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34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到 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有 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目前突出强调了我国农村的民生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我国重视农村民生问题的本质原因是 A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政府具有管理经济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国家性质,题干问的根本原因,而且是政治角度,故排除A,属于经济角度,我国重视农村民生问题的本质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故 B 观点符合题意, C、 D 均不是根本原因,故不选,故答案:

2、应选 B。 考点:国家性质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注意范围,本题的范围是政治生活,这样便可以排除 A,第二步是对比题干选出最适合题议的选项,题干说的是根本原因,这样选出答案:应该不难,本题难度一般。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D物质和运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与题意无关, C、 D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3、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本题难度一般。 2012年高考前后,一些学生及家长用敬神、拜佛的迷信方式,祈祷神灵保佑自己或子女金榜 题名。对于封建迷信,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这是因为 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错误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世界观 迷信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 观点错误,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有世界观,只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人人都有世界观, 观点错误,意识是对

4、物质的反应,所以迷信思想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而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 点评: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 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难度适中。 观点错误,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有世界观,只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人人都有世界观, 观点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所以迷信思想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而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划分唯物主

5、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属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属于唯心主义,故 B 观点符合题意, A、C、 D均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本题难度一般。 下列观点与下边漫画中的人所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

6、闭则花寂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漫画说你若听不见,就没有意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 B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符合题意, D 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点评:本题立足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唯物主义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生一定要注意将其区别开来,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神舟九号 ”载人航天器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

7、、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与回收奠定了基 础。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特点, C观点错误,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但不意味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观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应,也可能是歪曲反应,题干说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与回收奠定了基础,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意识的特点 点评 :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

8、,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 C观点错误,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但不意味着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观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应,也可能是歪曲反应,难度适中。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彩虹总在风雨后 D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所以 A、 B、 C均不是规律,它们属于现象,故排除,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内容,

9、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考生注意将规律与现象区别开来,难度一般。 我们常说,做事情一是要 “尽力 ”,二是要 “量力 ”。这体现了 A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D世界 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A观点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D均与题意无关,题干说的是一是要 “尽力 ”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要 “量力 ”,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故 C观点符合题意,故答

10、案:应选 C。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点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题难度适中。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和有害的是

11、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这告诉我们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必须坚决反对不可知论 总有未曾被认识的事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论, 观点错误,人的认识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有限的,题干说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所以说的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总有未曾被认识的事物,我们要实事求是,故 符合题意,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认识论 点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

12、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 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难度适中。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是 否正确,是因为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

13、的桥梁,所以可以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是否正确,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CD观点均正确但不是原因,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点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如实反映。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难度适中。 2012年 “神九飞天接天宫,蛟龙入海探地府 ”,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进程中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的是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卧薪尝胆 刮目

14、相看、胸有成竹 夸父追日、大禹治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自强不息的精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均是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故 符合题意,嫦娥奔月、刮目相看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故排除 ,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自强不息的精神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 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荀子 天论云: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

15、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 观点错误,运动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和载体,题干说的是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故 符合题意, 观点没体现,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规律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观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和载体,第二步是对比题干选出最适合题意的选项,这样选出答案:应该不难,本题难度一般。 “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

16、怎样的世界。 ”“脑子决定步子。 ”从哲学角度看,这两句话都在强调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 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D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 “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 “脑子决定步子 ”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故C观点符合题意, A、 B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点评:考生注意全面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

17、作用,难度适中。 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 “地气 ”,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真理都是客观的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题干说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 “地气 ”,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说明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D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的理解,

18、考生还要全面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难度适中。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 “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这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影响 D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观点错误,哲学是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但不是决定, C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研

19、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强调的是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故 D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考生注意理解二者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但是我们不能以哲学的作用,否认具体科学的基础性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人人都 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 A观点错误,哲学史对具体科

20、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自然科学,题干问的是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故 B观点符合题意, C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 D观点错误,哲学并不神秘,它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并不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哲学 点评:考生注意将哲学与世界 观、方法论区别开来,本题考生要注意三者的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则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自发而成的,本题难度一般。 针对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问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同伊朗能源合作与伊核问题无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着合理

