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360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 ( ) 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 ”说明当时煮盐业是由官府经营的,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

2、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话出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因此

3、选 B. 考点:经济危机 点评: 931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危机期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而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使得人们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 开平煤矿任总 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 A亚伯拉罕 林肯 B赫伯特 C 胡佛 C富兰克林 罗斯福 D理查德 米尔豪斯 尼克松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洋务运动,发生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时在中国,数十年后

4、即 20世纪前期,当选总统;由于应对经济危机不力而被选民抛弃,此人应是胡佛,故选 B。 考点:经济危机 点评: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 ”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 “自由放任 ”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 “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 “干预 ”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 “极权主义 ”。结果是根本无法阻

5、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 反而不断恶化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 2007年 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 2008年 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 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 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 D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 “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宏观调控加强, BCD都无从体现,因此选 A. 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 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6、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表是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单位: )简表 ”。对此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进入 “黄金时代 ” B经济发展出现 “滞胀 ”现象 C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 D美、西欧、日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得到发展

7、,尤其西欧、日本整体上发展, ACD说法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 “滞胀 ”现象是在 20世纪 70年代,因此选 B.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一般解答图表型选择题时要做到: 1. 审设问:首先,围绕图表审读设问,只有把图表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目的的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时间、范围、程度和本质。 2. 找信息:解答这类选择题 一定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表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典型经济政策还有(

8、) 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前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弊端暴露,如美国后来实行 “罗斯福新政 ”,改变了自由放任政策;苏联赫鲁晓夫等领导人进行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因此选 D. 考点:中外经济政策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

9、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之所以失败可以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来概括。这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战争时期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但是战后继续实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苏俄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 BD表述绝对化、片面化, C应是二月革命的结果,因此选 A。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10、。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一种尝试,但是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 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 “后退一步的有( ) 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实行计划

11、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对,当时是将部分中小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不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因此选 C。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核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苏联, 1928年 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 35米印花布、 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 1.5米印花布、 0.9公斤砂糖; 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12、(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D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1928年到 1953年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交换价格变化的下降趋势,说明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到农重轻比例失衡。关键信息: 1928、 1952、 1953、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以有题干中的数据。 ABD无从反映。因此选 C . 考点:斯大林模式 点评: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

13、化,成为苏联解 体的重要原因。 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 (1950-1984)示意图。造成 20世纪 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是 ( ) A政策指导的失误 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50年代末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能够成功,中国 “大跃进 ”运动失误,因此选 A. 考点:社会主义改革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

14、般都有 “相同点 ”“不同点 ”“共同 ”“相似 ”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 “最大的不同点 ”“最根本的不同 ”“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等。 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开展玉米运动; 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开展工业化建设;因此选 B.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其目的在于检测

15、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下表为 1976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简表。其中, 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造成的 破坏 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无从体现; B发生在 1991年, D发生在 19531964 年,时间不符; 20屐 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见成效,因此选 C。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点评: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

16、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原因是 ”“目的 ”“是为了 ”等,而在考查 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历史原因 ”“主观原因 ”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影响 ”“结果 ”等。 1997年泰国爆发金融危机,泰铢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当时泰国政府最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联合国, B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是世贸组织, D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

17、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因此选 B。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FM)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WB)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发展为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欧盟的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口袋里的欧洲 ”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欧元的问世和

18、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口袋里的欧洲 ”是指欧元的问世和流通,在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因此选C。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欧元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融合,而且还促进欧洲社会文化的融合。无国界、无身份、货币通用的人 口大流动,允许当地人民更好地交流、讨论、表达和生活。各国间的这种文化相互渗透,给欧洲人一种生活在同一 “屋顶下 ”、 “新欧洲 ”命运共同体的感觉。欧元自然而然地成为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 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

19、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 B民族工业的短暂 “春天 ”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洋务运动在 19世纪末甲午战败后已经宣告破产; C不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 1915年正值一战爆发以后,民族工业迎来短暂 “春天 ”,因此选 B. 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民国初年, “一战 ”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

20、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民族工业迎来短暂 “春天 ”。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 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 “新的时代 ”特征的发明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电气时代 ”,最显著的特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A是火车, B是汽车, C是飞机, D是电灯,因此选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21、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日不落帝国 ”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 )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 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日不落帝国 ”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 ”说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其建立殖民霸权,因此选 A。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材料式的选

22、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 下图为清朝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 “机户 ”与 “机工 ”的雇佣关系,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在图表中都可以得到反映,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数字表格型选择题题型特点:试题题干主要是通过表格呈现,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某领

