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351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一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分封制 宗法制 郡县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周朝是奴隶制国家,那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都还没有建立,这两项制度开始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周朝的典型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了政治稳定,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西周的两项重要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

2、同纲领的发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表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发表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联系史实,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848年,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关,答案:为 A。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四月提纲提出 A成立苏联 B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C指明方向: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武装夺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实际是考查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联系所学可知,其主要提出了

3、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答案:为 C。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四月提纲的认识和掌握 ,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联邦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我国没有实行过联邦制,排除 B。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两项重要政治制度,但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排除 A和 D。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建国初期确立的三项重要政治制度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有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人民民主 国际主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主要特点就是体现了两大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所以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认识和掌握,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文革 ”时期被加上 “叛徒、内奸、工贼 ”罪名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 小平 D刘少奇

5、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文革期间邓小平和刘少奇都曾经被打倒,但被加以 “叛徒、内奸、工贼 ”罪名的是刘少奇,最终刘少奇含冤致死,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是要求选择 “法制建设方针 ”, B项是 1982年

6、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相处的方针, C项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方针,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 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之一,所以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的掌握,同时考查选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第 26届联大 答案: B 试题分

7、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从 “最近时期以来 这个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 “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以认识到,这次会议是关于亚非国家的,并且是这些国家都刚刚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基于此可判断是在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 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什么构想 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C一国两制 D恢复高考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涉及台湾问题,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恢复高考都与台湾问题没有直接关系,台湾是国共两党内战的遗留问题,

8、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用 “一国两制 ”的方针解决,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案:为 C。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 “一国两制 ”构想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不结盟运动成立的标志 A贝尔格莱德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慕尼黑会议是二战爆发前的一次宰割捷克的会议,雅尔塔会议和开罗会议分别是在二战后期举行的战后惩治德、日法西斯和敦促日本投降的会议,与题干无关,所以答案:为 A。 考点: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 D印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次排除 A和 C, 1971年,美苏争霸,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还不正常,所以不是朋友或盟国。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无力与美国竞争,排除 D,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和理解,尤其是对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关系的掌握。

1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德国统一 C苏联的操纵 D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B项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之一,不是实质,排除。苏联的影响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排除 C和 D,根据所学,东欧剧变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答案:为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 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A在世界范围内

11、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主要阐述了德法关系由仇恨到合作这种现象,尤其是合作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法德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因此战后两者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答案:为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法关系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理解,从中得出理论认识。 “冷战 ”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是 A单极格局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 D反恐斗争最频繁 答案: B

12、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 和 C,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单级世界,同时多极化也暂时没有形成, D项叙述太绝对,排除,实际上,联系史实, “冷战 ”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应该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 “冷战 ”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的把握,解题关键是全面掌握相关史实。 解放战争时期,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相关史实,这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后,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

13、统治的覆灭,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都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抵抗日本侵略的大会战,彭德怀与此无 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1940年,为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彭德怀指挥进行了百团大战,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小,主要考查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皇

14、帝 ”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 “皇帝 ”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秦朝,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答案:为 D。 考点: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 电视剧 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 “刘罗锅 ” B丞相制度早在明代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会误导观念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联系所学

15、,封建王朝的两对基本矛盾之一 君权与相权之争的结果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就已经废除了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清朝也从没有设立宰相这一职位,电视剧名错在 “宰相 ”这一用词上,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于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 B九品中正制的设立 C南书房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是在西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选官制度,与清朝无关,南书房最初康熙帝读书处,并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常侍皇帝左右 备顾问 论经史 谈诗文。进

16、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 谕旨参预机务,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之一,但军机处设立是其发展的顶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军机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对其它选项涉及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西方民主政治发源于古代的 A埃及 B印度 C中国 D 希腊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考查的是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西方民主政治发源于古代的希腊,如古代希腊政治中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原则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罗马

17、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隶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 “休 ”回 “娘家 ”。该女奴隶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 “休妻 ”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不予理睬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实际是在考查罗马帝国的婚姻制度,根据罗马法规定,公民不包括奴隶,所以女奴没有权利起诉自由男子,法院可以不理睬,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根据教材内容无法得出答案:,要求学生对罗马法深入了解和掌握。 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权利

18、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等,依据这些内容可知,其旨在限制国 王权力,答案:为 D。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权利法案主体内容。 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立法 行政 司法 考试 监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是由立法、行政、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的,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政府组成情况的认识和了解,考查的是学生

19、的识记能力。 火烧圆明园与哪场侵华战争有关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 1860 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 年北

