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50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宁国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2、 ”的主张相符合。 A项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 C项韩非子主张 “依法治国 ”; D项墨子的思想是 “兼爱、非攻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下图所示为 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3、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题干的奏折中说 “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 ”说明先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仅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救中国,开始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说明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不能挽救中国。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一时期,中国

4、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 “制度 ”这一层次。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 “出路 ”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中华民国成立 新学伪经考 新青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历程。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 1872年洋务派创办;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于 1912年成立; 新学伪经考初刊于 1891年,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著作; 新青年创办于 1915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

5、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 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 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 ”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康德和伏尔泰都是 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根据西塞罗生活在古罗马时代,可以排除 C、 D 两个选项。智者学派由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组成,反对智者学派的认为他们巧言善辩,称其为 “诡辩学

6、派 ”。智者学派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还可以考查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贡献: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 “知识即美 德 ”的思想,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 ”该名言最可能出自(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希腊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学者都重视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

7、无知。 ”体现了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的思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还可以考查古希腊其他学者的思想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智者学派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恩格斯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世

8、纪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在经济领域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运动,还可以考查其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弘扬。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 C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

9、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世纪,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是马克思对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马丁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从而树立起信仰的权威;他还主张每个基督徒都可以与平等地与上帝对话,而不必盲从教会和教皇的说教,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动摇 了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C、 D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运动。 点评:关于宗教改革运动,还可以考查

10、宗教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它打破了对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下列时代特征与此描述吻合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这一时代和中

11、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 ”是在 13-14世纪。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运动,还可以考查其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法国大革命巾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 “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答案: C

12、试题分析: 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出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了 “社会契约论 ” 和 “人民主权说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吹响了号角。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还可以考查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学说。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首先在美国 1787年宪法中得到成功地运用。 2012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央视直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海宁观潮节时,有观众在网上赋诗称赞道: “一线涛头滚滚

13、来,势如万马奔腾回。石塘平处是潮涨,晴雪卷时因月催。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海宁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 A伽利略运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的图片展示了浙江海宁钱塘潮的壮观景象。钱塘潮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万有引力定律属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除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还有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

14、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 A胡克 B施莱登 C拉马克 D达尔文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世纪下半期到 19世纪,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 ”即生物进化的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原则,是 19世纪初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来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生物学的重大进展。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生物学的重大成就,还可以考查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和主要内容。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

15、然选择 ”的结果。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 “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 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进一步证明了 “上帝造人说 ”的合理性 D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的进化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的结果。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上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点评

16、:关于达尔文 的生物进化论,还可以考查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条件:经济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思想方面:文艺复兴使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冲击;科技方面: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 “天上一日 ,地上一年 ”的说法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 ,在他的理论中 ,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普郎克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物体运动时,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会静止。所谓 “天上一日 ,地上一年 ”正是采用了相对论的观点,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

17、对论。 点评: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可以考查相对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2年 4月 3D版泰坦尼克号全球上映,这部电影以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 ”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为背景。事故发生后有 600多人获得外界的救助,这是因为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 ) A雷达设备 B声呐设备 C无线电报 D通讯卫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世纪晚期第二次 科技革命兴起。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如电报、电话)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 “泰坦尼克号 ”在大西洋触冰山后,通过无线电报设备呼救,才获得外界的救

18、助。 A项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B项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D项通讯卫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 点评: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在 18世纪中期进入 “蒸汽时代 ”, 19世纪晚期步入 “电气时代 ”,20世纪末跨入 “信息时代 ”。 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 “若是 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 ”, “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19、”,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认为: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 “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 “西洋的法子 ”指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中国的法子 ”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他认为两者水火不容,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新文化运

20、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20世纪 初 ,梁启超曾特意对 “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作过比较 :(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 ,其余皆受治于法律 ,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 ,一切平等 ,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比较

21、 “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认为(中国旧思想)君主不受法律制约,(欧洲新思想)全国人 皆受治于法律。目的是希望中国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点评:关于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可以考查其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促进了思想的启蒙和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冯桂芬在校 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 “以忠信为 甲胄 ,以礼义为干橹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

22、D “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廷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冯桂芳主张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把中国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同时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也就是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 点评:关于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还可以考查其作用和局限:洋务派在 “中体西用 ”的思想指导下,创办近代企业,发展新式教育,建立近代海军,开启 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洋务派仅靠引进先进科技而不变更封

23、建制度,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012年春运期间,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给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据悉,杨红权的送早餐行动一直持续到春节。杨红权这一举动最能体现哪种思想( ) A仁 B仁政 C兼爱 D有教无类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给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同等地关爱所有人,这种仁爱之举体现了墨家 “兼爱 ”的思想。 A、 B项“仁 ”和 “仁政 ”属于儒家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施 “仁政 ”于民; D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故选 C。

24、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和各派的学说。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 “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 ”,景帝 “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D汉朝国力的强盛 答案: D 试题分析: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5、但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 “黄老之术 ”,即 “无为而治 ”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选 D。 考点:本题 考查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点评:关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着重会考查其学说如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26、提出 “三纲五常 ”的道德标准。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 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27、,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故选 C。 A项主张 “无为而治 ”,是道家的学说; B项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属于法家的学说; D项 “存天理、灭人欲 ”是北宋时 “二程 ”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唐朝时期 “诗佛 ”

28、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 “援佛入儒 ”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 C佛教取得统治 D道教的发展迅趋势 地位 速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 “诗佛 ”,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

