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59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不符合 2001年时中国的外交政策; 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 “一边倒 ”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 D项错误, 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

2、能选 B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我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故选 B。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不管是建国初期的与苏联的结盟还是后来不结盟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都需要掌握。 元史记载: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 内,分行省以治外 ”,其中的 “内 ”是指 A中国境内各省区 B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判断 “内 ”是指中书省辖区, “外 ”是

3、行省辖区。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由中书省直辖,故选 B。 AC 有各行省管辖; D项由西藏宣政院管辖。 考点:元代的政治机构 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对大都及其周边地区实行直辖,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献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C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

4、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 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A项为丞相的设立,丞相统百官,而北宋时相权分割削弱,因此 A错误; C项内阁为明代, D项军机处为清代,而 B项三司设立发生于北宋。故选 B 考点:北宋的中枢权力机构 点评: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加强皇权方面,实行二府三司制,设置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与三司掌管财权,削弱了相权。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实行了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等措施,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5、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 “百越 ”。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灵渠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据此 ACD三项说法符合所学, B项错误,灵渠开凿时秦已统一六国。 考点: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的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古代各朝都特别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

6、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封建社会如王安石变法中把兴修水利作为主要的变法措施之一。 2001年 6月, “上海五国机制 ”发展成为六国的 “上海合作组织 ”,其中增加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海五国机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定期会晤机制。 2001年 6月, “上海五国机制 ”发展成为六国的 “上海合作组织 ”,其中增加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故选 B。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上海合作组织 点评:上海合作

7、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封闭的军事政治集团,该组织防务安全始终遵循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一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联合国五个常 任理事国的首脑历史上首次会晤时,中美首脑分别是 A江泽民和克林顿 B江泽民和希拉克 C胡锦涛和克林顿 D胡锦涛和奥巴马 答案: A 试题分析: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 2000年,当时的中美首脑是江泽民和克林顿。故选 A。 B项希拉克是当时的法国总统; C项胡锦涛是在 2003年成为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

8、 D项奥巴马是在 200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考点:中美国家元首任期 点评: 2000 年主政白宫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总统 4 年一任,可连选连任,一般最长不得超过两届。美国总统任内掌握有行政权,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中国国家主席 5年一届,最多任职两届。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 “九二共识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9、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实行三通和探亲旅游;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汪辜会谈 ”)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重要共识,即 “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所以,选 D。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台湾海峡两岸只 有一个中国,两岸同属炎黄子孙。在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两岸

10、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的进展,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地深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表率。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 “一国两制 ”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遗留问题的重要的典范,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的问题做出了表率,据此本题中最主要的国际

11、意义指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故选 B。 A项错误,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项不符合材料中说的国际意义; D项说法正确,但是并非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目的。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 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

12、的是 A开国大典 B “文革 ”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求和割地华夏声咽 ”、 “喜迎回归举国同庆 ”可以看出是指的香港回归。故选 D。 ABC项均没有失去土地和顺利回归的相关情况,均排除。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会谈,取得的结果是 A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B “一国两制 ”成为中

13、英双方代表的共识 C中国同意 “以主权换治权 ” D双方约定以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在 1984年签订的; B项是在 1984年签署中 英联合声明后,英国承认了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实现了顺利回归; C项错误,中方反对英方提出的以主权换治权。因此 ABC均错误。 D项正确,在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会谈后,双方同意以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故选 D。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一国两制是 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 97的临近,在 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

14、方针率先用在了香港问题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代中国, 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马关条约中开放的。该条约规定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势力进入到中国的腹地。故选 C。 A项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 B项开放的是天津; D项未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因为中国已经实现了门户开放的政策。

15、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每一项均涉及,更有反应资本主义时代发展要求的资本输出的内容,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反映的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高山族战士保家自卫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故选 D。 A项错误,台湾人民的保卫台湾的斗争是在

