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534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 ) A秦朝郡县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西周宗法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当时在山东境内,有齐国和鲁国这两个诸侯国,因此后世对于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而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故选 B。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度。 点评:结合教材 P5西周分封示意图可以看出,与分封制相关的还有

2、:河北称燕赵大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 2012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再度引起世界关注。如果有关事宜以 1787年宪法来 解读,正确的是( )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每四年进行一次总统选举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1787年宪法最终在美国确立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所以 不合题意, 正确,故选 B。 考点: 1787年美国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

3、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2007年 9月戈登,布朗就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第 52位首相,英国首相的产生来自于( ) A全民选举得票最多的人 B英国王室成员 C议会多数党领袖 D各地方推举的候选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在英国,只有在议会大选中获胜 (即获得多数席位 )的政党才有权组阁,因此,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故选 C。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君主立宪制:或立宪君主制,或称 虚君共和 ,是

4、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君主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议会是权力重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责任内阁制要求内阁对议 会负责 ,接受议会监督,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下列是 18世纪末到 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出现过的政体形式,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法兰西

5、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复辟的波旁王朝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共和制建立的历程: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再次爆发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故选 D。 考点:法国 1875年宪法。 点评: 1875 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实施达 65 年之久,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

6、完整的宪法典的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还可以深入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运行原则: 根据 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有创意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 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 ,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 D没有形成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

7、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局限性,所以是不彻底和 不完善的代议制。故选 C。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说 “继续 ”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继续

8、” 的含义是对前一事件有本质连续关系的另一事件 ,战争中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因素是根本目的,故选 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指: (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天朝田亩制度兼有革命性与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的军事环境紧张 B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成熟 C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农民阶级的政治经验 答案: C 试题

9、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故选 C。 考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它按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在产品分配上,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了新旧过渡的特点。 ”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10、 A文化的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是新旧交替 C中国文化领域混乱 D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的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制约。故选。 考点: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政治制度都是社会存在,文化则是社会意识。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

11、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 答案: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 “最重要的成果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 点评:易错知识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下列人物中,促使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 ) A洪秀全 B陈独秀

12、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完成了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故选 C。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和三次巨变: 伟大人物 理论成果 理论特色 历史巨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领

13、导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第一次历史巨变 ”的补课:指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提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体现出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14、。五四运动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指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选 B。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

15、巩固标志着中共开 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指的是南昌起义; C是八七会议;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均与题干不吻合,故选 B。 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 的比较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16、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和首相 表中 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 A、世袭、君主、总统 B、选举、首相、议会 C、世袭、首相、议会 D、选举、君主、议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德国的政府首脑是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故选 B。 考点:法德两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德意

17、志帝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和中国的儿童游戏中的 “石头、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这种说法,你认为( ) A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中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锤子、剪刀、布 ”的游戏只是一种单项制约,故选 A。 考点: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 “三权分立 ”学说是法国启

18、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首先提出的。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首先在美国 1787年宪法中得到成功地运用。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 “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这反映了( ) A上古天神名号的来历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的来历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的来历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皇帝称号的理解。在上古三皇五帝时代至夏、商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称为 “帝 ”,如黄帝、帝喾、帝尧、帝纣等。从周朝起,改称为“王 ”,如 “周武王 ”、周平王等。秦朝建立后,因嬴政认为功绩 “德兼三皇、

19、功盖五帝 ”而创立 “皇帝 ”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谓,自此以后 “皇帝 ”取代了“帝 ”与 “王 ”,成为此后两千年来中国封 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即 “天子 ”)的称呼。故选 D。 考点: “皇帝 ”称谓的由来。 点评: “皇帝 ”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 “皇 ”有 “大 ”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 “皇 ”。 “帝 ”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 “皇 ”和“帝 ”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 “君权神授 ”;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

20、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 “皇帝 ”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史书上说 “汉承秦制 ”,意思是说汉朝有许多的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汉朝对秦制的继承不包括( )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秦开始实行郡县制,汉初期,是封国郡县并行,在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上西汉对秦都继承发展。所以, A、B、 C三项都是汉朝对秦制的继承,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汉初年的地方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朝还发展了监察制度,汉初期设刺史便是对这方面的发展,在秦朝这是三公中御史大夫的职责,在东汉,刺史权力加大 ,成为地方

21、最高长官,地方由郡县发展为州郡县。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 “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 “藩镇割据 ”也与此相似。故选 C。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 本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不断丧失

22、。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 “高皇帝 ”是指( )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明太祖 D雍正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明朝时明太祖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以后成为定制。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宰相制度的废除。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 制度宣告终结。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

