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50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侵略造成的;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故很快走了下坡路,这整体上是由于中国没有取得完整的独立导致无力保护民族工业造成的。故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主要是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

2、 BD项是 C项表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国名 B国民权利 C政体 D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发生变化了,辛亥革命后国家名称为中华民国; B项发生了变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提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项发生了变化,从君主专制政体到

3、共和政体。社会矛盾并未发生变化。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未发生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 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 A镇压 “二次革命 ”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 “中华民国 ”为 “中华帝国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都能够体现出袁世凯的反动性,暴露了妄图破坏民主政治建立帝制 的野心,但是

4、不是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的标志。 C项是从法律上确保了自己权利世袭,至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D项错误,袁世凯并未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 考点:袁世凯独裁 点评: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用暴力的手段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在迷梦中猛醒。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这就是二次革命。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后,又修改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彻底暴露了独裁的嘴脸。 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 特区采 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9年开始建立经济特区以

5、来,经济特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 都是特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故选 D。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 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两者的主要区

6、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根本任务没有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分为两 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二者的根本任务都是反帝反封,任务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点评:此题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

7、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十月革命的推动 D无产阶级的壮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性质转变及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故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 ACD三项都未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

8、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同时,无产阶级力量得到提高增强,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C无产阶级政党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以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为三大政策的。故选 D。AC 项表述都不准确; B项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20年代。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1924年国民

9、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民党的性质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 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中共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共产党纲领和主张,因此 B、 D不

10、正确。 A、 C相比, A更准确,大革命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 国共合作实现并进行了北伐战争,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政策等都需要了解。 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 A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 B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制度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主张用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因

11、此 A项正确, C项不符合洋务运动,故选 C。 B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的一些民用企业为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作用; D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是在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产生的。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 C丰岛海战 D黄海海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12、。 1894年 7月,日军袭击清政府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故选 C。 A项是导火线; B项是清政府应邀帮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中日之间并未发生战争; D项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考点:甲午战争 点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甲午战争,虽然出现了大批的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但是依然是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非舰队的实力。甲午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 19世纪 70年代前后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

13、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由官僚和地主等投资兴办民族工业而产生。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既有反抗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因此 ACD均正确。 B项错误,在反对外国侵略中,民族资产阶级是联合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考点: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与此相关的民

14、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需要掌握: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太平天国从全盛时期到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是 A北伐失 败 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 D天京陷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变乱让清政府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 B。 A项并未动摇太平天国的元气; CD项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卫战争。 考点:天京变乱 点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反映了农民阶级

15、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纲领、失败的原因、意义等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在历次考试中经常出现。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 ( ) A大连 B旅顺 C花园口 D威海卫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旅顺口。故选B。日军在占领了朝鲜以后 ,于 1894年 10月 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进犯大连和旅顺。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C项是在抗战时期日军制造的惨案; D项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基地。 考点:甲午战争 点评:日军在占领了朝鲜以后,于 1894年 10月 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

16、。第一路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第二路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 11月 18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 22日,旅顺失陷。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切措施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 B、 C两项不符合历史实际, D项主要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此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

17、中没有明确叙述,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运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 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 260多年的清王朝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

18、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准确理解 “封建君主专制 ”和 “封建制度 ”的区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只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的废除是到解放以后才完成。因此 A正确 B错误,故答案:为 B。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从而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 CD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 们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辛亥革命也带动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其主要理由不包括 A革命派在政权内占有大多数 B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C颁布了反封建的法令措施 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曾主张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效。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主要是从革命派在政权内占的比例和通过暴力的方式夺取的政权等角度进行分析。因此 ABC 都是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政府的理由。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革命党人组建了临时政府,革命党人占有多数席位。革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

20、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政府内部也有大量的守旧势力和立宪派和旧官僚,他们的存在预示着革命政府重重危机,也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 A欧洲一体化开始 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图反映的是欧元的诞生。欧元是欧洲一体化 加深的标志,是 1999年由欧盟发布的。故选 B。 A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C项错误,是迷惑项,无实际意义; D项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欧盟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欧元

21、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 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下列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B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使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要矛

22、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主要的矛盾。因此 C 项说法错误; A 项正确,中国的主要矛盾额的变化决定了中心任务的变化;B项正确,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侵华国家中都有英国 B侵略方式主要是军事侵略 C侵略

23、者都抵达过天津白河口 D侵华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是以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为主要意图。故选 D。 ABC三项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但是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侵略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材料主要说的是继续,而扩大主要体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 步加深。 社会主义

24、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 A成立苏联 B通过苏联新宪法 C “二五 ”计划完成 D取消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1936 年通过了 1936 年宪法。故选 B。 A项是在 1922年,当时还在实行新经济政策; C项是在 1933年到1937年; D项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废除的。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斯大林体制的建立。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通过 1936年宪法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

25、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这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下列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 A坚持斗争 14年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中央政权 C制定颁布了革命纲领 D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这次运动颁布了纲领,制定了建国的方案。故选 C。 AB项与以前农民运动相比并不是最高峰的体现; D项错误,不属于旧式农民运动的范畴。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 14年。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