16、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后; B项错误,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项错误,台湾人民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故选 D。 考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点评: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都需要掌握。 下列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美建交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B 1972年 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周恩来与其进行了会谈 C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答案: A

17、试题分析: A项错误, 1979年中美建交,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化,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项正确, 1972年 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周恩来与其进行了会谈,在一中的原则上,实现了邦交的正常化,从而结束了两国长期为敌的历史。因此 BCD均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点评:中日邦交正常化是 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的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还有: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迅速的提高。 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18、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提出了党的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9年通过了共同纲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因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C。 错误,七届二中全会上通过的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考点:共同纲领 点评: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在 1954年宪法制定出来之前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国家的一些重要的制度如民族

19、区域自治制度等,在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 “一唱雄鸡天下白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要求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 “由近及远 ”排列。 发生在 1949年; 发生在抗战时期; 发生在 30年代红军长征时期; 指 1927年的秋收起义,故选 A。 考点: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

20、 点评:中共成立后积极地投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在 1924年同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运动,最终因为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在 1927年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最终走向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 逐步的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五四精神 ” 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四种精神对应的四个事件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 对应的事件的时间分别是 1919年、 1937

21、1945年、 1927 1929年、1934 1936年,故选 A。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年五四 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从时间上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 1924年到 1927年;土地革命发生在 1927到 1937年;抗战时期发生在 1937到 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 1946到 1949年。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 “

22、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重要意义在于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故选 B。 A项是在瑞金; C项是八一南昌起义; D项是遵义会议,因此 AC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等需要掌握。 下

23、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共 “一大 ”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则是在党的 “二大 ”上。故选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BC说法都是正确的。 考点:新民主主

24、义革命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材料中的各个选项都是在这一阶段 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2005年在连战先生 “和平之旅 ”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就说: “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 ” 因为南京曾经 A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B是中华民国诞生之地 C是孙中山的逝世之地 D是同盟会的总部所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错误,应该是武昌; C 项错误,孙中山逝世在北京; D 项错误,同盟会总部在日本东京

25、。因此 ACD均错误。 B项正确,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诞生。故选 B。 考点:中华民国成立 点评: 1911年 10月辛亥革命发生后,中华民国在 1912年在南京成立,把南京定为国都。这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的事件,标志着民国的创立,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很快的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逐步的走向了独裁,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940年 12月 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最新战况 B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C中共七大召开 D洛川会议召开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

26、紧扣 “1940年 12月 ”, A、 B、 C、 D四项分别发生在 1940年下半年, 1937年 7月, 1937年 8月和 1937年 12月。故选 A。 考点:百团大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及具体内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历时四个月,取得巨大的胜利,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斗也需要掌握 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

27、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 “扬子江 ”“敌后 ”是指在长江淮河一带的敌后根据地,与敌进行英勇斗争的应是新四军。故选 B。八路军活动在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活动主要在东北。因此 ACD均错误。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的游击队在抗战爆发后被改编成新四军,走向了抗日的战场。这样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有新四军和八路军等多支军队,在敌后共同对日英勇的作战。在抗日战争相持 阶段,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了抗日的中流砥柱。 “文化大革命 ”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 “五

28、一六通知 ”的通过 B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 C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D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文化大革命 ”中,党政一体化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倒退,革命委员会排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的国家机构。故选 D。 A项是文革开始的标志; B项是文革领导机构; C项是文革中的重要的事件,学生停课,参加红卫兵运动。因此 ABC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革 点评: 20世纪 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认为只有通过 “文

29、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所谓 “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 ”夺回来。在这样的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文革发生,对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最早的省级自治区是 1947年 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7 年 7 月 15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年 10 月 1 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 9月 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7年 12月 11日。故选 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

30、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与此相关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需要掌握。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可从 “百万雄师过大江 ”、 “宜将剩勇追穷寇 ”等信息推断出此诗写作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故选 C。 A项是在 192

