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48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答案: B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 17891875 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 C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 “君主立宪制 ”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 “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

2、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答案: D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 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答案: A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鸦片战争

3、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答案: A 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A 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红色中华 C中央日报 D民报 答案: D 有学者提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实质指五四运动是

4、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 “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 ”这一观点的是答案: D 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 A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

5、里的 “中世纪 ”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 ”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答案: B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法国 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B C D

6、答案: A 1796年 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 “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 ” 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答案: C 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齐郡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答案: D 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程序下,从个人到 “家 ”、到 “天下

7、 ”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 “唯才是用 ”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答案: C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答案: C 明史记载: “(

8、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 “迥乎异矣 ”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答案: A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答案: A 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

9、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 “一部分人 ”是指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 答案: C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依 现金借贷 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上述规定体现出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答案: B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10、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护公民利益 C强调法官至上 D承认奴隶制 答案: A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特征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的总结 法国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A B C D 答案: C 英国人普遍认为沃尔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11、答案: D 综合题 ( 14 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 “开放 ,带 “竞争性 ”。与明清之 “内向 ”“保守

12、 及 “非竞争性 ”迥然不同 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 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 知识,概括指出 “第二帝国 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 “第一帝国 ”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 ( 2)结合有关吏实,说明第三帝国的 “内向

13、”“保守 ”及 “非竞争性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分) (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 “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 ”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 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 2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分) (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 2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 2分) 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 2

14、分) ( 3)特征: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 2分) 变化:罗斯福新政后扩大了行政权力。( 2分)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 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 摘自西方文明史 美 罗伯特 E 勒纳等著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 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1)举例说明推动这

15、一时期 “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 ”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因素。( 8分) ( 2)在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 8 分) ( 3)透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 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 “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6分) 答案:( 1)因素: 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以法国为中心的

16、启蒙运动( 8 分) ( 2)政治专制集权达顶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窒息人民的创新力,导致社会的封闭。( 2 分)经济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保护自然经济, 阻碍新经济的成长;( 2 分)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科举考试,鄙视科技、盲目自大,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 分)结果没有实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中国逐渐由领先转为落后。( 2 分) ( 3)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因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

17、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 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 6 分) ( 14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 1905年 2月至 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 3则:乱首被获 (4月 28日 )、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 “中华民 裢蛩辍薄! 凇豆埠凸 笞 芡陈娜巫省

18、返淖詈笮吹溃骸肮埠驮於耍 蝗耸捉摇蔽艺裘瘢 裥耸狄怠耐蛲蛑冢 俗慵腋 竺兰菖罚 镂夜! br角度二;理论指导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4分) ( 2)你认为申报把 “国 ”字改为 “瘛钡挠靡馐鞘裁 (2分 ) (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8分) 答案: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赞赏。 (2分 ) 原因: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 (2分 ) ( 2)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 (2分 ) (3)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经济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分 ) 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民族、民主意识提高,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2分 )社会生活:辛亥革命还推动了服饰、饮食、交通、礼仪等变革,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进程。 (2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