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3347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下列哪一主张与该观点不相符合? A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权力 B教会以圣经为最高旨意 C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 D封建君主权力可以支配教权 答案: B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 “他们 ”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

2、 C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 “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 B “存天理,灭人欲 ” C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D “学者须先立志 ” 答案: A 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由此可见,郑板桥 A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 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 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 D赞赏文人画抒情写意 答案: D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 5一前 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3、。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 5一前 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D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答案: D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天赋人权说 答案: A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4、。苏东坡有千古名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诗人徐志摩( 1896-1931)说: “在 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B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 A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

5、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长征取得胜利 D找到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 答案: D 英国金融时报: “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 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 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

6、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答案: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答案: B 他自称是法国社会的 “书记员 ”,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立意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下列与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大卫 科波菲尔 C约翰 克里斯朵夫 D苹果车 答案: A 下列有关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

7、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答案: C 托马斯 潘恩说: “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 治体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议制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 B代议制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 C代议制能够体现每个人的利益 D代议制是一种直接参政议政的组织形式 答案: A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 “ 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 ” 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A颁布 “解负令 ”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

8、发展工商业 答案: C 商鞅变法时规定 “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答案: B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答案: B 从分封

9、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 “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答案: C 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对 “公 ”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答案: B 史学界普遍认为, “宋承唐制 ”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在

10、边疆设立军镇 B分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答案: B 对表中 “大臣 ”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

11、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 D 德意志 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 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 Kaiser v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D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答案: D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 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

12、的利益 C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 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下列违宪的一项是 A总统是国家权力的重心 B行政机关官员兼任国会议员 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 D联邦法院的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答案: B 19世纪 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答案: C 综合题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

13、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 西方法文化史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5分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

14、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 “礼刑一体 ”的基本框架。 ”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4分 )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1902年 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 “中国律例自汉唐以 来,代有增改。 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4分 ) 答案: (1)背景:平民和贵族的

15、矛盾斗争, (1分 )罗马习惯法的传统, (1分 )社会经济的发展。 (1分 )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1分 )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1分 ) (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法律体现君主的意志 (2分 )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 (1分 )礼法并用。 (1分 ) (3)背景: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 (1分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 (1分 )清朝统治面临危机, (1分 )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 (1分 ) “议会 ”,英文 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 Parlement,是 “讨论 ”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

16、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 “先例 ”,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 “王在法下 ”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 “贵族请愿书 ”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 “模范议会 ”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 ”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 34

17、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 “国王靠自己生活 ”转变为 “国王靠议会生活 ”; 1701年 颁布的 (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 1714 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1784 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

18、行政权力 被剥夺净尽,成为 “统而不治 ”的 “虚君 ”,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 “衰败市镇 ”,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 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 (自由党的前身 )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 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 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 22万人。 19世纪中叶 ,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

19、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 , 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 l 35.9万人扩大到了 245 5万人。 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 选民人数从 255万增加到 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3 世纪初到 14 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2 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演变的基本趋向。(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5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综合概括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分) 答案: (

20、1)王权受到限制 (或 “王在法下 ”);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或议会与君主协同统治)( 2分) ( 2)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 “虚君 ”;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逐渐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 3分) (3)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 ( 3分) 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 2分) ( 4)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民众斗争和政府妥协相结合,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

21、结合。( 3分)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 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 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

22、意义。 2011 年 8月 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 2 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 变替的 “胡化 ”和 “汉化 ” 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 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3分) ( 2)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分析汉代是如

23、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3分) (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 民族关系的认识。( 5分)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3分) ( 2)角度:建构共同文化。( 1分) 实现:实行推恩令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 ( 2分) ( 3)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避免民族对立,消

24、除民族隔阂,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5分) 建设常成为富国强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斩 “五甲首而隶五家 ”。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 ”。 (法令)规定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第一卷 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对当 时社会制度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25、4分) 材料二 材料三 魏源说:阿里 “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 ( 2)材料一反映北宋初年面临着什么问题?后来王安石在变法中又采取哪些对策?( 3分) ( 3)材料三中 “灭弄权之骁骑 ”、 “招士通商 ”和 “训练阵法 ”分别是指什么 分析其对埃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5分) 答案: 变化:英勇杀敌的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并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在地主等级中位居首位;宗室贵族的地位下降,在地主等级中排在了第二位。( 2分) 影响: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被 废除,贵族世袭制被打破,社会激励机制开始由凭血缘封赏向论功行赏转变,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确立。(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分) ( 2)问题:北宋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军费开支浩大,造成 “冗兵 ”问题。( 1 分)对策:首先采取 “省兵 ”措施,精简军队;其次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2分) ( 3) “灭弄权之骁骑 ”:加强中央集权,压制马木路克(分裂)势力; “招土通商 ”:向西方学习,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厂。 “训练阵法 ”:改革军事,加强军事训练。( 3分)作用:结束混乱状态,确立中央集权,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 军事实力,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在较长时间里,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