21、的能源需求。中国同伊朗保持着正常、公开、透明的能源和经贸合作,这与伊核问题没有关系,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应受到影响。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国际关系,题干说有着合理的能源需求,中国同伊朗保持着正常、公开、透明的能源和经贸合作,这与伊核问题没有关系,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应受到影响,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22、策,故 均符合题意, 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 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表明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我国公民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的合法权利,题干说对犯罪

23、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 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说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故 符合题意, 观点没有体现, 观点错误,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剥夺的一些权利,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公民的合法权利 点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但要注意: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 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而且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难度适中。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其中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立法权 B监督权 C言论自由

24、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故 D 观点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 点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注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选举人大代 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此权利,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难度适中。 在我国,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间接选举,差额选举 B间接选举,等额选举 C直接选举,差额选举 D直接选举,等额选举 答案:

25、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选举方式,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差额选举,故 C观点符合题意, A、 B、 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选举方式 点评:四种选举方式的范围:直接选举: 国家事务方面: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社会事务方面,城市居委会选举、农村村委会选举;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等额选举: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难度适中。 “微博 ” 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开创了一对一双向互动的新时代,许多政府部门开通微博,问政于民;大批网友登录微博,反映民意。 “微博问政 ” 降低了民众言论表达的门槛,拓宽

26、了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 形成了官民互动网络新模式,增加了民众直接决策的途径 畅通 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确立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 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丰富了政府接受监督的新形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观点错误, “微博问政 ”属于民众间接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直接, 观点错误,错在确立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人民的地位不是它确立的,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点评: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难度适中。 观点错误, “微博问政 ”属于民众间接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直接, 观点

27、错误,错在确立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人民的地位不是它确立的。 在 “毒胶囊 ”事件发生后,公安部指挥各地警方依法查封非法生产线 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 7700余万粒,逮捕 9人刑拘 45人。这表明我国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行政机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府积极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府,题干说的是公安部指挥各地警方,所以说的是政府部门,故排除 , 观点错误,行政机关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而执政为民的主体是共产党,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政府 点评:在做选择题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28、 主体一致原则,要求题干的主体和题肢的主体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的选项,就可以排除掉。本题考生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的话,很容易出现误选。本题的主体是政府,这样既可选出正确答案:,难度适中。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是我国的执政党和领导核心 B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C不断完善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D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共产党, B观点错误,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题干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29、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它是我国的执政党,故 A观点符合题意, CD均没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共产党 点评:该题考查共产党的内容,考生要重点注意政府职能是由政府实施,其他机关或团体都不是职能的主体,如政协、党的机关(如中共中央、市委、省委等),故共产党也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本题难度一般。 2012年 7月 1日,我省开始试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此前省物价局为此专门举行听证会,并表示听证方案将结合本省实情,未能亲临听证会现场的社会各界人士可以继续通过信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一做法 A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B实现了公民对国家权力的

30、直接行使 C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D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A观点错误,错在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没有扩大, B观点错误,公民是间接行使权力的, C观点符合题意, D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要求是政治生活角度,而它是哲学角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点评:本题考试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的范围是政治生活,这样便可以排除不符合的选项,然后是运用已知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公民的民主权利没有扩大,公民是间接行使权力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难度适中。 近年来,老百姓对人大代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 高,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提案,到代

31、表们的收入、职业、着装等,都通过各种媒体频繁曝光。对人大代表关注度提高是由于 A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 B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 C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民民主, A观点错误,人大代表的权力是法定的,说越来越大错误, D观点也错误,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题干问的是老百姓对人大代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故 B观点符合题意,而 C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人民民主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人大代表的权力是法定的,说越来越大错误,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考生要注意将

32、人大与全国人大区别开来,第二步是对比题干选出最适合题意的选项,这样选出答案:应该不难,本题难度一般。 6月 21日,我国撤销 1959年成立至今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在西沙永兴岛成立地级市三沙市,以加强所辖 “三个群岛 ”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维护我南海的海洋权益。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依法行使 A独立权 B平等权 C管辖权 D自卫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 权国家的权利,设立三沙市体现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行使的是管辖权,故 C观点符合题意, A、 B、 D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主权国家的权利 点评:管辖权,主要是属人管辖和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就是国家

