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50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的措施有 均田制 迁都 尊儒崇经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作用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 “均田制 ”的正确理解, “均田制 ”属于经济措施,与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关系不大。排除 项,故正确答案:为 D。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尊儒崇经、仿效汉族典章制度等都有利于接受汉族文化。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

2、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 D封建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魏政权的均田制主要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通过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统治,因此受益者最直接的是国家。故选 D。 AB项也 是受益者,但不是直接受益者; C项和均田制无关。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

3、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 整顿史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学习汉族文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鲜卑族的改革是向汉族先进的文化学习,为了提高自身的文明,孝文帝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由颁布均田制,在经济上采用汉族的生产方式;迁都洛阳更好的接受汉族的文明;学习汉族的文化,进行习俗改革等。因此 正确,故选 B。 不能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演变。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

4、上采用均田制,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 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 B。而民族融

5、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C项 明显错误; D项是从特点说的。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该地地处偏僻,使北魏政权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选

6、 A。 BCD三项与直接控制黄河无关。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对黄河流域汉族地区的统治。在政治上,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管理先进的汉族地区的问题,需要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上需要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要增加政府的收入。因此冯太后和孝文帝先后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 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移风易俗措施的推行,促进了鲜卑族积

7、极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而非 “走向衰落 ”。因此 D项错误。故选 D。孝文帝改革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因此 ABC均正确。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为了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巩固了统治,也使得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8、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文化,其本质上就是要从游牧文明转变为农耕 文明。故选 A。 BCD三项都不是从实质上及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错误。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孝文帝改革从实质上来讲,就要分析经济层面。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开始采用汉族人的农耕文明,生活逐渐地定居下来。同时孝文帝改革,也适应了北方已经存在的农耕化的趋势,二者相互的促进,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

9、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 ACD均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改革的背景而不是作用,故选 B。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点评:孝文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典章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了下来,采用了农耕的方式,在习俗上推行全面的汉化。这些措施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

10、卑贵族的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魏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功绩。故选 A。 BC 项明显错误, D项只是从其政权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没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开始采用汉族人的农耕文明,生活逐渐地定居下来。同时孝文帝改革,也适应了北方已经存在的农耕化的趋势,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这些都是我们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改革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必然会遭到

11、一些顽固旧势力的反对。商鞅变法后商鞅被处死,北魏孝文帝改革阻力重重。故选 C。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ABD均正确。 考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

12、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魏 439年 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 故选 C。 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北方统一的原因; B项错误,封建化是改革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不对; D项错误,北方经济的落后才是改革的原因。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孝文帝改革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还处于游牧状态,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同时北方的统一也为改革创造了条件。改革后,原来的民族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

13、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答案: B 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 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 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点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在改革之前,大都处于奴隶制社会和游牧状态,社会发展水平落后。通过孝文帝改革,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

14、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后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因此 ABC 都是社会矛盾的内容,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故选 D。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一个是阶级矛盾尖锐,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15、,另一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此外,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北魏鲜卑族往往利用一个民族去攻打另一个民族,危机重重。 下列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就可以看出,这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改汉姓。这种措施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加速汉化。故选 A。 B项材料无法体现; C项错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把鲜卑族消亡,而是提高鲜卑族的整体水平; D项明显错误,说法极端。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

16、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 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答案: B 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 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点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在改革之前,大都处于奴隶制社会和游牧状态,

17、社会发展水平落后。通过孝文帝改革,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北 方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 D 四项都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但符合题干 “开创性 ”措施的一项是 “颁布均田令 ”。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并被隋唐沿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赋税收人和徭役征发。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

18、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恢复和发展经济 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魏政权颁布均田制的目的最主要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 D。 A项错误,接受先进的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推动自身进步的手段; B项是改革的影响; C项也是颁布均田制的目的,但不是从根本上进行的分析。 考点:均田制 点评: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

19、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孝文帝改革对汉族文明的影响不包括 A恢复和发展经济 B汉人胡食 C士族制度形成 D汉人胡装 答案: C 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新鲜的血液,充满了活力。同时相互的交往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 ABD都是对汉族文明的影响。 C项错误,士族制度是由于汉族实行的选官制度造成的。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点评:孝文帝改革是北方鲜卑族主导的一次改革,在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提高自身的发展的同时,也对汉族带来了重要

20、的影响。一方面,汉族也吸取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充满了活力,另一个方面,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惯也传到汉族,有利于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 A 封建王室 B汉族地主 C鲜卑贵族 D广大农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魏改革的阻力主要是来自守旧的鲜卑贵族,故选 C。 AB项错误,当时北魏尚未进入封建社会; D 项错误,北魏当时是以游牧为主,主要是牧民。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受到重重阻力,最主要的阻力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守旧势力反对改革,反对接受汉族的先进的文明。孝文帝改革过程中十分注意策略,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的进步,实现

21、了社会的转型。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封建化是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 A 项是封建化的根本措施,采用了汉族的生产方式。 B项是汉化措施; C项不是具体的汉化措施,只是体现了政治中心迁移对鲜卑封建化的推动和影响; D项是汉化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考点:均田制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北魏鲜卑族政权的汉化归根到底是由于采用了汉族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而进行的。北魏政府实行的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交给无地或者少地 的

22、农民耕种,要他们缴纳赋税收入,这样实现了生产领域里的根本变革。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 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 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 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 食货志 请回答: ( 1)根据上述材料

23、,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 2)它能抑制 “富强者并兼山泽 ”吗?为什么? (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答案:( 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 3)均田 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

24、;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试题分析:回答第 (1)问要理解 “实质 ”,体现阶级属性。回答第 (2)问要分析出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本身决定了土地兼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回答第 (3)问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材料的有关内容。回答第 (4)问要把握好 “评议 ”两字,既要说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也要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 考点:均田制 点评: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有

25、人认为: “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不同意这一观点。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个判断题,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判断的标准错误,没有从中华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一场改革是否是进步的,关键是要看这场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社 会的进步。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是进步的改革。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点评:对待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主要是从其积极的方面来进行,要知道,北魏鲜卑族的消亡是民族融合的进程,是自然的一个过程,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措施。实际上,除了鲜卑族以外,我们北方的少数民族如羌族、氐族等都消失了,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