26、生在新的时代,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其中最能反映时代发函潮流的是洪仁 提出了资政新篇。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 白。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B太平天国内部的尖锐矛盾决定的 C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D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要求 “均田 ”等平均主义思想。但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也决定了他们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故

27、选 A。 BCD项都未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两个施政纲领,这两个纲领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没有真正的实施,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一个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的相关内容及特点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 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B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束缚 D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潮,主张认识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故选 A。 BC 项错误,开眼看世界思潮的

28、代表人物是地主阶级的林则徐和魏源,他们不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或者摆脱封建束缚; D项错误,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是新思想的核心。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发展自己。他们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后来,地主阶级洋务派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则主张向西方学习制度,西学东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本质分歧在于( ) A是否维 护清朝统治 B是否改变清朝政体 C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是否镇压农民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派和顽固

29、派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而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 C。ABD项是他们的共同点,他们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顽固派的主张。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 ) A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组建北洋舰队 D创办京师同文馆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派

30、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轮船招商局就是民用工业的典型的代表。故选 B。 AC 项是军事工业; D项是兴办的近代的教育事业。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的目的。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自此以后。开始有了 ( ) 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舆

31、论的阵地 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纲领中概括为三民主义,自此有了民主革命纲领。因此 正确,故选 A。 错误,有了革命舆论阵地不是主要的原因; 项错误,同盟会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同盟会是其领导的政党,三民主义是其指导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由于革命党人没有提出反帝的要求,革命不彻底,辛亥革命最终是以失败告终。 辛丑条约的 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

32、要是因为 A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多达 11个 B列强在北京的侵略势力扩大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重新确立慈禧太后的封建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就标志着清政府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已经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也意味着两大矛盾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开始汇流,要打倒帝国主义首先得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故选 C。 AB项错误,并不能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转变,只能说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加深; D项错误,是封建统治者的变化。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

33、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抛弃陈腐观念,面向世界 B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科学 D探索新知寻求救国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是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技术。二者在性质上不同。故选 B。 ACD项是他们的共同点。 考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比较 点评:本题属比较题,涉及中国近代史有关思想派别的

34、史实,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辨别早期维新派与鸦片战争后新思潮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后者仍属地主阶级;由此决定了两者向西方学习内容的不同。 19世纪 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 19世纪 4060 年 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增加了 (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 世纪 40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所签订的条约主要涉及输出商品的各种便利。反之, 19 世纪 9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输出是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必然要增加这方面的内

35、容。故选 D。 ABC项不是增加的内容, 19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所签订的条约当中也有这些内容。 考点: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近代以来 ,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不断加剧,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断的加深。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因为列强的需求的不同而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到了后期主要体现了资本输出的内容。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区 C受到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D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的近代

36、的民族工业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最早是出现在沿海 地区自然经济瓦解比较早的地区,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而产生的。因此 ABC 均正确。 D项错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被压迫反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故选 D。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

37、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 6分)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 一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 6月 12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 1)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 2分) ( 2)材料中学生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 2分) ( 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说明。( 2分) 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分) (

38、 2)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分 ) ( 3)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陈宗舆三人职务,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2分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 1)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在这次运动中,学生是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五四运 动的结果可以结合教材回答,需要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从材料中 “学生罢课 ”以及相关的时间可以看出该运动就是五四运动。

39、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一海图图志 材料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一)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 (二)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

40、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盟会宣言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 一陈独秀敬告青年 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回答: (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 ( 2分) ( 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掀起了哪次改良运动 ( 2分) ( 3)材料三提出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 4 分)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 3分)它表明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2分) ( 4)材料四中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分)这次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 2分) 答案:

41、( 1)魏源 (2分 ) ( 2)戊戌变法 (或维新变法、资产阶级变法 )(2分 ) ( 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分 )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3分 )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或资产阶级政党 )(2分 ) ( 4)民主与科学 (2分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 2)此题也是比较简单,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3)材料三中的(一)说的是驱除鞑虏;(二)说的是恢复中华;(三)说的是创立民国;(四)说的是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

42、民生三主义。这些都表明同盟会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4)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也是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标志是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征程。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士大夫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由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分别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

43、( 8分) (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 ( 2分) (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 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 3分) (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 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 3分) 答案: (1)19世纪 60、 70年代 (2分 ) ( 2) 19世纪末 (或甲午战争后 )(1分 ) 一方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另二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分 ) 政治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最开始登

44、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1分) ( 3)时间:一战期间 (1分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心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1分 )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土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分) 试题分析:( 1)中国 的民族工业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产生的。(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筹措对日本的赔

45、款,开拓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使得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些都使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 3)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其原因主要从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 美洲和东

46、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完成: ( 1)你是怎样理解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 ”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 ”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 “美洲的发现 ”是指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7、 “东印度航路 ”是指从欧洲绕过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和绕过南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两条航路,前者由达 伽马在1497 1498年开通,后者由麦哲伦及其船队于 1519 1522年开辟。 ( 2)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试题分析:解答第( 1)问时,关键是准确回顾新航路开辟者所到达的地区,从而明确通往东印度的新航路所涉及的开辟者;第( 2)问 的分析应立足于欧洲自身和世界各地两个角度,从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最容易考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