20、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1895 年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1901 年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 “武汉 ”、 “推翻专制 ”、 “共和 ”这些信息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可知,指的是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辛亥

21、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其它选项不符合题干条件,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使是考查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爆发地点,主要内容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八一宣言的发表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联系史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于 1921年。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于 1927 年,主要斗争矛头是北洋军阀。八一宣言的发表于 1935 年,主要宣传抗日。只有爆发于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因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

22、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 “左 ”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要求选择 “直接原因 ”, “直接原因 ”一般是指引起事件发生的最接近的原因,联系史实可知,中共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什么是直接原因。 中华民族全面

23、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中共开始了局部抗战,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与题干无关,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日本侵华史,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填空题 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 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

24、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 ”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 “另起炉灶 ”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采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外交方针 D采取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C、 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 ,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把题干信息和选项密切结合。 综合题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

25、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总分 22分) 材料一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尊敬阶段 (18 世纪 ); 轻视阶段 (1840 1905年 ); 乐善好施阶段 (1905 1937年 ); 赞赏阶段(1937 1944年 ); 清醒阶段 (1944 1949年 ); 敌对阶段 (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 1)材料中 “ 轻视阶段 ”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2分)这一事件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分) ( 2)美国在各阶段对中国的看法不同,请在第 和第 阶段中说明看法不同的原因

26、。( 8分)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 “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当时世界把两个人的握手称之为 “世纪之握 ”。对此, 周总理也开心地说: “现在,门打开了! ”, 摘自谈判大师周恩来 ( 3)材料二中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4分)请结合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情况,指出 “门打开 ”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6分) 答案:( 1)事件:鸦片战争。( 2分)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4分) ( 2)

27、第 阶段: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同属反法西斯联盟。第 阶段:新中国成立;中国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朝 鲜战争爆发。( 8分) ( 3)含义:中美敌对关系结束,友好往来开始。( 2分)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6分)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可知,轻视阶段是指 1840 1905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事件应该是鸦片战争。关于影响可以结合教材所学解答。( 2)此问可联系材料所给信息:赞赏阶段 (1

28、9371944年 ),联系史实,此时中国与美国等国结成反法 西斯同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所以美国赞赏。敌对阶段 (1949 )是从 1949 年开始的,联系史实,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阻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敌对是必然。( 3)材料二给出了关键信息 尼克松访华。联系史实,其应该指的是敌对结束,友好往来开始。回答成就可依据课本所学史实作答,如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点评:此题主要以新中国外交的发展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的认识和掌握,考查了学生分析材料,知识迁移,总结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分 18分) 材

29、料一 1950年 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以联合国名义 ,出兵攻打朝鲜。假设当时有四个不同国籍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甲: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需完全跟随美国。我们需要美元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困境,我们支持美国的行动。但我们欧洲需要联合,否则我们可能成为下一个朝鲜! 乙: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丙: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援助朝鲜,让美国看看我们的实力,别想着欺负我们。 丁:我要拿起武器,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以死战,来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儿。 材料二 二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

30、迫切需要的。必须现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力量。 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过去西欧发展经济的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都从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被堵塞,这使西欧各国认识到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材料四 欧洲人普遍认为,欧洲原本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国文明皆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 罗马帝国灭亡后,统一的欧洲才分崩离析,兵连祸结。他们一直都在谋求重建一个欧洲大帝国,实现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统一。 “统一 ”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信念和愿望,他们称之为 “欧洲梦 ”,并确信夙愿能偿。 请

31、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判断甲乙丙丁四个人哪一个是法国人,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是朝鲜人,哪一个是中国人?( 8分) (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分) ( 3)请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二战后,西欧通过什么方式应对当时的国际关系( 2分),采用此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 1)甲是法国人,乙是日本人,丁是朝鲜人,丙是中国人。( 8 分) (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分) ( 3)通过联合方式。( 2分)原因:因二战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受美控制;经济发展的需求;欧洲统一思想的影响。(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6 分)

32、试题分析:( 1)从甲 “我们欧洲需要联合 ”这句话可判断其是法国人。从乙 “我们已被美国占领 ”、 “我们军队已被解散 ”可判断其是日本人,因为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从丙 “我们要援助朝鲜 ”可判断是中国人。从丁 “同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决以死战 ”可判断是 朝鲜人。( 2)材料一所给的背景事件是美国侵朝战争,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由此可判断其特点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3)从材料二中“必须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力量 ”,材料三中 “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材料四中“统一 ”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信念和愿望等信息可得出其方式是联合,从材料二中 “二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 ”,材料四中欧洲人的统一梦想等得出答案:。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此题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这段时期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认识 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