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32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其中“中国近代化第一人 ”、 “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评价,适用于李鸿章对下列哪件事所起的历史作用: A签订马关条约 B镇压太平天国 C签订辛丑条约 D兴办洋务运动 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不法资本家恶意哄抬物价 ,为了平抑物价 ,新中国进行了 A没收官僚资本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 “五反 ”运动 D “银元之战 ”和“米棉之战 ” 答案: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的有 工农武装割据 三民主义 “一国两制 ”构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 “反右倾 ”斗争 D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A 对下列两幅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A这是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重大成就的代表 B “和平之鸟 ”和楚辞集注是中美、中日建交的信物 C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D该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答案: B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

3、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 B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D 目前,重庆的两江新区已获批复,这必将进一步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下列属于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珠海 汕头 上海 厦门 A B C D 答案: B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个, 1997年为 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

4、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有 两弹一星 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 答案: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突飞猛进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A B C D 答案: B 毛泽东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 10月) “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诗中 “一唱雄鸡天下白 ”指的是 A

5、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答案: B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总统府 ” A B C D 答案: D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 “

6、插上一刀 ”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答案: A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加剧 B阶级矛盾激化 C自然灾害严重 D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答案: B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爱国救亡的作用 “戊戌六君子 ”的英雄事迹 D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 D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 “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答案: A 孙中山先生是中

7、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受到世人的敬仰,下列与他生平事迹相符合的是 领导辛亥革命 领导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接受苏联帮助,与中共合作 亲自参加北伐 A B C D 答案: B 重庆是西部一个重要的开放城市。在近代,重庆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D 标语是历史的记录,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标语口号反映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五卅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答案: C 右图是发生在 20世纪 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8、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答案: C 1944年 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 A西安 B昆明 C桂林 D重庆 答案: D 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内容的有 人民解放战争 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抗日战争 A B C D 答案: C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

9、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 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要求 答案: D 简答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 “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使用。 ”后来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土地归苏维埃所国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的规定使得农民感觉田不是自己的,自己没有支配权,因此不安心耕种。 1931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根据地发布文告明确宣布: “农民分得的田地为自己所有,有权转租或买卖、抵押,苏维埃政府不得禁止。 ” 材料二 1937年 2月 10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国国民党五届

10、三中全会、,一方面再次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另一方面向国民党郑重承诺,停止执行武力推翻国民党、没收地主土地等政策。 材料三 从 1960年到文革期间我国实行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规定:土地和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农业的生产经营由生产队成立的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农民必须按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没有任何自主性;对农民的农产品分配基本上按出工的多少衡量,出工多的分配的产品多,反之亦少,与出工的效益没有关系,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请回答: ( 1)根据 材料一,从中共六大到 1931年,中共的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从生产

11、关系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联系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政治形势,指出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承诺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政策的目的。( 4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又是怎样履行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承诺的?( 2分)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分) (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旧体制有何共同之处 ?( 2分)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优越性?(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 2分) 答案: ( 1)土地国有转变为土

12、地归农民所有(私有)( 2分) 原因:土地国有使农民不安心耕种,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2分) 影响:使农民经济上分得土地,摆脱封建剥削,生活得到改善和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积极参军参战,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4 分) ( 2)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了团结国民党抗日,争 取实现国共合作。( 4分) 履行: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分) 影响: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有利于联合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4分) ( 3)共同: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13、公有制)( 2分) 优越性: 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的弊端;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4分) ( 4)启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4年 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

14、,但 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 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他在病重时写下望大陆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争取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一的方针政策: (一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 党对等谈

15、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 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三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摘自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材料四: 跨越海峡两岸的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握手,体现 “合则两利 ”的两次重大事件和各自最主要的影响。( 6分) ( 2)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 2分)说明什么问题?( 2分) ( 3)材料三中,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可以概括出什么方针政策?

16、( 2 分)该方针政策的提出有何意义?( 4 分)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分) ( 4)材料四所示历史性握手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从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什么重要认识?( 2分) 答案: ( 1)重大事件: 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 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3分) ( 2)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 2分)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 所向。( 2分) ( 3)方针政策: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 2分)意义: 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分) ( 4)意义: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促进国家统一的进程,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4分) 认识: “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