29、品质。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 法律上的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雍正帝责备臣下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这是采用了王阳明提出的 “致良知 ”的学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 “二程 ”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并提出 “

30、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 判继承,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要求每个人都应遵

31、守公共意志,两位思想家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还可以考查两者的不同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启蒙思想主张用理性的力量建立自由 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郑绩在人物画论 肖品中评论道: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 ”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 “振笔直遂 ”, “追其所见 ” B “胸有成竹 ”, “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

32、 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 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 ”, “九朽一罢 ” 答案: C 试题分析:郑绩评论人物画 “不单单画其容貌,更要绘出人物的性情品质。 ”说明中国画注重 “写意传神 ”,追求 “得意忘形 ”。人物画要求 “以形写神 ”,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A项 “振笔直遂 ”指提起笔来一举完成; B项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D 项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 ”指画画反复起稿、描画,都与郑绩的评论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故选 C。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还可以考查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成就和代表作,如两宋时期,风俗画是画坛

33、最大的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王冕的墨梅、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宋词作家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指的是该词人继承了苏轼豪放派的风格,据此可以排除苏轼和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美芹 ”指辛弃疾写的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 ”见黍苗丛生,悲国家之颠覆。 “冀南宋莫随鸿雁

34、南飞 ”,希望南宋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宋词的成就。 点评:关于宋词,还可以考查宋词繁荣的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宋代社会矛盾尖锐,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能抒发感情。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 “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 三庆 ”。材料反映的是( ) A徽商聚集经商 B桐城学派讲学 C安徽士子求学 D徽班进京唱戏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五十五年( 1790),为贺乾隆皇帝 80寿诞

35、,循以往旧例,各地官员依然征召戏班入京,扬州画舫录记载: “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 名其班曰 三庆 ”。 “安庆花部 ”指的是安徽的徽剧戏班。高朗亭率领色艺最优的安庆徽班 -三庆班进京后,迅速为徽剧在北京剧坛打开局面。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重点是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进京,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公元 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

36、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 “物质文化 ”的 展开主要有( ) 纸币的流通 火器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B C D 答案: 2012年 9月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里耶秦简,右图所示为其中一枚邮票,其字体可能是( ) A楷书 B行书 C小篆 D草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邮政发行的特种邮票里耶秦简,是为了纪念在湘西龙山县 里耶 古城出土了数万枚秦简,这些秦简以文字的形式生动详实地记载了秦王朝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秦简上使用的文字应该是小篆,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

37、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还可以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 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C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D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表型的选择题,解题时注意从图表中提炼信息。从公元前 5世纪到公元前后,西方科研成果多于中国,科技成就领先中

38、国;此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超越西方,到 15世纪时达到顶峰;随后的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依据图表信息, A、 B、 C选项表述均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历程。 点评:关于古代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历程的比较,有两个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宋元时期的 “中学西传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明清之际的 “西学东渐 ”,说明中国科技已经在世界上落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

39、的最初觉醒 ”是指( ) A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 B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C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主 张 D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先进中国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材料中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指的是 “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开眼看世界 ”的新

40、思想的萌发。 点评:关于新思想的萌发,还可以考查其影响:以林 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新思想的萌发,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综合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41、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 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4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 3分)这表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

42、怎样的新高度?( 3分) 答案:( 1)条件: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或强调人性);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4分,条件要从材料中归纳) ( 2)构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 立宪、社会契约等。( 4 分,2 个即可)观点: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3 分)新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3分) 试题分析: 18世纪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 1)要求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

43、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即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强调人性;材料二 “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 ”即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 2)启蒙思想家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政治构想,包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社会契约等。这在材料三康德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的观点中得到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启蒙运动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崇尚理性,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

44、复兴和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还可以考查其相同点: 背景: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批判,倡导科学、自由、理性。 影响: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6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化一 从 “夷务 ”到 “洋务 ” 传统文化认为 “中国 ”是 “天朝上国 ”,周围各国如 “夷 ”,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 “夷 ”的称呼,如 “英夷 ”、 “法夷

45、 ”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 “夷务 ”。19世纪 60年代起, “天朝 ”与 “夷 ”的对称变为 “中国 ”与 “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 ”的对称, “夷务 ”也就演变为 “洋务 ”。 (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变化二 从 “淫巧 ”到 “长技 ”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 “奇技淫巧 ”,皆 “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 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 译西书的浪潮。 ( 2)人们对西

46、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8分) 变化三 从 “臣民 ”到 “国民 ”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 “臣民 ”“子民 ”相称。进入 20世纪, “国民 ”“权力 ”话语逐渐取代了 “臣民 ”“子民 ”话语。 ( 3)结合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 20 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三个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 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 昌,逆之则亡。 ”概括指出上述三个变化与 “世界潮流 ”的关系。

47、( 6分) 答案:( 1)统治者抛弃 “天朝上国 ”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4分) ( 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 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 “西学东渐 ”。( 6分,任意 3点即可) ( 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 进了思想解放。( 6分) ( 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 2分) 关系:从 “夷务 ”到 “洋务 ”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 “淫巧 ”到 “长技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 “臣民 ”到 “国民 ”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 6分) 试题分析:( 1) “天朝 ”与 “夷 ”的对称变为 “中国 ”与 “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 ”的对称, “夷务 ”演变为 “洋务 ”。 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抛弃 “天朝上国 ”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 2)鸦片战争以前,人们皆 “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