33、有权对所有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而不管其居住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属地管辖,就是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享有完全的和排他性的管辖权。难度适中。 十一世班禅说: “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 ”从班禅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A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宗教,题干说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所以强调的是宗教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即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意不符,没有体现,故答案:

34、应选 A。 考点:宗教 点评:全面把握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题是考查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的任务反映了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题难度一般。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在于 历史上就实行了自治制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观点错误,我国历史上没有实行自治制度,这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一大创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实

35、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故 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 有

36、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 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难度适中。 2012年 2月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这表明 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党和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府和共产党,题干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

37、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属于文化的内容,所以说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 符合题意, 观点正确但是题干没有体现, 观点错误,不是党和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而是政府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故答案:应选。 考点:政府和共产党 点评: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搞清楚共产党与政府的关系,其次是审题,注意本题题干说的是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样既可选出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中 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难度适中。 2012年 2月 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这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38、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依法对国家实施政治领导,发挥总揽全局作用 中国共产党正确履行国家职能,切实对人民负责 政府由中国共产党产生,对党负责,受党监督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共产党, 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观点错误,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共产党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作用,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共产党 点评: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难度适中。 观点错误,

39、注意政府职能是由政府实施,其他机关或团体都不是职能的主体,如政协、党的机关(如中共中央、市委、省委等) ,故共产党也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观点错误,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综合题 材料一:天宫一号( 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 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于 2011年 11月 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和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空间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4分

40、材料二: “神舟九号 ”飞船于 2012年 6月 16日 18时 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载人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十三天,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于 6月 29日上午 10时许返回地面。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 2)结合上述材料,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4分 答案:(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航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 2分) 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履行组

41、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 分)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党和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推动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分 答出两点就可得 4分。 ( 2)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会促使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不断深入。( 2分) 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我国探索外太空的认识推向新 的高度。(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治生活党和政府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点,第( 1)问:政治生活角度,考查我国空

42、间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考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第( 2)问:哲学角度,范畴是认识论,考生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角度作答。 考点:党、政府和认识论的 点评:对于该题的政治生活部分,考生首先要注意分析题型,该题是一道原因类试题,题干涉及到的主体是党 和政府,所以考生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分析其原因;对于哲学试题,考生首先要审清试题,确定考试的哲学范畴,然后联系教材知识,根据材料去选取相关的哲学原理进行回答,对于认识论的原理关键词主要有实践、认识、

43、真理等,考生也要记牢固,本题难度一般。 近来,中国多地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 “PM2 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的热词。国家环保部 2011年 11月 16日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次征求意见稿 ) ,首次明确了 PM2 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收到的各类反馈意见表明,公众普遍赞成将 PM2 5纳入标准。 12月 30日,环境保护部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一标准。 (1)公民积极参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同学甲了解到,一台 PM2 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 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 PM2

44、5的监测还有一定难度。同学乙认为在全国推广 PM2 5的监测,也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 PM2 5的监测工作。 (2)请你站在同学甲或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6分 答 案: (1) 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反映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分 ) 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增强政治参与的能力,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分 ) (2)站在同学甲的立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分 )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PM2

45、 5的监测要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等客观因素,反对唯意志主义。 (3分 ) 或站在同学乙的立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分 ) 尽快在全国推广 PM2 5的监测有很多有利条件,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分 )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角度和唯物论角度,第( 1)问:考查的政治生活知识,角度是公民,考生可以从国家性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等角度作答。第( 2)问:考查哲学生活知识,角度是唯物论,考生如果从甲的角度作答,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

46、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方面作答,如果是站在乙的立场考生可以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等角度作答。 考点:公民角度和唯物论角度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本题考生通过审题,可以确定的角度是政治生活的公民角度和哲学生活的唯物论角度,考生可以根据该

47、知识点的内容作答即 可,难度适中。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某校高一 1班的学生利用暑假围绕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6分 60年来,党 和政府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