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50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汪清六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 正确。但并不是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其中如铁器、以及盐等不一定能够自己生产,这部分物品多数需要购买。因此 错误,故选 C。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

2、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 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 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 “实业救国 ”的热潮 答案: A

3、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一战期间,而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因此 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 A。材料中的这段时间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等。因此 BCD都是初步发展的原因。 考点: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点评: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力量的增强,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个方面资产阶级力量也得到了壮大,进行了变法和革命 运动。 “一战 ”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

4、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也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战 ”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轻工业,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故选 D。 AC 项涉及到新兴行业和重工业,明显错误; B项也是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不是最快的行业。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 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较快;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

5、掌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科技和教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重工业的需要。故选 A。 BCD项均不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发展的项目。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6、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此,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一五 ”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为了发展工业,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即一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B。 A 项是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并非建国初期的生产力发展; D项是 1978年之后进行的。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期间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与此先关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

7、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 B。 A项建国初期的任务; C项是 1960年的决策; D项是三大改造的内容。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中共八大是在 1956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之下进行的。这次会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任务,指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

8、工业国,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大跃进 ”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强调了人们忽视了经济建设的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 A。 B项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C项是 1966年开始进行的一次全面的动乱; D项时期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进行。 考点:大跃进 点评: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

9、极性。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 诗中反映的上世纪( 20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现象。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反映了当时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也和苏联背信弃义有一定的 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党中央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的。因此 AD错误 C正确。材料反映了农业的浪费,未涉及到 B项。故选 C 考点:大跃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经济困难有很多原因造成,最根本的原因要把握。与此

10、相关的知识点如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要掌握。 20世纪 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在实践中,主要进行了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好转。故选 C。其他各项均不符合事实。 考点:八字方针 点评: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1960年国家首次提出对国民经

11、济整顿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一次纠正,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左倾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 ) A纠正文革以来 “左 ”倾教 条主义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打破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 D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会议之前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 B。文革以来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等从根本上说是没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的。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重

12、要的会议,他是在经过思想解放、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 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同时,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议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热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农村 B沿海城市 C城市 D国营企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故选 A。农村的改革率先是有安徽等地在 1979年发起的。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到城市。因此BCD错误。 考点

13、: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 答案: B 试题分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中共十四 大,故选 B。 A项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C项把邓

14、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D项把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党章。 考点:中共成立后的几次重要的代表会议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 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 “龙头 ”地位的是( ) A沿海开

15、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 “龙头 ”地位的是经济特区,自 1979年起,中国相继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与海南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封府的窗口。故选 C。 ABD项都是在经济特区之后逐步开放的。 考点:经济特区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

16、-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内地 D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陆省会城市,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故选 A。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 ACD不正确。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

17、化的体现。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 。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以至于发展缓慢。故选 D。ABC三项都未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

18、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洋务运动 “预自强而不强 ”的结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洋务派固守封建生产关系是 没有前途的。故选 C。 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西方列强并未进行激励的破坏; B

19、项错误,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项是洋务运动思潮本身失误的结果。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的目的。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向西方学习 B 抵抗外来侵略 C维护清朝统治 D镇压人民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目的是实现自强和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 C。 A项

20、是手段; BD项是 C项的一部分,从属于 C项。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顽固派的主张。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故选 D。 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C 项错误,民营手工业或者说是私营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规模较小,

21、只是在明朝中后期才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 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南方,又被称为江东犁。故选 D。西汉时期出现了犁壁; B项出现了翻车; C项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考点: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 点评: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2、。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的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故选 B。ACD项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

23、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 AC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原因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到破坏,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思想上,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里的变化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 “市 ”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 “市 ”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 “市 ”的

24、四面建有围墙 B “市 ”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 ”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市 ”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市 ”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所以 A、 C、 D 说法正确。而 B“市 ”门内外店铺林立和历史事实不相符,是在北宋以后才出现的情况。 考点:古代城市的发展 点评:古代城市的发展在北宋以前和宋以后明显的不同。在西周至唐代的这一段时间,城市的商品经济受到政府的严格的限制,坊市分开,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宋代以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的管理控制

25、放松。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青花瓷是彩瓷的一种,元代出现;五彩瓷成熟于明代;珐琅彩在清代出现。故选 B。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

26、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 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 “机户 ”开设的机房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关键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明朝出现的 “机户 ”与 “机工 ”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选 D。 ABC三项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来,都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文化领域厉行文化专制,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朝实行重农

27、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清朝鸦片战争以后,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外国商品的冲击之下发生的。因此 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小农经济,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之外。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为了

28、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 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的联系不断地加强,人类逐渐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故选 C。 AB项都是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前完 成的,并没有把世界

29、连在一起,但是为世界的进一步联系做出了贡献; D项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事情。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的方向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C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D传播天主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最根本的原因是

30、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多。故选 C。 A项并未说出狂热追求黄金的原因; B项开辟新航路的一个原因,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 D项错误,只是开辟新航路的宗教因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经济根源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根源即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的传播、商业危机即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 通道、客观条件即生产力发展的条件等,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答案: A

31、试题分析: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欧洲的掠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有利于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扩大在生产,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故选 A。 BCD项是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 17世 纪为荷兰, 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一方面使欧洲获取了巨额的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主要是由于( ) A英国制定了发展海外贸易的政策 B新航路开辟为英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条件 C英国的商品受到世界各国

32、的欢迎 D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殖民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主要是由于英国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推动了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增多,刺激了技术领域里的进步。故选 D。 AB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其市场的来源主要还是殖民地地区。 C项材料为体现。 考点:工业革命的条件 点评:市场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原来的手工工场的劳动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社会和市场的而需求,需要在技术领域里的创新,提高生产的效率,于是催生了工业革命。除了市场的需求外,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对外扩张掠取了巨额的资 本、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建立等这些都

33、是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 工业革命出现的必要条件是( ) A自然科学的进步 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 C市场扩大的需要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市场的不断地扩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必要的条件。:市场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原来的手工工场的劳动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社会和市场的而需求,需要在技术领域里的创新,提高生产的效率,于是催生了工业革命。故选 C。 ABD项错误,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最先在英国产生,因为英国的市场最为广阔,需求也

34、最大。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业中心的地位。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汽车、电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的成果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

35、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新式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和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 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材料二 :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 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

36、根据这一发现,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 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 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分) (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6分) (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6分) 答案:( 1)哥伦布航

37、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 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 ( 3)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38、后,西方列强掀起 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试题分析:( 1)关键在于把握评价人物的标准,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对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可结合材料和课本的内容作答。 ( 2)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集中在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行业和重工业上。 (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是科技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的结合,成果大都来自于实验室。以重工业为主导,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4)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从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几个阶段进行分析

39、。 考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崛起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开始,新航路开辟后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市场不断地再扩大,催生了技术领域里的变革。两次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不断地扩大。西方列强对世界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4分) ( 2)我国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分) ( 3)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

40、革的目标是什么?( 2分) ( 4)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 4分)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 4分) 答案:( 1)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 门。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 ( 1)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 2)经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

41、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在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上提出的。 ( 4)我国为扩大开放水平,兴办了经济特区,到目前,我国共有五大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可结合 教材知识作答。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