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473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美国学者西奥多 舒尔茨曾经指出: “中国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其效率是很高的。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较少有不合理的低效率现象,小农作为 理性经济人 毫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 ”。他所强调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以家庭为单位 B耕织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答案: C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 “出路 ”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答案: C 台湾某学者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

2、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他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当时的 “中体西用 ”观念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 “高明 ”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 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答案: D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

3、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 答案: B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定了一份 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 ,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此时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 走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由县委讨论,最后由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 ”以下观点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 “左 ”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文革 ”结束后,

4、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 B C D 答案: B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和过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展现中国魅力,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倡导 “求同存异 ”,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国两制 ”的设想和实施开创国际先例 “小球推动大球 ”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 B C D 答案: D 孙中山评价列宁道: “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由此可见列宁的贡献是 A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为实现国共合作指明了道路 C开创俄国

5、实现现代社会的新模式 D鼓舞和推动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 D 仔细观察漫画(见图,图中的 Iraq、 Afghanistan、 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答案: D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调整的影响 B战争的影响 C “左 ”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答案: A 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 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 C亚

6、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 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 答案: D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是 重视科技教育 美国的扶持 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引进技术,制定经济计划 A B C D 答案: C 2011年 3月 11 日,日本发生的 9.0级强烈地震,破坏十分严重。日本急需大量资金援助,用于暂时的救济灾民和稳定社会。日本政府可向下列哪一组织申请贷款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金融公司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西方文学作品是答案: A 在晚清像

7、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答案: A 下图中四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1956 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请回答曲线 D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 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 B C D 答案: A 法国著名杂志披露,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爱妻布吕尼计划在 2011年拥有

8、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此举旨在帮助萨科齐在 2012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谋求连任。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B由国王任命 C选民间接选举 D由上一届总统任命 答案: A 假如你要设计一组关于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成就名片,切忌将 A司母戊鼎制作成 3000年前的名片 B丝绸之路制作成 2000年前的名片 C景德镇瓷窑制作成 1000年前的名片 D三彩陶器制作成 4000年前的名片 答案: D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 B稳定的小农经济

9、C强大的中央集权 D繁荣的传统文化 答案: C 某书讲道: “ 周朝普天之下 150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面积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过来这些王土,要不是靠分封制管理,单枪匹马一个人干俩月就得累死。 ”实行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因为 A交通不发达 B政治发展不平衡 C疆域辽阔 D生产力水平低 答案: D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 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

10、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 “酱缸 ”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 C “三教合一 ” D程朱理学 答案: D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答案: D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九疑,浮於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隼 丁 沓牵 骸 怨椤!闭舛尾牧细嫠呶颐撬 袢 妨系闹匾 绞绞 A考古发掘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

11、文献查阅 答案: B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适合的课题是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答案: D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 ”和 “向外 ”。 “向下 ”是指挖煤, “向外 ”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

12、器 答案: A 下图是 1750年至 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 D英国工业革命 推动了社会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 D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提出了 “故善者因之(顺其自然),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等经济学观点,下列与司马迁观点最吻合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垄断主义 答案: B 下图是美国在 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 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

13、动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答案: D 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 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南方与北方的分权制衡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 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信念常常压

14、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 “赔钱货 ”。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 189 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 15岁至 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 120钱。惠帝这个法令 使 15岁至 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迭常人的 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

15、度文明与中国社会 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 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 5万, 1600年人口增至 20万。 1700年增至 70 万。 1800 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 2000 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 “人多力量大 ”的人口

16、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 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 1958 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 “大跃进 ”“左 ”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 “唯意志论 ”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 “人定胜天 ”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 “人多力量大 ”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到 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17、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 “优生优育 ”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 “丁克家庭 ”。 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 “女儿也是传后人 ”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 1)据材料一概括 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

18、的主要原因。( 6分) (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6分) (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10分) 答案:( 1)内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3分) 主要原因:传统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政府的鼓励;社会保障的缺失。( 6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 2)相同点: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大量增加。( 2分) 影响:英国:虽然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2分) 中国: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19、,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分) ( 3)观念: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经济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计划生育的推行。( 6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 配原则。永兴五年( 413), “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 485), “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 魏书卷一百一十 (

20、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4分 ) ( 2)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1 分) B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1973年 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 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 0月 1 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 34 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 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

21、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提到 “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请结合 20世纪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举两 例即可 )。 (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答案: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1)材料一是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材料二是推行均田制。两者的土地分配方式都是有组织的把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和标准分配给农户使用。( 4分) ( 2)溯源:主观上,北魏孝文帝等王族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客观上,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为北魏孝文帝改

22、革措施提供了政治机遇;另外,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要求北魏孝文帝提出改革,缓和危机;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和促进。( 6分 ) 影响: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出现农工商全面繁荣的局面;加速了北魏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各族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5分) B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5分) ( 1)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1980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海湾战争 (伊拉克突袭科威特 )等。 (其它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 6分) ( 2)西欧和日本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有着严重的依赖;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中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