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45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 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 “夏者,中国之人也。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 “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 ”。两则记载中关于 “中国 ”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答案: C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 “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 偶然性 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 偶然性 ,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

2、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 偶然情况 ”。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答案: A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 “从 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 ”。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答案: D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 17、 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 “在中国,技术的发

3、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 ”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 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 B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 “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答案

4、: D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 “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 “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 “他 ”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答案: C 对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答案: C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 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 B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C 20世纪 60

5、年代末 70年代初 D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答案: B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答案: D 在某次侵华战争之后,一个自称 “中国通 ”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 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此推测,这次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6、争 答案: D 钱穆认为: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答案: A 史记 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 “帝道、王道、霸道 ”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答案: B 综合题 ( 37分)阅读材料,完成

7、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前言 材料二 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 “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 ;把秩序和自由合而为一,似乎在他们的力量之外 ”。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

8、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尽管要真正达到秩序和自由的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却必须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四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

9、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请回答: ( 1)结合秦朝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所述 “在婴 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 ”的观点。( 8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 “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 ”的。( 7分) (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是 “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 ”的理由。( 6分) (

10、 4)依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请阐述理由。(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 (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认识。( 4分) 答案:( 1)论证: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皇帝制,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统一;有利于促进农耕文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产生深远影响。( 8分) ( 2)美国在 1787年宪法中规定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民主原则。既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又制约了中央各机构的权力和保障了地方一定的民主权利。( 7分) ( 3)

11、英国于 1688年通过 “光荣革命 ”,使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达成妥协;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6分) ( 4)主要观点:民主政治的 实行应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政治制度的转变应与当时的人事相配合。( 4分) 理由:( 8分)评分参考: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前结构( 2分):只回答一个简单的结论,没有运用材料加以论述。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 4分):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片面的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 6分):能够多角度阐述理由,但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关联结构:除多

12、角度认识问题之外,还能够在多个角度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 8分) ( 5)政治文明建设要做到秩序与自由相互契合; 要传统与变革协调统一;要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要尊重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4分)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 兴礼乐 ,定制度 ,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 ,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 ,乃迁都洛阳 ,改国姓为元氏 ,禁胡语胡服,使宗室与中国各族结婚。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 ,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 摘自 190

13、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 ,迁都洛阳 ,兴学校 ,作均田 ,崇儒术 ,弃胡俗 ,而一切改从汉制 ,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 国中一切制度文物 ,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 ,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 ,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 摘自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 本国史上卷 ( 1)概括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6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的立足点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 9分) 答案:( 1)同:推动了北魏的汉化( 2分) 异:材料一认为改革导致北魏国 势衰微,材料二认为改革

14、带来北魏的强盛;( 4分) ( 2)材料一以北魏政权和鲜卑文明为立足点,材料二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为立足点( 4分) 原因: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这些思想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 5分)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3年 2月 14日,国联特别大会提出了一万五千字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 2月 17日在日内瓦向全世界发表。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是国联处理日本侵 华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议。 报告书认为,日军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的自卫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15、的任何方法,都必须遵守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法的规定。 报告书认为, “满洲国 ”的成立并不是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的独立运动,完全是日本一手策划的。 “ 满洲国 ”是不合法的政权,所以不能予以承认。 报告书认为, “无论在法律上、事实上将东北三省等自中国他部割离,日后恐将造成一严重 未收回领土 问题,使中国长存敌意,以致危及和平 ”。因此,报告书认为维护和平的必要条件就是 “维持中国主权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报 告书详细地描述了国际共管中国东北的方案:第一,召集顾问会议。 “顾问会议的最后议案由中国政府列入宣言之内,并转送九国公约的签字国。 “第二,成立东三省自治政府。 “自治政府

16、行政长官得指派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定比例 ”。第三,组织特别宪警。这个队伍 “既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其他一切武装力量(指中国方面或日本方面之一切特别警察或铁路守备队),即应退出东三省境内。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概括国联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中的主要观点。( 8分) ( 2)依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国联特别大会 提出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 7分) 答案:( 1)主要观点:驳斥日本自卫的谎言,暗示了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宣布不承认 “满洲国 ”;明确肯定东北三省是中国领土;要与日本共同分享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 8分) ( 2)评价:基本上实事求是地揭露了所谓满州事件的真相,给中国以道义和法律上的支持,有助于中国维护领土完整和行使对东北地区的主权;在国际上孤立了日本,对其进一步侵华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报告书也存在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两全的结果,提出了解决满州问题的错误建议。它违背了处理国际关系 的基本准则,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