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 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其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太史公书 B白氏长庆集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答案: B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答案: D 哥白尼学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
2、为一场 “革命 ”。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答案: A 陈旭麓先生说: “人们多注意 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 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答案: D 古代中国曾有 “千年田地八
3、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答案: B 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A唐朝关中地区 B宋朝苏湖地区 C明朝江南地区 D清初广东地区 答案: C 农政全书记载 “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 ”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答案: B 史载卫国大商人子贡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说
4、明 A春秋时期私商实力强大 B春秋时期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 C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 D战国时期白银普遍流通 答案: A 在古代,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最初 “居民止五六十家,因丝绸之利日扩,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现象应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答案: D 新唐书 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唐朝时 禁止城市商业 B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 C “市易务 ”是市场管理的主
5、体 D市场管理由中央直接控制 答案: B 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 90%、有时甚至高达 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答案: D 新唐书 食货志记载: “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此记载反 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答案: A 图是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 “千
6、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绘画特点是 A注重浪漫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意境 答案: B 伏尔泰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 “永恒的规律 ”是指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D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 A强调 “大一统 ” B主张顺应自然 C推崇法的作用 D相信天人感应 答案: B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
7、,苏格拉底也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答案: A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
8、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 A 霍克海默 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 理论 或 观点 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答案: C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 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D阅读
9、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答案: B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 19世纪 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答案: B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浪漫主义美术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 “理性
10、王国 ”的失望情绪 C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D格尔尼卡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 答案: C 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答案: A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可能发生在 A古代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
11、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 D楷书步入盛世是在盛唐 答案: A 综合题 “中体西用 ”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 张之洞劝学篇
12、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 “中体西用 ”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 “本 ”或 “体 ”而不愿加以改变的 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 “中体西用 ”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 ”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 “中体西用 ”模式下的 “中体 ”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 另一方面, “中体 ”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 “西用 ”之后,并没有实现 “中体 ”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 从 “多元一体 ”文化发展模式角
13、度评析 “中体西用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 “中体西用 ”思想的直接目的。(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 “中学为内学 ”的主张。( 6分) (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 “中体西用 ”思想的?( 6分) (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 “中体西用 ”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分)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3分) (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 3分)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3分) (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
14、)的角度;( 3 分) 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 3分) (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答对两点即得 4分) ( 31分)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及小岗村名 闻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
15、地从这里别离家乡: “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 “中国第一状元县 ”休宁县志载: “明代徽州 56万人口,书院多达 54所。中国总计 800多位状元中 19位产生于休宁。 ”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一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材料二 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 为 “程朱阙里 ”。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 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
16、、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 “贞女烈妇 ”、 “孝子贤孙 ”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 摘编自徽学研究 材料三 小岗村的传奇人物严俊昌这样口述自己经历的那段历史: “从 1959年,我们这里就有饿 死人的事情了 我再三考虑,究竟小岗走什么路能行 怎么救自己的命 我去找村子里几个灾荒年没有饿死的老头子。 当时有不少人咳得吐血,我也咳血,一咳嗽就吐血。他们讲,都饿得吐血了,要活命,只有分田到户。 ” 当前口述历史方兴未艾,史学界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口述历史是不能用的:人都有一种表演欲,这样说出的话,是很难作为依据的;有
17、很多话不敢说,或因多种原因不愿回忆;时间久了,往往出现记忆性错误。 摘编自口述历史第二辑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分析与 “状元 ”相关的选官制度的优越之处 及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 14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 “经典理论 ”是什么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及其战友进行的 “猛烈批判 ”及其重大价值。( 10分) ( 3)依据材料指出小岗村村民开创的农村经济制度,分析口述历史具有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谈谈你对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的看法。( 7分) 答案:( 1)条件:地理位
18、置优越,毗邻经济发达的苏杭地区;山多地少,受生计所迫。(学生如答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人们的吃苦耐劳,勤 俭、谦让、诚信的优良品质(即徽骆驼精神)等相关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4分) 优越之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分) 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意思相近即可, 6分) ( 2)经典理论: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新安理学)。( 1分) 双重影响:宋明理学对形成徽州文化中坚贞不屈的内涵,孕育众多的民族志士及国家有用之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学推崇的纲常名教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许多 不良后果。(不必拘泥于字句表达,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分) 猛烈批判:胡适及其战友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等旧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 2分) 重大价值: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 ( 3)制度:家庭承包责任制。( 2分) 优势:表述具体、生动;当事人叙述,具有较高真实性。( 2分) 局限性:主观色彩浓厚;受生活环境的制约;记忆错误导致不实。( 2分) 局限性的克服:利用文献、 实物等资料加以考证。(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