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60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哲学是 “智慧之学 ”。在古汉语里,知识的 “知 ”字通假 “智 ”,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知识向前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具体科学揭示了具体领域的规律。具体知识是哲学的基础。不能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故 ABD项错误。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才转化为哲学智慧。本题选 C 项。

2、考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 “取消论 ”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 “代替论 ”。把哲学看做是 “科学之科学 ”,这种 “哲学万能论 ”是十分有害的的。 从 “神一 ”到 “神八 ”,再到 “天宫一号 ”在我国载人航天试验的过程中,直接 参加的单位有 200多个,涉及到的单位近 4000家,参加试验的工程科技人员超过15万人。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能动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实践在一定社

3、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实践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 D项错误。在我国载人航天试验的过程中,直接参加的单位有 200 多个,涉及到的单位近 4000 家,参加试验的工程科技人员超过 15万人。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本题选 A项。 考点:实践的特点。 点评: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实践的社会性。 “蝴蝶效应 ”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

4、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 ”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某个关键的局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不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故 项错误。 “蝴蝶效应 ” 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某个关键的局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

5、产生决定性影响。本题选 C项。 考点:联系知识点。 点评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一些年轻夫妇认为农历丁亥猪年生下的 “金猪 ”宝宝一定健康富贵。这种想法 A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年轻夫妇认为农历丁亥猪年生下的 “金猪 ”宝宝一定健康富贵。就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事

6、物联系的客观性。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点评: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对指导我们的日常非常重要。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本题难度适中。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 “防线 ”,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 201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名科学家 “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 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系统研究的新成果说明 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 C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

7、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如期成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说明了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的根本动力。故本题选 C项。认识的发展根源于实践。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不一定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如期成功。 BD项错误。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推动认识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袁隆平常说: “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根重要,都是基础

8、,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来源。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不一定越有效。故 ABD项错误。题目的意思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本题选 C项。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

9、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蕴含的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故本题选 B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蕴含的哲理是

10、不同的人认识是不同的。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 “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 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 “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 “6+2”或 “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故事告诉我们 系

11、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样是 “4+4”八车道模式改为 “6+2”或 “2+6”模式后。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说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整体统帅部分不能说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系统优化法。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

12、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4+4”八车道模式改为“6+2”或 “2+6”模式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 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 D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改革的步伐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

13、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 进入海床沉积层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表明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故本题选 A 项。 项本身正

14、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以海水的变化为背景,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愚公移山 ”和 “田忌赛马 ”这两个故事包含的共同哲理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可以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愚公移山 ”蕴含的是指通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引起质变。“田忌赛马 ”是通过改变事物内部结构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二者都体现事

15、物的量变引起质变。故本题选 B 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 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的意思是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天地之变,

16、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蕴含的哲理是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蕴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蕴含的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蕴含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规律。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 度适中。 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 1719 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

17、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 “证据 ”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 1965年 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 2004 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过程佐证了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认识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本质

18、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能达到真理。故 项错误。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过程佐证了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本题选 A项。 考点: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 和解读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

19、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一定可以防灾减灾。不应顺从自然而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改造自然。故 项错误。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表明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本题选 A项。 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或排除错误。本题难度适中。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 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0、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夸大思维的作用 正确揭示了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片盗梦空间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夸大思维的作用。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没有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故本题选 B项。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点评: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下面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抓住事物运动的规律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反作用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招聘中的招聘者

21、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抬高目标。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上帝创造世界 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 ,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物是观念的集合 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22、,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 B项。 考点:主观 唯心主义的观点。 点评: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神上帝创造和决定的,或者是由客观精神决定的,否认人的作用。二者在形式上不同,但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 甲乙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甲说: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

23、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的评价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二者都不正确,两者都只片面强调了一个方面 D二者都正确,前者是对整个物质世界讲的,后者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讲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说: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是指物质概念。乙说: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所以二者都正确,前者是对整个物质世界讲的,后者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讲的。故本题选D项。 ABC 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 点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是 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

24、,而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 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体现出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

25、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显示,目前我国 2亿多彩民队伍当中, “问题彩民 ”大概有 700多万,重度 “问题彩民 ”达到 43万人。部分彩民因对巨额大奖不切实际的追逐,沉迷 其中甚至铤而走险的案例时有发生。多数彩民购彩心态失常。从哲学上讲 “心态失常 ”反映了 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人脑受到损害,就会产生错误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A B

26、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是思维不可以认识存在。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受到损害,不会产生错误意识。故 项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本题选 D项。 考点:意识知识点。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是因为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属于意识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决定客观事物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人们改造世界起

