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 “你耕田来我织布 ”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你耕田来我织布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而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其一: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单位 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 以 “地主土地所有制 ”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
2、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 其五: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 B是中国的传统服装; C是西方的服装;D是苏联的服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 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一种服装式样;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西装的优点,成为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所以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选
3、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 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时代背景 ),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 C实行 “不劳动者
4、不得食 ”的原则 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8年,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了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无偿交售国家;工业方面, 将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A、 C、 D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B项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工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的
5、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主观上存在着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愿望。 1929-1933年世界性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的暴跌 B资本主义市场与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A是经济危机的表现; B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D是这次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世界的原因。故选 C。 考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点评: 1929-1933
6、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有: 对各国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加 深各国社会危机:游行罢工不断;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各国加紧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矛盾尖锐;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强烈反抗,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 斯密: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 B萨伊: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 D马尔萨斯: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 答案: C 试题分析: 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
7、对经济的干预来应对经济危机。 A、 B、 D都主张自由放任; 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近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其政策分别为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其中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是罗斯福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经济, 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 东
8、盟切实加强政治协商和经济合作新阶段的标志是 A 1967年曼谷会议的召开 B 1976年巴厘岛会议的举行 C 1999年东南亚国家全部加入 D 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6年,在巴厘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巴厘第一协约,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东盟切实加强政治协商 和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故选 B。 考点:区域经济集团东盟。 点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前身是由马来西
9、亚、菲律宾和泰国国于年月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年月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历史概念的能力。 A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不符; B项只符合 “斯大林模式 ”; D项仅与新经济政策相符。因而, 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三种经济政策在历史上都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故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近年来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考查多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和苏联的 改革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上。本专题的命题常常与其他专题联系起来考查,如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解体等。例如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等等。 1851年左右的伦敦人能看到的工业成果是
11、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 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51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四个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水力纺纱机、蒸汽织布机、蒸汽锤和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电灯泡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 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列表归纳、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相关试题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12、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事件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贝尔、马可尼、卡尔 本茨、莱特兄弟、 爱迪生 科技成果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 火车 电话、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 电灯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能源 煤 电力、石油 发展快国家 英国 美、德 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
13、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利用政策调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混合经济 ”开始出现;实行 “福利国家 ”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都符合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故选 A。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6年 D 1978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发
14、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起步。故选 B。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 1953年至 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 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等信息可以得知
15、,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建立,这一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的,故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 A。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 1944年夏,美、英、中等 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 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 “布雷顿森林体系 ”。 “二战 ”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世界银行 国际货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联合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
16、组织和 “关贸总协定 ”,构成了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联合国是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故选 C。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经济霸主,操纵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 “布雷顿森林体系 ”和关贸总协定的相继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占有特殊地位,但是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区域集团化
17、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 由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实质是列强新一轮的资本输出。A、 B正确;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D正确;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并不矛盾。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C项表述错误。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经济全球化是趋势,不可逆转;结合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
18、三大区 域集团是: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有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是全球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不适于区域经济集团。故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点评: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集团 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 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9、,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8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管理体制方面,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管理 模式;在分配制度方面,都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在影响方面,都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A、 B、 C都是两者的共同点;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用制的经
20、济基础。故选 D。 考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过程中 B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中 C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 D “文化大革命 ”动乱过程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土地改革发生在 1950-1952年; C进行三大改造是在 1953-1
21、956年; D“文化大革命 ”从 1966-1976年,都不符合时间要求,故选 A。 考点: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如何评价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 落后面貌的愿望。 ( 2)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损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B与西方列强侵略无关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中
22、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A、 B、 D与史实不符;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条件。故 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由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承