23、政事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清两朝极力加强君主专制,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侍从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因而 C项正确。 考点: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置。 点评:明成祖时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但没有决策权。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24、的具体体现。下列三幅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 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时百姓服饰有统一规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用图片材料的新情境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统河山巾 ”、 “四方平定巾、 ”“六合一统帽 ”等信息都有江山一统之意,故选 C。 考点: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点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的措施、特点各不相同。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废除后,皇权进一步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012年

25、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以考查各个历史阶段强化皇 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其特点为主。 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的法制文明的起源,他们最佳旅游目的地是( ) A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希腊 答案: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下列各项中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男性公民 妇女成员 外邦公民 他国公民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希腊的民主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及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无权参加公民大会。故选 C。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

26、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 “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 只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为持久的征服。 ”在 “征服世界 ”的法律中,古罗马最早颁行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习惯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并非由国家制定颁布。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选 A。 考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27、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对于罗马法还应该掌握:条件、核心、特点、实质、局限等方面。 罗马帝国颁行的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 ) A规定的内容不同 B适用的范围不同 C制定的依据不同 D量刑的标准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元前 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 “万民法 ”。两者最主要的不同是适用的范围不同,故选 B。 考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点评:罗马

28、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 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内容丰富,形式完备,为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29、奠定了基础。故选 A。 考点:罗马法的影 响。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3分)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

30、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材料四: 美国白宫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联邦法院 材料五: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 “所有公职人员从 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

31、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 请回答: 材料一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 )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 ) 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分 )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2分) 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4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分) 材料四中美国政体形式是通过哪部宪法确立的? (2分 )体现什么原则? (2分 ) 材料五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古希腊雅典民主分别属于哪两种文明类型? (2分 ) 答案: ( 1)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统治); (2

32、分 ) 中书省:草拟和颁布政令 ;门下省:审议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 3分) ( 2) 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分) ( 3) 职能: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诏经皇帝审批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分) 作用: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分) 时代特征:反映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分) ( 4) 1787年宪法 ,( 2分)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2分) ( 5)人

33、民主权,轮番而治 ;( 2分)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 ( 2)元朝的中书省 “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唐朝的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3)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军机

34、大臣基本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立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反映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 4)根据 1787年宪法,美国的国家机构分为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5)分析材料五, “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主权在民的特点; “所有公职人员从 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 。 ”,体现雅典民主制轮番而治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雅典民主属于海洋文明。 考点:古今中外的政治

35、制度。 点评:通过本题的考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古代中国、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各自形成的必然性;各有优缺点,是不同区域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源头,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坚持阶级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评价;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形成包容不同制度文化的心态。 阅读下列图片( 11分): 图一 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 订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 1)图一至图三条约各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 3分) ( 2)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为什么?( 3分) (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

36、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 3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在条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分) 答案: ( 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1分)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分) ( 2)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分)因为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 3) 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37、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2分) 试题分析: ( 1)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图一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图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图三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注意战争与条约的对应关系不能混淆。 ( 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3)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

38、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小问结合辛丑条约的相关条款回答。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点评: 1840年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战争 原因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虎门硝烟(借口) 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1860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8)、北京条约( 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后,

39、日本制定了对外侵略的 “大陆政策 ”;西方列强的纵容态度;清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 1894年,朝鲜的农民起义 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为进一步瓜分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中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辛丑条约( 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 :“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 -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

40、整体的象征。 ”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 “南京大屠杀 ”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材料四 八七会议旧址 材料五 遵义会议旧址 ( 1) 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 “威严 ”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1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2分) ( 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除了 “南京大屠杀 ”之外的与南京还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其它历史事件。( 3分) ( 3) 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 1分)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呢?( 2分) ( 4) 材料四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 1分)这次会议又有何意义呢?

41、( 2分) ( 5) 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一个历史名城?( 4分) 答案: ( 1)标志:军机处的设置( 1分) 结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 ( 2)列举: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等。( 3分) ( 3) 城市:广州( 1分), 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兴起。( 2分) ( 4)城市:武汉(汉口)( 1分) 意义:纠正 “右 ”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为中共指明前进的方向 。( 2分) ( 5) 1935年 1月

42、,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分) 试题分析: ( 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2)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 1853 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 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 1949.4.

43、23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任答出其中的三个事件即可) ( 3)材料三中的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广州。 1924年 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 ( 4)材料四八七会议于 1927年 8月在汉口召开。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5) 1935年 1月,中共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遵义会成为一个历史名城。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 -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1919年 -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