27、推动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意识从性质上分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是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故 ABC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人们改造世界起推动作用。本题选D项。 考点:意识知识点。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1978年安徽小岗村 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 划了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 ”的发

28、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题。 【小题 1】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B C D 【小题 2】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29、【小题 1】试题分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以被改造、改变、创造。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也有必然的规律可循。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小题 2】试题分析:正确的决策不是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是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实际。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以被改造、改变、创造。故 项错误。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本题选 A项。 考点: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点评:题目都是以安徽小岗村的土地改革作为背景,考查考生是否知道这些现象的哲学依据,这需要考生不仅记住书本知识点,而且还要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一种现象所体现的哲

30、学道理。此类题目难度适中。 2011年 11月 18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收官之战中 顶住了压力,表现出了强烈的取胜意志和高昂的斗志,每个队员都很拼命,发挥得格外出色,最终横扫强敌德国队,拿到了 2012年奥运会的入场券。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D只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取得成功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女排表现出了强烈的取胜意志和高昂的斗志,每个队员都很拼命,发挥得格外出色,最终横扫强敌德国队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本题选 B项

31、。精神的力量虽然是无穷的,但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只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取得成功。说法太绝对。故 CD项错误。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的作用。 点评:凡是选项中带有就是、已经、关键、根本、只有、才、只要、就等字眼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本身说法是否正确。本题难度适中。 图 1、图 2蕴涵的哲理有 图 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图 11、图 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图 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图 11、图 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

32、11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把握价值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图 12是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程度图。二者的关系是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虽在一定时期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但从长远看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会越来越低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本题选 B项。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量变过程与质变的过程有严格的界限。量变过程不是质变的过程。故 项错误。 考点:规律、联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学生对图示的分析判断,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示的准确理解,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综合题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不少薄弱环节

33、,民生领域欠账很多,人均财政收入少,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财政部门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教 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不断加大对中西部薄弱地区的支出,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12分) 答案:(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财政部门着眼于财政支出的整体性,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财政各环节各领域的支出。( 4分) ( 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4、。注重遵循财政支出内部的有序性,促使财政支出向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倾斜,形成良 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4分) (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注重财政支出内部结构的优化走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财政支出的各要素,以实现财政支出的更大功能。(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我国政府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限定知识点是系统优化的观点。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可从怎样进行系统优化来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注意一个怎样进行系统优化一个怎样进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注意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系统优化的观点。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依

35、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到党的十六大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再到党的十七大、十

36、八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体现了有关认识的哪些道理。( 12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4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十八大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的深化,说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地向前发

37、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限定性体现类主观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即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且能准确区分,其次要将这几个原理与材料信息比对,进而确定知识要点。 考点:认识论的知识 点。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

38、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2011年 8月 1日,在距离我国大陆约 10000公里的东太平洋,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 蛟龙 ”号,带着从 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自 7月 21日开始,这艘长 8.2米、宽 3.0米、高 3.4米,空重不超过 22吨的潜水器,在这片海域共进行了 5次下潜,顺利完成了本次 5000米级海试任务。 有人认为, “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表明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9分) 答案:( 1)规律

39、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分) (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认为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2分)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集体表现。( 3分)。 (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是充分利用客观规律的结果。(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此题开放性较强,对观点的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结合课本知识规律的有关知识作

40、答即可。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两个方法论角度回答即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 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结合材料中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的实例分析。 考点: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 述,

41、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它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现实,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先后有十多个国家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7分) 答案:( 1) 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

42、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现实,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 3分) ( 2)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4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依据课本知识从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旧制

43、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两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可。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 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立于 1998年 11月的腾讯公司,曾经举步维艰。马化腾带领他的团队四处寻求出路。公司紧盯市场,通过革新技术,让 QQ登陆手机等无线即时通讯设备,拓展 QQ的生存空间,企业不断发展壮

44、大。 2009年,腾讯公司抓住 “高交会 ”的机遇,公司市值突破 400亿美元,成为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形成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10分 )) 答案: (1)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腾讯公司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 3分) (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勇于走曲折的道路。腾讯公司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为 “小企鹅 ”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4分)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45、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腾讯公司从创立到抓住 “高交会 ”的机遇,促进自身成长壮大,由一个举步维艰的小公司成为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 4分)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发展观的理解。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途径和状态。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中心对照,确定恰当的理论要点,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做到观点统帅材料。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点评: “体现 ”类设问往往以 “体现 ”、 “反映 ”、 “蕴含 ”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 “(指材料 )是如何体现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的 ”,二是 “(指材料 )体现了哪些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 “体现 ”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