B正确。同样选项 C和 D也是正确的,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关键是准确记住硫酸的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露。为了不污

5、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露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C将氧化钡撒在 泄露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露的浓硫酸掩埋 答案: B 试题分析: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且用水冲洗,容易造成水源的污染,A不正确;浓硫酸是强酸,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B正确; C中钡是重金属,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不正确; D 中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 点评:本题通过浓硫酸意外泄露的处理,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检验 SO2中

6、是否含有 CO2,应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 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SO2和 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不能直接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检验, A不正确。又因为 SO2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 CO2, B不正确; C只能检验 SO2,不正确;由于 SO2还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褪色,所以首先通过溴水除去 SO2,最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即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 SO2和 CO2的鉴别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试题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找准二者

7、性质的差异,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 氯气 二氧化硫 活性炭 过氧化钠 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作漂白剂; SO2溶于水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以漂白;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作漂白剂;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作漂白剂,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题基础性强,不难得分。 将 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 SO2的漂白性 B

8、 SO2的还原性 C SO2溶于水显酸性 D SO2的氧化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SO2具有漂泊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答案:选 A。 考点:排除 SO2的漂泊性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该题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SO2通入已使酚酞显红色的某溶 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 SO2的漂白性 B SO2的还原性 C SO2溶于水显酸性 D SO2的氧化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SO2 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酸性。酸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答案:选 C。 考点:考查 SO2、亚硫酸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

9、是理解 SO2的漂泊性范围, SO2虽然具有漂泊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SO2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 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无氧化性、有还原性、无酸性 D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有酸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SO2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酸性。由于亚硫酸中 S元素的化合价是 4 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还有还原性,答案:选 B。 考点:考查 SO2、亚硫酸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属于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学生不难得分。 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 B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多 C汽车排出

10、的大量尾气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下列物质不属于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答案: C 试题分析: CO2不是大气污染物,不属于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报道的,其余选项都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的有关判断 点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

11、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该题难度不大,不难得分。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铝质的容器可以盛装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D浓硫酸和 Na2SO3反应制取 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 A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B错误;浓硫酸和铜片加热生成硫酸铜、SO2和水,硫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C正确;浓硫酸和 Na2SO3反应制取 SO2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硫酸表现出的是酸性,而不是强氧化性, D不正

12、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浓硫酸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围绕浓硫酸的性质,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该题属于基础性较强的试题,难度不大。 填空题 硫俗称 ,是一种 粉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硫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反应,例 Fe + S 。应用:汞洒落在地面,一 般会用硫粉来处理,原理是 。 答案:硫磺;淡黄色; SO2; S O2 SO2; FeS; Hg S HgS。 试题分析:硫俗称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 O2 SO2;硫也能和金属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例如 Fe S Fe

13、S;由于金属 Hg能和 S反应生成 HgS,所以汞洒落在地面,一般会用硫粉来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g S HgS。 考点:考查硫的性质、实验安全事故处理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了解掌握程度。 硫的氧化物( SO2和 SO3)和大气污染 1)主要来源:煤炭燃烧、火山喷发等。 2)主要危害:产生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3)减少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a改善燃煤质量。降低煤的含硫量和含灰量。 b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向煤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减少产物中 SO2的含量,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c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

14、反应,生成CO和 H2;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d开发洁净能源 答案:酸雨; SO2 H2O H2SO3; 2H2SO3 O2 2H2SO4; 2SO2 2CaOO2 2CaSO4; 2SO2 2CaCO3 O2 2CaSO4 CO2; C H2O H2 CO 试题分析: SO2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生成硫酸,从而形成酸雨;由于碳酸钙或氧化钙钠吸收 SO2,从而可以防止大气污染,减少酸雨的形成。 考点:考查 SO2的性质、危害和酸雨的防制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污染的责任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

15、化硫 1)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 1)把盛有 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 。 SO2 溶于水。 ( 2)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_溶液呈 性。 ( 3)滴入 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 。 【思考】分别从化合价的角度,作为酸性氧化物的角度,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 _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_。 (2)SO2与 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_。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 :_ _ _, _。 (3)SO2与 O2的反应 二氧化硫表现 _性 ,反应方程式为_。 【思

16、考】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鉴别 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鉴别。 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 (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SO2可与 CaO等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 + CaO 。 2) SO2既有 性,又有 性,但 相对较强。 SO2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表现出 SO2的 性; SO2可以和氧气反应: SO2 + O2 。体现出 SO2的 性。 在 反应 2H2S + SO2 =

17、 3S + 2H2O 中表现了 SO2的 性。 3) SO2有 性,能使 褪色。 工业上常用 SO2来漂白 。 SO2 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相不相同? 。 SO2 的漂白作用稳不稳定? 。而次氯酸的漂白过程是发生了 反应,其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思考】常见具有漂白剂有那些?原理有何区别? 答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 1)把盛有 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 上升 。 SO2 易 溶于水。 ( 2)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试纸显红色 二氧化硫的水 溶液呈 酸性。 ( 3)滴入 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滴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显红

18、色 。 二氧化硫检验漂泊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不稳定的,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1) SO2 H2O H2SO3; ( 2) SO2 2NaOH Na2SO3 H2O; CO2 2NaOH Na2CO3 H2O; SiO2 2NaOH Na2SiO3 H2O ( 3)还原性; 2SO2 O2 2SO3; SO2 H2O H2SO3; 2H2SO3 O2 2H2SO4; ( 4) SO2 CaO CaSO3。 2)氧化性、还原性、还原性、还原性、还原性、氧化性 3)漂泊性;品红溶液;有色纸浆和草帽等;本相同;不稳定;氧化还原反应 1.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

19、无色物质。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 SO2与水反应生成的 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 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 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 漂白作用的不是 Cl2,而是 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 ,或与 CO2 反应生成 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

20、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 :2H2O2 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 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 4NaOH+O2。因此 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 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 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 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试题分析: SO2

21、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由于 SO2中 S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 SO2既有氧化性还有还原性。另外 SO2还具有漂泊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 SO2的漂白是 不稳定的,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考点:考查 SO2的性质、用途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 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现有雨水样品 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

22、 ph,所得数据如下: 测试时间 0 1 2 3 4 雨水的 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雨水样品的 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填序号) 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烟囱造高 燃料脱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 A、 B、 C、 D、 (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 SO2浓度。在20世纪的 60年代 70年代的 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上午 SO2增加了 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降低了 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

23、这种方法是否 可取?。 答案:( 1) 2H2SO3 O2 2H2SO4;( 2) C ( 3)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SO2的排放总量。虽然这种做法减少了本地的 SO2在地表空气中的含量,但这只是将 SO2污染转嫁到其他地区的结果,因此是不可取的。 试题分析:( 1)酸雨放置时 pH变化,其原因是雨水中的 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强酸硫酸所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3 O2 2H2SO4。 (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煤等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和石油产品燃烧后产生的 SO2造成的,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硫 煤的使用,燃料脱硫可以减少 SO2的排放量,这些措施都是可以的。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只能是减少 SO2的生成量或排放量。因此,把烟囱造高或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不可能减少 SO2 的排放量的,答案:选 C。 ( 3)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SO2的排放总量。虽然这种做法减少了本地的 SO2在地表空气中的含量,但这只是将 SO2污染转嫁到其他地区的结果,因此是不可取的。 考点:考查酸雨的形成、防止以及环境保护等 点评:接触和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是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如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物的处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等,都应引起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