23、导到农村视察,问党委书记 “试验田的亩产 多少? ”党委书记回答 “亩产1万斤 ”。领导说 “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下,还能多打点。 ”这一现象说明 ( ) A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农业生产力提高明显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亩产 1万斤 ”明显是虚报粮食产量,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推断与 20世纪 50年代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现象严重有关,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完全符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24、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课改区高考的重点题型。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 延泽承包的 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 ”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 ”,横批是 “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取消; C不对,是指1953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 D不对,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的改革目标;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

26、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当今上海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90

27、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浦东日益发展繁 荣,改变了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状况,因此选 D。 考点:新中国对外开放 点评: 1990 年,浦东开发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 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阅读图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统计表中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颁布 B八大的正确指引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在 1953年, B是在 1956年, C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

28、, D是在1958年开展,与统计表中产量出现高峰值的时间相符,因此选 D.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 “大跃进 ”运动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 武昌起义的枪声刚刚停息,一场 “咸与维新 ”的 “剪辫风 ”不久扫荡这座中南重镇。大街小巷,处处可闻 “喀嚓 ”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 “人人手执一柄剪刀 ”,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B

29、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 “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 D反清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武昌起义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剪辫令 ”,与题干所描述情景相符,因此选 A.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 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 “一标多本 ”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该材

30、料反映的是( ) A电话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报传入 D英语传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 ”德律风 ”是英语 ”电话 ”的音译 ,再联系题干信息 ”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说明是电话的通话功能 ,因此选 A。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对 1550-1650年这一时期有过如下描述: “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

31、机。 ”该 “良机 ”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 主要是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D从 18世纪中期开始,时间不符;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引发了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 “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 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传播天

32、主教 掠夺金银财富 推动商品输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 ” 说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利于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 说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利于传播天主教 ,因此选 A, 无从体现。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对于材料型选择题,第一步,提取信息。阅读题干和选项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捕捉有效信息。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审清选项含义。第二步,转换信息。回忆 、联想教材知识,思考该题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综合题干要求、选出题干要求、选项信息和教材知识,整合出正确答案:。 “紧随西班牙

33、之后崛起 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这个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俄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的是荷兰, 17世纪时的荷兰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海外贸易发达,而且英法俄三国此时都是君主制国家,因此选 C.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 17世纪一个当时人口仅有 150万,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的小国 荷兰,其生存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誉为 “海上的马车夫 ”。继之而起的是岛国英

34、国, “日不落帝国 ”显示了盛极时代的英帝国的辉煌。 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 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 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 “海盗 ”出现过,这一“海盗 ”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答案: C 试题分析:索马里位于红海与印度洋一带,达 伽马到过这一地区。迪亚士最远达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达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但从路线看,没有经过这一地区。因此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历程 1、向东航行:( 1) 1487 年,在

35、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 1519 1522 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殖

36、民扩张和掠夺,把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因此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的拓展:( 1)含义: “世界市场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

37、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体系。 下表为 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欧美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均衡 D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表可以推断出 AC 正确。答案:在 B、 D中选择。 B项错误在于图表只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情况,难以看出各国实现工业化的情况,故 B错误。正确答案:为 B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历史图表是材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除了具备材料题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材料新、情景新、信息量大、可考查问题和角度多

38、的特点。它能深入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文字表达、逻辑论证和创造性认识等多方面能力。图表题一般由图表和设问两部分组成。 综合题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 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

39、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 材料三 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 78 14 12% 1 35 66 0% 6 30 42 5% 1993 44 53 8 7% 18 68 54 4% 92 51 36 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 1949年 5月 1994 年 12月)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 2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

40、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 19世纪 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6分)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4分) 答案:( 1)滞后效应( 2分)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分);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 2分) (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 3)政策背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4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 可得 1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日益阻碍新的生产力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3)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2、制。 考点: 近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境试题特别多,体现对能力的考查;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今后出材料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从内容上看,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的对民族资本主义和 “中国特色 ”的经济体制是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

43、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 1050万, 1850年为 2750万, 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 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

44、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有人描述 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 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

45、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 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6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6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

46、在哪些方面?(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8分 ) 答案:( 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三点 6分) ( 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2分)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2分) 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2分) (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

47、内的流动。( 2分) 主要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分) ( 4)措施 :1944年 1945 年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 4分 ) 评价 :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信息 “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 (2) 注意材料信息 ”1750年英国人口有 1050万, 1850年为 2750万, 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 口的 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说明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进而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