31、6年到 1927年进行的并未有百万雄师渡大江的事件; B项是在北方同国民党的主力决战; D项是在渡江战役后,因此 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点评:从毛泽东诗词中获取历史信息,考查时代背景。立意好。重点是要掌握渡江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49年 4月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图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

32、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的内容是在第 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斗争的旗帜和兵器以及相关遗迹,反映了三元里人民斗争的情况。这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故选 A。 B项是在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后; C项是在1900年前后; D项是在 1924年后,因此 BCD三项错误。 考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点评: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虽有时代落后性,但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和鸦片战争有关的重点还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影响等 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

33、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最早在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故选 C。 AB项是在 19世纪 40、 50年代,当时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 D项是在 1901年签订是在马关条约之后。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 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3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从 1856年到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在抢劫完后并焚毁。故选 B。 A项是 1840年到 1842年; C项1894年开始; D项是在 1900年爆发。 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 扩大在华的市场而发动,英法联军闯进北京,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马克思称为强盗式的战争。此外这场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和这场战争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史书载: “宋兴,始以 对持文武二柄。 ”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枢密院

35、参知政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宋代进行了行政机构调整,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 而枢密院掌管军事,符合材料中的 “对持文武二柄 ”。故选 A。 BC 项错误,三司负责财权; D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副相。 考点:宋代的中枢权力机构 点评:宋代为了加强皇权,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分割相权。其它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

36、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行省制度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省即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故选 B。 AC 项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D项无丞相,丞相制度已经废除。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

37、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 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

38、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 A、 B、 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考点: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理解。 点评: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建立中朝制度,以皇帝身边的尚书令等小官组成决策的机构,以丞相为代表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负责执行。中朝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皇权。此外,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 “中间路线 ”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

39、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西汉地方行政体制。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认为秦之所以很快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亲,拱卫王室,故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进行分封,即郡国并行制度。故选 A。汉武帝时期实行中朝制度和刺史制度,在选官上实行察举制;因此 B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在吸取秦亡的教训的基础上实行的,目的在于巩固刘家江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的不听中央的节制,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不断地发动叛乱。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

40、,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郡县制下郡是最高长官,但是长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郡县制之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因此 ABC均正确。 D项错误,郡守无权任免县令。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周成王平定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

41、 A鲁 B齐 C宋 D燕 答案: C 试题分析:周成王平定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将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故选 C。把周公长子伯禽分封到鲁,姜尚分封到齐;燕国为西周的同姓亲族。因此 ABD均错误。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这是为了 A共同抗击八国联军 B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C推翻北洋军阀

42、统治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选 B。 A项是在 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 C项是在 1926年进行的北伐的成果; D项是辛亥革命的成就。因此 ACD均错误。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 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列哪次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

43、战声明书 A一 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此排除AB, A是在 1932年, B项是在 1931年。 D项错误,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并未立即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而是在八一三事变后日军进攻上海后发表的。故选 C。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作战,在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实际上是抗战的总动员。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44、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太原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即平型关大捷。故选 B。 ACD项都是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国共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 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 “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回师 ”的节目,你认为地点最

45、好选在那个地方才最有意义? A贵州遵义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北洛川 答案: C 2007年 8月 1日是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 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 1927年 8月 1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故选 C。 A项是在 1910年辛亥革命; B项是在 1926到 1927年北伐战争; D项是 1

46、935年 1月在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ABD均不符合 题意。 考点:南昌起义 点评: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起义,以攻打大城市南昌作为目标,最终受挫。但是却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月一日又被成为建军节。与此相关的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等内容也需要掌握。 这是某次战争前誓师词中的一部分: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这次战争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

47、查国民大革命的影响。由材料信息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的誓师词,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故选 C。 A项错误,说的是义和团运动; B项错误,说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D项错误,说的是抗战的胜利。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 的叛变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 “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 /曹汝霖宅之焚烧 /青岛问题之力争 /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