23、认土地私有,导致井田制瓦解。故选 D。 考点:井田制的瓦解。 点评: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 “井 ”字,因此称做 “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这样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 农民的土地,导致了 “富者田
24、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现象。故选 A。 考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坊市分开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出现夜市、晓市等 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市是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唐代市的特点有:县城以下禁止设市;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25、符合唐代市的特点; 夜市、晓市到了宋代才开始出现。故选 D。 考点: 唐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过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刘邦和夫人吕后规定: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坐车辆;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
26、仕吏 ”,即商人的子孙后代不得做官。汉初统治者通过这些措施来限制商人,达到 “重农抑商 ”的目的。 A、 C、 D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重农抑商 ”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 “抑商 ”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这是歌曲青花瓷里的歌词。请问歌曲里面唱颂的物品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引用的歌曲是
27、周杰伦的青花瓷,歌颂的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手工艺品青花瓷器,这种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故选 B。 考点: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15 16世纪之交,西欧各
28、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本题运用了全球史观的观点,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
29、累 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国家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选 A。 考点:殖民扩张的影响。 点评:对于殖民扩张的影响,还可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命题:如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初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
30、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分析根本原因。 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后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他们到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故选 C。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 18世纪 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 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
31、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统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纺工业领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重化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并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
32、了垄断组织,使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 A。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促进 生产力巨大增长,进入 “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 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商企业的
33、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 19世纪 60、 70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A、 B、D表述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非由政府企业分化而来, 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C。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点评: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主要企业有: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民主资本主义企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少,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但其产生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曾经考取了晚清的状元,但却选择了实现救国之路的是
34、A冯济川 B陈启源 C周学熙 D张謇 答案: D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张謇符合题意。张謇是晚晴状元,主张 “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故选 D。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代表人物。 点评:本题也可以引用名人对张謇的评价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 “中国的轻工业不能
35、忘记海门的张謇 ”。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包括 A面粉业 B钢铁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面粉业、纺织业、造纸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B钢铁业属于重工业部门,发展缓慢。故选 B。 考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 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 “实业救国 ”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A “实业 ”往
36、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控制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国内的封建势力和自然经济也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国内市场狭小,苛捐杂税沉重和资本匮乏等方面。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故选 C。 考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 自然经济解体; 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有: 列强的
37、侵略; 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简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 (10分 ) 答案: 特点: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 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6分 ) 评价: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 “男耕女织 ”式的自耕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又非常脆弱,因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
38、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分 )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可以从古代农业的经济构成、生产技术、生产模式三个方面概括:( 1)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 业为辅的特点。( 2)生产技术: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 “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为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但是
39、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农民徭役沉重、生活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 点评: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 “三农 ”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0、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 1952年工业比 1949年增加 187% 农业增加 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读下表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173个 20312个 市镇总人口 1 7亿 4 56亿 城市化水平 17 9 36 1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3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3分) (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
41、分) 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2分) 答案: (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 (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2分 )。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 “一五 ”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苏联的帮助;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3分) (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2分) 原因:我国的对外 开放政策;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分) ( 3)城镇化(城
42、市化)进程加快( 2分)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分) 试题分析: ( 1)对比表格中的数据, 1956、 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 1952年都有了大幅的增长,而工业产值的增长更为迅猛。说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第二小问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国内 、国际两大方面来分析;而国内原因又可以分为政治、经济、理论等方面。 ( 2)材料二的柱状图反映了我国 1978-1998年,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第二小问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
43、因可以从中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方面分析。 ( 3)材料三反映了从 1978-2000年,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小城镇数目、市镇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都有大幅的提高。第二小问国家针对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等 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体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创新。近三年高考中均在本知识点有命题出现,应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主线,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4、问题。( 16分)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面对 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 1)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那些成功的改革?( 3分) (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结果和影响如何?( 9分) (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 认识。( 4分) 答案: ( 1)俄国: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 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3分) ( 2)特点: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
45、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 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分) ( 3)认识: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
46、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4分) 试题分析: ( 1)面对 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列宁在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 国实施新政,邓小平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 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到 1928年被斯大林模式取代,体制的僵化造成了苏联解体;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终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
47、( 3)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切忌脱离材料。 考点: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